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和多重PCR检测,了解本地区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群、型分布规律,所携带毒力基因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为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阳性株的检出率。方法:对本地区2012-2013年腹泻症候群监测医院门诊未使用过抗生素腹泻患者的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标本通过増菌、各种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病原菌,后经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和血清型分型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本次检测共检出65株血清凝集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属EPEC、EIEC、ETEC,以EPEC为主,占83.08%,共8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O55:H59、O128:H67占58.47%;共检出4种相关毒力基因,其中escV 49株(75.38%)。未分血清型菌株27株,检出相关毒力基因共5种,分属EPEC、EIEC、ETEC、EAEC,其中escV 15株(55.56%)。结论:本地区腹泻症候群中血清学阳性致泻大肠埃希菌以EPEC为主,常见血清型为O55:H59、O128:H67,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未分血清型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astA,与已分型菌株携带基因基本一致。腹泻患者的大肠埃希菌检测中,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避免漏检,提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州市腹泻患者致泻大肠埃希菌(DEC)感染情况和毒力基因分型。方法采集2016—2017年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泻门诊就诊患者的粪便/肛拭子标本,采用初步生化试验和多重PCR法检测致病菌和毒力基因。结果共采集1 058份标本,检出DEC 159份,检出率为15.03%。其中134株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84.28%),13株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8.18%),12株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7.54%),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DEC全年各月均有检出,6—8月为检出高峰期,检出率分别为23.33%、19.13%和21.00%。结论湖州市DEC感染主要以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夏秋季为感染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淮安市腹泻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毒力基因、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淮安市各哨点医院和社区医院腹泻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运用多重PCR筛查和生化试验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检测出菌株的进一步做药敏试验和分子分型。结果在549份腹泻标本中共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39株,检出率为7.10%。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8株(46.15%)检出最高,其余依次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8株(20.51%)、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7株(17.95%)、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5株(12.82%)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1株(2.56%)。药敏结果显示,3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中1种以上耐药菌27株,占41.25%;最高耐药达到9耐,其中四环素和萘啶酸耐药率,分别为53.84%、51.28%。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显示,39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的带型,且带型有密切的亲缘关系。EAEC单独聚类,除zx14352和zx14395外,其他带型的相似度都超过50%。结论淮安市2014—2015年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以EAEC为主。菌株耐药性强,多重耐药谱广。菌株的基因型呈多态性分布,有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大肠埃希菌O157血清型分离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分离的产志贺毒素和不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杭州地区于1997~2005年间自散发腹泻患者和动物中分离的10株大肠埃希菌O157血清型菌株,PCR检测毒力基因stx1、stx2、eae和ehxA,eae阳性者进行eae基因分型;按标准化的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ulse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与国内其他省份分离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toxin_producingEscherichiacoli,STEC)O157∶H7菌株进行比较。结果杭州分离菌株HZ1_11携带毒力基因stx2、γ型eae和ehxA,为浙江省检获的首株STECO157∶H7;3株杭州O157∶NM分离菌株(2_1、26_1和SR05株)仅携带β型eae基因;其他6株杭州O157∶H?分离菌株中,均未检出毒力基因。PFGE揭示,在杭州人源O157菌株中,STECO157∶H7HZ1_11株与近年江苏和安徽分离STECO157∶H7菌株密切近缘,且其图谱与江苏菌株几乎完全相同;3株eae阳性的O157∶NM分离菌株聚类成与STECO157∶H7菌株较远的一簇,杭州1株stx阴性的O157∶H?(1_68株)则处于另一独立的一簇。5株杭州O157∶H?动物分离菌株与其他人源菌株图谱差异极大。结论浙江省首株STECO157∶H7可能是源自近年在江苏流行的STECO157∶H7菌株。β型eae阳性的大肠埃希菌O157∶NM菌株可能具有引起散发腹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自浙江省杭州市腹泻婴儿中分离的1株大肠埃希菌O157:H7(HZ1-11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ATB1525细菌半动化生化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应用O157特异性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H7特异性抗血清试管凝集试验、以及PCR检测O抗原特异性rfbE基因和H7特异性fliC基因,进行菌株血清型的鉴定.应用多重Real-timePCR和常规PCR检测stx1、stx2、hly和eae毒力基因.对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并与国内代表菌株进行比较.ATB1525药敏检测仪和纸片法检测菌株的抗药性.结果:细菌生化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山梨醇阴性.血清型为O157:H7.毒力基因stx2、hly和eae均阳性,stx1阴性.PFGE谱带同江苏分离O157:H7菌株几乎完全相同,带型的相似度为97%.结论:该菌株为浙江省首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O157:H7,与国内近年在江苏等地流行的STECO157:H7菌株密切相关.STEC O157:H7已开始对浙江地区的人民健康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自浙江省杭州市腹泻婴儿中分离的1株大肠埃希菌O157:H7(HZI-11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ATB1525细菌半动化生化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应用0157特异性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H7特异性抗血清试管凝集试验、以及PCR检测O抗原特异性rfbE基因和H7特异性fliC基因,进行菌株血清型的鉴定。应用多重Real-time PCR和常规PCR检测stx1、stx2、hly和eae毒力基因。对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并与国内代表菌株进行比较。ATB1525药敏检测仪和纸片法检测菌株的抗药性。结果:细菌生化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山梨醇阴性。血清型为O157:H7。毒力基因stx2、hly和eae均阳性,stx1阴性。PFGE谱带同江苏分离O157:H7菌株几乎完全相同,带型的相似度为97%。结论:该菌株为浙江省首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O157:H7。与国内近年在江苏等地流行的STEC O157:H7菌株密切相关。STEC O157:H7已开始对浙江地区的人民健康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快速准确地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和不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分离的9株副溶血性弧菌和3株产毒大肠埃希菌进行生化分型,并抽取6株副溶血性弧菌和3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9株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化相同,血清学分型同是K29型;3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的生化相同,血清学分型同是O20型;其中抽取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的DNA指纹图谱相同,3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DNA指纹图谱相同,提示了不同菌株之间有密切相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K29型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020型引起的混合型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大肠埃希菌LEE毒力岛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携LEE毒力岛大肠埃希菌在杭州不同人群中的流行状况。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不同临床来源的大肠埃希菌菌株的LEE毒力岛,并对检出的intinmin基因3’端部分以PCR法和限制性酶切分析法进一步分型,结果:在杭州市区2周岁以下的腹泻婴幼儿中,携LEE毒力岛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达20.0%,而在2岁以上的腹泻人群中检出率仅为3.0%,检获的大肠埃希菌LEE毒力岛的intimin基因以β型为主(占45.0%),并有20.0%不能按本PCR方法分型,限制酶切分析表明,β型可进一步分为2个亚型,本文分离菌株的γ型intimin基因与EHEC O157:H7 933株的γ型intimin基因酶切图谱差异较大,检获的携LEE毒力岛的大肠运往希菌菌株中,仅有1/5能用国内目前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确定O抗原。结论:携LEE毒力岛大肠埃希菌为杭州市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LEE毒力岛的检测应成为EPEC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腹泻病例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分布与分子分型特征,为DEC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方法对2018-2019年腹泻病例便标本多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从954份粪便标本共分离98株DEC(10.5%,98/954),仍是腹泻病例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基因型以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为主(54.1%),其次为致病性大肠埃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29.6%)和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16.3%)。菌株分子分型带型呈多态性,53株ETEC有3组菌株具有完全一致带型,可分为32种带型;26株EPEC分为23带型、16株EAEC分为14带型,带型间相似度较低。结论 DEC基因型以ETEC为主。通过PFGE分子分型提示ETEC可能存在同源菌株的持续感染,长期持续监测和分子分型,对防控和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1株由自毙鼠分离的细菌(X175菌株)进行属、种及型的鉴定。方法 ①采用16S rDNA对X175菌株进行种属鉴定;②应用荧光PCR检测X175菌株是否存在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常见毒素基因(stx1/stx2/eae、lt/st、aggR/ipaH)及大肠埃希菌O104、H4基因;③应用PCR检测X175菌株是否存在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04∶H4的9个毒力基因。结果 ①经16S rDNA鉴定,X175菌株与大肠埃希菌埃希菌属的一些菌株相似度达99%,进化树显示X175菌株与大肠埃希菌O104∶H4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②大肠埃希菌O104基因和ipaH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阳性,stx1/stx2/eae、lt/st、aggR、志贺菌/沙门菌、H4等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③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04∶H4九个毒力因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X175菌株为大肠埃希菌O104弱毒型菌株,H抗原和其他一些特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7年浙江省衢州地区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在动物中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PFGE分型及毒力基因携带状况。方法:按全国O157:H7监测方案于5~10月份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在衢州地区采集各种动物粪便/肛拭,用免疫磁珠富集后进行O157:H7分离培养、鉴定,可疑菌株以PCR法检测O、H抗原及志贺样毒素(SLT1和SLT2)、粘附抹平因子(eaeA)及溶血素(hly)4种毒力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选择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分离所得菌株的耐药状况。结果:共监测动物粪便标本300份,分离得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16株,分离率为5.33%。16株O157:H7菌株,毒力基因Hly、eaeA、SLT2均阳性,SLT1均阴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显示,16株O157:H7菌株可分2个PFGE基因型,型间差异较小。耐药性分析显示这些菌株对红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达100.0%,对其他受试抗生素均敏感。结论:该地区动物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带菌率较高,所分离菌株主要携带SLT2基因,因此推测该地区存在发生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需增加对动物源性O157:H7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6年-2014年在上海地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的联合应用,对来自中国上海地区的16株大肠埃希菌O157分离株和4株标准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 PFGE方法可将20株菌株分为12种型别,分辨力为0.921 1。其中14株O157:H7菌株处于同一聚类,其与6株O157:H?菌株为不相关菌株。MLST方法可将20株菌株分为6种ST型,分辨力为0.726 3。7个管家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范围为0.000 784~0.009 449。其中14株O157:H7菌株分为ST2966型和ST11型,属于同一克隆群。6株O157:H?分离株分为4种ST型,包括3种新的ST型,且与本研究中的O157:H7菌株间的管家基因型别相差至少6个。结论上海地区从动物和患者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H7分离株间的遗传谱系接近,与本实验研究中的大肠埃希菌O157:H?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需加强对上海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的病原学监测,并进一步比较2种分型技术对大肠埃希菌O157的分型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20年河南省济源市报告的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查明事件原因,制定有效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病例调查;采集可疑剩余食品及患者呕吐物和粪便等样本,以传统方法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多重荧光PCR法对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聚类分析。结果 调查病例79例,罹患率25.08%(79/315),临床表现以腹痛、恶心和腹泻为主;采集标本22份(食品样本10份,患者标本12份),从五香牛肉、大刀耳片和3份粪便共计5份样本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22.73%;分离菌株18株,经多重荧光PCR检测,均显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毒力基因阳性;所有菌株经PFGE分析显示同源性>85%。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判断该食源性疾病是因食用被EAEC污染的食品引起;多重荧光PCR法和PFGE分型技术可作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重实时PCR(multiplex real-time PCR,MRP)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在食源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多重实时PCR技术对39份样本增菌培养物进行沙门菌侵袭蛋白A基因(invA)、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基因(elt)、志贺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侵袭力基因(ipaH)的检测,并根据多重实时PCR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常规的分离培养鉴定工作。应用PFGE对10株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0份患者肛拭检出沙门菌侵袭蛋白A(invA)基因,并从这10份样本中分离到10株都柏林血清型沙门菌。39份样本均未检出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基因(elt)、志贺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侵袭力基因(ipaH)。10株都柏林血清型沙门菌PFGE条带完全一致。结论多重实时PCR有助于提高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判明率,指导病原菌的常规分离培养,PFGE可用于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追踪溯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盐城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因子及其特征,为婴幼儿腹泻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盐城市2018年202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和诺如病毒检测,并对检出致病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敏试验。结果 202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共36份检出致病菌,其中沙门菌19株,阳性率为9.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6株[含astA的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5株和含escV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1株],阳性率为7.9%;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未检出;福氏志贺菌1株,阳性率为0.5%;诺如病毒Π型24份,阳性率为11.9%,诺如病毒其他基因型未检出。结论盐城市婴幼儿腹泻病原因子以诺如病毒Π型、沙门菌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为主,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明一起幼儿园腹泻暴发疫情的病原学和流行因素。方法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培养获得的菌株进行血清学、生化、PCR毒力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从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人的三间分布分析引起暴发的原因。结果从20份病人粪便中分离到10株菌株,根据生化特性、噬菌体裂解试验、ipaH检测和ERIC—PCR图谱确定为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引起暴发流行的原因为该镇的部分生活污水污染幼儿园的生活用水所致。结论本起腹泻暴发疫情为幼儿园生活用水污染引起的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暴发流行;在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时,应该与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进行病原学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徐州地区分离的17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方法通过血清学分型,生物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分析不同时代分离株的致病性。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Y.e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不同时代分离株的优势型别始终为O:3血清型。非致病菌型是近年分离的Y.e菌株的优势菌型。O:3血清型菌株其狗源株和人源株的PFGE带型完全相同。结论不同时代分离菌株的毒力分布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迁,O:3血清型菌株流行比较稳定,菌株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国2005~200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分离疑似O157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监测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的分布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运用API20E生化试剂条进行初步鉴定,使用血清分型和PCR方法确定菌株,并检测毒力基因。结果(1)通过API20E生化初步鉴定共获得154株疑似O157大肠埃希菌。(2)通过血清学方法和特异基因的检测,共确定89株大肠埃希菌O157,其中42株是O157:H7(47%),其余的菌株为O157:NM和O157:hund(未确定型)。(3)毒力基因的检测:42株O157:H7和6株O157:NM携带eaeA+hlyA基因;共29株菌携带stx基因,主要分布在不发酵山梨醇O157:H7菌株中。(4)监测的生羊肉、生牛肉、生猪肉、生鸡肉、蔬菜沙拉等食品中均检出了携带stx基因的O157:H7。结论鉴定结果显示中国部分监测食品中均分离到有一定程度致病力的大肠埃希菌O15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辽宁省部分地区生活饮用水被大肠埃希菌污染的状况,并为水源性疾病的防控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测和预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管发酵法对2010—2021年辽宁省各类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埃希菌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致病性毒力基因和O抗原血清分型鉴定并分析。结果 共检出大肠埃希菌78株,总样本检出率为11.84%。水样的处理方式对水样中大肠埃希菌指标检出有明显差异,未消毒样品的合格率明显低于消毒处理的水样。其中检出16株致泻大肠埃希菌,总检出率为0.024%,水源水的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样品。16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中检出4株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5株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和7株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除5株不能分型外,其余11株分为8种血清型。毒力基因和O抗原均具有优势分型。结论 辽宁省各类生活饮用水中水源水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生活饮用水消毒处理对降低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至关重要;水源水、分散式供水、集中式供水中均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其存在优势毒力基因,且热源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徐州地区分离的17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方法通过血清学分型,生物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分析不同时代分离株的致病性。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Y.e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不同时代分离株的优势型别始终为O:3血清型。非致病菌型是近年分离的Y.e菌株的优势菌型。O:3血清型菌株其狗源株和人源株的PFGE带型完全相同。结论不同时代分离菌株的毒力分布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迁,O:3血清型菌株流行比较稳定,菌株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