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结肠病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下消化道出血的关系以及内镜下特征,为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一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并对其并发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性结肠病进行分析。结果: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中,肝硬化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发生率54.2%。随着肝硬化门脉高压病程的延长,其门脉高压性结肠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下消化道出血的机会也明显增加;而门脉高压性结肠病的发生与肝功能分级无关。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常出现门脉高压性结肠病。门脉高压性结肠病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2.
肝病门脉高压患者充血性结肠病内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仕珠  周焕章 《内镜》1992,9(2):71-73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镜下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内镜特征。方法:OlympusCIF-Q2型电子胃镜对88角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及100例非门脉高压症对照组进行镜下观察,结合病检综合分析。结果:PHG发生率61.36%。Mosaic病变达98.1%,合并樱桃红斑者占42.5%,位于底体合并者占49.05%,局限一胃底30.18%。而100例对照组中无1例mosdaic病变。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胃粘膜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围手术期营养问题.方法 我院2001~2006年对38例病人采用周边静脉部分营养治疗,其方案:热量800~1200 kcal/d,以高糖为主加入适量的中、长链脂肪酸;供氮为6 g/d,间以鲜血浆和白蛋白;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辅以促合成激素i生长激素、胰岛素.术前2~4周,术后3d从周边静脉输入;观测下述指标:食量、体质量、血浆白蛋白,下肢水肿,肝功能、腹水.结果 经此方案治疗本组病人全身状况明显改善32例,无1例恶化;肝功能Child C级从入院时13例到术前只有5例.结果 周边部份静脉营养既避免了深静脉营养的缺点,又克服了一般输入和口服不能改善机体状况的弱点.是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出血是门脉高压最危重的并发症,尤其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高达40%,因此,急性期急救与护理有极其重要意义。自2002年3月以来我科收治9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毛华  李瑞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4):595-59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级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胃镜观察已确诊的107例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测定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肌酐及腹水量,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及MELD分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G内镜表现以马赛克征、蛇皮样病变、猩红热样疹最为常见,多位于胃底及胃体,其发生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损害程度及酒精、胆汁等刺激性因素有关,与胃底静脉曲张无相关性.结论:肝硬化PHG内镜特征明显,门脉高压是PHG形成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有其他损伤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6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措施,并对结局进行观察.结果 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康复出院60例,未愈自动出院7例,死亡1例.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起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性十二指肠病(PHD)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脉高压性十二指肠病患者的临床和胃镜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腹水2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8例,中度9例,重度19例;36例患者均有门脉高压性胃病;PHD轻度17例,中度13例,重度6例。且PHD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相平行。结论PHD临床表现无特异,与普通十二指肠炎表现不同,常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存,发病机制与门脉高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将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2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 97例(48.5%),EV154例(77%).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P<0.01),EV程度与PHG发病率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毒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腹腔置管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腹腔积液的处理方式。方法6例尿毒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腹腔置管术,术中采用“荷包缝合-切开腹腔-植入腹膜透析管-关闭腹腔”的手术方式,术后控制腹膜透析液入量和出量并观察腹腔积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6例患者在手术中腹腔积液丢失量为100ml~600ml,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5~15天达到腹腔积液达到控制,且未出现其他合并症。结论尿毒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腹腔置管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遵医行为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遵医行为调查表,对1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完全遵医行为占10.0%(12/120),不完全遵医行为占70.0%(84/120),完全不遵医行为占20.0%(24/120)。结论遵医行为与患者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疾病健康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以及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干预治疗的关系。方法对26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及常规胃镜检查,并对其并发PHG及干预治疗后PHG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68例肝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246例(91.8%),PHG发生率为102例(38.1%),原为轻型PHG22例患者在接收套扎术治疗后6例(27.2%)转化为重型PHG。随肝功能分级积分(级别)的增加以及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PHG发病率增加(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PHG发病率随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增加以及多次干预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手段而上升。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使用降低门脉高压药物联合抗病毒药物,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降低门脉高压的药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疗效情况。结果在经服用不同的药物后,治疗组患者疗效较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降低门脉高压药物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硬化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能较大程度治疗肝硬化引起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关于腹部超声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文的选择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将在此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门静脉高压患者5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组,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腹部超声诊断检查,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检验和胃镜检验结果,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文的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门静脉主干内径和脾静脉主干内径等相关状况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内径和脾静脉内径通过超声检查所得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腹部超声对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病症的诊断和评估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可行、不会产生严重伤害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及脉冲多普勒检测肝脏多项血流参数在评价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价值。方法:对经化验及临床诊断证实的83例正常人及33例肝硬化患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肝动脉,脾动脉的内径及收缩和舒张期流速,也测量了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内径及流速。两组患进行了比较,多项血流参数有显性差异。并利用实践中推测的公式,计算了两组患的门静脉压力。结果:门静脉高压组患的压力高于非高压组,两组患压力值很少重叠,与国外同行比较,结论相同。结论:应用此方法估测门静脉压力,值得更进一步的探讨和试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分析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通过病理或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早期以及中晚期的患者,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检查,对其门静脉与肝脏右静脉管径进行测量,并分析该检测方法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的血管显示均较为清晰,其门静脉宽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肝脏右静脉宽度在代偿期其内径有明显增宽的表现,失代偿期则有明显变窄的表现。本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肝右静脉宽度(PV/RHV)值在失代偿期为(1.76±0.04),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观测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加断流术前后门脉系统血流的最大流速、血流量、血管直径及淤血指数。结果: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脉主干、左支矢状部及右支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增加,手术前后的自由门脉压与淤血指数无明显改变;术前自由门脉压与淤血指数呈正相关;术后门脉主干和左支矢状部的血流量减少量与脾静脉的血流量均呈正相关(P<0.01)。本文全面反映了手术前后肝内外门脉各属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s病,系一种以肝和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纯合子在人群中的出现几率为1/30 000,遗传异常主要为第13对染色体上ATP7B基因点突变,ATP7B蛋白为一种重金属转运性ATP酶,对铜转运有重要作用.Wilson病的基本缺陷系ATP7B蛋白功能缺乏或减弱,引起胆汁酮排泄下降,导致铜在体内聚集,其特点是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1].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解剖结构改变和生理功能异常,使体内营养素和能量的代谢产生严重障碍,当合并门静脉高压时,将进一步加重机体的代谢负担,同时胃肠道血液瘀滞,使消化和吸收功能明显削弱,营养素的吸收受到严重影响。营养一直是决定肝硬化患者治疗与预后的重要因素。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