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组包括从单纯性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致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慢性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与代谢综合征的各组分密切相关,也是代谢综合征的肝病表现,其致病机制涉及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脂肪因子等多重打击过程。不合理饮食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原因,膳食效应通过影响激素、转录因子以及脂质代谢途径来影响全身代谢及其调控。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组包括从单纯性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致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慢性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与代谢综合征的各组分密切相关,也是代谢综合征的肝病表现,其致病机制涉及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脂肪因子等多重打击过程。不合理饮食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原因,膳食效应通过影响激素、转录因子以及脂质代谢途径来影响全身代谢及其调控。  相似文献   

3.
正正常人肝脏中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2%~4%,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即称为脂肪肝。根据是否有过量饮酒,脂肪肝又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两大类。NAFLD多与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相关。NAFLD治疗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等,其中饮食疗法  相似文献   

4.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形式,涵盖了从简单肝脂肪细胞变性即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到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内的肝脏代谢综合征的系列症  相似文献   

5.
正肝脏是人体内参与糖、蛋白和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其中代谢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脂肪在肝细胞堆积,而导致肝脏受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正是基于这一过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脂肪在肝脏内沉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10%,弥  相似文献   

6.
脂肪性肝病主要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余还有因类脂质沉积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Wilson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药物等引起的肝脏脂肪变等,因病患数量相对较少,一般不包含在我们狭义的脂肪肝概念中。脂肪肝的发病率,20年前脂肪肝是发达国家的主要肝病,特别是酒精性肝病,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与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抵抗素等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全球范围肥胖病的高发,非酒精性脂肪肝作为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显现,代表了发达国家儿童最普遍的慢性肝脏疾病.在本篇综述中,我们将总结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重点关注那些将影响疾病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讨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脂肪细胞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与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抵抗素等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类疾病,根据肝实质细胞被脂肪浸润的程度不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表达谱可以分为单纯非酒精性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硬化和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确切的发病机理特别是进一步发展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而脂肪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脂联素、瘦素、TNF-a、Chemerin等)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其中,Chemerin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脂质代谢、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将chemerin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概述,希望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变化以及健康宣教不足,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日益增多,已经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1]。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谱包括4个由轻到重的病理阶段,分别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大多数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不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在短期内造成肝脏损害。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较为权威的观点为二次打击学说,其中第一次为脂质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造成的肝细胞脂肪沉积,从而形成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第二次打击则是过氧化损伤以及氧化应激损伤,进一步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如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持续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方法基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增高这一假设,我们对我院6年间的住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550例正常肝脏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肝脏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LT水平较之于正常肝脏者明显增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为36.5%,脑血管病发病率为25.6%;正常肝脏中冠心病发病率为12.2%,脑血管病发病率为7.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和脑血管病发病率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日渐增加,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脂肪肝是人体脂质代谢紊乱,脂肪在肝脏沉积的一种疾病。患病后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常在健康查体或诊疗其他疾病时发现。少部分人有乏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浙江省部分体检人群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体检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3500例受检者,分别进行身高、体重、血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测及肝胆B超检查。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MS的患病率为25.49%,正常组MS的患病率为8.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者患代谢综合征是对照组的3.927倍。非酒精性脂肪肝,体重指数和三酰甘油与代谢综合征显著相关。结论在浙江省部分人群中患非酒精性脂肪肝者,体重指数的增加和三酰甘油的升高是患代谢综合征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13C-嘧噻西啶呼气试验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非酒精性脂肪肝83人,健康志愿者20人。检测所有人的13C-MBT,根据8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级(轻、中、重度)。检测83例脂肪肝患者与10例健康对照组的13C-MBT、PT、TBIL、ALB。与影像学结果对比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根据影像学结果分级轻、中、重度的脂肪肝患者,通过13C-MBT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脏储备功能的结果,发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专指那些没有各种病毒性肝炎,没有大量饮洒史,没有服用过引起肝脏损伤的药物,也没有其他明确病因的脂肪性肝病。平时公众常说的“脂肪肝”,指的就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在上海等大城市,患病率已高达15%。  相似文献   

17.
甘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脂肪肝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脏疾病(NAFLK)的一个阶段[1].NAFLD主要与肥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有关,提示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2],非酒精性脂肪肝预示着中心性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不加以处理,则会导致脂肪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的发生.因此如何合理的处理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古拉啶对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古拉啶溶液进行治疗,观察药物对脂质代谢和TNF-α的影响。结果丹参注射液降低血清中MDA水平,联合用药降低组织中MDA水平,古拉啶溶液升高组织中SOD水平,血清中TNF-α水平上升,用药后无显著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古拉啶溶液及联合用药均具改善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复合营养素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 乙醇灌胃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干预组在造模同时给予营养素,实验4周后处死,做病理切片,测定转氨酶、脂类和脂质过氧化.结果营养素干预可明显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对血清和肝脏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FFA)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肝脏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明显降低.结论营养素干预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方式转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脂肪肝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脂肪肝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主要区别在于致病因素不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主要因遗传、肥胖等因素引起的疾病。临床主要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采用药物治疗,但患者长期采用西药治疗对患者的肝脏起到的作用比较单一,对患者的身体康复起到的作用比较局限。随着中医在临床的运用,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效果越来越明显。目前,中医在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单味药、复方药、以及中成药等药物治疗,本文针对中医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