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络电针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辨证取穴,确定循经筋规律性阿是穴.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WOMAC量表各项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中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WOMAC评分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电针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医急症》2016,(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液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能够改善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液中炎症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医急症》2019,(11)
目的观察伤科黄水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伤科黄水外敷,对照组仅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疼痛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及中医证候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伤科黄水能够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改善活动期RA患者的关节症状。 相似文献
4.
5.
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为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常见退行性关节软骨疾病,女性高发。近年随生活运动方式改变,患者逐年增多并有年轻化趋势。损伤原因与年龄、运动量成正比。中医外治法治疗KOA的方法多种多样,针灸疗法在祖国外治法中的临床应用时间最长,并且理论研究广泛深入,在镇痛方面疗效确定,机理明晰,在治疗中通过辨证选穴施治,不仅可调节全身脏腑气血,还能同时疏局部之血瘀气滞,基于此我科室采用电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梁丘,血海及阴陵泉穴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镇痛作用。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取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穴并用华佗牌SDZ-II电子针疗仪治疗,配内膝眼、外膝眼、鹤顶及委中穴;对照组35例,取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鹤顶及委中穴行体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标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即刻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镇痛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治疗。观察两组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为(22.5±2.3),对照组疼痛评分为(22.1±2.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评分为(14.1±0.4),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评分为(9.6±0.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19.2±0.8),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14.7±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均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且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在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优于塞来西布。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刺激膝关节周围局部腧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芬必得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42.5%和30.0%,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0%,组间比较P0.05。结论: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霞浦县中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VAS评分、Lysholm评分,观察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情况,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膝,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2周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及艾灸温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较快地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2006年4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院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科采用中药热敷结合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并设电针组6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6,(24)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疏密波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温针组30例,温针配合疏密波电针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温针组总有效率为89.29%,低于温针配合疏密波电针组的96.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针组疼痛评分为(3.88±1.59)分,高于温针配合疏密波电针组的(2.42±1.27)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疏密波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较单纯温针治疗有更好的镇痛作用,且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膝骨性关节炎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经流行病学调查,60岁以上的人群中10%~15%有不同程度的膝骨性关节炎^[1]。该病不仅是软骨疾病,也是一种累及关节滑膜及关节周围支持结构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临床上还没有针对病因的特殊治疗手段。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足三里、梁丘、阳陵泉、血海、膝眼、犊鼻)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本病2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调节经络气血,通痹止痛,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不同证型的疗效.方法 每个证型选取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肾虚髓亏及瘀血阻滞型患者对照组以单纯针刺,治疗组加以电针,治疗60d;阳虚寒凝及风寒湿阻型患者对照组以温针、治疗组加以电针,治疗60d,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关节液及血液进行检查,同时进行量表评估.结果 对于肾虚髓亏型患者,电针疗法与针刺疗法疗效无明显差异,亦未对各项指标造成明显差异性改变.而对于阳虚寒凝型患者,电针疗法更显著地降低TNF-α含量,缓解症状.而电针疗法对瘀血阻滞型患者则更大程度上缓解了疼痛、降低了关节液TNF-α、MMP-3含量降低了ESR,增加HA的含量.对于风寒湿阻型患者,电针同样能更大程度提高疗效,降低关节液TNF-α、MMP-3含量,增加HA含量.结论 电针对瘀血阻滞型患者的疗效影响最大、风寒温阻型次之、阳虚寒凝型最弱,而对于肾虚髓亏型患者未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通过观察关节液中影响膝关节软骨生理病理过程的MMP13、IL-1、TNF-a、TGF-β细胞因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机制。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4周、6个月、12个月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MP13的mRNA原位表达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关节液中IL-1、TNF-α、TGF-β的含量,对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和蛋白酶进行量化比较。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的IL-1、TNF-α、TGF-β及MMP13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4周时IL-1、TNF-α含量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6个月时TGF-β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对照组较治疗组同时期的IL-1、TNF-α、TGF-β的改变滞后;3两组术后6个月时IL-1、TNF-α指标显著改变,而TGF-β的含量变化较IL-1、TNF-α改变幅度小;4治疗组在术前与术后4周,术后4周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的IL-1、TNF-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IL-1、TNF-α均有显著下降;5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并不是所有标本都检测到MMP13且MMP13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1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均可以通过调节IL-1、TNF-α与TGF-β细胞因子生成,并维持分解与生成代谢的动态平衡,达到治疗疗效;2两组对于改善膝骨关节炎疼痛及功能在关节液的表达上,是以降低IL-1、TNF-α对于软骨的破坏为主,而TGF-β对于软骨的修复出现较晚;3对照组于术后6个月关节疼痛才开始逐渐缓解,细胞因子IL-1、TNF-α、TGF-β的改变滞后;42组在术后4周时细胞因子IL-1、TNF-α含量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在术后6个月时细胞因子TGF-β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临床表现为术后4周即关节疼痛开始缓解,在术后6个月时疼痛缓解显著,在术后6个月~1年时间段内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显著提高;5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