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许多的药物禁忌证的限制,并存在子宫内膜癌与乳房癌的潜在危险.中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目的:探讨复方宁神合剂对实验性更年期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空白对照实验.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中心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01/2003-05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更年安组、宁神合剂大、中、小三组.方法:①随机选取50只大鼠麻醉后行卵巢切除术.术后10 d左右,进行阴道涂片观察4 d,如阴道涂片显示性周期紊乱即造模成功.另取10只大鼠(空白对照组)采用假手术法,即切开腹腔即缝合.②宁神合剂中剂量组及更年安组给药剂量参照如下标准计算出:人和大白鼠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率为1:0.018.大剂量组按中剂量的2倍,小剂量组按中剂量的1/2倍算出.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每次均予蒸馏水灌胃;更年安组每次灌含更年安生药1.25 mg/kg;宁神合剂组: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以含生药1 00,0.50,0.25 mg/kg;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更年安组,宁神合剂大、中、小剂量组均以等体积给药,共持续31 d后,剖腹从主动脉取血后2 h内分离血清.检测大鼠血清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比较.结果:实验过程中宁神合剂大剂量组1只大鼠因灌药窒息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更年安组、宁神合剂中小剂量组各10只,宁神合剂大剂量组9只.①促卵泡激素水平:模型组、更年安组、宁神合剂大中小剂量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②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宁神合剂大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宁神合剂小剂量组(P<0.05).③雌二醇水平:模型组、更年安组、宁神合剂大中小剂量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更年安组、宁神合剂大中小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宁神合剂小剂量组明显高于宁神合剂大中剂量组(P<0.05).④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水平:更年安组与宁神合剂各剂量组相当(P>0.05).结论:①宁神合剂能显著提高实验性更年期大鼠模型雌二醇水平,而对降低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的作用较弱.②宁神合剂以小剂量组提高雌二醇水平最为明显.③宁神合剂组对实验性更年期综合征大鼠的作用与更年安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从调理肝脾气机入手,间接滋养先天的方法,观察调理肝脾气机法对更年期大鼠卵巢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2-09/11在四川省中药所药理实验室完成。采用SD健康雌性大白鼠62只,其中14~16月龄52只,3月龄10只,动物购进后适应性喂养3天后进行实验。将52只14~16月龄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更年期组(12只)、尼尔雌醇组(12只)、调理肝脾高剂量组(14只)、调理肝脾低剂量组(14只);另10只3月龄正常大鼠设为青年组。②更年期组、青年组灌胃给予蒸馏水10mL/(kg·d);尼尔雌醇组灌胃每5d给予尼尔雌醇犤由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801,批准文号:沪卫药准字(1995)第012090号犦混悬液0.5mg/kg,调理肝脾气机药物(主要成分为柴胡,由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提供,批号:020318)。高、低剂量组灌胃给予调理肝脾气机药物溶液6和3g/(kg·d),均连续用药15d。③称取子宫质量,计算子宫湿质量指数(脏器质量/100g体质量)。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水平。采用XSJ-2型光学显微镜观测大鼠卵巢组织态学变化。计数成熟卵泡、生长卵泡的数目、卵巢颗粒细胞层面积、黄体数量。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分析。结果:实验过程中因部分大鼠取样不合格而脱失,观察大鼠子宫湿重指数和血清雌激素水平时尼尔雌醇组脱失1只,进行卵巢组织态学观察时更年期组,青年组,尼尔雌醇组,调理肝脾气机药物高、低剂量组脱失2,2,3,3,3只。①子宫湿重指数:更年期组与青年组接近(P>0.05);尼尔雌醇组和调理肝脾气机药物低剂量组明显高于更年期组(P<0.01,0.05);调理肝脾气机药物高剂量组明显低于尼尔雌醇组(P<0.01)。②青年组大鼠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高于更年期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更年期组(P<0.05)。调理肝脾气机药物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更年期组(P<0.05,0.01),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更年期组(P<0.01),雌二醇水平低于更年期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③更年期组大鼠卵巢生长卵泡数量和卵巢颗粒细胞层面积明显少于或小于青年组和调理肝脾气机药物高、低剂量组(P<0.05~0.01)。结论:调理肝脾气机对更年期大鼠血中激素水平影响,不是单纯升高,而是综合性的调节作用。通过改善卵巢衰老,促进卵泡发育、黄体形成,改善体内性激素环境,调整性腺轴功能,使血清性激素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从调理肝脾气机入手,间接滋养先天的方法,观察调理肝脾气机法对更年期大鼠卵巢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2—09/11在四川省中药所药理实验室完成。采用SD健康雌性大白鼠62只,其中14-16月龄52只,3月龄10只,动物购进后适应性喂养3天后进行实验。将52只14-16月龄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更年期组(12只)、尼尔雌醇组(12只)、调理肝脾高剂量组(14只)、调理肝脾低剂量组(14只);另10只3月龄正常大鼠设为青年组。②更年期组、青年组灌胃给予蒸馏水10mL/(kg&;#183;d);尼尔雌醇组灌胃每5d给予尼尔雌醇[由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801,批准文号:沪卫药准字(1995)第012090号]混悬液0.5mg/kg,调理肝脾气机药物(主要成分为柴胡,由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提供,批号:020318)。高、低剂量组灌胃给予调理肝脾气机药物溶液6和3g/(kg&;#183;d),均连续用药15d。③称取子宫质量,计算子宫湿质量指数(脏器质量/100g体质量)。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水平。采用XSJ-2型光学显微镜观测大鼠卵巢组织态学变化。计数成熟卵泡、生长卵泡的数目、卵巢颗粒细胞层面积、黄体数量。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分析。结果:实验过程中因部分大鼠取样不合格而脱失,观察大鼠子宫湿莺指数和血清雌激素水平时尼尔雌醇组脱失1只,进行卵巢组织态学观察时更年期组,青年组,尼尔雌醇组,调理肝脾气机药物高、低剂量组脱失2,2,3,3,3只。①子宫湿重指数:更年期组与青年组接近(P〉0.05);尼尔雌醇组和调理肝脾气机药物低剂量组明显高于更年期组(P〈0.01,0.05);调理肝脾气机药物高剂精组明显低于尼尔雌醇组(P〈0.01)。②青年组大鼠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高于更年期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更年期组(P〈0.05)。调理肝脾气机药物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更年期组(P〈0.05,0.01),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更年期组(P〈0.01),雌二醇水平低予更年期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③更年期组大鼠卵巢生长卵泡数量和卵巢颗粒细胞层面积明显少于或小于青年组和调理肝脾气机药物高、低剂最组(P〈0.05—0.01)。结论:调理肝脾气机对更年期大鼠血中激素水平影响,不是单纯升高,而是综合性的凋节作用。通过改善卵巢衰老,促进卵泡发育、黄体形成。改善体内性激素环境,调整性腺轴功能,使血清性激素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用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本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所收治的共98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小剂量激素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激素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采用小剂量激素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激素水平,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肾方药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甲状腺功能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分析该影响是否有剂量依赖性,该方药与西药甲状腺片合用是否效果更好。方法:实验于2005-04/05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技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②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给予其余50只大鼠每天灌胃0.4g/L他巴唑混悬液1.35mL(2.7mg/kg),持续45d。第46天,将造模后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甲状腺片组、温肾方小剂量组、温肾方大剂量组、温肾方合甲状腺片组,每组10只。③模型组:灌胃9.0mL/kg生理盐水;甲状腺片组:灌胃9.0mL/kg甲状腺片混悬液穴上海市实业联合集团长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1001,40mg/片;用生理盐水配成0.4g/L混悬液雪;温肾方小剂量组:灌胃9.0mL/kg半硫丸悬液(半硫丸,主要成分为硫磺;将硫磺和豆腐以1∶1.5的比例进行炮制;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药剂科制为胶囊,用生理盐水配成30g/L混悬液);温肾方大剂量组:18.0mL/kg半硫丸胶囊混悬液;温肾方 甲状腺片组:灌胃9.0mL/kg甲状腺片混悬液和9.0mL/kg半硫丸悬液,1次/d,共15d。④15d后取大鼠颈部血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水平。⑤各组计量结果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温肾方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各治疗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温肾方大剂量组、甲状腺片组、温肾方 甲状腺片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明显高于温肾方小剂量组(P<0.01),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温肾方小剂量组(P<0.05~0.01)。温肾方 甲状腺片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及模型组(P<0.01),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及模型组(P<0.05~0.01)。②温肾方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除温肾方小剂量组对雄性大鼠促黄体生成素、雌性大鼠促卵泡激素外,各治疗组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除温肾方大剂量组雌性大鼠促黄体生成素、孕酮外,温肾方大剂量组、甲状腺片组、温肾方 甲状腺片组大鼠血清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水平均明显高于温肾方小剂量组(P<0.05~0.01);其中温肾方 甲状腺片组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0.01)。结论:温肾方可调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且该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温肾方与甲状腺片合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卵泡发育及凋亡情况。方法取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进行处理)、假手术组(开腹后用丝线缝扎)和实验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三组各12只。造模3周后,取实验组大鼠病灶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病理学改变,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取三组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性激素的水平;取大鼠双侧卵巢组织,行TUNEL染色,并比较三组窦前卵泡、窦状卵泡和凋亡卵泡数目。结果实验组成功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成模率为100. 00%。实验组血清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 0. 05);而三组血清孕酮、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实验组窦前卵泡和窦状卵泡数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凋亡卵泡数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 0. 05);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窦前卵泡、窦状卵泡和凋亡卵泡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通过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可知,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雌二醇水平降低,对孕酮、LH和FSH水平无显著影响,可促使大鼠窦前卵泡和窦状卵泡数减少,诱导大鼠卵泡凋亡,对其卵泡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肾方药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甲状腺功能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分析该影响是否有剂量依赖性,该方药与西药甲状腺片合用是否效果更好。 方法:实验于2005—04/05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技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②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给予其余50只大鼠每天灌胃0.4g/L他巴唑混悬液1.35mL(2.7mg/kg),持续45d。第46天。将造模后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甲状腺片组、温肾方小剂量组、温肾方大剂量组、温肾方合甲状腺片组,每组10只。③模型组:灌胃9.0mL/kg生理盐水;甲状腺片组:灌胃9.0mL/kg甲状腺片混悬液(上海市实业联合集团长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1001,40mg/片;用生理盐水配成0.4g/L混悬液);温肾方小剂量组:灌胃9.0mL/kg半硫丸悬液(半硫丸,主要成分为硫磺;将硫磺和豆腐以1:1.5的比例进行炮制;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药剂科制为胶囊,用生理盐水配成30g/L混悬液);温肾方大剂量组:18.0mL/kg半硫丸胶囊混悬液;温肾方+甲状腺片组:灌胃9.0mL/kg甲状腺片混悬液和9.0mL/kg半硫丸悬液,1次/d,共15d。④15d后取大鼠颈部血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水平。⑤各组计量结果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 结果: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温肾方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各治疗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1)。温肾方大剂量组、甲状腺片组、温肾方+甲状腺片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明显高于温肾方小剂量组(P〈0.01),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温肾方小剂量组(P〈0.05—0.01)。温肾方+甲状腺片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及模型组(P〈0.01),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及模型组(P〈0.05—0.01)。②温肾方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除温肾方小剂量组对雄性大鼠促黄体生成素、雌性大鼠促卵泡激素外,各治疗组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除温肾方大剂量组雌性大鼠促黄体生成素、孕酮外,温肾方大剂量组、甲状腺片组、温肾方+甲状腺片组大鼠血清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水平均明显高于温肾方小剂量组(P〈0.05-0.01);其中温肾方+甲状腺片组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0.01)。 结论:温肾方可调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且该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温肾方与甲状腺片合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更年期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雌性SD大鼠卵巢切除与慢性长期不可预见刺激相结合,建立更年期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共分正常组、抑郁症组、更年期组和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Open-Field行为学评分,糖水消耗实验,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测定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尿促卵泡素;免疫组化法测定下丘脑5-羟色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结果: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水平活动积分为22.80±6.65,垂直活动积分为7.20±3.26,糖水消耗量为(73.3±19.0)m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7.12~9.54,P<0.01)。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雌二醇、尿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素分别为(114.25±29.45),(0.47±0.11)和(0.19±0.05)μg/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5.34~8.23,P<0.01)。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5-羟色胺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分别为(48.4±21.3)和(170.2±44.6)个/视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25~9.87,P<0.01)。结论:该动物模型生殖内分泌激素与神经递质两方面均较好地反映了更年期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更年期大鼠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等相关激素的影响,以及逆灸对更年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稳态维护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完成。①选取鼠龄4个月的健康大鼠10只为年轻正常组,另将鼠龄10个月的大鼠70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逆灸组(n=30),自然对照组(n=40),根据处死时的鼠龄,逆灸组又分12,14,16月龄3个时间点,自然对照组分10,12,14,16月龄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②逆灸组于10月龄时采用艾炷直接灸大鼠关元穴,每次1壮,2次/周,灸后局部皮肤略潮红,共灸8周;其他2组不干预。③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分批取材,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下丘脑及血液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水平。结果:大鼠8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卵泡刺激素水平:自然对照组16月龄大鼠高于年轻正常组[(23.757±6.212),(10.565±0.817)U/L,P<0.05],逆灸组16月龄大鼠低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17.952±2.231)U/L,P<0.05]。②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比值:自然对照组16月龄大鼠大于年轻正常组(0.171±0.021,0.094±0.006,P<0.05),逆灸组16月龄大鼠小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0.125±0.007,P<0.05)。④下丘脑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自然对照组14,16月龄大鼠低于年轻正常组[(3.566±2.387),(3.032±0.602),(12.041±4.815)mg/L,P<0.05,0.01],逆灸组12,14,16月龄大鼠均高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P<0.05)。⑤血浆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自然对照组16月龄大鼠高于年轻正常组[(99.425±21.657),(23.816±6.058)ng/L,P<0.05],逆灸组12,16月龄大鼠显著高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P<0.05)。结论:更年期大鼠随月龄的增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等相关激素逐渐紊乱,逆灸关元穴可缓解更年期各激素的紊乱状况,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稳态维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男性暴力行为人群神经内分泌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随机抽取46例男性暴力型罪犯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血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睾酮、雌二醇等激素水平,观察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体检与化验显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雌二醇、睾酮/雌二醇增高(χ2=8.52,P<0.001),但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睾酮全部正常。结论:男性暴力行为人群根据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理论认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进而导致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应激性增高,加速了睾酮向雌二醇的转化。以上机制对从医学上康复该人群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已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建立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大鼠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干预作用。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0只,6周龄,体质量(200.0±16.3)g。以普通饲料单笼喂养,室温18~22℃,自由摄食、饮水。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用于造模。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4在河南科技大学动物房完成。①实验分组:将40只大鼠禁食6h后左下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0mg/kg;空白对照组注入同体积的柠檬酸钠缓冲溶液。选用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每天9:00灌胃中药(60g/kg),共3周;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第3周末,各组大鼠禁食12h,麻醉后处死取血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实验过程中记录各组大鼠的每日饮水量。②实验评估:肢端坏疽积分标准:以皮肤颜色发黑、皮肤有轻度开放性病灶、病灶已侵入深部肌肉组织3个等级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大鼠的四肢进行评分,计算每只大鼠的总积分。对胰岛β细胞分泌的功能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前后大鼠饮水量、体质量、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纳入Wistar大鼠50只,造模不成功脱落20只,3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期间,模型组和治疗组饮水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饮水量明显下降,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②治疗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有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③两组大鼠均有明显肢端坏疽出现(P<0.01)。治疗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肢端坏疽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P<0.01)。④治疗前治疗组和模型组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已接近正常值;两组血脂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接近正常值。⑤治疗前其它两组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治疗组三酰甘油、胆固醇明显下降(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模型组继续升高,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血糖、血脂水平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该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模型对药物反应敏感,可用于研究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丙酮酸钙对减轻体质量有明显效果,壳聚糖具有调节免疫、促骨骼生成、降血糖、调节血脂等多种作用,将两者配以药食同源的中药制成丙-聚胶囊,其作用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目的:观察丙-聚胶囊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减肥效果,探讨其减肥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西安医学院公共卫生系预防医学教研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材料:实验于2001-04/07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完成。健康雄性断乳SD大鼠60只,体质量50~80g,由西安交通大学动物中心提供。丙-聚胶囊由作者自制,主要成分为丙酮酸钙和壳聚糖,用蒸馏水配制成混悬液与中药提取物混匀备用。方法:①动物分组及造模:6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给药组,中剂量给药组,低剂量给药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喂基础饲料,其余4组给予高脂肪高营养饲料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②干预处理: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胶囊中淀粉基质与等容量蒸馏水配成的混悬液,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按3,1.5,0.75g/kg剂量给予丙-聚胶囊灌胃,1次/d,连续30d。③检测项目:测量用药前后体质量、体长和脂肪湿质量,计算肥胖指数和脂/体比。400倍显微镜下计数全视野脂肪细胞数,目镜测微器测脂肪细胞的大小。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瘦素测定按大鼠瘦素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说明进行。主要观察指标:①用药前后体质量,体长和肥胖指数。②脂肪湿质量,脂/体比,脂肪细胞数和脂肪细胞的大小。③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瘦素水平。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用药前,空白对照组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其他4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用药后,高、中、低剂量给药组体质量,肥胖指数,脂肪湿质量,脂/体比,血清瘦素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0.01)。脂肪细胞大小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0.01),而脂肪细胞数多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0.01),高、中剂量给药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0.01),各组体长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①丙-聚胶囊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明显减肥作用,该作用与促进血清瘦素分泌不相关。②丙-聚胶囊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中医经典方剂麻杏石甘汤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镇咳、祛痰等药理效应,适用于治疗痰热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疗效显著。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及二者比值水平的变化,探讨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材料: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质量(200±20)g;麻杏石甘汤煎剂,药物组成:麻黄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水煎浓缩为浓度475g/L的浓缩液,饮片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方法:实验于2005-04/10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3组:即空白对照组24只、痰热阻肺造模组24只、痰热阻肺治疗组24只。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复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并进行二次造模复制中医痰热阻肺证。②第30天起治疗组大鼠每天给与2mL麻杏石甘汤煎剂(药物组成:麻黄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水煎浓缩为浓度475g/L的浓缩液)灌胃治疗。造模组大鼠每天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相同室内环境下自由饮食饮水。③放射免疫法测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4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④酶联免疫法测肺组织匀浆γ干扰素含量。⑤计算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比值。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及二者比值水平。结果:①造模组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581.41±74.72),(318.63±40.01)ng/L,P<0.01),治疗后有显著下降((533.95±68.67)ng/L,P<0.01),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②造模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60.78±20.90),(100.29±24.2)ng/L,P<0.01],治疗后有显著下降[(147.08±19.43)ng/L,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1]。③造模组γ干扰素水平与空白对照相比明显下降[(230.32±72.33),(328.08±50.57)ng/L,P<0.01],治疗后水平明显升高[(267.24±55.14)ng/L,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还有差异(P<0.01)。④造模组白细胞介素4水平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升高[(135.08±29.17),(82.41±14.66)ng/L,P<0.01],治疗后水平显著下降[(107.99±23.76)ng/L,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还有差异(P<0.01)。⑤造模组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与空白对照相比明显下降(1.77±0.73,4.09±0.91,P<0.01),治疗后比值显著升高(2.59±0.79,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还有差异(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可以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具有抗炎,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对于痰热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中风安口服液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新型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黄芪和水蛭,其中黄芪具有明显的益气活血作用,水蛭具有很强的抗血小板、抗血栓、缓解动脉痉挛和改善组织缺氧的作用.目的观察中风安口服液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和对小鼠血液凝固及耐力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9/2002-04在河北医科大学药理研究室完成.药物影响血栓形成实验第1组实验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中风安3.0,6.0,12.0g/kg剂量组、阿司匹林0.3 g/kg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第2组实验取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中风安3.0,6.0 g/kg剂量组、脑血康3.0,6.0 g/kg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凝血时间实验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中风安6.0,12.0,24.0 g/kg剂量组、阿司匹林0.3 g/kg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游泳耗竭时间测定取小鼠90只,随机分为中风安6.0,24.0 g/kg剂量组;脑血康6.0,24.0 g/kg剂量组,苯丙胺0.2 g/kg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方法药物影响血栓形成实验,第1组于术前24 h及1 h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中风安(3,6,12g/kg),阿司匹林(0.3g/kg)和水.第2组大鼠术前24h及1 h分别灌胃给予中风安(3,6g/kg)脑血康(3,6 g/kg)和水.给药后腹腔注射氯胺酮50 mg/kg麻醉,采用线栓血栓法,测定各鼠血栓湿重,比较各组血栓形成的差异.小鼠凝血时间的测定,分别灌胃给予中风安(24.0,12.0,6.0 g/kg),阿司匹林(0.3 g/kg)和水,于灌胃后1 h用玻片法观察小鼠凝血时间.小鼠游泳耗竭时间的测定,灌胃给予中风安(6.0,24.0 g/kg)和脑血康(6.0,24.0 g/kg)及苯丙胺(0.2 g/kg,)和水.1次/d,连续灌胃5 d,于第5天给药后1 h测定小鼠游泳耗竭时间.计算各组小鼠游泳耗竭时间的平均值.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血栓形成抑制率.②各组小鼠凝血时间.③各组小鼠游泳耗竭时间.结果参加实验的90只大鼠和14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栓湿重第1组实验中风安口服液3.0,6.0,12.0 g/kg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4±4),(21±4),(16±6),(39±7)mg,(t=5.88~7.90,P<0.01)];第2组实验中风安口服液6.0 g/kg剂量组明显低于相同剂量脑血康组[(23.6±2.6),(30.0±4.1),(t=4.18,P<0.01)],中风安口服液3.0 g/kg剂量组低于同剂量脑血康组[(30.6±2.1),(33.1±1.6)mg,(t=2.96,P<0.05)].②凝血时间中风安口服液24.0,12.0g/kg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22±66),(190±52),(116±26)s,(t=4.02,4.72,P<0.01)].③游泳耗竭时间中风安24.0,6.0g/kg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 512±1 244),(899±403),(502±100)s,(t=3.70~6.24,P<0.01)].结论中风安口服液对大鼠动脉血栓和小鼠静脉血栓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增强小鼠的耐力,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脑内的一些氨基酸作为神经递质对脑功能和心理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传统中药治疗能够调整人体的应激状态.目的通过观察反复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和海马的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牛磺氨酸的含量变化,探讨调肝方、健脾方、补肾方及人参总皂苷对其影响.设计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实验.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1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调肝组,补肾组,健脾组,人参总皂苷组,10只/组.调肝方药组成及剂量柴胡5 g,山栀5 g,白芍15 g,枸杞子15 g,枳壳6 g,干地黄18 g,石决明30 g.肾气丸组成及剂量干地黄30 g,山药15 g,山茱萸15 g,泽泻10 g,茯苓10 g,丹皮10 g,桂枝4 g,附子4 g.四君子汤组成及剂量党参20 g,白术15 g,茯苓15 g,炙甘草6 g.方法①常规煎煮取汁后调肝方药浓缩至含生药1.69g/mL,肾气丸浓缩至含生药1.76 g/mL,四君子汤浓缩至含生药1.01 g/mL,人参总皂苷配制成水溶液7 g/L.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9.0 g/L氯化钠注射液2 mL,调肝组、补肾组、健脾组及人参总皂苷组均于限制制动刺激前1 h相应给予调肝方药、肾气丸煎剂、四君子汤煎剂及人参总皂苷溶液各2 mL灌胃.②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心理应激反应模型的复制.将大鼠置于限制制动筒内,通过移动插片而逐步缩小大鼠的活动空间,调节到其不产生强烈反抗的紧张程度,每天限制制动1次,每天限制制动时间不同,第1天为4 h,其后每次增加30~60 min,连续14 d.③将各组大鼠断头取全脑,采用OP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进行下丘脑和海马中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的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下丘脑与海马中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牛磺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6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下丘脑与海马中谷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正常组比较,调肝组、健脾组、补肾组、人参总皂苷组下丘脑中含量均明显下降[(21.85±8.19),(15.76±1.80),(14.68±7.91),(21.46±5.45),(13.43±7.68)μmoL/g];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组、健脾组、补肾组、人参总皂苷组海马中含量均明显升高[(11.04±3.65),(11.78±2.17),(18.67±2.98),(20.91±3.96),(17.71±1.83)μmoL/g,P<0.05,P<0.01,P<0.01,P<0.05].②各组大鼠下丘脑与海马中天冬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组和人参总皂苷组下丘脑中含量均明显下降[(8.65±1.18),(5.72±1.32),(4.67±1.88)μmoL/g,P<0.01,P<0.01],而健脾组、补肾组、人参总皂苷组海马中含量均明显升高[(2.58±0.87),(3.93±0.49),(4.52±0.98),(3.83±0.41)μmoL/g,P<0.01,P<0.01,P<0.05].③各组大鼠下丘脑与海马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组、健脾组、补肾组、人参总皂苷组下丘脑中含量均明显下降[(20.92±4.96),(15.87±2.90),(13.84±2.63),(14.94±3.98),(10.94±3.68)μmoL/g,P<0.05,P<0.05,P<0.01,P<0.01],而海马中含量均明显升高[(4.12±1.66),(4.18±1.04),(6.67±1.29),(6.11±0.99),(6.37±0.78)μmoL/g,P<0.05,P<0.01,P<0.01,P<0.01].④各组大鼠下丘脑与海马中牛磺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组、健脾组、人参总皂苷组下丘脑中含量均明显下降[(10.24±1.72),(7.82±1.14),(8.00±2.05),(6.42±3.17)μmoL/g,P<0.05,P<0.05,P<0.01],而健脾组和人参总皂苷组海马中含量均明显升高[(12.61±3.51),(17.03±2.74),(18.04±2.14)μmoL/g,P<0.01,P<0.01].结论调肝方药的中枢作用部位可能主要在下丘脑,可能与下调氨基酸水平有关;而健脾、补肾方药及人参总皂苷的中枢作用部位可能包括海马和下丘脑,主要与上调氨基酸水平有关,通过增强海马对应激的整合作用,从而达到抗应激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背景便秘尤其是脾虚运化无力所致的便秘运用一般的通便药常常难以奏效,健脾理气助运导滞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目的观察经典名方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广东医学院中医系及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6/1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完成.选用普通级NIH小鼠328只.方法以饥饱失常、过度疲劳配合禁水不禁食的方法进行脾虚便秘模型的复制,观察大、中、小3个剂量的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和正常小鼠的排便作用及肠推进功能的影响,以中药便秘通为阳性对照药.对正常小鼠排便及肠推进实验分为大、中、小枳术汤、便秘通及正常对照共5组;对脾虚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作用上述分组加上模型自然恢复组共6组,负荷肠推进实验加上阿托品组共6组.给药后观察小鼠第1次排出黑便的时间,排便的粒数、排出粪便的重量,计算小肠的推进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1]枳术汤对正常小鼠及脾虚模型小鼠排便作用的观察.[2]枳术汤对正常小鼠及阿托品负荷小鼠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结果共纳入小鼠328只,有9只因灌胃不慎致死亡,进入结果分析319只.枳术汤对小鼠排便作用的影响[1]对正常小鼠,枳术汤各剂量组与蒸馏水组比较,第1次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黑便粒数及粪便重量均有明显增加,但以大、中剂量枳术汤效果为优.[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第1次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增加,排便粒数、排便重量明显减少.大、中剂量的枳术汤可使模型小鼠第1次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粪便粒数和粪便重量增加,作用优于对照药便秘通.枳术汤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1]枳术汤各给药组对正常小鼠小肠的推进率较蒸馏水组有明显升高.[2]增加阿托品负荷后,可使小肠推进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给药各组小肠推进百分率则较阿托品组明显加快.结论枳术汤能可使正常及脾虚便秘模型小鼠第1次排黑便的时间缩短、黑便粒数和粪便重量增加;使正常小鼠小肠肠推进率升高,并对阿托品引起的小肠推进抑制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各实验均以大、中剂量组效果明显,呈现了一定的量效关系,作用优于对照药便秘通.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肠上皮细胞异常凋亡是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损伤的主要原因,参附注射液对小肠黏膜损伤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目的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时给予参附注射液对肠上皮细胞凋亡数目、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Bcl-2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2-12/2003-06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参附注射液组,8只/组.方法各组大鼠给予氨基甲酸乙酯1 mg/kg腹腔注射麻醉,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参附注射液组用血管钳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然后再灌注2 h,空白对照组不用血管钳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参附注射液组于阻断前30 min静注参附注射液0.02 mL/g,空白对照组和肠缺血再灌注组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制备切片进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Bcl-2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细胞凋亡指数的比较.②各组大鼠肠上皮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及Bcl-2基因的表达.③各组肠粘膜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结果实验选用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细胞凋亡指数的比较参附注射液组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肠缺血再灌注组,但比空白对照组高[(7.75±1.89)%,(28.25±8.50)%,(4.25±2.63)%,P均<0.01].②各组大鼠肠上皮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及Bcl-2基因的表达参附注射液组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低于肠缺血再灌注组,但高于空白对照组[(0.211 6±0.087 5),(0.354 7±0.077 8),(0.194 1±0.057 4),P<0.01,P>0.05];Bcl-2的表达在肠缺血再灌注组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参附注射液组的表达比肠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1).③各组肠黏膜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砀缺血再灌注组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组[(189.7±56.3),(38.6±10.4),(47.5±18.7)mg/L,P均<0.01],参附注射液组和空白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降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上调Bcl-2基因而抑制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背景阿霉素是蒽环类抗肿瘤药,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其毒性大,可引起与剂量依赖性的心脏毒性,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复方黄精口服液能抗自由基损伤,有望用于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目的探讨复方黄精口服液抗心力衰竭疗效及其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福建省中医学院及福建省中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0-08/2001-05在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完成,选用66只雄性SD大鼠.方法采用阿霉素损伤大鼠心肌致心力衰竭为模型,6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1只.正常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阿霉素组于实验开始后第2,4天腹腔注射阿霉素1 mg/kg;第6,8天腹腔注射2 mg/kg;第10,12天腹腔注射3 mg/kg;第14,16天腹腔注射4 mg/kg,16 d累计用药量达20 mg/kg.阿霉素+复方黄精口服液2 mL(小剂量组).阿霉素+复方黄精口服液4 mL(中剂量组).阿霉素+复方黄精口服液6 mL(大剂量组).小、中、大剂量组于实验开始后分别每日用复方黄精口服液灌胃.阿霉素的剂量用法同阿霉素单用组.阿霉素+天保宁(天保宁组)天保宁450 mg/kg隔日灌服共8 d.阿霉素的剂量用法同阿霉素单用组.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大鼠心系数,α-肌球蛋白重链,β-肌球蛋白重链的变化.结果纳入实验动物数66只,在整个实验期间阿霉素组有5只大鼠,小剂量组4只大鼠,中剂量组2只大鼠,大剂量组3只大鼠,天保宁组3只大鼠死于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进入结果分析47只.与正常组比较,阿霉素组的α-肌球蛋白重链下降20.88%(P<0.01),β-肌球蛋白重链上升50.93%(P<0.01),心系数升高33.83%(P<0.01).经给药治疗后,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向α-肌球蛋白重链转化,与阿霉素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α-肌球蛋白重链上调(P<0.01),β-肌球蛋白重链下降(P<0.01),心系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或P<0.05),以上变化以中剂量组作用最佳.结论复方黄精口服液能减轻阿霉素致心力衰竭的毒性反应,其机制与复方黄精口服液可提高心肌α-肌球蛋白重链的转化有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容易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药鹿茸具有骨生长因子,能促进伤口愈合、组织修复,可能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治疗作用.目的:观察鹿茸粉对大鼠激素诱导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 只雄性wistar 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治疗组.1 周2 次臀部肌肉注射给予地塞米松(30 mg/kg),连续6 周.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按200,400,800 mg/kg 剂量灌胃鹿茸粉,每天1 次,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量生理盐水.治疗2 个月后,测量大鼠血脂水平,取两侧股骨头测量骨密度、病理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结果与结论:类固醇激素干预后,大鼠造成明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损伤,经过治疗后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损伤骨组织明显恢复,与模型组相比,骨密度增高,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股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上升.提示鹿茸粉能通过增加骨形成,改善脂肪代谢和增加血管形成来治疗激素诱导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郁金正丁醇提取物对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诱导的大鼠胰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66只雄性、健康、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12)、模型组(B组,n=18)、温郁金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组(C组,n=18)、温郁金正丁醇提取物低剂量组(D组,n=18)。经腹腔注射DDC溶液制备大鼠CP胰腺纤维化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空白对照组大鼠在正常饲养1周后,每天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次1ml/kg,1次/d);模型组在造模1周后,造模同时,每天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次1ml/kg,1次/d);温郁金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组造模1周后,在造模同时,每天予以高剂量温郁金正丁醇提取物灌胃(每次剂量相当于温郁金生药5g/kg,1次/d);温郁金正丁醇提取物低剂量组造模1周后,在造模同时,每天予以低剂量温郁金正丁醇提取物灌胃(每次剂量相当于温郁金生药1.25g/kg,1次/d)。第10周,麻醉大鼠,取胰腺组织,行MASSON染色,测定胰腺胶原纤维面积。结果空白对照组胰腺组织中,在血管周围可见少量胶原纤维;模型组大鼠胰腺中胶原纤维广泛分布于胰腺小叶内或小叶间,较密集,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为(13.46±5.58)%;温郁金正丁醇提取物高、低剂量干预组(C、D组)胰腺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为(3.34±1.48)%、(3.51±2.19)%,干预组胰腺胶原纤维比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均〈0.05)。干预组间比较,胰腺胶原纤维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郁金正丁醇提取物能缓解DDC诱导的慢性胰腺炎(CP)大鼠胰腺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