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4 785例慢性咽炎患者中医9种体质分布情况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诊治慢性咽炎患者4 785例,记录患者年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慢性咽炎中医体质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慢性咽炎发病率与年龄无线性相关性(P0.05);在慢性咽炎患者中,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分别为分布人数最多的5种体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与年龄呈正相关性(P均0.05),痰湿质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其余体质与年龄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是慢性咽炎常见体质类型,慢性咽炎患者中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痰湿质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与MS关联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M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44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纳入的患者进行标准化中医体质辨识,比较各体质类型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各体质类型与MS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平和质、阴虚质和阳虚质。男性痰湿质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不同年龄中,中老年组(≥45岁)各体质类型与青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合并湿热、气虚合并痰湿、气虚合并阴虚、气虚合并气郁和气虚合并血瘀为MS患者的常见合并体质类型。女性患者气虚合并气郁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1),男性气虚合并湿热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与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阳虚质呈独立相关,年龄与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阴虚质相关,BMI与痰湿质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阴虚质呈正相关,血脂水平与阳虚质呈正相关。结论:气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是广东地区MS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多种体质类型常合并存在,气虚合并湿热、气虚合并痰湿、气虚合并阴虚、气虚合并气郁和气虚合并血瘀为MS的常见合并体质类型。性别、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与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对MS的防治要重视体质的调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未发糖尿病肾病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统计研究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气虚质、血瘀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平和质、阳虚质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P0.01),阳虚证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水湿证、湿热证及湿浊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体质患者中,气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阴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和阴虚证,血瘀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血瘀证,平和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和阳虚证,痰湿质患者多表现为水湿证,湿热质患者表现为湿热证、水湿证,气郁质患者多表现为血瘀证,阳虚质患者表现为阳虚证、气虚证。气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阴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痰湿质与水湿证强相关,与湿热证中等相关;湿热质与水湿证、湿热证中等相关;血瘀质与气虚证强相关,与血瘀证中等相关;气郁质与血瘀证强相关。结论:糖尿病气虚质、血瘀质患者更易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不同体质可能决定糖尿病患者发病及发病后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辨识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收集岭南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岭南地区人群9种中医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为主(占85.0%),9种体质(兼夹体质合并在主要体质类型内)主要为:气虚质(占50.6%)、阳虚质(占12.7%)、阴虚质(占8.3%)。男女性别在体质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体质分布情况: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男女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男性多于女性(P0.05);阳虚质、气郁质女性多于男性(P0.05)。岭南地区人群共有的38种中医体质,其前10种依次为气虚质、平和质、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气郁质、气虚质合并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合并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合并痰湿质、痰湿质;其中,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痰湿质、痰湿质男性多于女性(P0.05);气虚质合并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合并阳虚质女性多于男性(P0.05)。关联度分析:最常与其他体质相兼的休质是气虚质和血瘀质;最常见的关联体质是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气郁质、气虚质合并阴虚质。体质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气郁质主要集中在21~50岁,在20岁之前与年龄呈正相关,在41~50年龄段则呈负相关;特禀质在2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特禀质与低龄人群有相关性(P0.05);血瘀质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痰湿质在31~50岁与年呈正相关;阳虚质在51岁以后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分布以虚性偏颇体质为主,且以气虚质为主;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见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体质分布及其年龄、中西医临床症状、身体质量指数(BMI)、"六字诀"锻炼频率的结果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54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体质及相关症状的调查。结果:(1)体质分布结果:254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阳虚质74例,占29.13%;痰湿质44例,占17.32%;气虚质32例,占12.59%;平和质30例,占11.81%;气郁质18例,占7.08%;血瘀质16例,占6.29%;湿热质15例,占5.91%;阴虚质14例,占5.51%;特禀质12例,占4.72%。(2)均数比较结果:与平和质患者比较,气虚质患者中医症候、临床症状、"六字诀"锻炼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患者年龄、中医症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患者年龄、BMI、中医症候、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质患者年龄、中医症候、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患者中医症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患者年龄、BMI、中医症候、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禀质患者年龄、中医症候、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结果:除湿热质和特禀质无回归方程(P0.05),其余7种体质均有回归方程(P0.05)。6种偏颇体质均与年龄、中医症候得分、临床症状得分呈正相关性。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与BMI呈负相关性;而阳虚质、气虚质与BMI呈正相关性。6种偏颇体质均与"六字诀"养生功法的锻炼频率呈负相关性。平和质与年龄、中医症候得分、临床症状得分、"六字诀"养生功法的锻炼频率呈负相关性。结论:(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偏颇体质中虚证以阳虚体质为多,阴虚质较少;实证以痰湿体质为多,特禀质较少。(2)血瘀质者年龄相对平和质者较大,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者年龄则较小;8种偏颇体质中医症候均相对平和质者较严重;而临床症状除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者外,余相对平和质者较严重;而"六字诀"养生功法的锻炼越频繁则其偏颇体质的程度就相对较轻。此外,阳虚质者BMI较高,说明超重肥胖体型的患者较多,气郁质、阴虚质者BMI较低,则这两种体质者体型偏瘦者较多。在"六字诀"养生功法锻炼频率方面,气虚质者锻炼的频率最多,说明在"六字诀"养生功法在气虚质的慢性呼吸系统患者中推广应用较好。(3)年龄越大、中医症候及临床症状越严重其偏颇体质就越明显,而"六字诀"养生功法的锻炼越频繁则其体质的偏颇程度就相对较轻。此外,超重肥胖体型的患者常久坐少动是形成阳虚、气虚的因素,故与这两种偏颇体质呈正相关性。而患者体型偏瘦弱则与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这些偏颇体质呈正相关性多与其体质的成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明妍  李启燕  徐静  张燕  高孝谦 《光明中医》2016,(16):2307-230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身体质量指数等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分类,所有患者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清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痰湿质、湿热质的患者吸烟多见,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阴虚质、痰湿质患者糖尿病发病多见,与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MI以痰湿质及湿热质患者较高,与平和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患者的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与平和质、特禀质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湿热质患者的总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气虚质、气郁质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痰湿质、血瘀质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与阳虚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显著(P0.01);血瘀质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与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明显(P0.01);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患者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平和质、特禀质、气郁质相比明显增厚(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分类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潮汕地区964例糖调节异常(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潮汕地区IG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964例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964例IGR人群中,9种体质类型高低依次是:平和质168例(17.4%)、痰湿质138例(14.3%)、气虚质129例(13.4%)、湿热质114例(11.8%)、血瘀质96例(10.0%)、阳虚质93例(9.6%)、阴虚质78例(8.1%)、气郁质57例(5.9%)、特禀质13例(1.3%)。兼夹体质中,气虚+血瘀质24例(2.5%)、气虚+痰湿质30例(3.1%)、气虚+阴虚质24例(2.5%)。由此得出,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为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血瘀质和气虚兼阴虚质。各种体质类型中,男女比例分别与总IGR人群进行两两四格表的χ2检验,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3种体质与总IGR人群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多于男性(P0.05)。结论:气候、地域、性别等因素影响着IGR患者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并分析各生化指标与不同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符合代谢综合征西医诊断标准的328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统计各体质类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酸等生化指标,分析各生化指标和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痰湿质(P 0.01)和湿热质(P 0.05)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平和质和阴虚质体质类型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血尿酸水平最高的体质类型为湿热质,湿热质和血瘀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 0.05),总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最高的均为痰湿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人群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痰湿质(P 0.05),而气虚质和气郁质人群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痰湿质(P 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最高的是痰湿质,显著高于平和质、气虚质和阴虚质,空腹血糖最高的体质类型为湿热质,显著高于平和质和特禀质人群(P 0.05),高血压比例最高的三种体质类型为气郁质、湿热质和痰湿质。结论:血尿酸和空腹血糖最高的为湿热质人群,而痰湿质人群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最高,提示高尿酸和高血糖和湿热体质类型相关,而血脂水平和痰湿体质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吴红施  贝德 《新中医》2014,46(5):40-42
目的:探讨痰湿质高血压病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本社区的《家庭健康档案》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调查问卷,对社区的1 0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资料输入本院自行设计的中医体质辨析仪,自动判定体质。结果:从高到低分布的前4位:痰湿质269例(26.9%),阴虚质235例(23.5%),血瘀质140例(14.0%),气虚质105例(10.5%),共占调查1 0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74.9%,可见痰湿质为本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最主要体质类型。体重指数异常者共278例。体重指数≥24.0(超重):痰湿质53例,阴虚质32例,气虚质9例,血瘀质6例,阳虚质3例,湿热质8例,平和质14例,气郁质3例,特禀质1例,偏阴虚质1例,偏气虚2例,偏痰湿2例。体重指数≥28.0(肥胖):阳虚质6例,阴虚质17例,气虚质15例,痰湿质82例,湿热质3例,血瘀质11例,特禀质0例,气郁质6例,平和质3例,偏阴虚质0例,偏气虚0例,偏痰湿1例。痰湿质体重指数组成与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湿质体重指数异常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共有548例血脂异常:痰湿质177例,阴虚质128例,血瘀质85例,气虚质60例,阳虚质21例,湿热质24例,特禀质0例,气郁质24例,平和质23例,偏阴虚质3例,偏气虚1例,偏痰湿2例。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湿质、阴虚质及血瘀质患者的所占比例较其他体质明显偏高(P0.05),痰湿质与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的高血压病防治应重视对痰湿质的调护,积极控制体重及调节血脂,加强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观察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讨影响其发病的体质相关性因素。方法:收集2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和体质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2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平和质(31.15%)阴虚质(27.69%)湿热质(24.23%)痰湿质、血瘀质(14.64%)气郁质(13.85%)特禀质(6.92%),男性患者的体质为平和质(43.4%)湿热质(26.10%)阴虚质、气虚质(13.04%)血瘀质(8.69%);女性患者的体质为阴虚质(39.32%)阳虚质(30.33%)气郁质、平和质(21.35%)。结论:男性患者的体质其中湿热质和平和质的患者更多;女性患者其中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的患者更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患者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甲型流感确诊病例151例,分别进行中医四诊资料的中医证候学调查和中医体质类型问卷调查,进而作出中医证候分析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以各证候为因变量,9种中医体质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51例患者中卫分证136例(占90.1%),气分证91例(占60.3%),无营分证、血分证。在气分证中,阳明证52例(占34.4%),肺热证30例(占19.9%),少阳证40例(占26.5%),胸膈证10例(占6.6)%,湿阻证28例(占18.5%)。体质类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回归分析显示,甲型流感气分证与平和质、特禀质呈负相关,与阴虚质呈正相关;阳明证与阴虚质呈正相关;少阳证与气郁质呈正相关;肺热证与痰湿质呈正相关;湿阻证与痰湿质呈正相关,与特禀质呈负相关;卫气合病证与阴虚质呈正相关,与特禀质呈负相关;单卫分证与平和质、特禀质呈正相关,与阴虚质呈负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是影响甲型流感患者中医证候的5种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发病时的中医证候与患者中医体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中医体质特征探索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和早期治疗乳腺癌寻找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通过大样本、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和非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5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中医易患体质类型特征以及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分布在阴虚质15例(3.0%),气虚质126例(25.0%),湿热质30例(6.0%),痰湿质45例(8.9%),气郁质213例(42.3%)和血瘀质75例(14.9%)。其中乳腺癌患者主要分布在气虚质和气郁质,而对照组则分布在平和质,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类型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在气虚型患者110例,阴虚型19例,血虚型9例,冲任失调型85例,肝气郁结型281例;气虚质与气虚型证候呈正相关(P0.05),气郁质与肝气郁结型证候呈正相关(P0.05),血瘀质与冲任失调型证候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体质多表现为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和血瘀质,其中气虚体质与气虚型证候,气郁体质与肝气郁结型证候,血瘀体质与冲任失调型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该理论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治未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改善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分布。方法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指导患者及家属填写中医体质证候量表,统计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频数分布,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控制血糖基础上,增加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12周后比较干预前后以上中医体质证候频数分布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证候频数分布显著下降,平和质证候频数分布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中医综合疗法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频数分布,降低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证候频数分布,增加平和质证候频数,中医综合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调理有显著的疗效,并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方法:不同地域,多中心参与,以统一调查表形式,调查600例高血压病患者,包括广东珠海300例、江苏常州100例,江苏南京100例,辽宁沈阳100例,分析地域不同所致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危险因素等的差异,应用统计学软件,探讨其对中医体质分类的影响及特点。结果:高血压患者体质以阴虚质(23.0%)、血瘀质(20.8%)、痰湿质(14.5%)为主,与其他型体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阴虚质与平和质、气郁质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特禀质与平和质、气郁质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围以痰湿质较宽,与阴虚质、气郁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重以痰湿质、湿热质较高,与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重指数以痰湿质、湿热质较高,与同组其他体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年龄以气虚质、阴虚质明显升高,与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性别阴虚质、气郁质女性比例明显增高,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脂异常、家族史、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均以痰湿质或湿热质多见,其中血脂异常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家族史痰湿质与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家族史痰湿质与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吸烟痰湿质、湿热质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缺乏体力活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分类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7,(2):149-151
目的:了解慢性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辨体施治、施膳,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共收集病例211例,将纳入病例进行初步判断、筛选,分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等共九种类型体质,建立临床研究数据库,使用相关统计软件,初步分析F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等相关性。结果:FC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规律依次为特禀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平和、湿热、痰湿等实性体质患者男性高于女性,而阳虚、气虚、阴虚、气郁、血瘀等体质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其中以气郁质与血瘀质男女比例最为明显(分别约为1∶3.3与0∶5)(P0.05);中青年患者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多见,老年患者以阳虚质、平和质与气虚质多见(P0.05)。结论:FC患者存在不同体质分布,其中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均存在差异,故可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为FC患者提供基于体质理论的个体化辨体施膳,使其临床防治更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信息情况调查表、中医9种体质分类调查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患者450例,中医体质分布特征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特禀质阴虚质平和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058,95%CI(1.302,3.253),P=0.002]、过敏性鼻炎[OR=2.074,95%CI(1.296,3.317),P=0.002]、体重指数(BMI)[OR=1.079,95%CI(1.012,1.151),P=0.021]是痰湿质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OR=3.029,95%CI(1.741,5.268),P=0.000]是气虚质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是气虚质[OR=0.263,95%CI(0.150,0.461),P=0.000]、血瘀质[OR=4.519,95%CI(2.638,7.740),P=0.000]、气郁质[OR=0.061,95%CI(0.021,0.172),P=0.000]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主要中医体质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各影响因素与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上海某辖区内选取3个社区,再应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社区分别抽取2个居委,招募抽取居委中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中医体质特征和行为生活方式相关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特征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被调查的808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偏颇体质以气虚质(28.59%)、阳虚质(22.03%)、阴虚质(17.70%)和痰湿质(16.21%)为主。不同性别患者在平和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和质在男性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在女性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平和质在不吸烟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而气虚质、阴虚质和气郁质在吸烟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P0.05)。男性体重与痰湿质呈正相关,女性体重与阳虚质呈负相关(P0.05)。男性腰围与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和气郁质呈正相关(P0.05)。体质指数与阳虚质呈负相关,与痰湿质、湿热质呈正相关(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各中医体质均有相关关系(P0.001),服药依从性越好,平和质得分则越高,其他偏颇体质得分则越低。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偏颇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主,性别、吸烟行为和服药依从性是影响体质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北京市平谷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北京市平谷区50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断,并观察性别、不良生活习惯与患者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 500例患者中单一体质者253例(50.6%),复合体质者247例(49.4%)。单一体质者,以痰湿质为最多(35.2%),其次为气虚质(19.0%)、阳虚质(15.8%)、湿热质(11.1%)、阴虚质(5.9%)、血瘀质(5.5%)、平和质(3.9%)、气郁质(3.2%)及特禀质(0.4%);复合体质者,以痰湿质为最多(62.3%),其次为血瘀质(41.7%)、气虚质(40.0%)、阳虚质(32.3%)、气郁质(27.9%)、湿热质(25.5%)、阴虚质(17.8%)及特禀质(3.2%)。不同性别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饮食肥甘厚味、吸烟、饮酒的生活习惯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体质分布均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中医体质失衡关系密切。了解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对"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毕兵  王茜  吴礼贤 《河南中医》2020,40(5):767-769
目的:观察四川省自贡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建立治未病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514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人群填写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的情况,搜集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探讨中医体质分布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514例高HCY血症人群中,主要以痰湿质(28.2%)、血瘀质(17.1%)、湿热质(14.8%)、阴虚质(12.3%)为主,男性体质分布以痰湿质(32.2%)、血瘀质(16.9%)、湿热质(14.2%)、气虚质(11.2%)为主,女性体质分布以痰湿质(23.9%)、血瘀质(17.4%)、湿热质(15.4%)、阴虚质(14.6%)为主。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的年龄、舒张压、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年龄水平高于其他3种体质,湿热质年龄水平最低(P<0.05);血瘀质舒张压高于其他3种体质(P<0.05),湿热质三酰甘油含量高于其他3种体质(P<0.05)。痰湿质、血瘀质高HCY人群与饮酒有显著相关性(P<0.05),湿热质高HCY人群与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P<0.05),痰湿质、阴虚质高HCY人群与血脂异常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体质,男女体质分布有差异,不同体质相关的危险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