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肠炎为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的"泄泻""腹痛""肠风"等范畴,其病位在胃、小肠、大肠,并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异常有密切关联.笔者认为慢性肠炎多因"肝郁乘脾""湿浊困脾""脾胃阳虚""脾胃气虚"致湿浊瘀滞,浊毒伤络成瘀.故笔者根据病理特点自拟化湿醒脾,理气活血的肠府理气活血汤辨治加减,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根据痿证"肺热叶焦""湿热毒邪侵袭""内脏精血虚耗""脾病四肢不用""痰瘀阻络"等相关发病机制,结合促使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总结出润肺清热、解毒祛湿、补益脾肾、活血通络、通利关节等治法,旨在为ICU-AW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CKD)属于中医学"水肿""淋证""癃闭""关格""肾风"等范畴,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多表现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水湿停聚、浊毒壅塞等证候,水道不通、浊毒伤肾、瘀浊阻络的病机贯穿CKD的全过程。浊毒日久致瘀,瘀久亦可蕴毒,毒瘀交互错杂,更伤肾气。治宜谨守病机,重视毒和瘀在CKD中的作用,采用解毒活血法,有利于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CKD)属"水肿""癃闭""关格""虚劳"的范畴,命名为水气病。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在脾肾两虚,标在内生水湿、浊毒、瘀血、败精及溺毒,导致肾络瘀阻,其病位在肾在脾,病变涉及肺、肝、三焦、膀胱等多脏腑的功能异常。治疗上以标本兼治、补泄同施为治则,以补脾益肾敛精和化湿泄浊解毒为通治法,强调辨证论治与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5.
从病因病机、分期论治、并发症治疗、辨证特色等方面总结黎月恒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黎月恒教授在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强调病机以"虚""痰""瘀""毒"为重点,着眼"肝、脾、肾"三脏,重视不同阶段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根据传统中医对"毒"邪病因的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当存在"毒"邪致病或"瘀""毒"从化互结致病的病因病机。注重"瘀""毒"病因在COPD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兼夹、相互从化,探索中医治法方药,对丰富COPD的中医病因学,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5)
痛风中医根据其主症、发病阶段的不同而命名,临床表现为急、慢性关节炎时,属于中医"浊瘀痹""热痹""着痹""历节病""白虎风""痛风"等范畴。其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在于人体正气不足,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浊内蕴,痰浊瘀毒。痰浊流注关节、肌肉骨骼,使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痛风的发作。此病以正亏于内、肝脾肾三脏亏虚是发病基础,而痰浊毒瘀贯穿始终,决定痛风病理转归。临床健脾化痰,滋补肝肾,益气通络,兼顾解毒益肾,泄浊通络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刘亚娴教授辨证论治宫颈癌的经验。刘教授对于宫颈癌辨证着重于"郁""瘀""湿""毒""虚",从肝郁、湿瘀毒、脾虚湿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论治,分别采用逍遥散、二妙散合桂枝茯苓丸或八正散合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知柏地黄丸、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化裁。所附验案中采用补阳还五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宫颈癌下肢水肿,收到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因"虚""毒""瘀"所致。研究"缓中补虚"理论,从补劳极之虚损、祛邪扶正、祛瘀生新3个方面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原则。"虚"当缓中焦之里急,补劳极之虚损;"毒"当祛邪扶正,先攻后补;"瘀"当缓消瘀血,祛瘀生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机辨证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鲍身涛教授认为湿疹的中医病机以肝脾失调为本,而以"湿""热""毒"为标。故治疗应重视疏理肝气、健运脾胃,同时兼顾清热、利湿、解毒等以祛除病邪,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医外治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慢性湿疹中医名称为"湿癣""湿毒"等。其病位在皮络,涉及肺脾肾等脏器,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丘疹为主。张文风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并集各家之精华,总结出针对本病独树一帜的见解,其认为本病治疗当以清热透疹、祛湿活血为主,健脾益肺肾为辅。现就病例1则,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毒"论治急性白血病出发,阐明急性白血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探讨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而虚",其治疗当以"解毒""补虚""化瘀"为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其致病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多为外感疫毒,内因为肺虚。病机为外邪引动伏痰,痰气搏结,发为"哮病""喘病"。随着疾病的发展,痰与热结,蕴结于肺,继而造成肺脾肾气阴两伤,虚火上炎,发为咳嗽、咯血、脓臭痰等一系列支气管扩张表现。在疾病晚期,由气及血,肺脾肾进一步受损,阴阳两虚,气血不充,失于濡养,进一步表现为"肺胀""肺痿"。病理因素主要为"虚""痰""瘀",三者互为因果,加重疾病的进展。其病位在肺,后累及脾、肾。  相似文献   

14.
苗族学说有"五基成物学说""三界学说""九架组学说""气、血、水三要素论""毒学说""毒乱致病论"等。其中"毒"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在苗族,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百病由毒而生,毒为百病之源""无毒不生病,无乱不成疾"等说法,且苗族人擅长用"毒",说明苗族先辈们对"毒"有颇深的认识和研究。主要阐述苗医"毒"学说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为苗医及当代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国忠教授善治消化系统疾病,尤擅应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陈教授认为,UC以脾虚失运、肾关失司为本,风、湿、热、瘀蓄蕴肠腑为标,临床分脾虚湿阻、脾肾阳虚、阴虚夹湿、气滞血瘀、风湿热蓄5个证型,分别治以"健脾理气、清化湿毒""温肾升阳、暖脾助运""滋肾润燥、养阴扶脾""调气和血、化瘀止痢""祛风胜湿、清热止痢",认为"阴虚夹湿"为UC后期缠绵难愈之病由,因湿为阴邪,滋阴则助湿,祛湿则伤阴,惟以滋肾润燥、养阴扶脾贯穿其中,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6.
对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医学没有慢性肾脏病的病名记载,但有其症状的描述,见于"水肿""癃闭""关格""腰痛""虚劳"等相关论述中。肾的气化、水液代谢功能失常是其基本病理变化。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本病中医证型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而虚证又以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湿浊为主[1,2]。另外有学者提出慢性肾脏病是正气虚损、邪毒渐盛,正邪交争、邪盛正虚,以及邪毒内盛、正气虚衰的病理过程[3]。恩师在诊治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总结病机总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痰、瘀、毒为标,并采用三焦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简要论述如下,以期更能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本病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中医学中"水肿""腰痛""癃闭""关格"范畴,以本虚为主,可兼有湿浊、痰瘀等标实表现,病位主要在脾肾,以脾肾衰败、浊毒阻滞为病机。本病迁延日久不愈,后期常  相似文献   

18.
中医文献中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与之相似描述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根据SLE发热、红斑、腰膝酸软乏力等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阴阳毒""、阳毒发斑""、面发毒""、蝴蝶斑""、鬼脸疮"、"脏腑痹"等。本病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而以肝肾阴亏为主;外因则由于湿热与热毒侵袭肌表,流注肌肤、肌肉、四肢关节,进而内舍五脏六腑。病理特点是肝肾虚损为本,热毒瘀血为标,本虚标实,互为因果在病理演变过程中虚实互见,错综复杂多变。急性期有热毒炽盛、瘀血阻络、风湿热痹、阴虚内热等,治疗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缓解期常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治疗固护阴液、养阴滋阴。  相似文献   

19.
胰腺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尽管中医很早就发现了胰腺的存在,但脏象学说未涉及胰。根据现代医学揭示的胰腺功能,和中医经典文献关于胰腺与脾的论述,可以将胰腺归于中医脾脏进行认识。基于这一观点,提出胰腺癌的病机包括"病位在胰,其属为脾""多因伤食,本虚为先""病性属毒,兼夹湿热"三项要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83-85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形式,当归属于祖国医学中"休息痢""肠澼""大瘕泄""久泻""久痢"等病证范畴。吾师魏玮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了和脾肾阳虚有关,还与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密切相关,"滞、郁、瘀、虚"为其主要病理因素,临证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兼见肺气不足的表现。魏师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出治疗本病当补益肺气,兼顾脾肾,同时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从肺治肠,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