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 L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CI、SVR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RP、PCT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炎性反应等机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Pi CCO评估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病人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根据2012年感染性休克指南进行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 L,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100m L,连续用药7d。两组患者均应用Pi CCO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以及抽血化验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3d,7d的血乳酸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7d、28d生存率以及ICU住院天数。结果:治疗6h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LAC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值分别为0.012及0.009),治疗后7d治疗组患者的LA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7)。治疗6h后,两组患者的GEDI、CI及SVRI均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值均0.05),PVPI及EVLWI未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治疗后3d及7d两组患者的PVPI及EVLWI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值均0.05),且治疗后7d治疗组患者的CI、PVPI及EVLWI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27),两组患者的7d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375),但是28d病死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4)。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以及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和减少血管外肺水等作用,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常规予以集束化治疗策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入参附注射液50 m L缓慢推注,再取100 m L以15 m L/h持续微量泵输注。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使用液体总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复苏目标达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心输出量,有利于及早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阻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71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24 h后血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合度(ScvO_2)、24 h乳酸清除率,尿量、入组当日及48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受损器官数目,入组后6 h、12 h、24 h、48 h多巴酚丁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剂量,以及患者ICU平均住院日、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Lac、ScvO_2、尿量、24 h乳酸清除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 h、12 h多巴酚丁胺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脓毒症休克24 h集束化治疗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水平,但对患者ICU平均住院日及28 d病死率预后影响改善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镇静镇痛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94例根据感染性休克复苏指南常规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将9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镇静镇痛治疗者作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早期复苏目标(EGDT)达标率。结果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有下降(P均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均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和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46%和32%,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GDT达标率为88%,治疗组为91%,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镇静镇痛治疗能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发展进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降低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液早期全程干预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34例严重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早期全程干预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治疗前后心肝肾脏器功能变化,记录2组治疗7 d内感染性休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病死情况,记录2组病情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Cr、BUN)、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心功能指标(CK-MB、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7 d内感染性休克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辅以参附注射液早期全程干预,可有效改善主要器官功能,且有助于预防感染性休克发生,减少复苏期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并有助于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参汤联合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后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肺氧合功能、促炎-抗炎系统、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的影响。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后肺CL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参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记录2组临床预后和结局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6 h、12 h、24 h、48 h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以上指标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1 d、3 d、5 d的肺氧合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呼吸力学参数、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指标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此类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胸部体征恢复正常时间、日均补液量、日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病死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五参汤联合乌司他丁可稳定感染性休克后CLS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氧合功能和呼吸力学参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机体促炎-抗炎、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53-955
目的:观察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32例,参照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EGDT)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参附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阳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参麦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阴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24 h的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结果:参附治疗组及参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清除率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 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及提高组织灌注方面较单纯西医EGDT治疗方案疗效更优;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前6 h),乳酸清除率对组织灌注水平的评估较单纯的乳酸水平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组织灌注指标、全身氧代谢指标、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75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根据《2008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6 h EGDT方案+24 h集束化治疗,参附组按EGDT方案第1次液体复苏后应用参附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对照组在同一时间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比较参附组和对照组用药后24h组织灌注指标、全身氧代谢及两组ICU平均住院时间和28 d预后的差异.结果 参附组24 h ScvO2、尿量高于对照组,血Lac低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D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02ER%、VO2及治疗24h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相近(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24h组织灌注水平和氧输送水平,对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阳脱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脓毒症休克(阳脱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于用药24 h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尿量、血乳酸浓度和乳酸清除率等指标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85.0%,对照组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量增加,血乳酸浓度降低,乳酸清除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阳脱证)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容量复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附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各30例,标准治疗组按照指南给予标准治疗,参附治疗组给予标准治疗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在早期容量复苏治疗过程中,应用PICCO监测仪观察患者6 h和24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CI,SVV,SVRI,GEDI,ELWI,MAP),并监测患者第0、6、24小时的血气指标(Lac,BE,DO_2,VO_2,ScvO_2)。结果治疗后参附治疗组患者6 h的CI、SVRI、MAP、BE、ScvO_2均较标准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SVV、Lac、DO_2、VO_2较标准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4 h的CI、SVI、SVRI、MAP、BE、ScvO_2均较标准治疗组升高(P0.05),SVV、Lac、DO_2、VO_2较标准治疗组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GEDI、EL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脓毒症休克早期容量复苏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通腑泄瘀汤对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MO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通腑泄瘀汤治疗,1剂/d。治疗周期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评分、器官衰竭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无器官衰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7 d后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无器官衰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6、IL-10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自拟通腑泄瘀汤可改善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MODS患者机体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近期病死率,可能与其调节机体炎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升压药依赖性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升压药依赖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附注射液100 mL/d。至患者病情稳定,升压药停用为治疗结束。记录两组升压药减量时间和使用时间,比较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以及中医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以及升压药平均减量时间、升压药用药总时间降低(P0.05,P0.01),中医疗效提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升压药的依赖性,并提高中医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ICU感染性休克(高排低阻型)患者中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的指标。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予以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予以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心排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体循环阻力、尿量、乳酸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血管弹性,减轻血管外肺水,提高组织灌注,增加氧供。  相似文献   

15.
王春林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279-2280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组织灌注指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将ICU感染性休克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参照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及集束化治疗的西医方案;治疗组22例,在相同西医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记录两组用药后24 h的心功能及组织灌注方面的指标以及住院3周的死亡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尿量、氧输送值、24 h乳酸清除率以及CI均明显升高,而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3周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组织灌注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就诊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复苏液体用量、缩血管药物用量、肢体水肿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天病死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治疗后2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复苏液体用量、缩血管药物用量和肢体水肿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8天病死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2组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心排血量指数、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心率(HR)显著降低(P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平均动脉压、肺血管楔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2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 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按2012年国际脓毒性休克指南行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60 m 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静滴,对照组加用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7 d。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日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前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UPRO/24 h),同时记录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结果治疗组血清胱抑素C在第7日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CT在第3、7日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β2-MG、UPRO/24 h在第7日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在第3、7日低于对照组(P0.05),而SOFA评分在第7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黄附子汤配合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脓毒性休克患者56例进行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观察组(大黄附子汤配合参附注射液治疗,28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8例),比较2组患者乳酸水平、血流动力学及7d死亡率。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乳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h,观察组患者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2组患者MAP、ScvO_2、SVRI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观察组患者MAP、ScvO_2、SVR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7d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配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能有效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11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两组连续用药5 d。对比分析两组用药5 d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 h和48 h血乳酸浓度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97%)(P0.05);两组血乳酸浓度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乳酸浓度治疗24 h、48 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减少(P0.05);观察组血乳酸浓度治疗24 h和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6、TNF-α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IL-6、TNF-α治疗24 h、48 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减少(P0.05);观察组血清IL-6、TNF-α治疗24 h和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老年心衰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老年行腹部手术伴有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用参附组各30例。参附组麻醉前30 min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 m L/kg,对照组输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术中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情况及术后康复时间。结果手术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SpO_2差别不大(均P0.05)。麻醉诱导后5 min、诱导后1 h参附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低于对照组(均P0.05)。麻醉诱导后1 h参附组SpO_2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参附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的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在ICU期间参附组患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的使用剂量也低于对照组(均P0.05)。参附组术后拔管时间、ICU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则差别不大(均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用于伴有心衰老年患者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麻醉中,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护心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