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脐针配合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脐针配合重灸八髎穴治疗,于月经干净后开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左氧氟沙星片+奥硝唑片)治疗,于月经前、月经干净后各口服10 d。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月经期停止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主症及次症积分,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配合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改进操作方法的角度观察中药隔姜八髎灸治疗中重度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均来源于黄冈市中医医院妇科门诊,随机分成两组,中药隔姜八髎灸40例为A组,针刺八髎穴40例为B组。A组采用涂抹姜汁、铺中药微粉温经暖宫散、铺桑皮纸、铺姜绒成饼状、置入艾炷并点燃、连续施灸9壮约2 h; B组采用针刺治疗,留针30 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月、第2月、第3月经周期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VAS及CMSS测评,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A组治疗后的3个月随访期,痛经症状总发作时间、平均严重程度及疼痛自评、总评分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中药隔姜八髎灸与针刺八髎穴均能改善痛经症状,中药隔姜八髎灸在改善痛经VAS评分及COX症状量表评分方面、在整体疗效及起效时间上明显优于针刺八髎穴,明确了中药隔姜八髎灸治疗中重度原发性痛经疗效的确切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痛经灸Ⅰ型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痛经灸Ⅰ型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妇痛型)治疗,连续治疗5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灸Ⅰ型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传统悬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悬灸组和热敏灸组,各32例。悬灸组采用温和灸对所选腧穴进行施灸,热敏灸组点燃艾条借热艾灸热敏化态腧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93.75%(30/32),悬灸组有效率78.13%(25/32)(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疗效优于传统悬灸,改善痛经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督脉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寒湿凝滞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及护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督脉灸干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症状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5%(38/42),高于对照组的71.4%(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痛经症状量表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治疗组为85.7%(36/42),对照组为69.0%(29/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可以有效改善寒湿凝滞型PD患者的痛经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38例。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有效率89.47%,且治疗后和随访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舌脉上也有所改善。结论:艾灸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隔姜灸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在安徽省针灸医院就诊的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治疗第1、2、3个疗程后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在第1、2、3两个治疗期间的恢复均较对照组快。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较对照组的76.74%高(P0.05),且治疗组的临床治愈显率74.41%明显高于对照组53.49%。结论:隔姜灸结合通脉温阳灸在针刺基础上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隔姜铺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予腰骶部和下腹部隔姜铺灸,于月经前6 d开始,到经期第3天停止,1次/3 d;对照组于经期第1天开始服用美洛昔康片7.5 mg/次,1次/d,连服3 d。2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检测治疗前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观察组子宫动脉PI、RI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对照组子宫动脉PI、RI值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子宫动脉PI、R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隔姜铺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美洛昔康片,作用机制可能与隔姜铺灸能改善患者子宫血流供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即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辨证症状积分及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从2个疗程后开始,两组中医辨证症状积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代温灸膏穴位敷贴疗法较温针灸操作更方便、价格更低廉,其无创、痛苦小、见效快更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次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采用温针次髎穴治疗和常规体针治疗,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采用温针次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无论是疼痛缓解、痛经症状评分的改善还是临床疗效均与常规体针治疗相当。结论:温针次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取穴少,痛苦小,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为寒湿型原发性痛经用隔药铺灸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铺灸组)和对照组(常规取穴针灸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在神阙~中极穴区、八髎穴区及夹脊穴区(T2~T5)进行隔药铺灸治疗。对照组选取关元、气海、中极、八髎、命门、十七椎下等穴针刺治疗,每穴配以温和灸6 min 左右。两组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个月经周期前5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隔药铺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型)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针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对痛经症状评分、即刻VAS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乙组常规治疗,在乙组基础上甲组加毫火针治疗,比较痛经症状评分、疗效、即刻VAS值、性激素水平。结果:不同治疗干预实施后,甲组经前期乳房胀痛评分、经色评分、经质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评分、经期前后小腹胀痛评分低于乙组(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甲组和乙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后10 min VAS评分、治疗后1h VAS评分低于乙组(P0.05);甲组孕酮高于乙组(P0.05);甲组雌二醇低于乙组(P0.05)。结论: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疼痛、痛经症状,并可改善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基层地区使用艾条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应用疗效及护理要求。方法将8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西药组,各40例。艾灸组使用艾条施灸,选择部位有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每次每穴艾条灸2~3 min,每次自经前3~5 d开始,每日1次,连续5 d,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药物组采用口服止痛药,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自制痛经程度问卷评价表进行痛经症状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痛经症状治疗后均效果明显,艾灸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使用艾条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效果好,且操作简便易行,取材经济,传承弘扬了祖国中医文化,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钻二风汤联合八髎穴拔筋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17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7例,治疗组予小钻二风汤联合八髎穴拔筋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颗粒口服,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痛经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症状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钻二风汤联合八髎穴拔筋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蛇灸配合扶阳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扶阳罐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评分评价两组疼痛强度、痛经症状改善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及总频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蛇灸配合扶阳罐及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均对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疗效,但长蛇灸配合扶阳罐的远期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隔药灸为治疗方法,观察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评价二者的疗效差异,为隔药灸的临床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9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VAS评分分为中度和重度原发性痛经,以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止痛药使用率为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期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及随访期间中重度原发性痛经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基线(P0.05);治疗期间中重度原发性痛经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随着治疗时间显著降低(P0.05);重度原发性痛经组止痛药使用频率显著低于基线(P0.05)。(2)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隔药灸各时点治疗1个月经周期与基线、治疗2个月经周期与1个月经周期、4个月经周期与3个月经周期、5个月经周期与4个月经周期VAS差值较中度原发性痛经显著降低(P0.05)。结论:隔药灸对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尤重度原发性痛经止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采用隔物灸神阙、关元治疗;对照组103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2%,对照组总有效率8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轻、中、重不同程度痛经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联合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2例子宫内膜移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少腹逐瘀汤联合温针灸八髎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治疗前后实验室炎症因子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64%,较对照组患者82.14%显著提高,首次治疗期间治疗10、20、30、60 min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RBP4、HMGB1、MCP-1、RANTES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P4、HMGB1、MCP-1、RANTES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联合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药物铺灸与口服美洛昔康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1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铺灸组52例采用药物铺灸治疗,先铺灸腰骶部穴区再小腹部穴区,于月经前5d开始治疗,至经期第3d停止,每3d灸1次。西药组49例采用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7.5mg,在月经来潮前1d开始服用,连服3d,比较两组1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和弓状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结果:1个疗程后,铺灸组总有效率为92.3%(48/52),优于西药组的67.3%(33/49,P0.05);1个疗程后,铺灸组子宫动脉及弓状动脉的RI、PI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而西药组子宫动脉及弓状动脉的RI、PI值均无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药物铺灸能改善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美洛昔康片,其作用与可改善患者子宫的血供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