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涉及促进能量吸收、激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有效改善肥胖。中医认为肥胖的根本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从脾论治行之有效。脾主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消化吸收,二者生理功能相似,肠道菌群的研究为中医从脾论治肥胖提供了新思路,故从肠道菌群入手阐述中医从脾论治肥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迄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起到治疗作用。肠道菌群与中医"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运用健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支气管哮喘与肠道菌群、脾虚证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期为相关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3.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代谢障碍性疾病,中医学对此病多从肾、脾、肝三脏论治,但现代研究从肝、脾、肾三脏论治痛风的研究较少,缺乏现代科学依据进行解释。随着国内外的探索,肠道菌群与痛风的关联早已成为研究热门。故而本文基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中医“脾”在痛风的作用,为痛风的论治提供分子生物学的靶向依据,拓宽临床诊治痛风的思路,以期为中医学从“脾”论治痛风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属于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平衡可对抑郁症起到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在志为思,通过健脾助运之法可以对抑郁症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实验观察到脾虚会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由此认为肠道菌群是脾的一个“象”的表现,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象思维提出了脾-肠道菌群藏象学说,以此加强肠道菌群与脾之间理论联系。从肠道菌群、脾对抑郁症进行了分析,以期中医学治疗抑郁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肥胖症的发病率日趋升高,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是肥胖症的一大发病机制,肠道菌群成为防治肥胖症的新靶点。中医学认为肥胖症的病机关键是脾肾两虚,而脾肾两脏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健脾补肾类中药对肠道菌群有一定调节作用,这为从脾肾论治单纯性肥胖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医药在艾滋病的防治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艾滋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在艾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艾滋病的治疗多从脾论治,且益气健脾类中药有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稳态平衡的作用,为艾滋病从脾论治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文章就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赵文慧  刘静君 《光明中医》2021,36(10):1616-1618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成为治疗PCOS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中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病机为脾肾亏虚、痰湿阻滞,多从脾肾论治,补肾健脾类中药可促进益生菌增殖,抑制有害菌过度繁殖,起到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作用,这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从脾肾论治提供了依据.此文就三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其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脾胃和肠道菌群不仅有着理论的相似点,从脾论治能调整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恢复正常的免疫应答,由此可见二者在功能上的相通之处。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脾论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从脾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源于《内经》。肺脾相关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脾肺之间除了五行相生关系外,还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联系,尤其体现在气的生成与运行、津液输布与水液代谢方面,对肺系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渐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老年人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医药在防治AMD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基于陈达夫教授创立的“眼科六经辨证”学说,从脾论治AMD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表明,AMD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而中医学认为,脾脏在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脾脏与肠腑关系密切,二者协调共用。故本文基于肠道菌群理论,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阐述脾脏与AMD之间的联系,探讨从脾论治AM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其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认识到肝炎和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均与中医的脾功能失常有密切关系。脾运健强 ,则消化吸收功能正常 ,能把水谷精微运至人体各组织器官 ,并发挥其滋养作用。脾失健运 ,则消化吸收功能失调 ,就会出现腹胀、四肢倦怠、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腻、面色不华、头晕、肌肉松弛或消瘦等肝炎和胃肠炎疾病症状 ;脾气不升 ,清气下陷 ,则表现为泄泻、腹胀或便秘等胃肠炎症状。所以笔者认为 ,对肝炎和胃肠炎的治疗 ,重在调理脾胃 ,恢复脾主运化、脾主升清的正常状态。1 从脾论治消化系统的实证及虚实夹杂证消化系统的实证或虚实夹杂证 ,…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脾脏具有"脾主运化"和"脾为之卫"的功能,与现代医学胃肠黏膜的消化吸收和免疫屏障作用相应。在临床诊疗过敏性疾病时,注重结合脾胃生理特点来恢复卫外防御功能,从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在体合肉、脾胃虚则九窍不通具体论治,且过敏性疾病常由饮食诱发,故治疗需重视调护脾胃。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系统、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参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起病过程。中医学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位在脾,以脾胃亏虚为基本病机,治疗宜健脾益胃,肠道菌群与脾土相通,肠道菌群是健脾类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健脾类药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紊乱状态,进而调和脾胃,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本文着眼于探究脾与肠道菌群、慢性疲劳综合征三者的联系,以期通过肠道微生物来诠释从脾胃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生物机制,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理,发现肠道菌群可影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和进展,肠道菌群协助消化功能与脾主运化相应、辅助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与脾为之卫相应、调节精神心理的功能合乎脾意、与脾胃功能失和症状相似,运用健脾类药物治疗脾胃失调为代表的调和脾胃法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的生态,对CFS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证时应注意健脾和胃以助运化、调畅升降以助气机。  相似文献   

14.
章浩展  于征淼 《新中医》2023,55(13):197-20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稳态失调与A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阿尔茨海默病属中医呆病范畴,“痰势最盛,呆气最深”,痰邪正是AD的关键病因。通过梳理肠道菌群、痰邪与AD在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的关联性,阐释肠道菌群失调与痰邪致病理论的相似之处,并总结出健脾疏肝化痰、补肾活血化痰、温阳化痰的主要治法,最后阐述治痰方剂洗心汤、涤痰汤的组方特点及其治疗作用,为中医从痰论治AD提供具有现代科学涵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在糖尿病肾病的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基础,通过分析肠道菌群、脾及糖尿病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追溯中医药理论中“脾病及肾”及“从脾论治”肾脏病的渊源,阐述“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性,并基于肠道菌群理论探讨其科学内涵,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参与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发展。笔者拟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从脾胃论治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整体平衡,从而达到防病却疾的目的,为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克勤 《中医杂志》2011,52(3):245-246
运动神经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和椎体束的慢性运动性变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征,累及延髓可出现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肾脏疾病常见有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肾石病、肾结核等,常反复发作,缠绵不(?),使机体日趋衰弱。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对上述病的治疗,不可忽视补益扶正,调理脾胃之气,以资助化源。肾脏疾病论治,培源固本,每收良效。兹简介病例如下:一、急性肾炎:黄×,女,5岁,1983年10月14日诊。患儿畏寒发热一周,经西药治疗热退,继之眼睑浮肿,尿频急,近两日出现肉水样尿。查尿常规有红血球(卅),白血球  相似文献   

19.
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共司津液代谢,二者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肾系疾病病机多见脾气、脾阳亏虚,寒湿、湿热蕴结或湿瘀互结,皆与脾密切相关,故辨证治疗可从脾入手,健脾祛湿治其本、燥湿运脾治其标;辨病治疗亦可着眼于脾,如基于脾主运化水饮、脾气升清、脾肾共司津液代谢治疗水肿、蛋白尿,基于脾主统血治疗血尿,基于脾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岳甫嘉医案,从脾虚成因、脾虚与男科疾病关系、从脾论治男科疾病要点三个方面分析其辨治男科疾病的思路.先天不足、饮食不节、肝郁侮脾以及合并基础疾病和药毒累积等均可导致脾虚,而脾虚常导致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匮乏,五脏失养,肾精不足,生殖不能;基于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理念,可将脾虚作为尿频尿急、遗精滑精之气不固摄证候之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