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台资高尔夫球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关键控制点,为该行业职业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Z159-2004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进行监测,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综合分析关键控制点。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手传振动、高温、矽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丙酮、正庚烷、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丁醇、三氯乙烯、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标率为59.2%,振动超标50.0%,矽尘超标80.0%,砂轮磨尘超标36.4%,其他粉尘超标13.3%,高温超标22.2%,电焊烟尘超标25.0%,其他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高尔夫球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喷砂作业、大切作业、小切作业、磨浇口作业、打磨抛光作业和震壳作业,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某钢结构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对该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对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作业岗位危害分级。结果表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尘和锰浓度以及噪声强度超标严重。体检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较为吻合,主要表现为电焊工的胸片异常、电焊工及喷砂工的听力下降。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职业病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某造船厂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造船厂的职业卫生现状,我们对该厂进行了职业病危害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表明,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粉尘(包括电焊烟尘)、毒物、噪声、放射线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尘和锰浓度以及噪声强度超标严重;主要危害表现在电焊工的胸片异常(胸片异常是否确与电焊有关,有待进一步定期高仟伏胸片复查)、电焊工及喷砂工的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并检测某机械公司迁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粉尘作业岗位合格率为86.67%,砂轮磨尘浓度范围为(0.2~1.5)mg/m~3,电焊烟尘浓度范围为(0.3~4.5)mg/m~3,金属烟尘浓度范围为(0.4~4.1)mg/m~3,钢砂尘浓度范围为(0.3~1.2)mg/m~3,石英砂尘浓度范围为(1.2~66.7)mg/m~3,磨刀工、喷砂工接触粉尘浓度超标;毒物作业岗位合格率为100%,作业工人接触毒物浓度符合要求;噪声作业岗位合格率为87.1%,8 h等效A声级范围为(78.8~96.7)d B(A),钳工、电焊工、机械铆工、气割工、喷砂工、空压机房巡检工等接触噪声强度超标;电焊工接触紫外辐射(罩内眼部)8 h辐照强度为1.28μW/cm2,结果超标;探伤机房4个检测点电离辐射强度为(11.2~86.0)μGy/h,结果超标。结论该建设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防护措施存在一定问题,如严格落实整改意见,基本能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型露天采石场的职业病危害现况,为其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2017年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中涉及的广东、河北2省10家不同地区小型露天采石场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作业场所分布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主要工种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进行检测与分析。归纳超标作业岗位的分布规律、超标原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结果小型露天采石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粉尘游离SiO2含量均在10%以上,应以矽尘评价。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个体检测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矽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0.1~4.1 mg/m3,矽尘(呼尘)CTWA为0.1~2.2 mg/m3,除挖掘机司机接触的总尘、呼尘和自卸车司机接触的呼尘外,其他各工种接触的矽尘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作业场所检测结果显示,矽尘总尘超限倍数为0.3~25.2,呼尘超限倍数为0.1~13.8,各主要作业场所均有超标现象。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个体噪声声级为64.5~97.1 dB(A),除自卸车司机外,各岗位作业人员接触的噪声均存在超标现象。结论小型露天采石场职业病危害严重,应从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加强综合治理,减少其对工人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浦东新区某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分析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职业病危害分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工频电场、臭氧、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铁粉尘、电焊烟尘、矽尘、木粉尘、砂轮磨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丁醇、硫酸、甲醛、苯酚、二氧化硫、天然气、丙烷。2014年检测结果中铸钢车间CO_2保护焊岗位、碳刨岗位、打磨岗位电焊烟尘CTWA浓度分别为5.3、4.1和4.2 mg/m~3,打磨岗位、碳刨岗位噪声8 h等效声级分别为92.1和100.8 d B(A),CO_2保护焊岗位、熔炼岗位高温分别为30.5和34.1℃,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铸钢车间CO_2保护焊作业岗位(电焊烟尘、高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打磨作业岗位(砂轮磨尘、噪声)、碳刨作业岗位(氧化铁粉尘、高温、噪声)、熔炼作业岗位(高温)、浇注操作岗位(高温)确定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企业应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并将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圳市某五金电子加工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加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粉尘、激光辐射、紫外辐射和化学毒物。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别为工作场所噪声强度78.2~95.2 dB(A),超标率38.1%;个体噪声强度80.1~93.5 dB(A),超标率50.0%;矽尘浓度(总尘)(C_(TWA))6.6~6.9 mg/m~3,矽尘浓度(呼尘)(C_(TWA))1.6~1.8 mg/m~3,超标率100%;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激光辐射、紫外辐射、其他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和化学毒物强度(浓度)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矽尘、化学毒物(甲醇、甲苯、正己烷)是该五金电子加工厂主要的控制因素,冲床、抛光喷砂、包装清洁、喷漆是关键控制工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航电枢纽建设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为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工程分析和对类似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该航电枢纽建设施工期职业病危害做出预测。结果该航电枢纽建设期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矽尘、水泥尘、电焊烟尘、木粉尘、噪声、电离辐射(探伤作业)、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基保噪声强度可高达135 dB(A),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可高达31.88 mg/m3,电焊工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可达到8.24 mg/m3。结论该航电枢纽施工期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浓度(强度)高、涉及的作业场所和作业人员多、影响范围广。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砂石材料的采挖、破碎岗位,焊接作业点,和混凝土搅拌、浇筑等作业点。  相似文献   

9.
王丹  王静  刘创建 《职业与健康》2013,(19):2468-2471
目的识别、分析某石油专用管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评价其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企业控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和改进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法、现场调查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检测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苯、甲苯、二甲苯、铬、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和x射线。经检测,1个电焊岗位的电焊烟尘浓度超标,其他化学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40个岗位的噪声检测结果中有23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为57.5%,其中超过90dB(A)的岗位达11个。结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为严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仍需改进。因此,结合该企业现有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指导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浙江省某机械加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应对策略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事项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和金属粉尘)、有毒化学物(苯、甲苯、锰及其化合物、二氧化氮)和噪声。其中电焊工为粉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关键控制岗位,电焊烟尘浓度高达5.10 mg/m~3,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4 mg/m~3),且锰及其化合物浓度达0.171 mg/m~3,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0.15 mg/m~3);下料工和研磨工的接触噪声A声级分别达80.3和84.4 dB(A),属于噪声接触岗位,不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要求,应按提出的建议完成整改。结论机械加工厂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需加强对电焊工岗位粉尘和化学毒物防护,提高下料工和研磨工的噪声防护措施,以确保职业病危害应对策略正常运行,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制造企业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的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找出职业危害特点,提出职业卫生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方法。结果电焊烟尘、锰尘、二甲苯、乙酸丁酯浓度以及噪声声级超标,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50%(9/18)的焊接检测岗位电焊烟尘危害作业分级为Ⅰ级和Ⅱ级,56%(15/27)的焊接检测岗位锰尘危害作业分级为Ⅱ级和Ⅲ级;噪声测量岗位危害作业分级为Ⅰ~Ⅲ级;高温危害作业分级为Ⅰ。结论该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应改革生产工艺和引进先进设备,加大职业卫生经费投入,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某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建设项目施工期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工人接触情况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等,描述该项目在建设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并提出合理和可行的防护对策。方法通过自制的职业卫生调查表收集该项目的主要施工内容、原辅材料、主要机械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确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工人接触情况,对其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施工期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各工种接触粉尘的个体检测结果中,钢筋工(电焊)电焊烟尘检测结果(2.4mg/m~3)、钢筋工(切割)、打磨工砂轮磨尘检测结果(1.6、0.6mg/m~3)、钻机司机、打桩机司机土尘检测结果(0.7、0.9mg/m~3)、木工木粉尘检测结果(1.4mg/m~3)、混凝土工(凿毛、打磨)水泥粉尘(总尘)检测结果和水泥粉尘(呼尘)检测结果(0.8~2.5、0.4~1.0mg/m~3)、电焊工电焊烟尘检测结果(0.7~3.9mg/m~3)、珍珠岩工矽尘(总尘)和矽尘(呼尘)检测结果(0.3、0.1mg/m~3)及保温工玻璃棉粉尘检测结果(0.5~1.7mg/m~3)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油漆工所接触的有毒物质个体检测结果中,二甲苯(0.05~3.5mg/m~3)、乙苯(0.03mg/m~3)、丁醇(0.3mg/m~3)和乙酸乙酯(0.7mg/m~3)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打桩机司机、钢筋工(切割)和打磨工的个体噪声测量结果[88.4、85.6~86.4和87.7 dB(A)]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X射线测量结果(0.05~0.47μSv/h3)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 LNG储罐项目施工期长,工程内容多,施工环境复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接触人数多,噪声超标情况突出。应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生产和使用硅产品企业矽尘危害现状,分析不同岗位工人健康损害情况,探讨硅产品生产和使用企业矽肺病防治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询问,调查员填写问卷的方法对连云港市生产和使用硅产品的6家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收集1 005名矽尘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收集矽尘危害企业和矽尘作业工人基本情况资料;对矽尘作业岗位粉尘浓度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建材行业矽尘作业工人胸片异常率(87.6%)高于电子行业(3.6%);矽尘作业岗位总尘合格率为3.8%,呼吸性粉尘合格率为7.8%;职业健康检查胸片异常率为45.5%,肺功能异常率为32.3%,疑似尘肺病检出率为0.7%;矽尘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较高的岗位有球磨、破碎、振动筛、称量、粉料包装、分拣、成品混合、拣砂、喷砂、装料、倒角等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超标倍数4.5的岗位工人胸片异常率明显高于CTWA超标倍数≤4.5组;疑似尘肺病患者所在岗位粉尘浓度及岗位CTWA高于其他接尘人员所在岗位。结论应重点加强硅产品生产企业矽尘危害防治工作,加强对重点岗位的粉尘治理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收尘器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提出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果工人个体接触及工作地点砂轮磨尘、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均不超标,结构车间的打磨工和金工车间的下料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分别为95.6、90.4 d B(A);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均未检出职业病病人。结论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工人佩戴耳塞,注意听力保护,从职业卫生学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烟台市某起重机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苯、甲苯、二甲苯、噪声、手传振动、电焊弧光、高温及工频电场。喷漆间、调漆间个体长时间接触甲苯浓度(75.75~81.44 mg/m~3)和定点短时间接触甲苯浓度(101.70~113.90 mg/m~3)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铆工、电焊工和喷砂工个体接触噪声强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关键控制点是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结论该项目应改进防尘毒措施,补充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警示标识,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后可以达到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和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企业电焊烟尘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效果,为预防和控制电焊工尘肺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对金山区23家有电焊作业的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现状调查,并对其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的浓度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23家企业规模以小型居多,涉及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5个行业,其电焊工以男性居多;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个体采样检测显示,厂合格率为52.17%,个体合格率为67.61%;设置防毒防尘设施的企业仅占13.04%;电焊工职业性健康检查率为66.92%,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28%,未发现疑似职业病。监测现场71名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防护情况:健康检查率为57.75%,电焊工防尘口罩发放率为88.73%,而使用率仅为57.14%,有效防护率为29.58%。2005年以来3家企业有3例电焊工尘肺病新病例报告,且该3家企业2011年电焊烟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TWA)值均超标。结论部分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浓度严重超标,电焊工尘肺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必须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应进一步改善电焊工作业环境,落实电焊工呼吸系统的有效防护和宣传培训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区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监测不合格情况分布,探索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为科学寻找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方法 对2006-2012年辖区作业场所内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244家企业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7年合格率分别为93.40%、98.01%、82.91%,超标项目主要为矽尘、木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和噪声。超标岗位主要为铸造、喷砂和灌砂、电焊和印刷岗位以及冲压、表面处理、纺织等作业点。 结论 应加强对涉及矽尘、木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等有毒有害因素企业的监督监测,加强其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新型蒸压粉煤灰砖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的要求,对该厂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结果粉煤灰砖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噪声。矽尘浓度超标点位包括搅拌机、轮碾机和制砖机,其操作人员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2.26、2.17、5.81 mg/m3,噪声强度超标点位包括球磨机、轮碾机和制砖机,其操作工接触噪声强度分别为86.7、89.3、89.8 dB(A)。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球磨机、搅拌机、轮碾机、制砖机等操作岗位。结论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的前提下,还应重点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卫生管理和防尘降噪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其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评价其防护措施。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手传振动、紫外辐射和工频电磁场。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超标率分别为:锰及其无机化合物(7.70%)、电焊烟尘(33.33%)、噪声(68.75%)和其他粉尘(14.29%)。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切割车间的焊接、切割和打磨区,涂装车间的喷漆间、调漆间、喷砂间及空压机房。企业应加强易超标岗位局部抽排风设施的设置及维护,降低毒物/粉尘浓度,加强高噪声作业场所人员的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识别大型地下式厂房水电工程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水电工程施工期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环节,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文献查阅、工程分析、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水电工程施工期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料场破碎机操作位等7个作业场所矽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超限倍数要求;料场破碎机操作工等8个岗位矽尘8 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料场钻工等4个岗位噪声接触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水电工程施工期长,工程内容多,施工环境复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接触人数多,粉尘和噪声超标情况突出,应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