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降逆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健脾疏肝降逆方(陈皮、半夏、白术、香附、元胡、枳壳、郁金等)口服.对照组50例,口服吗丁啉、奥克,疗程4周,观察2组疗效及症状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此方具有健脾疏肝、和胃降逆之功效,治疗FD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肝降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口服疏肝降逆汤每日1剂;对照组53例,口服雷贝拉唑10 mg 1次/d,疗程为2周。结果应用疏肝降逆汤和雷贝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治疗后各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2组疗效指数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降逆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具有疏肝降逆、清利祛瘀功效的八味安中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中药组方八味安中方)与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的浓度、胃排空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胃动素的浓度、胃排空率、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胃排空率、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八味安中方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等范畴,临床以"胃脘胀"为主症.或早饱、嗳气;或恶心、呕吐;或反酸、烧心等一系列症候群. 相似文献
5.
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将 10 2例 FD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 6 0例 ,显效 39例 ,有效 12例 ,好转 5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93.3% ;对照组 42例 ,显效 16例 ,有效 8例 ,好转 5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 6 9.0 5 % ;两组总有效率经χ2 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χ2 =11.0 1,P<0 .0 0 5 ) ,补脾疏肝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好并适用于各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以及精神、应激、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胃肠动力学理论研究和检测方法的发展,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研讨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疏肝健脾法,自拟调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拟调中化饮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吗丁啉治疗,服法为每次100mg,每日3次,餐前0.5h口服。治疗组31例采用自拟调中化饮汤治疗,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总疗效及各主要症状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为93.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疗效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拟调中化饮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人群中发病较高,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国内统计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1/3以上,临床上以上腹痛或不适、腹部饱胀、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但迄今F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明了,又涉及到许多动力方面检测技术,目前国内有了一些进展,通过检索近10年的文献及我们临床观察万余例FD病人发现肝郁脾虚型比例最高.据此笔者自2005-2007年研制出针对肝郁脾虚型FD的疏肝降逆方,并与促动力药吗叮啉(西安杨森药业),进行了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健胃消胀颗粒(厚朴、枳壳、青皮、姜半夏、陈皮、砂仁、草豆蔻等),对照组予吗丁啉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在改善胃排空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法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法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调中化饮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吗丁啉治疗,服法为每次100 mg,每日3次,餐前0.5 h口服.治疗组31例采用自拟调中化饮汤治疗,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总疗效及各主要症状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为93.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疗效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调中化饮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以及精神、应激、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由于胃肠动力学理论研究和检测方法的发展,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研讨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疏肝健脾法,自拟调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降逆除胀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应用降逆除胀胶囊治疗,对照组应用吗丁啉治疗,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2组治疗前后均用钡条胃排空率检测胃动力。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钡条胃排空率检测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降逆除胀胶囊治疗FD脾胃气虚型患者疗效显著,且临床治愈率优于吗丁啉。 相似文献
15.
疏肝调脾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疏肝调脾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例,采用疏肝调脾针刺法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痊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痊愈8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疏肝调脾针刺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疏肝理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以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治疗组,采用疏肝理脾法,同时随机设30例为对照组,采用西沙比利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与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无副作用,西药对照组副作用13%,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西药西沙比利具有可比性,且无副作用。结论:疏肝理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 ,治疗组 4 0例使用中药疏肝健脾法治疗 ;对照组使用吗丁啉治疗 ,疗程为 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单个症状比较 ,餐后早饱、嗳气、恶心呕吐、泛酸烧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对上腹不适及腹胀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和胃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疏肝和胃法,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经过4周治疗,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饱胀、两胁胀痛、早饱、嗳气、心烦易怒等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中药疏肝和胃法可以明显改善上腹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厌食症状积分,其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疏肝和胃法对FD的临床单项症状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吗丁啉对照组,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腹痛、餐后饱胀、嗳气泛酸、纳呆、恶心欲呕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无阳性表现。笔者运用中药健脾疏肝法治疗该病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8例患者均为2002~2004年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18~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