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治疗后HT发生情况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HT发生率为28. 33%,其中症状性出血为8. 33%,非症状性出血为20. 00%;出血组患者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空腹血糖、溶栓前舒张压均明显高于非出血组(P均0. 05),合并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例数明显多于非出血组(P 0. 05),起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非出血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舒张压是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并发HT的危险因素。结论溶栓前舒张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NIHSS评分是ACI患者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进行溶栓治疗前应密切关注可能引起HT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早期规避或预防,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与护理的关系,提高脑梗死的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方法:尿激酶100万~150万U+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滴完。溶栓前正确评估、选择病例;溶栓过程中加强床旁监护,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溶栓后注意观察记录疗效,观察并预防不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总有效率83%。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致残率低,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监护情况下,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合适患者40例进行溶栓,以相同时期非溶栓治疗的具有相同条件的患者31例为对照组,于24h内、7d复查脑CT或MRI,溶栓前后按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溶栓组完全恢复及基本恢复率为44%,对照组为18%,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脑出血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10%,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溶栓治疗组,尿激酶10×105~15×105 U加入100 mL~200m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30min~60min滴完。对照组不应用尿激酶,其他常规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溶栓治疗组40例,溶栓后24h内25例即刻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2周时溶栓治疗组中临床显效率62.50%,临床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40例即刻疗效不显著,2周时临床显效率37.50%,临床总有效率60.00%(P〈0.05)。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使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是治愈急性脑梗死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3例,A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再通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并发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出血性梗死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均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Rt—PA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溶栓治疗,较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又称为脑卒中,是指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神志不清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形成脑梗死的决定性因素是脑组织局部缺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全球和中国卒中指南均推荐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因为只有发病6h以内的溶栓治疗被临床科学试验证实有明显的疗效,并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且其疗效呈时间依赖性,患者溶栓治疗时间越早,预后越佳[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文主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到202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溶栓成功和未溶栓成功的患者分别为51例、9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ogistic 回归对急性脑梗死溶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知,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3 h)患者随机分为2组:溶栓组40例用rt-PA 0.9 mg/kg,先于2 min内静脉注射总量中的10%,再将余量于1 h内静脉泵入;对照组35例不使用rt-PA。2组其他治疗均相同。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7 d3、0 d、90 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治疗前、治疗后90 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30 d脑出血率、病死率。结果溶栓组溶栓后6 h、24 h、7 d、30 d、90 d CSS为15.38,13.24,9.30,7.40,5.00分;90 d总显效率为76%;90 d 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57%;脑出血率为10%;病死率为5%。对照组治疗后6 h2、4 h7、d、30 d、90 d CSS为20.65,18.78,14.90,13.00,11.95分;90 d总显效率为30%;90 d 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22%;无颅内出血;病死率为9%。溶栓组C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应用150万U尿激酶+100 mL生理盐水进行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凝血、纤溶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 <0.05)。治疗后,观察组脑梗死体积为(3.7±1.0)cm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3±1.5)cm3(P <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未见明显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P> 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动脉内溶栓进行治疗,配合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结果:阻塞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率为85.71%。结论:治疗期间适宜的护理方法能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3h)患者随机分为2组:溶栓组40例用rt—PA0.9mg/kg,先于2min内静脉注射总量中的10%,再将余量于1h内静脉泵入;对照组35例不使用rt—PA。2组其他治疗均相同。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7d、30d、90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治疗前、治疗后90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30d脑出血率、病死率。结果溶栓组溶栓后6h、24h、7d、30d、90dCSS为15.38,13.24,9.30,7.40,5.00分;90d总显效率为76%;90dBarthd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57%;脑出血率为10%;病死率为5%。对照组治疗后6h、24h、7d、30d、90dCSS为20.65,18.78,14.90,13.00,11,95分;90d总显效率为30%;90d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22%;无颅内出血;病死率为9%。溶栓组C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化痰通络法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两组尿激酶连续给药3d,试验组化痰通络中药汤剂,1剂/d,治疗14d。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Rankin指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化痰通络法联合尿激酶组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尿激酶组(P〈0.05);在残障(改良Rankin指数)评估方面,统计学处理两者虽无差异(P〉0.05),但化痰通络法联合尿激酶组呈现出一定优势。【结论】1)化痰通络法联合尿激酶溶栓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能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2)中药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药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5年12月间中药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评价溶栓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通过电话随访方式,调查溶栓治疗后1a内患者再次梗死、出血、死亡等不良状况发生情况.统计各种中药在溶栓患者中的使用频次.[结果]100例中药联合小剂量尿激酶组总有效率为83.00%,100例单纯小剂量尿激酶组总有效率为71.00%.溶栓后1a内,中药联合小剂昔尿激酶溶组其死亡、脑出血及再次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单纯使用小剂量尿激酶组.[结论]中药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中西医联合溶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50例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0.0%、70.0%,组间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医学界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从根本上改善了预后,被誉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学上最重要的进展,临床上常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实验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分别应用链激酶和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以对比研究它们对梗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的疗效.方法:4年内资料完整的104例急性梗塞病人,随机分为尿激酶和链激酶组.链激酶组:49例,其中男37例,女12例.年龄38~76岁(平均62.6岁).溶栓至发病时间平均4.1小时(2~8小时).尿激酶组: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年龄38~75岁(平均60.7岁).溶栓至发病时间平均4.5小时(3~11小时).全部病人收入到CCU,常规含服硝酸甘油和/或硝苯吡啶症状不能缓解,立即随机采用不同的溶栓剂进行溶栓治疗.链激酶组:采用国产重组链激酶-思凯通(上海实业医科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5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60分钟滴完.尿激酶组:尿激酶15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30分钟内滴完.溶栓结束后2小时观察有无再通.结果:链激酶组49例病人,临床血管再通39例,再通率79.6%;冠脉造影32例,血管开通率78.1%.尿激酶组55例病人,临床血管再通34例,再通率61.8%;冠脉造影39例,血管开通率61.5%.两组间临床再通率和冠脉造影血管开通率相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本文结果表明,国产重组链激酶150万U/60min静脉溶栓优于尿激酶150万U/30min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有效的和值得推广的静脉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对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中再通率为70.0%(56/80),而治疗组的再通率则达到了88.8%(71/80),经统计分析分析发现,治疗组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出血不良反应低且无过敏现象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