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重机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 结果 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碳钢粉尘、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噪声、激光、工频电场。经检测,电焊烟尘合格率为80%,碳钢粉尘为98.5%,噪声仅为20%,其余均合格。 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电焊烟尘、噪声为重点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对山东省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18年10月,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乘用车项目自动化和密闭化程度较高,职业病危害水平低于传统汽车制造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丁醇、乙酸丁酯、甲醛、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碳酸钠、磷酸、氢氧化钠、盐酸、硫化氢、噪声、高温、电焊弧光及工频电场等,经检测,定点噪声测量189点次,超标率15.9%,个体噪声测量93点次,超标率9.7%;其他工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噪声仍是乘用车项目重点防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加强噪声的控制并落实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对4家汽车涂装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发现其作业场所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丁醇、乙酸和乙酸丁酯等化学性有毒物质。  相似文献   

4.
俞太念  陈小贵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06-2807
目的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综合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及经验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电焊烟尘、氧化锌、其他粉尘、盐酸、硫酸、氢氟酸、三氧化铬、可溶性镍化合物、氨、硝酸、磷酸、硼酸、氰化物、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环己酮、丙酮、乙酸丁酯、氢氧化钠、碳酸钠、噪声、高温、紫外线、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该拟建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重庆某大型微型车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电焊弧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甲醛、氢氧化钠、汽油、丁酮、磷酸、锰及其化合物、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氧化氮等,经检测,接触噪声的48个工种中,15个工种的8 h等效声级超过国家标准要求,超标率为31.2%,8 h等效声级最大达到102.3 d B(A);焊工电焊弧光(防护面罩内)辐照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对各工种接触的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甲醛、氢氧化钠、汽油、丁酮、磷酸、锰及其化合物、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氧化氮等进行了检测,除车身车间CO_2保护焊工接触的锰及其化合物和涂装车间调漆工接触的甲醛浓度超标外,其余化学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化学因素超标点经过整改后,复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待提高,加强噪声的控制并提高个体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起重机械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况,为改善工作环境、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该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二甲苯、环己酮、醋酸丁酯、一氧化碳、噪声、紫外辐射。电焊岗位电焊烟尘合格率为66.7%;喷涂岗位二甲苯、醋酸丁酯合格率为80.0%;噪声强度合格率为37.9%,噪声体检异常率27.5%。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电焊烟尘、噪声为主,职业健康检查听力异常率较高。应着重改善作业环境,加强防护,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深圳某五金制品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程度。方法采用查阅文献、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化学性危害因素(包括异丙醇、正庚烷、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丁醇、甲醇、二氧化氮)、电焊烟尘和紫外辐射的合格率均为100%,其他粉尘的合格率为77.8%,噪声的合格率为15.6%。结论该五金制品厂化学性危害因素控制较好,但打磨岗位粉尘浓度和多个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张海  王建宇  李建林  凌伟洁  刘影玫  刘移民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72-1973,1976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零部件公司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改造,使二氧化碳保护焊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方法运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卫生工程检测等方法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整改前共检测了20个二氧化碳保护焊岗位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其中电焊烟尘合格率为20%,锰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为30%。整改后共检测了20个二氧化碳保护焊岗位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其中电焊烟尘合格率为95%,锰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为95%。结论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的改造措施是可行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某汽车4S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类比调查法与定量分级相结合对某汽车4S店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及其化合物、丙酮、乙酸丁酯、甲醇、丁醇、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锰烟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紫外线等.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合理有效,项目投产后可望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对某汽车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风险评估法相结合,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酸乙酯、汽油、乙酸丁酯、环己酮、苯乙烯、氢氧化钠、甲醛、磷酸、乙苯、硫酸、电焊烟尘、玻璃钢粉尘、木尘、矽尘、其他粉尘、噪声,其中,粉尘和噪声超标情况较为严重。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局、卫生辅助用室设置、职业病防护措施实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粉尘和噪声是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1.
对某汽车4S店维修车辆作业现场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作业环境中的电焊烟尘、汽油、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甲苯、环己酮、丙烯酸、苯乙烯、二氯丙烷、丙酮、丁醇、噪声、手传振动、紫外辐射浓度(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说明其作业环境中的防护措施效果较好。提示,应按要求对不同工种工人进行在岗期间和离岗前的专项职业健康检查,尤其是对接触苯系物的工人,要配备专用防护用品,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集团汽车维修店的汽车维修的工艺、职业病危害程度,为该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12-2015年,通过现场调查、检验检测对该集团19家汽车维修店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 结果 维修店存在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噪声、乙苯、丙酮、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环己酮、丁醇、其他粉尘、工频电场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均为100%。 结论 该集团汽车维修店职业卫生的管理水平在近年有很大的提高,但对日常检测项目、应急救援演练、调漆间的排风装置的使用、外协方的监督等还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制造企业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的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找出职业危害特点,提出职业卫生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方法。结果电焊烟尘、锰尘、二甲苯、乙酸丁酯浓度以及噪声声级超标,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50%(9/18)的焊接检测岗位电焊烟尘危害作业分级为Ⅰ级和Ⅱ级,56%(15/27)的焊接检测岗位锰尘危害作业分级为Ⅱ级和Ⅲ级;噪声测量岗位危害作业分级为Ⅰ~Ⅲ级;高温危害作业分级为Ⅰ。结论该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应改革生产工艺和引进先进设备,加大职业卫生经费投入,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江门市某五金工艺品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和其他粉尘)、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氢氧化钠、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和紫外辐射等。检测工作场所19个点总粉尘浓度、30个点(10种)化学毒物浓度、3个点高温和2个点工频电场强度均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检测电焊紫外辐射9个点,合格率88.89%;检测噪声强度36个点,合格率55.56%。职业健康检查295人,未检出疑似职业病者。结论该企业化学毒物、粉尘、高温和工频电场危害控制效果良好,紫外辐射危害控制效果尚好,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进一步完善消声降噪措施和紫外辐射的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和分析某涂料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分析和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二异氰酸甲苯酯(TDI)〕,粉尘(滑石粉尘、二氧化钛粉尘、其他粉尘),噪声。检测结果表明:化学毒物中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环己酮、TDI的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和时间加权浓度(TWA)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仅有化学毒物乙酸乙酯STEL的检测结果超出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检测结果为12.18~340.69mg/m3,在10个检测点中有1个检测点超标。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限值。结论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某汽车4S店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砂轮磨尘和噪声等;通过在烤漆房安装上送风下排风的通风管道和风机系统,整个喷漆过程采用全密封操作方式;在调漆室调漆台上方安装了轴流风机和换气扇进行机械排风;打磨机自带吸尘装置;喷漆、调漆岗位作业人员佩戴防毒面罩和电焊岗位佩戴电焊面罩等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可达到国家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红梅 《职业与健康》2017,(14):1873-1876
目的了解立体车库构件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及对人群的危害程度。方法对该公司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紫外线为主,接触电焊烟尘、二氧化锰、噪声、紫外辐射的合格率依次为85.7%、92.6%、77.8%、72.7%;其余危害因素检测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职业健康检查350人受检率100.0%。粉尘作业人员异常率为9.09%(11/121);噪声检查结果异常率为4.96%(6/121);接触油漆作业者检出血常规异常率为3.57%(1/28);尿锰异常率17.5%(7/40),电焊工角膜、眼底改变异常率为22.5%(9/40)。结论该公司存在粉尘、噪声、毒物、紫外线的危害,其中电焊烟尘、噪声、苯及紫外辐射对工人健康产生了影响,应采取措施重点防控,加强个体防护,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维修车间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该公司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和讨论。结果该维修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砂轮磨尘、一氧化碳、臭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醛、溶剂汽油和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喷漆单元的二甲苯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其他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在维持现有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对通风排毒设施应加以改进,争取将职业病危害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某烟草包装材料生产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检查表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环己酮、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异丙醇、2-乙氧基乙醇、丁醇、铅、砷、纸尘、噪声等.经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部分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经整改第2次检测各检测点的推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可以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现场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光膜制造企业化学毒物的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对浙江省2家光膜制造企业的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2家光膜制造企业涂布岗位、配液岗位存在的化学毒物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环己酮,除企业B配液岗位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浓度超标外,其他各个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企业A涂布岗位接触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的风险等级为1级(可忽略风险),接触环己酮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配液岗位接触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的风险等级均为2级(低风险)。企业B涂布岗位接触乙酸丁酯的风险等级为1级(可忽略风险),接触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丁酮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配液岗位接触苯、乙酸乙酯的风险等级为3级(中等风险),接触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丁酮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结论该风险评估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以为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