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实施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由我院收治的78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Epley手法复位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Epley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相关参数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9%,高于对照组的76.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实施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改善血液参数指标,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效果不佳者再行Semont手法复位。结果:经1次改良Epley手法治疗,首次治疗成功率为76.1%。眩晕无明显改善的3例患者进一步行Semont手法复位,眩晕缓解。两种手法复位总治疗有效成功率为95.7%。另2例患者症状始终无明显缓解,无效率为4.3%,可能为非耳石因素引起的眩晕。随访1年,4例复发,复发率9.1%,复发者再行手法复位治疗仍有效。结论:改良Epley手法复位及Semont手法复位,对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疗效肯定,短期复发率低,可为治疗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单侧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80例,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分别为改良Epley复位法组、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组(联合组)。改良Epley复位法组给予改良Epley手法复位,半夏白术天麻汤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中药汤剂治疗,联合组给予改良Epley复位法和半夏白术天麻汤中药汤剂联合治疗。比较3组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均痊愈,但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痊愈时间要比其他两组缩短许多,疗效也较其他两组快,并且复发率较低。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起效快、短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3年3月~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PC-BPPV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与观察组1,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Semont复位法联合Epley复位法治疗;HC-BPPV组3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与观察组2,每组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arbecue复位法治疗,观察组采用Barbecue联合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率。结果:PC-BPPV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3%、93.3%, HC-BPPV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2%、89.5%,PC-BPPV和HC-BPPV的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单一手法复位治疗相比,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改良式耳石复位法联合中药治疗与单纯耳石复位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用改良式耳石复位法联合中药,对照组用单纯耳石复位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复位次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0%;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5.10±3.05) d,对照组平均(8.90±3.35) d;两组患者复位次数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1.50±6.61)次,对照组平均(2.50±6.61)次;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改良式耳石复位法联合中药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显,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时间及复位次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使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手法复位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愈率和总有疗效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和单纯使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相差无几,特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应首选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法复位治疗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0例,分组进行不同手法复位治疗,短期治疗效果不佳者结合强迫长时间健侧卧位法治疗。结果初次治疗360-Barbecue复位法组治愈率80%,Gufoni复位法组患者治愈率72%;两组患者结合强迫长时间健侧卧位法,第二天复查治愈率分别为92%和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法复位均能有效治疗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近期疗效相近,对于无效者结合FPP可增加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3.4至2015.4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40)基于对照组加用手法复位,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低于观察组95.0%,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7.5%,明显高于观察组5.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优良,可减少复发现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089-1091
目的:探讨Epley手法复位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确诊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mg,3次/d,连续治疗1周,治疗组加用Epley手法复位。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随访治疗后第1、第2、第3个月两组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pley手法复位配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提高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降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周桂锋 《当代医学》2016,(15):40-41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1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有无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非手法复位治疗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显著优于上半规管BPPV及双侧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总有效率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发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比例较多,发病类型以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主,医师应提高对BPPV临床特征的认识和掌握,通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钟明  何兰英 《四川医学》2012,33(7):1196-1198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手法复位与单纯手法复位在治疗复发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差异。方法将复发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予手法治疗,治疗组予口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在眩晕症状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可取得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郑涛 《海南医学》2009,20(8):93-95
目的探讨管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诊断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应用管石手法复位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53冽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PC-BBPV)应用改良Epley法手法复位有效率为92.5%,3例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HC-BPPV)采用Lempert翻滚动法复位有效率为100%,总有效率92.9%。结论管石手法复位是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清定眩针刺法结合管石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给予相应的管石手法复位。治疗组在复位前先给予益清定眩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4 d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清定眩针刺法结合管石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和DHI评分,减少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邱锦华  陈青  黄晓聪 《当代医学》2021,27(10):105-107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平衡板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gi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平衡板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残留症状持续时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等相关指标,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平衡板训练治疗BPPV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Berg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 d及1周,实验组Berg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残留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平衡板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轻治疗后的残余头昏不适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手法复位是临床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重要手段,疗效确切[1]。其中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通常采用Epley复位法进行治疗,水平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则适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2]。但手法复位对医生的操作水准和判断力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实际治疗效果。而在视频眼震电图帮助下,医生能够较为直观地掌握患者眼震特征,促进复位效果改善[3]。本研究旨在探讨视频眼震电图指导下的改良手法复位应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指导未来该类疾病手法复位治疗方案的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7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患,所有病患均给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对本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病患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8.6%,随访复发率为9.7%,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可明显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改良手法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9月到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9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予以新改良手法复位治疗,治疗1周后复查并评定疗效.结果 96例患者中一次治疗有效率为90.6%,一次治疗无效患者继续重复新改良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6.9%(93/96).结论 新改良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明确,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5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依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其中42例后半规管患者和13例水平半规管患者,对后半规管患者采用 Epley 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对水平半规管患者采用 Barbecue 翻滚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使用 Epley 手法复位和 Barbecue 翻滚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联合化痰活血、通络开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瘀阻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Epley手法复位联合化痰活血、通络开窍法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眩晕分级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为9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眩晕分级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眩晕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ley手法复位联合化痰活血、通络开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瘀阻窍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联合化痰活血、通络开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瘀阻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Epley手法复位联合化痰活血、通络开窍法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眩晕分级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为9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眩晕分级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眩晕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ley手法复位联合化痰活血、通络开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瘀阻窍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