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胃癌患者在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的临床变化规律。方法采取奥正南和希罗达联合用药,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和舌部,并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患者化疗前后,仅阳虚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单一证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的舌色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除点刺舌无明显差异外,舌形中呈胖且大、瘦且小、裂纹舌和齿痕舌的舌形较化疗前有显著增多(P0.05),而瘀斑舌则有所减少(P0.05),舌苔厚薄比较中,少苔、稍厚苔和厚苔情况在化疗后均有明显增加(P0.05),薄苔则比化疗前减少(P0.05);化疗后脉象中细脉的呈现例数比化疗前增多(P0.05);化疗前后的中医的单一证候评分比较中,化疗后评分低于化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进行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的临床观察可以为中医干预治疗胃癌患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疗对于胃癌病人的中医证候的影响,为中医治疗胃癌化疗病人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的胃癌化疗住院病人70例,观察经过2个疗程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化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特点,并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加以评分及分类为单一证候,运用统计学分析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差异。结果:①化疗前胃癌病人以血虚、气虚、气滞和血瘀为主要表现,舌苔以舌淡苔薄及舌淡紫苔厚为主。②化疗后阴虚、脾虚和痰湿表现明显增加(P0.05),舌象转变为红舌厚腻苔为主(P0.05)。脉象在化疗前后以细脉为多见,化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病人经过化疗后血瘀和气滞表现减少,但阴虚、脾虚和痰湿表现明显增加,根据临床观察的结果提示对于胃癌化疗后患者中医治疗上应该将养阴及健脾化湿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舌象特征变化,探讨肝癌围手术期患者证候特征。方法收集103例拟行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于术前1天及术后1、3、5天上午6:30—8:00观察患者舌象,填写中医舌象调查表,用数码照相机留取舌体图片,采用中医舌诊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分析舌质及舌苔颜色平均RGB各分量值。结果定性及定量结果均提示,术前患者以青紫舌为主,术后1天以红舌为主,术后3、5天青紫舌占居首位(P0.05);术后舌质颜色R分量值升高,以术后第1天最明显,术后3、5天舌质颜色R分量值逐渐下降(P0.05)。术后3、5天较术前1天舌苔R、G、B各分量值逐渐下降(P0.05)。术后舌形胖大、齿痕、点刺舌有增多趋势(P0.05)。手术前后皆以厚腻苔为主,且术后较术前比例逐渐上升(P0.05)。术后1、3、5天较术前1天舌下络脉宽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瘀、水湿、气虚证舌象贯穿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术后5天内阴虚内热舌象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78例临床舌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常见舌象特征及其规律在HLD患者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所收集的HLD流行病学观察资料,将其中较常见的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HLD舌象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HLD中医证候的舌象可为HLD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收集糖尿病肾病不同证型舌象图像数据信息,观察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TFDA-1舌面诊仪,提取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及脾肾阳虚证的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舌象特征,通过研究舌象舌质、舌苔的颜色指标(RGB、Lab、YCrCb)变化,结合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现代技术对糖尿病肾病证型及其舌象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与舌象指标:对72例研究对象舌色的平均RGB、Lab、YCrCb数值分析后显示:(1)肝肾阴虚组舌色偏红、苔色偏黄;脾肾阳虚组舌色及苔色整体偏白色;气阴两虚组介于二者之间;(2)中医证型与临床观察指标:肝肾阴虚证组:绛红舌及红舌占71.4%,黄苔71.4%;气阴两虚证组:淡红舌占53.8%,黄苔50%、白苔46.1%;脾肾阳虚证组:淡白舌占60.0%,白苔76%。结论:实验数据表明,TDAS2.0图像分析软件所分析的舌象数据结果与临床医生辨证分型结果大致吻合,证实了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等特征存在客观性差异,为临床辨证分型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舌象数字化,研究舌象与小儿肺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DS01中医舌象采集系统,采集入组31例肺炎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舌象,用RGB、HSV和Lab颜色空间模块进行分析,统计比较各中医证型间的差异。结果:根据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舌色按照紫暗→暗红→红→淡紫→淡红→淡的顺序,瘀象逐渐减轻;苔色按照灰黑→黄→黄白相间→白顺序,痰瘀逐渐减轻;苔质按照厚腻→厚→薄腻→薄的顺序,痰湿逐渐减轻。舌色R、V值与中医证候的热毒趋势相关,G、B、H、L、a、b值均与痰瘀相关。结论:肺炎患儿各中医证型舌象数字化后各证型之间存在差异,与中医临床证候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将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观察舌象和脉象以及病程和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 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发病年龄50~70岁以阴虚燥热者为多,70岁以上以阴阳两虚为主。病程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5 a者居多。阴虚燥热组以舌红、苔黄燥、脉弦数为主,气阴两虚组以舌红、苔少、脉濡细数为主,阴阳两虚组以舌淡胖、苔白腻、沉迟脉细为主。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舌象脉象均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对证候的认识。用客观的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医证候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肖寒  朱介宾  申小苏  方乃青 《陕西中医》2008,29(12):1580-1582
目的:观察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舌象和脉象的关系。方法:测定103例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值,并进行观察其舌象、脉象。结果:暗舌、腻苔、弦或涩脉、气血瘀滞证的患者血清VEGF值明显高于其他舌象、脉象及其他证型患者。结论:气血瘀滞证的患者VEGF值相对较高,暗舌、腻苔、弦或涩脉患者VEGF值也相对较高,说明其血管生成旺盛,肿瘤易于发生转移。在中医辨证施治时加活血化瘀的药物,对于改善血瘀症状、降低血清VEGF值、预防转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医骨伤科疾病舌象表现,分析其与病证之关系,探讨舌诊应用之价值.方法 统计施杞教授门诊348例病例,按舌象之舌质、舌苔、舌体及舌下静脉等类别观察,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位之间的关系.结果 舌象与临床证候、患者个体有密切关系.结论:舌诊是中医骨伤科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76例支原体肺炎儿童舌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候的舌象规律。方法:应用DS01舌象采集分析系统采集分析76例MPP患儿的舌象,研究不同中医证型MPP患儿的舌象特征。结果:MPP急性期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的舌象主要为红/绛舌,苔色黄,苔质厚腻。恢复期痰瘀互阻证出现黯红舌、淡紫舌,脾虚痰蕴证为淡红舌,苔色变浅,苔质变薄。结论:MPP患儿舌苔对辨别邪正盛衰,病势进退有重要意义,对准确辨证,判断疾病转归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256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56例胃癌患者按照未手术、术后无病、术后复发或转移进行频次分析,分别按照证候表现聚类分析,并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结果:纳差、乏力、腹痛、腹部压痛、舌红、苔白、脉细(51.56%~75.39%)为胃癌患者最常见的证候表现。总体上胃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可概括为脾胃气虚及肝郁,兼有痰湿、胃热、肝胃不和、脾胃失和、肝郁化热、胃气上逆、胃阴虚、湿热蕴脾、脾不统血、气血两虚、脾虚湿困;未手术患者以脾胃气虚兼肝郁胃热为主;术后无病期患者以脾胃气虚为主;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以脾胃气虚、肝郁兼痰湿为主。结论:脾胃气虚证贯穿疾病始终,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医证候存在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5类中医证候舌象脉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5类中医证候舌象、脉象特征。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江苏等10个调查点9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将其中痰热内扰、心脾两虚、肝胆火盛、阴虚火旺、肝郁犯脾5类常见证候的舌象、脉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5类证候共605例,各证的舌象、脉象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精神分裂症中医5类证候的舌象、脉象特征可为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4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中医证型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对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证候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证型特点。结果:术前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证型最多(67%),术后证型以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为多(分别占33%和29%)。手术前后胸痛、胸闷等标实症状大多很快缓解(P<0.01和P<0.05),而心悸、自汗、下肢浮肿等本虚症状及患者的舌象、脉象在手术后短期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介入治疗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由本虚标实转变为以本虚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规律,为中医药干预提供证候学依据。方法对104例乳腺癌术后CAF方案辅助化疗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化疗前后临床症状、舌象、中医单证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药应用1周内患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呆、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与化疗前相比,观察结束时疲乏、脱发、心悸、汗出、手足麻木等症状及淡暗舌、边有齿痕和白腻苔等舌象明显增多(P0.05);气虚证、血瘀证、血虚证、痰湿证单证明显增多(P0.05)。结论化疗首先影响患者脾胃功能,脾胃气虚,气血生成乏源,最后出现肝肾精血不足,兼有血瘀痰湿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规律,为中医药干预提供证候学依据.方法 对104例乳腺癌术后CAF方案辅助化疗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化疗前后临床症状、舌象、中医单证的变化情况.结果 化疗药应用1周内患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呆、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与化疗前相比,观察结束时疲乏、脱发、心悸、汗出、手足麻木等症状及淡暗舌、边有齿痕和白腻苔等舌象明显增多(P<0.05);气虚证、血瘀证、血虚证、痰湿证单证明显增多(P<0.05).结论 化疗首先影响患者脾胃功能,脾胃气虚,气血生成乏源,最后出现肝肾精血不足,兼有血瘀痰湿证.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系感染疾病的舌象及其与症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相关系数分析法 ,对 6 1名急性呼吸系感染病人的舌苔厚度、苔色、舌面pH值、舌面干湿度以及症状进行分析 ,探讨舌象特证与症状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 :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中 ,舌苔增厚的出现率为 97% ,苔色积分异常者为 98% ,舌面pH值偏于酸性者为 70 % ,舌面干湿度异常率为 4 6 % ,显示具有最低在 0 32的相关性。结论 :对不同舌象之间的相关性 ,以及舌象与症状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是探讨舌象形成机理以及辨证理论的基础步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舌面诊测仪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舌象进行客观化研究,为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1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舌象数字分析诊断系统对患者的舌象进行采集及分析,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四个方面分析整体舌象特征,使用卡方检验分析K-L分级与舌象的相关性,采用聚类分析法归纳膝骨关节炎的舌象特征。结果舌象特征分布显示,舌色主要为淡舌、红舌、淡紫和紫暗舌;舌形主要为胖舌、齿痕舌、裂纹舌;苔色主要为白苔;苔质主要有薄苔、腻苔、少苔。K-L分级与舌象的相关性分析,Ⅰ级患者主要表现为淡舌、胖舌、齿痕、白苔、腻苔和薄苔;Ⅱ级患者主要表现为淡舌、胖舌、痕舌和腻苔;Ⅲ级患者主要表现为舌红、裂纹、苔少;Ⅳ级患者主要为舌红、裂纹舌、少苔。舌象聚为3类,第1类:舌淡胖,苔薄白腻,齿痕;第2类:舌红,裂纹,苔少;第3类:舌紫暗或淡紫,瘀斑,苔黄白相兼。结论由舌象仪所采集的膝骨关节炎舌色、舌形、苔色及苔质表现与临床辨证有较强的一致性,可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了解近20年来国家/学会标准、规划教材、名医专著及课题支撑研究文献中有关痰证各辨证标准之间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特征。方法:提取各痰证辨证标准中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采用Microsoft Excel法分析证候与频数之间相关性。结果:痰多、苔腻、脉滑、眩晕为国家/学会标准主要证候指标;痰多质黏、胸闷、痞满等14项内容为教材主要证候指标。苔腻、恶心、痰多、眩晕为文献主要证候指标。结论:频数分析后显示痰证各辨证标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苔腻、痰多为痰证辨证标准最共性内容。其余痰证证候表现的纳入与排除有待进临床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分布特征.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收集105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人口学资料、主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证候要素等信息,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基本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症状分布前10位的依次是:咳嗽、乏力、纳差、痰白、喘憋、胸闷、眠差、气短、胸痛、痰少;舌象与脉象分布前5位的依次是:苔白、舌红、舌暗、脉细、苔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痰湿、血瘀、阴虚、阳虚、痰热、气滞、血虚;聚类分析共聚为6类,其证候之间相似系数均较小.结论 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构成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寒湿困脾、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脾肾阳虚、肝脾不调是其6种基本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辨治规律。方法对56例PM/DM患者一般资料、中医诊断、舌象、脉象、用药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特征与临床用药规律。结果30~60岁年龄段人群最易患本病,与其它2组相比,差异性显著。舌象以淡红舌、红舌、淡白舌多见,舌苔以白苔、薄苔、腻苔、黄苔多见,脉象以细脉、数脉、弦脉为主。从用药频数来看,健脾益气药及清热祛湿药多用。结论多发性肌炎的病机以脾气亏虚为本,湿热浸淫为标。中医应从脾论治,病因辨证应从湿热论治。治疗须注意顾护脾胃及疾病后期加用活血祛瘀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