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D62P和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4月~2008年3月本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入选严重脓毒症组(Ⅲ组),存在感染但未发生脓毒症同期患者设为一般感染组(Ⅱ组).同期门诊体检者或健康自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Ⅰ组).病例的选取均遵循随机的原则,3组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3组均在人院第1天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62P、TpP、PT、APTT、Fib、TT、D-D聚体.结果 入院第1天,PT、TT在3组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意义,APTT在严重脓毒症组和一般感染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D-D、CD62P和TpP在严重脓毒症组中的表达均较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在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诊断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依次为CD62P、TpP、Fib、D-D、APTT、PT、TT.而特异指标依次为TpP、CD62P、Fib、APTT、D-D、TT、PT;相关性分析显示:CD62P、与TpP呈明显正相关(r=0.931,P<0.001).结论 严重脓毒症的早期就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2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CD62p和TpP均能较常规凝血指标更具早期诊断价值,联合试验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2.
CD62P和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08年3月本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入选严重脓毒症组(Ⅲ组),存在感染但未发生脓毒症同期患者设为一般感染组(Ⅱ组),同期门诊体检者或健康自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I组),病例的选取均遵循随机的原则,3组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3组均在入院第1天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62P、TpP、PT、APTT、Fib、TT、D—D聚体。结果人院第1天,PT、TT在3组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意义,APTT、在严重脓毒症组和一般感染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D—D、CD62P和TpP在严重脓毒症组中的表达均较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在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P〉O.05);早期诊断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依次为C,D62P、TpP、Fib、D—D、APTT、PT、TT,而特异指标依次为TpP、CD62P、Fib、APTT、D—D、TT、PT;相关性分析显示:CD62n与TpP呈明显正相关(r=0.931,P〈0.001)。结论严重脓毒症的早期就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2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CD62P和TpP均能较常规凝血指标更具早期诊断价值,联合试验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PAC-1、CD62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在严蘑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前瞻性地选取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入选严重脓毒症组(Ⅲ组).按照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并根据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生存亚组和死亡亚组,存在感染但未发生脓毒症同期患者设为一般感染组(Ⅱ组),同期门诊体检者或健康自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Ⅰ组).病例的选取均遵循随机的原则,三组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急性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恶性肿瘤、白血病、原发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长期卧床者、孕妇、近期使用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均除外.Ⅰ组和Ⅱ组均在入院第1天清晨空腹,Ⅲ组在入院第1、3,5天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栓前体蛋白(TpP),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 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并对Ⅲ组进行Mar-shall评分.应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数据,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采用Levene's法,方差齐性时采用LSD法,相关分析采用Bivariate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有20例纳入Ⅰ组,20例纳入Ⅱ组,30例纳入Ⅲ组,其中生存亚组19例,死亡亚组11例.入院第1天,PAC-1、CD62P、TpP在Ⅰ组与Ⅱ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之间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1、CD62D、TpP在生存亚组的表达均随着病程显著下降而趋于正常,而在死亡亚组仍持续保持高值甚至显著升高,第1天时CD62P、TpP在亚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3天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89±1.48)%vs.(5.04±2.57)%,P<0.01和(5.24±2.22)mg/L vs.(9.20±1.93)mg/L(P<0.01);而PAC-1在入院第1天亚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3.15±0.42)%vs.(5.30±0.48)%.两组的Marshall评分也呈类似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PAC-1、CD62P、TpP与Marshall评分呈明显正相关. 结论 严重脓毒症的早期就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两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在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动态监测CD62P和TpP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PAC-1具有危险分层效应,早期高表达者预后差,可尝试作为严重脓毒症的独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62P 和CD63 与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 ,检测脑血管病患者248例及正常对照者38例外周血CD62P 和CD63 的变化。结果 :脑血管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 ,脑血管病不同病程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不同病变部位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检测脑血管病患者CD62P、CD63 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高凝状态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高凝状态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2例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的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22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按照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7 d.健康对照组在体检当日清晨,中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入院1、3、5和7 d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栓前体蛋白(TpP)、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记录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1 d时,CD62P、TpP、TM、vWF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随入院时间延长,两组各指标数值呈下降趋势,至7 d时与1 d时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至7 d时中药治疗组CD62P、TpP、TM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40.0%(8/20),中药治疗组为36.4%(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脓毒症早期就存在高凝状态;血必净注射液对其能有效干预,其机制可能是保护了受损的血管内皮,但对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血浆血栓前体蛋白 (TPP)浓度变化在严重脓毒症中的意义及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尿激酶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 2 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TPP浓度及PT、APTT、Fib、D -Dimer,并与 10例一般感染者、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同时将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尿激酶及常规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TPP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严重脓毒症组TPP浓度与D -Dimer阳性率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组、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而PT、APTT、Fib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②治疗组TPP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但死亡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TPP测定可反映严重脓毒症的高凝状态 ,且比PT、APTT、Fib、D -Dime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作为严重脓毒症早期高凝状态的诊断指标。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尿激酶的干预治疗可降低TPP的浓度 ,但对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5例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的参数进行测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脓毒症患儿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脓毒症患儿组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均低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CD62P、CD63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全身性感染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PLT、MPC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CD62P、CD63的活化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从而促使血小板参数PLT和MPC降低,四者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都可作为为评价脓毒症病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lusterofdifferentiation62p,CD62p)、血栓烷B2(thromboxaneB。,TXB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4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抗凝组2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肝素5u/(kg·h)持续静脉泵入,疗程1周)与未抗凝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体检健康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抗凝组与未抗凝组人院第1、4、7、10天血清TXB。及CD62p水平,检测2组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检测对照组血清TXB。及CD62p水平;观察抗凝组与未抗凝组APACHEⅡ评分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抗凝组与未抗凝组血清TXB2及CD62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凝组人院第7、10天血清CD62p与TXB2水平均低于未抗凝组及人院第1天(P均GO.01),入院第10天APACHEⅡ评分低于未抗凝组及人院第1天(P均G0.01);抗凝组28d病死率(21.73%)与未抗凝组(2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人院时血清CD62p及TXB2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04,P=0.000;r=0.742,P=0.000)。结论小剂量肝素持续泵人治疗脓毒症可明显抑制TXB2及CD62p表达,其对预测脓毒症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国杰  张灼锦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68-2370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价值.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CL 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65例可疑的DVT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60例健康体检者及165例可疑DVT患者中的15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对该75例进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无一例患有DVT;150例可疑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发现134例DVT患者.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48.39%、89.33%和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的诊断具有快速、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CD63、CD62P表达及血浆PAI-1、C-RP含量的影响。方法 6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80mg/d,14d为1个疗程。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不稳定心绞痛分级程度的加重,CD63、CD62P、PAI-1、C-RP水平逐渐增加。2组治疗后CD63、CD62P、PAI-1、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CD63、CD62P、PAI-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纤溶机制异常、炎症反应物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奥扎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改善纤溶活性的突出作用对预防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platelet activation could be quantitatively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sing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of CD62P and CD63, which are activation-specific antigens on the platelet surface. Platelet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16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and 65 patients, of whom 25 had angiographically normal coronary arteries and 40 had at least one major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 50% narrowing). In both patient groups, CD62P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In contrast, CD63 expression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e also compared expression of these antigens after stratifying the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y stenoses. Patients with three-vessel disease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D62P and CD63 expressio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subgroup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latelet activation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血小板容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及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CD62P)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及其参数的测量,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血小板CD62P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小板、平均血小板容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大血小板比率均有显著性变化(MPV分别为12.13±1.18 fl和10.98±1.07fl,PLT分别为188±65 × 109/L和223±55×109/L,P-LCR分别为41.04±10.04%和32.11±8.17%,PDW分别为17.01±3.47 fl和14.10±2.53 fl,P均<0.01),血小板CD62P阳性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8.8±9.4%和3.1±5.3%,P<0.01),血小板CD62P表达与MPV为正相关关系(r=0.57,P<0.01).结论 血小板的各项参数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显著性改变,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凝血活性增高的现象,血小板活性改变在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是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但血小板膜蛋白极不稳定,易活化,造成实验结果不可靠,为此应采用统-标准的检测方法.为探讨该目的并了解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实验中采用全血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及37例成人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正常人无固定组在标记后30,60,90和120分钟时,CD62P和CD63阳性率(%)分别为7.57±2.33,20.50±5.70,28.70±5.67,36.52±6.13及0.89±0.36,1.11±0.84,2.35±2.02,5.43±3.66,其相应点的平均荧光强度各自为1.57±0.13,1.88±0.08,2.00±0.09,2.38±0.22及3.91±0.11,4.07±0.16,4.38±0.14,4.44±0.19,二项均随检测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其中阳性率增高更加显著.而正常人多聚甲醛固定组CD62P和CD63在相同各时间点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基本相同,未出现明显变化.此外,37例成人糖尿病患者CD62P和CD63的阳性率分别为(14.11±6.68)%及(2.71±1.74)%,比相对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P<0.05).由此可见,血小板CD62P和CD63非常敏感,在体外易受激活,采血后需立即标记,全部操作应在30分钟内完成,而多聚甲醛固定可抑制活化并稳定血小板标记复合物,使上机检测时间延长至2小时而对结果无影响.成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可能与血小板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PAC-1、CD62P水平在肺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病例来自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科确诊的COPD患者60例,按有无肺心病分为肺心病组30例,单纯COPD组30例,另设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活化血小板标记物PAC-1、CD62P的水平,以及与肺动脉压、血氧分压关系的分析。结果单纯COPD组,肺心病组PAC-1、CD62P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心病组PAC-1C、D62P表达水平又高于单纯COPD组(P0.01)。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重度肺动脉高压组(45 mmHg)轻度肺动脉高压组(45mmHg)(P0.01)。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重度缺氧组(60 mmHg)轻度缺氧组(60 mmHg)(P0.01)。结论 COPD患者尤为合并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外用血CD6 2P表达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活动性RA患者与 15例正常人外周血CD6 2P的表达 ,同时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 (CRP)与魏氏法测定血沉(ESR)。结果 活动性RA组患者的外周血CD6 2P表达 (11 88± 2 4 7%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78± 1 0 4 % ) (P <0 0 1) :CRP(5 4 33± 2 3 35mg/L)与ESR(86 0 6± 33 6 7mm/lh末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3 2 1± 2 18mg/L)与 (12 2 5±5 0 5mm/lh末 ) (均P <0 0 1) ;活动性RA患者组CD6 2P的表达量与ESR、CRP成直线正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5 2 2 4(P <0 ,0 1)与 0 70 4 8(P <0 0 1)。结论 活动性RA患者存在CD6 2P的高度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脑宁康 (NNK)颗粒对经脑缺血预适应 (IPC)处理后的大鼠血小板膜表面受体(CD6 2 P)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 Pulsinelli四管法及 L iu法分别制作大鼠 IPC及脑缺血再灌注 (IR)模型 ;以荧光抗体标记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并比较 NNK颗粒对 IPC和 IR两种模型大鼠 CD6 2 P水平的影响。结果 :IPC模型各组 CD6 2 P均较 IR模型变化幅度小 ,其中 IPC方法与 IR方法模型组间有显著差异 (P<0 .0 5 )。在IPC和 IR两种模型中 ,NNK组及对照组药物阿斯匹林 (ASP)均对 CD6 2 P有良性效应 ,其中 NNK组分别为(2 .0 6± 0 .0 6 ) % (IPC法 )及 (1.98± 0 .0 5 ) % (IP法 ) ,略优于 ASP的 (2 .16± 0 .0 7) % (IPC法 )及 (2 .0 3±0 .0 5 ) % (IP法 )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NNK颗粒对两种模型均有稳定调整 CD 6 2 P的效应 ,其强度与 ASP持平 ,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和强化 IPC作用、从而保护脑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AC-1和CD62 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SLE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PAC-1和CD62P的表达率,对40例SLE患者进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与PAC-1、 CD62P与SLEDA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PAC-1和CD62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其中狼疮活动组比狼疮非活动组明显升高( P﹤0.01)。 SLE患者PAC-1、 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与SLEDA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3,0.583, P均<0.05)。 SLE患者狼疮性肾炎组与非狼疮性肾炎组的PAC-1和CD62P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1和CD62P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在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表明血小板活化水平能反映狼疮病情活动,可作为狼疮活动监测指标;血小板活化可能在狼疮活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