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目的总结广西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不合格血样召回情况,为提高不合格血样的召回率提供依据。方法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送至广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中,对不符合《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血样即判定为不合格血样,电话召回血样不合格的新生儿。结果在接收的271 015例血样中,共检测出不合格血样912例,不合格率0.34%,其中召回837例,召回率为91.77%。结论各产院应采取措施提高采血合格率,同时加强对不合格血样的召回管理,提高不合格血样的召回率。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准妈妈、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健康教育,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方法开展连续性、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结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持续稳定的提高,从37.63%提升到94.5%,产妇及家属自觉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结论健康教育对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1999~2002年杭州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患儿首次召回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总结 1999~ 2 0 0 2年杭州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患儿首次召回情况 ,对 175名可疑患儿首次召回时间的长短及影响因素进行χ2 检验及 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失访因素主要是“联系不上”,女患儿与男患儿相比 RR≥ 2 .0 0 ;召回的患儿中首次召回时间的长短与性别无关 ( P>0 .0 5 ) ,而与地域有关 ,市区与非市区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P<0 .0 5 ) ;联系方式中市区以电话最优 ( P<0 .0 1) ,非市区电话与手机 ,手机与信件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但电话优于信件 ( P<0 .0 5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和复查率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4 080例,按初筛时出生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B、C、D、E、F6组,每组680例,分别做新生儿听力筛查,记录初筛不通过、实际复筛数、复筛未通过、已知假阳性例数,分析假阳性率最低的适宜初筛时间。并选取本资料中初筛不通过新生儿436例为试验组:加强新生儿家属宣教沟通,反复嘱咐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出生42天一定要抱婴儿回来复查,记录其复查率,以实施本研究前在初筛不通过新生儿436例为常规组,对两者复查率进行对比。结果A组(出生24 h2012年12月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4 080例,按初筛时出生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B、C、D、E、F6组,每组680例,分别做新生儿听力筛查,记录初筛不通过、实际复筛数、复筛未通过、已知假阳性例数,分析假阳性率最低的适宜初筛时间。并选取本资料中初筛不通过新生儿436例为试验组:加强新生儿家属宣教沟通,反复嘱咐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出生42天一定要抱婴儿回来复查,记录其复查率,以实施本研究前在初筛不通过新生儿436例为常规组,对两者复查率进行对比。结果A组(出生24 h)已知假阳性109例;B组(出生36 h)已知假阳性109例;B组(出生36 h)已知假阳性86例;C组(出生48 h)已知假阳性86例;C组(出生48 h)已知假阳性76例;D组(出生60 h)已知假阳性76例;D组(出生60 h)已知假阳性62例;E组(出生72 h)已知假阳性62例;E组(出生72 h)已知假阳性55例;F组(出生84 h)已知假阳性55例;F组(出生84 h7 d)已知假阳性54例。常规组复查率90.8%,试验组复查率98.0%。结论随着新生儿年龄的增长,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明显降低,三天(72 h)后趋于稳定;加强宣教,可以提高新生儿听力复查的复查率。 相似文献
10.
11.
几年来,我区妇幼保健院配合区、市卫生局、市儿童保健所,开展了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的筛查工作,现就工作中获得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孕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达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孕产期保健过程中,医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筛查工作的落实。结果: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普及到位,各环节沟通工作细致到位,产妇及家属基本能接受并配合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结论:健康教育是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阜宁县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方法利用新闻媒体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扩大社会知晓率;对孕产妇进行面对面宣传教育;运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强化健康教育手段。结果阜宁县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从2006年的36.13%增至2011年的97.07%,平均筛查率为75.4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检出率为0.46‰;苯丙酮尿症(PKU)为0.13‰。结论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降低残障儿童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CH)召回经验,探讨新的召回模式,提高新生儿筛查服务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片区市县2011至2012年活产婴儿血中促甲状腺激素( TSH)浓度进行检测,对阳性可疑患儿及时进行召回。召回方式根据TSH筛查结果的数值分为紧急召回和普通召回。 TSH>20.0mIU/L者采取紧急召回模式,TSH在8.0~20.0mIU/L者采取普通召回模式(传统召回模式)。对召回结果、确诊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至2012年共测定525941例标本,检出可疑阳性3327例,召回了2590例(77.85%),确诊387例(11.63%)。紧急召回率为93.75%(330/352),确诊率74.72%(263/352);普通召回率为75.97%(2260/2975),确诊率4.17%(124/2975)。紧急召回模式平均确诊时间为23.34天,普通模式平均确诊时间为45.55天,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5.686,P<0.05)。结论四川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采用的CH筛查分类召回模式是可行的、有依据的,能够有效地提高召回率、缩短检测周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不同初筛时间对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出生的足月顺产新生儿4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于出生后第7天进行听力筛查初筛,B组于出生后第30天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对于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第45天复查。比较2组初筛通过率、复查通过率及2组假阳性率。结果 A组初筛通过率67.00%,B组初筛通过率9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复查通过率100.00%,B组复查通过率94.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初筛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出生后第7天进行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明显低于出生后第30天的筛查结果,假阳性率高于第30天的筛查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机构递送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进行初筛,对可疑阳性及其未召回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统计。结果:2008~2010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阳性总体未召回率为12.72%,其中2008年、2009年、2010年可疑阳性未召回率分别为6.78%、17.56%、11.92%。从医疗机构类别来看,各年度可疑阳性未召回率最高均为乡镇卫生院,最低为市区医院。2008~2010年可疑阳性未召回主要原因为电话无法联系(占62.91%),其次为家长不愿意复查(占35.48%)。结论:合肥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阳性未召回主要原因为联系方式错误或更改以及家长配合检查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并能及时得到治疗。方法:2004年10月~2009年9月长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对全市各助产机构出生的新生儿131 721例进行了疾病筛查。结果:确诊患儿53例,其中高苯丙氨酸血症(HPA)26例,发病率为1∶5 066,与我国调查数据1∶11 180比较明显偏高;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27例,发病率为1∶4 878,与我国调查数据1∶3 624比较接近。在确诊的26例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中,女性12例,男性14例,17例居住在农村占65.38%;城市发病率1∶9 491,农村发病率1∶2 836,虽然符合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但就北方而言,长春市亦属高发地区,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且农安县、榆树市两地的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数居多。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27例中,女性11例,男性16例,9例居住农村占33.33%,发病率为1:4878,两病中男女性别比差别不明显。结论:对确诊的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进行跟踪治疗,摸索出一套有效地个体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遗传代谢性疾病是一组由于代谢途径缺陷导致代谢障碍和(或)毒性中间代谢产物蓄积的遗传和表型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迄今为止,已有1 000余种遗传代谢性疾病被发现,涉及所有种族,横跨各个年龄段。尽管单一疾病很罕见,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累计发病率可高达1/800活产婴,我国大陆地区的预计发病率为6.6%[1]。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存在治疗手段,有的甚至效果较好,但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高危病例诊治无法降低遗传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