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80例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他80例无肾病患者为对照组,再抽取同期门诊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为空白组,比较3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尿糖为(3.71±1.20)mmo L/L,尿微量白蛋白为(26.60±10.08)mg/L;对照组尿糖为(2.01±0.49)mmo L/L,尿微量白蛋白为(27.10±11.25)mg/L;空白组尿糖为(2.22±0.53)mmo L/L,尿微量白蛋白为(16.03±7.49)mg/L。研究组尿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研究组尿糖阳性率81.25%,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51.25%;对照组尿糖阳性率0.00%,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52.50%;空白组尿糖阳性率0.00%,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0.00%。研究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应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尿糖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无肾损伤糖尿病30例设为观察1组、糖尿病早期肾损伤30例设为观察2组,纳入同期于我院体检科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6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尿糖检验和尿微量白蛋白检验,观察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及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指标数值差异。结果观察2组患者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数值均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检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上升,两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采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70例,应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分析其差异性。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健康组,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非DN患者含量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能够及早发现早期肾损伤,对于患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作用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和50例健康人员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开展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工作,对其检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阳性率的准确性较高,同时联合检测后的尿糖含量大小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大小指标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采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方式后,可以实现对病情的及早诊断,进一步及时开展治疗过程,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东莞市万江医院收治的15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分为合并早期肾损伤组(70例)和未合并早期肾损伤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效能。结果 合并早期肾损伤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未合并早期肾损伤组(P<0.05);尿糖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84.14%,准确度为78.29%;尿微量白蛋白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度为88.57%,特异度为97.56%,准确度为93.42%;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度为94.29%,特异度为96.34%,准确度为95.39%。结论 针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尿糖与微量尿白蛋白水平是重要诊断指标,应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效能比单一检测方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h尿总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轻度组(FPG<7 mmol·L-1,n=29)、中度组(7mmol·L-1≤FPG≤9mmol·L-1,n=31)和重度组(FPG>9mmol·L-1,n=30)],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FPG及24h尿总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并比较其水平的差异和检测的阳性率。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FPG及24h尿总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FPG及24h尿总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研究组血清FPG、24h尿总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24h尿总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参考依据,便于临床及早制定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尿糖、尿微量清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期1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2组均进行尿糖、尿微量清蛋白联合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尿糖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阳性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糖、尿微量清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的检出率,并为肾脏损伤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晨尿胱抑素C及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损伤诊断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组),予以晨尿胱抑素C及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另选50例我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晨尿胱抑素C及微量白蛋白检测指标。结果:对照组晨尿胱抑素C平均水平为(0.11&#177;0.09)mg/L、微量白蛋白检测平均水平为(12.85&#177;3.52)mg/L,研究组晨尿胱抑素C平均水平为(1.02&#177;0.49)mg/L、微量白蛋白检测平均水平为(33.50&#177;5.25)mg/L,研究组晨尿胱抑素C与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晨尿胱抑素C及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可准确反映DN病情,应用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DN临床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及早期药物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分析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采用尿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内124例于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检查的糖尿病疑似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检查人员均通过尿糖检验、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检验。比较阳性组(110例)、阴性组(14例)尿糖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水平。比较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阳性组患者的尿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糖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联合检验的检出率为85.48%、灵敏度95.46%、特异度92.86%、准确度95.16%高于单一尿糖检测的82.26%、88.18%、64.29%、8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77、3.872、3.394、6.643,P=0.490、0.049、0.065、0.010)。结论 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临床诊断中采用尿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检验方法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数据支持,为判断是否出现早期肾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使用α硫辛酸组35例(观察组)和未使用α硫辛酸治疗组35例(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控制血糖等治疗;治疗组加用d硫辛酸300 mg/d静脉滴注,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变化,并在3个月后复查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结果 经过两周的治疗,治疗组的hs-CRP从(3.92±4.56) mg/L下降至(2.24±2.4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5),尿微量白蛋白从(127.18±76.91) mg/L下降至(84.50±122.8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P<0.05),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从(28.95±30.49) mg/mmol下降至(13.76±20.83) mg/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6,P<0.05).而对照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后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及其与尿肌酐的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α硫辛酸治疗后短期内能够减少D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但其能否长期减少D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123例来我院就诊的住院及门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CysC、尿素氮(BUN)、肌酐(CREA)以及尿NAG的含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并记录数据。按照尿微量白蛋白的结果将实验组进一步分为3组:单纯性SLE组(23例):尿微量白蛋白20mg/L;早期LN组(35例):尿微量白蛋白20-200mg/L;LN组(65例):尿微量白蛋白200mg/L。分析比较结果。结果 LN组和早期LN组的Cys-C和尿NAG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的BUN和CREA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LN组的BUN和CREA水平与单纯SL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提示血CysC和尿NAG在SLE的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中要优于BUN和CREA;采用血清CysC联合尿NAG诊断SLE伴早期肾损伤可取得最佳灵敏度(94.29%)和特异度(73.91%),优于血清CysC或尿NAG的单独检测。结论血清CysC、尿NAG的水平可作为狼疮肾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联合检测能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β2-MG、NAG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对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意义。方法对180例高血压病患者尿液进行MA、β2-MG、NAG测定并分3组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40~49岁组尿MA(12.2±7.2)mg/L、β2-MG(4.5±2.1)mg/L、NAG(1.9±0.81)U/mmol;50~59岁组MA(19.5±12.2)mg/L、β2-MG(9.8±4.8)mg/L、NAG(2.6±1.1)U/mmol;60~70岁组MA(25.5±15.5)mg/L、β2-MG(15.4±10.5)mg/L、NAG(3.8±2.4)U/mmo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阳性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尿MA、β2-MG、NAG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肾损伤早期诊断指标,建议这些项目应该列为高血压病患者常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标本中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酶偶联法测定尿肌酐.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尿RBP/Cr、TRF/Cr的含量分别为(2.12±0.95)mg/mmol,(1.81±0.52)mg/mmol.在糖尿病无肾病组中,其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而RBP、TRF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别(P<0.05).在糖尿病的初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mALB、RBP/Cr、tRF/C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检测尿RBP、TRF是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和尿酶测定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有无肾功损害分为早期肾损伤组和无损伤组,另选取同期该院行健康查体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间尿MA和尿酶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MA为(17.5±3.8)mg/L、转铁蛋白(TRF)为(0.56±0.34)mg/L、β2-微球蛋白为(β2-MG)为(0.35±0.07)mg/L、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为(18.6±5.1)U/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肾损伤组MA(42.1±21.3)mg/L、TRF(1.65±0.54)mg/L、β2-MG(0.43±0.06)mg/L、NAG(23.1±5.12)U/L,显著高于无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MA和尿酶检测可以作为监测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的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段尿微量清蛋白(u-MA)变化及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患者组(n=27)和健康对照组(n=30)连续3 d的晨尿、餐后尿、随机尿和24 h尿,进行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泌高峰为餐后尿(61.7±26.5 mg/L),其次为晨尿(58.9±23.5 mg/L)和24 h尿(56.6±13.2 mg/L),3者显著高于随机尿(37.2±21.4 mg/L)(P<0.05),且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都有较大的日间差异,以随机尿差异最大CV=57.5%,餐后尿、晨尿、和24 h尿分别为42.9%、39.9%和23.3%,糖尿病肾病患者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尿和晨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的多次检测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健康对照组与糖尿病组的尿微量清蛋白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的尿微量清蛋白的检测平均值为(60.15±37.72)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23±4.2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对早期DN的诊断并及时有效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分析组对象,以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验的8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象,比较两组间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体检者比较,分析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g/L:11.43±2.34比5.04±2.54)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11.61±2.31)%比(5.08±1.45)%]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早期检测有助于提早诊断,对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尿微量清蛋白与空腹血糖在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尿微量清蛋白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对照者空腹血糖,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mAlb)。结果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各mAlb组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Alb30mg/L组相比,mAlb在30~150mg/L组的空腹血糖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mAlb对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可结合空腹血糖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正常白蛋白尿组)及40例UAER 20-199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S),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振幅(MAGE)及血糖标准差(SDBG)。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11.07±1.94 mmol/L vs 10.45±1.90 mmol/L)无统计学差异;微量白蛋白尿组,血糖标准差(3.14±0.94 mmol/L vs 2.21±0.64 mmol/L)、平均血糖波动振幅(6.2±0.6 mmol/L vs 3.4±0.4 mmol/L)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水平控制相当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糖水平相当)中,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其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振幅均大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对糖尿病无肾病组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2例、糖尿病明显肾病组27例患者进行血清CysC、尿mAlb/肌酐含量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Alb/肌酐、血清CysC含量分别为(148.25±35.42)mg/g、(2.87±0.98)mg/L,糖尿病明显肾病组分别为(396.56±62.80)mg/g、(5.26±1.74)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95±6.53)mg/g、(1.03±0.48)mg/L及糖尿病无肾病组的(18.90±8.30)mg/g、(1.14±0.7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中mAlb、血清CysC含量在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