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94-4596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康复训练及假刺激疗法,观察组在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低频r TMS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与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观察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EP潜伏期与CMC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中,低频r TMS可显著增强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组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针刺康复组在接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还接受4周的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①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FMA较常规康复组显著提高(P0.05),但BBS和BI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急性期亚组的FMA和BI较常规康复组急性期亚组显著升高(P0.05),而BBS在两个急性期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经过4周康复干预,FMA、BBS和BI在两个恢复期亚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而在脑卒中急性期进行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于入组时、3周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上肢功能,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中自我照料能力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给予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疗程3周。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FMA和FC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FMA和FCA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予以一般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干刺激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FMA下肢部分评分、F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而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的提高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显著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住院编号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功能康复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神经发育疗法联合稳定性训练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实施神经发育疗法联合CST干预后, 观察组平衡功能Ber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发育疗法干预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有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为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同步手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针刺同步康复组(简称同步组)和针刺联合康复组(简称对照组), 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 其中同步组患者上述疗法同步实施, 对照组患者上述疗法非同步实施,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MAS)、改良版诺丁汉感觉功能量表(reNSA)及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FMA-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感觉功能方面, 治疗后同步组reNSA深、浅感觉评分及FM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reNSA复合感觉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功能方面, 治疗后同步组FMA-UE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屈肘肌MAS评级及FIM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同步...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895-3897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低于观察组9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37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17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SA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SA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实施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88-4389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简表(FMA)、日常生活能力简表(ADL)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康复效果与预后,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病人中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病人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FMA评分、M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FMA评分、MBI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可提高病人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和观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MA、STEF、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STEF、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ST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康复疗法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Ⅳ期、平衡功能障碍Berg评分21—40分、步行功能障碍(FAC)Ⅲ级的60例无严重认知和言语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施加太极拳训练,两组均为1次/d,40min/次,6d/周,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躯干功能量表(TIS)、平衡功能量表(BBS)、步行功能(FAC)和10m最大步行速度(MWS)进行指标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IS值、BBB值、FAC以及10m MWS评定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8周康复训练治疗后,对照组各测评指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改善(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辅以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对比两组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运动效能。结果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56.49±3.45)分高于对照组(50.27±3.16)分(P0.000 1);观察组的10 m步行测试(0.89±0.41)m/s高于对照组(0.69±0.32)m/s(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28.97±3.78)分高于对照组(21.75±3.42)分(P0.000 1);观察组生理耗能指数(0.19±0.07)beats/m低于对照组(0.26±0.09)beats/m(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提升患者步行功能,同时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效能。  相似文献   

14.
张微峰  马跃文 《中国康复》2016,31(3):183-186
目的:观察头颈部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头颈部训练,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测定(MMT)对躯干及偏瘫侧髋的屈、伸肌群进行评定,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及运动功能量表(FMA)分别评定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躯干及患侧髋的屈、伸肌群肌力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及6周后,2组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及6周后,观察组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和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颈部训练能有效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腘绳肌、股四头肌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腘绳肌、股四头肌评分与FMA、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下肢肌力,利于恢复平衡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腰部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腰部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VAS评分、背肌力以及腰肌耐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OD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背肌力以及腰肌耐力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腰部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腰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88-3590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采取运动控制训练综合康复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开展运动控制训练综合康复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BBS、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BBS、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采取运动控制训练的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平衡及下肢功能,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282-284
目的 探究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过程,按照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身体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移动量表(E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任务导向性训练与肌力训练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身体移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偏瘫侧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偏瘫侧针刺疗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结果 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68.40±7.60)分和(72.45±12.6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偏瘫侧电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0.32±0.10),对照组为(1.87±0.2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方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