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1979年Provost等首先报告以狨猴肝组织及恒河猴胚肾(FRhK6)细胞在体外培养甲型肝炎病毒(HAV)成功以来,相继报道HAV亦可增殖于多种细胞培养系统。尽管HAV增殖周期长、产量低,但在体外持续稳定地获取适量病毒已不困难,甲型肝炎疫苗的研究也因此而获重大进展。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在动物试验中已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人体试验也初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并开始了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本文就甲型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业已证明,甲型肝炎病毒(HAV)在原代及次代非洲绿猴肾细胞、新生狒狒肾细胞、恒河猴胚肾(FRhK)细胞及人二倍体细胞株(WI-18和MRC-5)中不产生病毒增殖所引起的细胞致病效应(CPE)和细胞死亡。据此,作者报道一种将HAV HAS-15株在FRhK-4细胞上增殖以期产生较高滴度HAV的方法。用放射免疫灶试验(RIFA)、放射免疫试验(RIA)、病毒特异性免疫荧光试验(IF)和免疫电镜等检测病毒的感染性和产量,均证明此法可提供HAV研究的材料来源。用于增殖病毒的FRhK-4细胞株在150和490cm~2的转瓶中生长,生长培养基和维持培养基分别用含20%和2%加热灭活胎牛血清(FBS)的William培养基E。培养温度为37℃。俟FRhK-4细胞长成单层后,先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了解甲型肝炎病毒(HAV)突变程度对病毒在细胞培养上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引起病毒减毒的因素,作者比较了不同代次HAV HM-175株的5′端非编码区和2BC区的基因序列及这些病毒在几种细胞上的增殖能力和对狨猴、黑猩猩的致病力。 作者将HAV HM-175株在原代非洲绿猴肾(AGMK)细胞上分别传9或10代(p10)、21代(p21)和32代(p32),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病毒的5′和2BC区进行扩增,然后作序列测定。 对不同传代水平HM-175株核苷酸序列的比较结果表明,在5′端非编码区和p2区的2BC基因存在突变,野毒株和经细胞培养传35代的适应株(p35)在所有13个位点上均不同。  相似文献   

4.
虽然公认黑猩猩与狨猴是甲型肝炎(HA)的动物模型,但这些动物数量有限。因此,应继续寻找HA的动物模型,以供疫苗研制需要。流行病学研究已证明美洲枭猴(AotusTrivirgatus)对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易感性,但没有表明HAV感染与肝炎的组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从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标本中抽提病毒RNA(HAV RNA),及用分子杂交法检测HAVRNA的技术,并与免疫电镜(IEM)、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的敏感性作了比较。作者用略经修改的胍盐/热酚法(酚/氯仿多次抽提),从感染HAV HM-175株的培养细胞胞浆、狨猴粪便和肝脏、感染MS-1株病人的粪便和血清中提取HAV RNA,然后进行分子杂交。用插入野毒株HM-175cDNA的重组质粒PBR322制成HAV探针,用[α-~(32)P]dCTP标记。用放射自显影观察杂交结果。作者将感染HAV的培养细胞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6.
作者选用甲型肝炎病毒(HAV)GMB株在MRC-5细胞、二倍体素领猴肌(CAM)细胞和Vero细胞上进行适应性研究。共用了三种适应方法:(1)将感染病毒的无细胞上清液接种新的细胞培养;(2)感染细胞的持续传代培养;(3)长期维持感染细胞而不进行传代。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代次水平HAV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将甲型肝炎病人的粪便直接接种细胞,分离培养甲型肝炎病毒(HAV)。试验结果表明,HAV通过狨猴传代并非进行体外培养的必需途径,因而可为疫苗研制,提供没有经过影响病毒减毒特征的狨猴传代的病毒。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试管培养和旋转扩增瓶培养的原代非洲绿猴肾细胞(AGMK)、原代恒河猴肾细胞(RMK)、Vero、LLC-MK2、MRC-5或A549单层细胞,用旋转扩增瓶和48孔微量板培养的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脐血单核细胞(CBMC),用旋转扩增瓶培养的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细胞(B95-8)滴定A~G麻  相似文献   

9.
作者将甲型肝炎病毒(HAV)HM175株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连续传代,将第21代(P21)和第32代(P32)的两个原型活疫苗经静脉感染黑猩猩和狨猴,发现此两株活疫苗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有所不同。接种P21株和P32株的黑猩猩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值均低于接种野型HAV者,接种P32株的黑猩猩的ALT值与接种前无明显差异,但显著低于接种野型HAV者。狨猴接种P21株和野型HAV后,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ICD)值明显升高,接种P32株后ICD值比接种野型HAV者低4倍,但仍比接种P32株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用福尔马林灭活感染细胞培养制备的原型甲型肝炎病毒(HAV)疫苗的效果及其在实验动物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的结果。作者用在非洲绿猴肾(AGMK)细胞中传10代、在另一AGMK细胞系BS-C-1中传2~4代的HAV HM 175株作为制备疫苗的种子。从无血清199培养液维持的BS-C-1细胞  相似文献   

11.
将甲型肝炎病毒(HAV)MS-1株在狨猴体内连续传代,可增加病毒产量,导致更严重的肝病,并可缩短潜伏期,从第1代的55天缩短至第9代以上的3~7天。在狨猴体内传递8代的MS-1株接种黑猩猩可产生典型的甲型肝炎疾病过程,血清酶活性增高,肝脏和粪便中可检出HAV抗原以及IgM抗-HAV阳转。值得提出的是,用传递20代的HAV  相似文献   

12.
鉴于Parry等用免疫荧光及电子显微镜技术所作的研究表明胎猴肾(FRhk)细胞可能广泛受到多瘤病毒的污染(请参阅本刊:7(6):279,1984——编者注)以及FRhK_6和MRC-5细胞已用于甲型肝炎病毒(HAV)疫苗的制备,本文作者用1978年和1983年从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得到的FRhK_6细胞以及从ATCC和Flehming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经狨猴适应传代之甲型肝炎病毒(HAV)CR326株,再通过 FRhK6细胞(恒河猴胎肾传代细胞株)及人二倍体肺成纤维细胞(HDLFC)传代获得两株变异株,即(一)经狨猴31代,FRhK6 10代、MRC5 9代,培养温度为32℃所获得之病毒株,简称变异株  相似文献   

14.
一种源自甲型肝炎病毒(HAV)CR326F株变异株F′的减毒活疫苗试制品,经过实验发现对狨猴和黑猩猩都具有免疫原性,且能保护其抵抗HAV感染。本文作者将这种疫苗在志愿人群中进行了研究。试验对象为52名年龄为18~50岁HAV感染危险性低的成年志愿者,体格检查及肝功能试验均正常,HAV抗体均为阴性。试验中选择了4个不同的剂量10~(4·1)、10~(5·2)、10~(6·1)和10~(7·3)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_(50))。皮下注  相似文献   

15.
1979年Provost等在细胞中成功地培养了甲型肝炎病毒(HAV),为研制HAV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提供了所需的技术。至80年代末在人二倍体细胞系中繁殖出大量HAV后,开发了各种候选的HAV灭活疫苗。本文作者设计了两种免疫程序,以评估HAV HM175株灭活疫苗在血清阴性的卫生人员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将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78人(男性58%,女性42%),平均年龄30岁(21~65岁),按0、1和6个月程序接种,分别于0、1、2、6、7、13和24个月采血;B组73人(男性78%,女性22%),平均年龄29岁(22~63岁),按0、1和12个月程序接种,分别于0、1、2、7、13和24个月采血。接种剂量均为1ml(含720ELISA抗原单位)。用ELISA抑制法滴定血样中的抗-HAV(抗-HAV滴度≥20mIU/ml被认为有保护作用),并记录每位志愿者接种后6天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甲型肝炎病毒(HAV)AGM-27株最早从罹患肝炎的非洲绿猴中分离出,似为真正的猿猴株.非洲绿猴、恒河猴和狨猴静脉接种这种病毒后都发生急性肝炎,这可通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CD)水平升高、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抗-HAV阳性得以证实.食蟹猴接种该病毒后并不发生急性肝炎,也许是因为过去接触过HAV,尽管接种后1周可测得高滴度抗-HAV,但只是很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肝酶水平仍保持正常.黑猩猩接种大剂量病毒也不出现肝炎症状,但有病毒复制和血清阳转.  相似文献   

17.
甲型肝炎病毒(HAV)在体外培养的成功以及测定疫苗安全性和效果的动物模型(包括黑猩猩和狨猴)的应用推动了甲型肝炎疫苗的研制。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的发展均有可能,但由于HAV在组织培养中增殖很慢,因此灭活疫苗在目前尚难实现。然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经狨猴、恒河猴胚肾细胞(FRhK6)和人二倍体肺成纤维细胞适应传代的甲型肝炎病毒(HAV)CR326株的9株变异株在黑猩猩中进行免疫原性和保护性试验的结果。每株变异株感染2只黑猩猩,每只静脉接种1.0ml。定期采血及作肝穿刺,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甲型肝炎抗体(抗-HAV)及肝脏病理变化;每天收集感染的黑猩猩大便标本,以固相放射免疫试验测定甲型肝炎抗原(HAAg)。攻击用毒株为CR326株13代狨猴肝标本,攻击量为10~6狨猴50%感染剂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在人成纤维(HFS)细胞中增殖的甲型肝炎疫苗候选株的生物物理、生化和电镜观察的研究结果。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HAV抗原,用微量板孔培养的HFS细胞滴定HAV感染性(TCID_(50)),用12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HAV蛋白质的分子量。含HAV的上清液取自HAV感染的HFS细胞培养液,待RIA检测HAV抗原滴度达1∶7时,每周收获一次。经硫酸铵沉淀、超速离心6500倍浓缩后,HAV的RIA抗原滴度达1∶  相似文献   

20.
尽管荷兰Rijks研究所在原代猴肾组织微载体培养上制备、提纯三价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MK)的标准方法已被同行采纳,但使用猴肾组织有许多明显的缺点。加拿大康诺(Connaught)药厂认为有必要用连续再培养的人二倍体MRC-5细胞微载体培养加以取代,并于1980年着手筹建大规模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