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分别采用三联疗法和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远期复发率等。结果:B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Hp根除率和远期复发率均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三联疗法,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有效缓解消化道症状体征,促进Hp彻底清除,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含香连丸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三联组)、B(序贯组)、C(香连丸组)、D(香连丸+三联组)四组,每组40例,每组均连续治疗10天。结果 D组Hp根除率为87.5%,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明显高于A组及C组(P0.01);D组一年内复发率为11.4%,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香连丸与三联疗法联合的治疗方法,Hp根除率较单用三联疗法与单用香连丸治疗有显著性提高;一年内复发率较三联疗法及序贯疗法治疗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学龄前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序贯1组、序贯2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补液、退热、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序贯1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3 d,停用4 d后改为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7 d;序贯2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5 d,停用4 d后改为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5 d。观察2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4 d血清IL-6、IL-10及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14 d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退热、啰音消失、X射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及咳嗽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序贯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序贯2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血清IL-6、IL-10及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 d后2组血清IL-6、IL-10及CRP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14 d各指标达正常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静脉用药3d的序贯疗法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河北中医》2021,43(4)
目的观察经方序贯疗法治疗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外寒内饮证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对炎症指标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2例EOS增高型AECOPD外寒内饮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经方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3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小青龙加石膏汤服用3d,序贯以加味苓桂术甘汤服用7 d,序贯以加减金匮肾气丸服用12周;对照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连用12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12周炎症指标和凝血指标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最终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完成研究。治疗组显效率50.0%(17/34),对照组显效率12.5%(4/3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EOS、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12周SAA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P 0.05); 2组治疗1、2周S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各时间点EOS、CRP、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12周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 2组治疗1、2周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各时间点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 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咳嗽、咯痰、气促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经方序贯疗法治疗外周血EOS增高型AECOPD外寒内饮证,能明显改善炎症指标、凝血指标,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2种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费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组不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患者的疗效及费用。方法 90例H.pylori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各45例。A组予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口服,2次/d;B组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口服,2次/d。2组疗程均为14 d,停用抗生素,继续服用埃索美拉唑及奥美拉唑2周。疗程结束2周后,观察2组溃疡愈合率、H.pylori根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疗效及费用分析。结果 A、B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6%,87%,2组方案对溃疡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3%,89%,无显著性差异(P>0.05)。1个疗程成本费用A、B组分别为742.74元、225.24元。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根除H.pylori方案溃疡愈合率高于以奥美拉唑为主的方案,但费用增加,且2组H.pylori根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10 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方法将H.pylori阳性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序贯组采用10 d序贯疗法治疗,前5 d口服泮托拉唑4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后5 d口服泮托拉唑40 mg、克拉霉素500 mg、替硝唑500 mg,2次/d。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给予泮托拉唑4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口服,2次/d,疗程7 d。结果序贯组H.pylori根除率93%,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0 d序贯疗法用于初次根除H.pylori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次根除H.pylori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在马尾损伤(cauda equina injury,CEI)大鼠骶髓中的表达及苗药生仙汤对其的调控。方法:采用钳夹损伤方法复制CEI动物模型,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苗药组(C组)和西药组(D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直至取材;实验组(B组、C组和D组)于术后分别予生理盐水、苗药生仙汤煎剂和甲钴胺溶液灌胃,日1次。各组于术后1 d、7 d和14 d分批处死,并于处死前采用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 score)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处死取材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骶髓中BDN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BBB评分结果:B组、C组和D组术后1 d评分值无差异(P0.05),术后7 d、14 d,C组与D组评分值都较B组明显升高(P0.05),而C组与D组评分值无差异(P0.05)。PCR结果:术后1 d,实验组的表达量均有上升,D组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C组和D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5),而C组和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实验组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术后1 d时的表达量,C组和D组仍明显高于B组(P0.05),C组和D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药生仙汤能上调CEI大鼠骶髓中BDNF的表达,这可能是该方促进CEI大鼠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再生及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2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69例。A组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全凭静脉麻醉,B组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联合全凭静脉麻醉,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予术前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D组在A组基础上予术前足三里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观察四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尿量、输液量相比较、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芬太尼用量、术前24h、术后24h、72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S100β水平。结果:四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尿量、输液量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B组和C组(P0.05),D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术后24h时B组和C组MMSE水平低于A组和D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MMSE水平低于D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72h时MMSE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B组和C组S100β个于A组和D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S100β高于D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72h时S100β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右美托咪定可减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减轻脑损伤,提高术后认知功能,有利于减少POCD。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精通络方与0.01%阿托品滴眼液抑制离焦型近视(DIM)豚鼠近视进展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周龄健康三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中药组(A组)、阿托品组(B组)、模型组(C组)和正常组(D组),每组10只。A组、B组、C组均给予右眼-5.00D透镜诱导的同时,A组予10 mL/kg益精通络方灌胃,B组予0.01%阿托品滴眼液1滴点右眼;C组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D组仅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4周,每日1次。所有豚鼠于干预前、后行检影验光,干预后将眼球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及HE染色,图像分析系统测算视网膜多巴胺转运体(DAT)阳性颗粒数及脉络膜厚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等效球镜度:干预前后比较,4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组间比较,与A组比较,B组度数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度数明显升高,D组为正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C组)=12.560,t_(D组)=-73.610,均P=0.000)。与B组比较,C组度数明显升高,D组为正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为正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AT含量:干预后4组间比较,与A组比较,B组降低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t_(B组)=0.767,P=0.453);C组降低、D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降低、D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脉络膜厚度:干预后4组间比较,与A组比较,B组增厚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t_(B组)=-0.604,P=0.554);C组变薄、D组增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变薄、D组增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精通络方可抑制DIM豚鼠屈光度的进展,其抑制作用与0.01%阿托品滴眼液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脉络膜变薄,影响视网膜多巴胺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慢性白血病行血液分析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5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按急慢性程度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另选取50例健康人(C组)、50例严重细菌感染患者(D组)进行对比实验。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血液分析,并对比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指标。结果:A组、B组、D组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C组(P0.05),但A组、B组均高于D组(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C组、D组(P0.05),但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A组、B组高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D组C组B组A组(P0.05);红细胞水平:(C组和D组)B组A组(P0.05),C组、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C组和D组)B组A组(P0.05),C组、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分析对诊断急慢性白血病及严重细菌感染与急慢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价值,而且以健康人作为参考,确诊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介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96例出血性中风患者按病程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4例。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C组和D组在A组基础上均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其中B组患者病程为3~7 d,C组为8~14 d,D组为15~21 d。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4、28 d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ADL评分)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4组治疗28 d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28 d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组和D组治疗14、28 d后NIHS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治疗28 d后NIHSS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4、28 d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是一种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且越早介入,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药罐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B组、C组和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采用腕踝针、药罐及腕踝针配合药罐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D组治疗1 d后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7、14 d后,各组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D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B组、C组和D组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B组、C组和D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VAS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50.0%,B组为55.0%,C组为55.0%,D组为90.0%。D组总有效率与A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药罐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颈肩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大鼠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产生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 0只W i s t a r大鼠随机分为A组(粗针平刺组)、B组(基础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和D组(假手术组),每组1 5只。所有大鼠均采用改良血管栓塞法建立缺血性面瘫模型。在治疗期间对各组大鼠进行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组于造模后1 d选取神道穴平刺,留针4 h,每日1次,共治疗1 4 d;B组于造模后1 d予强的松灌胃、维生素B1 2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 4 d;C组与D组不进行治疗。分别在造模后第3、7、1 4天随机选取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面神经伴行固有血管组织H I F-1α蛋白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N O,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 T含量。结果治疗7 d后,A组和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升高,与同组造模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C组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B组和C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治疗1 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同组治疗7 d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B组和C组治疗3、7、1 4 d后H I F-1αM O D值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3、7 d后H I F-1αM O D值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3、1 4 d后H I F-1αM O D值与同组治疗7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3、7 d后血清N O含量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A组和B组治疗7 d后血清N O含量与同组治疗3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B组和C组治疗3、7 d后血清E T含量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A组和B组治疗7 d后血清E T含量与同组治疗3 d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粗针督脉平刺能够有效促进缺血性面瘫大鼠的恢复,其产生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组织H I F-1α的表达及血清N O、E T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耳穴按压配合芳香疗法对大肠癌围术期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将135例大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耳穴按压配合芳香疗法)、B组(耳穴按压)、C组(芳香疗法)、D组(空白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4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水平进行测试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结果:PSQI总分干预后A、B、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按压配合芳香疗法能有效提高大肠癌围术期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效果优于耳穴按压和芳香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治疗骨科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临床选择90例骨科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冲洗,B组为复方四黄液外敷,C组为VSD引流。比较三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疼痛VAS评分,细菌转阴数,感染控制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A、B、C3组两两比较,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d7、d14的创面外观评分,A组B组、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7,d14,A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转阴数、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比较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能有效促进骨科感染创面修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颗粒序贯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组采用序贯疗法,静脉滴注第3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曲松钠针)静脉滴注3 d后改为头孢克肟颗粒口服:B组给予头孢曲松钠针静脉滴注。2组治疗总疗程时间相同。结果A组和B组医疗费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孢克肟序贯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具有高效、快速、方便、节省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组织学愈合质量及溃疡复发的疗效。方法将185例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1周后单独服用雷贝拉唑3周;B组: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1周后单独服用雷尼替丁3周;C组:口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1周后单独服用雷尼替丁3周。比较3组溃疡愈合率、H.pylori根除率、胃镜下胃黏膜组织学评分、H.pylori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A、B组之间溃疡愈合率及H.pylori根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均高于C组(P均0.05)。治疗后3组患者胃黏膜组织学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A、B 2组下降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大于C组(P均0.01)。随访12个月时A组H.pylori再感染及溃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B组(P均0.05);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C组H.pylori再感染及溃疡复发率均显著高于A、B 2组(P0.05或0.01)。3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影响治疗。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1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根除H.pylori,提高胃黏膜组织学愈合质量,继续单独服用雷贝拉唑3周,可有效预防H.pylori再感染及溃疡复发,且安全性较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不同手术时机与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A组伤后3~8 h实施手术、B组伤后8 h~3 d实施手术、C组伤后4~7 d实施手术、D组伤后7~14 d实施手术。结果 A组和D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或D组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或C组(P0.05)。结论选择在骨折后8h内或7~14 d行切开复位固定术能够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风药(羌活、川芎)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取SD雄性大鼠130只,分为F组(假手术)、G组(正常)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肾性高血压(RHR)大鼠模型,加灌附子汤及激惹方法,制备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A组(天麻钩藤饮+风药(羌活、川芎)组)、B组(天麻钩藤饮组)、C组(卡托普利组)、D组(羌活、川芎)、E组(模型组)五组,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收缩压(SB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评价其对RHR(肝阳上亢证)大鼠高血压的改善作用。结果:给药后,SBP:A组、B组、C组均较E组血压下降明显(P0.05),A组比B、C组血压下降明显(P0.05);ALD:A、B、C、D组均比E组数值低(P0.05),A组比B、C、D组数值低(P0.05);AngⅡ:A、B、C、D组水平较E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各组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风药(羌活、川芎)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用天麻钩藤饮、卡托普利,后两者降压作用相当。其降压作用可能与降低ALD、AngⅡ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祛瘀通脉汤对家兔深静脉血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家兔股静脉制备深静脉血栓模型,分为A组祛瘀通脉汤组、B组血塞通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正常对照组,于造模后第2天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d。检测造模后第2、7、14天各组PAI-1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血管阻塞程度。结果:造模后第2天A、B、C 3组PAI-1水平较D组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14天,A、B组PAI-1均数均较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均有血栓形成,但A、B组2级以上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结论:祛瘀通脉汤可显著降低血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抑制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