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运动,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评定1次。治疗前后用简化Fugl-Meyer测评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FMA.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为40例。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药二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31/40)明显小于治疗组(100.00%)(P0.05)。2)2组治疗后Ashworth分级情况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Ashworth分级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分别为(36.78±9.59)分、(53.29±12.77)分,治疗组分别为(37.39±10.02)分、(69.05±19.38)分,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32.00±5.62)分与治疗组(33.27±6.08)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73.29±18.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77±14.5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药熨法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河南省中医院脑病二区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按照脑血管病治疗原则给予常规治疗配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药熨法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vement assessment,FMA)评价和Barthel指数的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84.7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熨法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中风的循证研究。方法:将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签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干预。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改良版)、简式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ADL评分法中的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随访12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ADL评级均明显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WHOQOL-BRE评分同样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能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BI、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治瘫针刺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治瘫针刺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41±5.57)分,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37±4.16)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修订Barthel指数为(60.47±10.86)分,对照组治疗后修订Barthel指数为(69.53±15.08)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瘫针刺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甚佳,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对脑梗塞偏瘫痉挛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脑梗塞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运动功能障碍(用FMA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用Barthel指数评定)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改良的Ashworth评定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FMA评分(86.42±8.09)分较对照组(74.31±7.14)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24周观察组Barthel指数(66.24±5.92)分,较对照组(47.15±6.27)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脑梗塞偏瘫痉挛患者应用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老年中风偏瘫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比较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FMA评分、下肢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3.7%,总有效率为80.5%,明显低于观察组(治愈率为80.5%,总有效率为91.5%)(P0.05),2组BI评分、FMA评分、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能力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FMA评分、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偏瘫中风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单独使用脑血管内科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针刺拮抗肌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和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以简单随机法,将10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传统针刺联合常规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则康复期联合拮抗肌针刺进行干预。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患侧痉挛状态(用改良Ashworth的量表评分,MAS)、肢体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日常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痉挛程度MAS评分和肌力结果分别为(1.58±0.6)分和(372.7±21.6)N,均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测定结果(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82.8±10.6)分和(83.7±5.6)分,优于对照组评分结果(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对患侧痉挛肢体进行针对性治疗,可通过神经反复刺激,改善患肢肌张,提高运动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例数共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联合中药热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和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关指标对比中,研究组患者在VAS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对比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意义(χ2=12.3330,P=0.0004)。结论:中药热敷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眼体针联合汤药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阴虚风动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体针结合汤药治疗,试验组给予眼体针结合汤药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定患者偏瘫上下肢运动功能,并用Barthel指数对生活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患者肢体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值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9%,优于对照组的7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体针联合汤药可以改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偏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循经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疗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天龙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107例分为对照组53例及观察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脑血康片口服,观察组加用全天龙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30%,对照组79.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观察组降幅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天龙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效果确切,能够改善神经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行康复功能训练并用针刺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MMSE、FMA、BI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30例实行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仅实行康复治疗,实验结束后,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ADL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以及C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以及巴氏指数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CS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还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崔秀芳 《光明中医》2016,(17):2540-2541
目的探讨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体针治疗,治疗组在体针治疗基础上加用方氏头皮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将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运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结合随机数字表将全部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7.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差异不明显,经过治疗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偏瘫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康复三联综合方案对中风后痉挛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中风后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针刺、中药、康复三联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巴氯酚和康复技术治疗。比较治疗两月后两组Ashworth量表评分(MAS)、Fugl-Meyer量表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MA量表评分和BI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Ashworth量表评分(M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痉挛,开展针刺、中药、康复三联综合方案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曹晓玲  夏爽 《四川中医》2020,38(1):205-208
目的:观察综合中医护理对脑中风偏瘫患者步态、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来我院的脑中风偏瘫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脑中风偏瘫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干预前后步态参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78%和84.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各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步长、步幅、步速及摆动相均明显增大(P0.05),支撑相显著减小(P0.05),且观察组各步态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老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患者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对脑梗死采用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于我院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比两组神经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5%(31/4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7.34±1.51)分,Fugl-eyer评分(59.72±1.54)分;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4.19±0.57)分,Fugl-eyer评分(68.23±1.11)分。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69.73±8.37),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86.49±9.1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给予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