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最主要的方法。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溶血病换血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同时纠正贫血。笔者对2008年行新生儿换血术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D144+内皮微粒标志物与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5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ABO新生儿溶血病组)、20例Rh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组)和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的外周血样本进行血液分析,检查红细胞(RBC)形态、网织红细胞计数和溶血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和间接胆红素),进行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CRP)检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新生儿)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母亲),定量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并进行抗CD144检测分析和内皮微粒分析,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溶血组患儿血红蛋白、LDH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溶血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血型不合溶血病组患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100%,且网织红细胞计数较ABO新生儿溶血病组患儿高.两溶血组患儿vWF:Ag和治疗前内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微粒(EMP)水平均较正常组高,且ABO新生儿溶血病组最高(P<0.05);进行换血治疗和/或光线治疗后EM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且患有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ABO新生儿溶血病组患几经过换血治疗后EMP水平较换血治疗前EMP水平降低得更显著(P<0.05).两溶血组患儿治疗前EMP水平与LDH、间接胆红素和vWF:Ag水平呈正相关,而治疗前EMP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治疗前EMP和血红蛋白水平仅在ABO新生儿溶血病组呈正相关(P<0.05).多重回归分析发现:血红蛋白、LDH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ABO新生儿溶血病组患儿治疗前EMP水平独立相关(r2=0.834,P<0.05),Rh血型不合溶血病组患儿仅血红蛋白和LDH水平与治疗前EMP水平呈现独立相关性(r2=0.877,P<0.05).结论:EMP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的水平升高可用于反映IgG抗体介导的内皮损伤,测量HDN新生儿的EMP水平有助于评估可能发生的严重血管功能障碍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院产科2013年1月1日--2013年8月31日0型准母亲、非O型准父亲所生的新生儿发生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我院产科准父母血型检查、孕期血型抗体效价监测、分娩时脐血查新生儿血型及Coombs监测.及确诊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为观察组。与同期外院转诊的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患儿为对照组,二组间发生并发症、换血治疗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孕期抗体效价监测≥1:128,子代可能发生溶血病;脐血查新生儿血型及Coombs试验可以早期诊断。观察组患儿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重度贫血、换血治疗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开展高危因素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患儿、早期干预。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孕妇孕期管理、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分娩的40例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产妇及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37例(92.5%),母体ABO血型抗体抗-A或B(IgG)不同效价之间,新生儿脐血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改良Coombs试验)阳性反应及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有差异(P﹤0.05),母血抗-A或B(IgG)效价1︰128共14例(37.84%),其新生儿脐血改良Coombs试验阳性反应及24h新生儿黄疸发生明显增加;孕妇ABO血型抗体滴度与新生儿外周血间接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母婴Rh血型不合溶血病3例(7.5%),母体Rh血型抗体效价均≥1︰512,最高达1︰1024,新生儿均接受了换血治疗。[结论]夫妇ABO血型不同的O型孕妇,母体ABO血型抗体效价≥1︰128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夫妇Rh血型不同的Rh(D)阴性孕妇,应加强孕期Rh血型抗体等监护及产前产后胎婴儿观察和处理。建议在对孕妇进行血型鉴定时,同时筛查ABO血型抗体及ABO外抗体。  相似文献   

5.
王彬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81-382
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4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因母婴血型不合的黄疸患儿187例,检测患儿及其父母ABO血型、母亲不规则抗体以及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患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患儿游离抗体试验,患儿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通过对187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血清学检测,证实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109例,发病率为58.29%。109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DAT阳性40例,占36.70%;游离抗体试验阳性70例,占64.22%;抗体释放试验阳性106例,占97.25%。结论: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较高,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学检查非常有必要,可早期明确诊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77例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由母婴间血型不合而产生同族血型免疫反应的遗传性疾病.因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临床症状重,进展快,可出现严重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和短时间内进行性黄疸加重甚至发生高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而死亡.我院新生儿病房1984~1998年,共收治新生儿Rh血型不合而致溶血病77例,现将治疗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HDN)临床换血的选择及换血后的疗效。方法:对16例通过换血疗法治疗的HDN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HDN患儿经过正确的血型血清学检测确诊后,合理选择血液输注均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HDN确诊检测及正确选择血液能避免发生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换血治疗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从而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应用不同比例成分血换血治疗情况。方法:选取达换血指征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60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应用不同比例成分血换血术治疗,血源均为O型浓缩红细胞及AB型血浆。随机分组,就2.5:1比例(观察组,n=30)与2:1比例(对照组,n=30)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均显著下降,与换血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换血前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下降均不明显(P0.05)。血清中重要电解质K+、Cl-换血前后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2.5:1配比的O型浓缩红细胞及AB型血浆成分血换血对HDN治疗,可促血清胆红素水平迅速降低,又可对贫血有预防作用,且换血前后血清电解质差异不明显,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O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 O型血孕妇孕后期 Ig G抗 A(B)血型抗体效价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血型血清学检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 ,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结果 :O型血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 ,有 6 8.3%发生 ABO溶血病 ,母亲的 Ig G抗 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母亲血型抗体效价是发生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重要指标 ,但不是绝对指标。重要的是监测 O- A、O- B母子血型不合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特异性血型抗体的情况 ,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ABO溶血病系母婴ABO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是引起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我院儿科自2000年2月-2008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55例,现将患儿的临床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