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了解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39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用药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患者性别、年龄、应用药物种类、药物剂量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应用频率依次为:利培酮(28.14%)、氯丙嗪(21.61%)、奋乃静(17.84%)、氯氮平(13.57%)、舒必利(10.80%)、喹硫平(8.04%);抗精神病药物平均应用剂量低于常规剂量.结论 在老年精神病的临床治疗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比例逐渐增加,药物应用剂量低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2.
何建华  郝瑛 《中国康复》2003,18(6):392-392
目的:探索民政优抚医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特点。方法: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调查63例60~80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种类及数量,并与常规成人用量做比较。结果: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低。合并治疗躯体病用药种类多。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剂量相对较小,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氯氮平等经济型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精神分裂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药物日限定剂量(DDD)计算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选取我院用药频度前四的药物进行药物临床应用疗效的评价.结果: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以及喹硫平为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排前四的药物;四类药物临床治疗疗效分别为95.0%、95.0%、95.0%以及95.0%,各四类药物两两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药结构合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老年期精神障碍应用抗精神病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抗精冲病药状况。方法对40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采用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一般资料、主要症状群、诊断、应用抗精冲病药物的种类、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起效时间、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均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分析抗精神病药合并舒肝解郁胶囊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采用抗精神病药联合舒肝解郁胶囊疗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阴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38.0%,对照组痊愈率为36.0%,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性症状、简明精神病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超声观察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胆改变.方法 对22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常规肝胆B超检查,抽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以上患者250例(研究组),服药5年以下患者250例(对照组1),并对同期未患精神疾病的常规体检者250名(对照组2)行B超检查.结果 研究组与两个对照组间的肝胆B超异常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在各组中的发生率最高.研究组中不同病程、年龄肝胆B超异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和精神分裂症的类型不同肝胆B超异常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以上者肝胆异常、特别是脂肪肝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抗精神病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组均观察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前,2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1、3、6周后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实验组以上时点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2组WAIS-R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减轻药物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程度,提高用药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血宁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 月~2015年2月接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精神并药物治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辅以舒血宁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SANS评分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血宁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精神科临床中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便秘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其发生率较高 ,给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作者采用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便秘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自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3月我院住院的 14 8例精神障碍患者。男 96例 ,女 5 2例 ;年龄 13~ 5 8a ,平均 31a。其中精神分裂症 112例 ,情感性精神障碍 17例 ,神经症 19例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前均无便秘症状 ,服药 1w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症状。查体 :排除其它因素所致。2 .2 方法 药物组成 :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进行治疗前、后6周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检测对比分析。结果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胆汁酸(TBA)、γ-氨酰转移酶(γ-GT)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ST、ALT、TBA升高显著。结论抗精神病药明显影响肝功能,建议临床用药控制在最低有效剂量,并定期检查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体质量增加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试验组在利培酮治疗的同时给予行为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8、12周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和腰围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体质量、BMI值和腰围均逐渐增加,治疗12周后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体质量、BMI值均逐渐降低,治疗12周后体质量、BMI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腰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2周后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干预可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参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分,以及总体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脏B超改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改变的B超诊断。方法:对1255例单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超过2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肝脏的B超检查,抽取服药5年以上者472例和服药5年以下者783例进行对照研究,行相关项目的比较。结果: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B超异常阳性率为28.05%,脂肪肝的发生率最高(24.70%),占该组异常阳性率的88.09%。异常阳性率因年龄、病程及服药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老(≥50岁)和病程及服药时间长(≥5年)者阳性率较高;性别和精神分裂症的类型不同肝脏B超异常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B超能明确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脏的改变,从而证实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精神病院386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当日使用药物情况。结果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共有291例,使用频率前5位的抗精神病药物依次为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其中高年龄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均显著高于低年龄组(P0.05),男女两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抗精神病药联用患者95例,使用辅助药物主要是合用情感稳定剂(丙戊酸盐为主)、抗抑郁药(舍曲林为主)、合用抗焦虑药(劳拉西泮为主)。超说明书用药患者2例,为使用氨磺必利治疗。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以单一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不同年龄用药时注意选择药物剂量,合并用药应有适用症,遵循循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下,空腹血糖的水平。方法同时收集首次入院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0例,同时测定血液中空腹血糖含量,比较两者含量的差异。结果 300例首次入院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27例升高,占9.00%;300例健康体检者中有7例升高,占2.33%。对两组的血糖升高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首次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下,空腹血糖升高的概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6月1日~2015年5月31日期间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并根据DSM-IV-TR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Ⅰ/P)进行评定、复核确诊的13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服用的不同抗精神病药物(FGA组、SGA组和联合用药)进行分组,并随访1年后测定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血脂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服用SGA组和联合用药(FGA+SGA)组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69±0.64 mmol/L和4.53±0.78 mmol/L,均高于FGA组4.32±0.73 m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35,P0.05);SGA组和联合用药(FGA+SG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2.51±0.39 mmol/L和2.42±0.46 mmol/L,亦高于FGA组2.35±0.61 m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1,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单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联合用药治疗均比单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更容易引发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7.
黄肖峰  吴琦珀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1683-1683,1685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使用第5代循环酶法检测28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总胆汁酸水平增加,超过正常值上限的比例为15.2%。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不实施护理干预拒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原因和所采取的方法。方法对符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各30例患者,其诊断标准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明显衰退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征得患者家属同意,治疗前不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对照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拒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主要原因和所采取的主要方法。结果(1)认为自己无病和对治疗有恐惧感方面,是不合作的主要原因,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实施护理干预,总体不合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合作方式方面,精神分裂症主要采取肢体或语言反抗,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选择禁食禁饮回避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需要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应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影响。方法:3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精神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30.19±8.21)d,测试并分析眼球轨迹运动,应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PANSS在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3.10,P<0.01),判别分析值、眼固定点数、反应性探索分、认知性探索分眼示踪总距离,眼示踪平均距离治疗前、后其差异均无显著性(t=0.36,0.56,0.47,0.77,0.06;P均>0.05)。判别分析值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自身一致性分别为84.2%和81.6%,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t=0.36,P>0.05)结论:传统与非传统抗精神药物及情感矫正剂对眼球轨迹运动各项指标均无影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眼球轨迹运动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眼球轨迹运动的指标基本不受抗精神药物影响。判别分析值在药物治疗前、后一致性是稳定,并反应眼球轨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入组的52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人组的次日进行清晨空腹血糖测定,以后1次·mo^-1,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9.81%。无论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还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均可以引起血糖代谢异常,尤以服用氯氮平治疗最为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糖代谢异常,在临床治疗中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