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国内现代热敏灸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出热敏灸病症谱,为热敏灸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运用Note Express 3.0文献管理软件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6—2017)、中国知网(CNKI,2006—2017)、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2006—2017)以及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WF,2006—2017)中有关热敏灸的临床疗效观察类文献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被报道的论文篇数(即频次)。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812篇,得到15类病症系统,共124种病症,其中包括西医病93种,西医症状14种,中医病症17种。结论:热敏灸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56-1958
目的:研究分析热敏灸在治疗临床病症方面近6年来的发展状况,系统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收集热敏灸治疗临床病症的试验研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跨度为: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筛选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分析的文献进行计量和质量分析,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 5.2软件版进行统计处理,制成相应的趋势图表。结果:发表热敏灸治疗临床病症论文226篇,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所在单位多系三甲医院,涉及20个省市,发表在60类医学期刊上,文献涉及52种临床病症,分属于12个病症系统,发表论文数量、质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结论:2010—2015年,热敏灸治疗临床病症的科技论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热敏灸近6年来研究的发展趋势,确定热敏灸在临床治疗上的有效性,为以后热敏灸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证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热敏灸优势病种及其热敏腧穴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10期),纳入与热敏灸相关的文献并导入Endnote X7软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2016建立数据库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和整理,总结出各病种文献数量,并进行统计归类,同时对各病种热敏腧穴分别按频次高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791篇,涉及疾病136种。西医疾病99种,中医病症14种,西医症状23种。按文献数量高低排序前15的病种依次为膝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神经麻痹、痛经、哮喘、慢性盆腔炎、尿潴留、变应性鼻炎、肠易激综合征、肩周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便秘、不孕症、肌筋膜炎,共427篇,占总文献数的54%。结论热敏灸临床应用广泛,病种主要集中于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精神和行为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热敏腧穴主要分布于相关病变脏器的腹部和腰背部体表投影区以及经过投影区的相关经脉上,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热敏腧穴主要分布于病变部位经穴压痛点及硬结等反应物附近和经过病变部位的相关经脉上,神经系统疾病热敏腧穴主要出现于病变神经分布的部位附近,亚健康热敏腧穴主要分布于五脏俞及气海、关元等补益穴位附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归纳总结针刀临床疾病谱。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与针刀有关的临床文献,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16年9月30日。经阅读筛选后记录每篇文献的病症名,统计各病种文献数量,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7169篇,涉及284种疾病。西医病235种,西医症状32种,中医病症13种。文献最多的前12种疾病依次是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腱鞘炎、肩周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足跟痛症、肱骨外上髁炎、颈源性疾病、背腰腿痛、神经卡压、筋膜炎,这些疾病的文献数量均在100以上,占文献总数的68.7%。结论:针刀疗法的适应症广泛,但分布不均。优势病种相对集中,主要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98-600
目的:回顾1959年至今麦粒灸临床研究文献,探讨麦粒灸治疗疾病谱,了解麦粒灸发展现状。方法: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1959年至今的麦粒灸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研究疾病、文献来源及年度分布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检索到的麦粒灸文献,经人工筛选纳入132篇临床研究文献,涉及病症达42种,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具体病症中,脑卒中后遗症、带状疱疹和面神经麻痹居前三;年度分布上麦粒灸临床研究文献的发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近三年发表数量明显增加;文献来源方面,麦粒灸临床研究文献的产文地区主要为广东、四川、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文献报道以《上海针灸杂志》《中国针灸》和《针灸临床杂志》等期刊为主。结论:麦粒灸具有广泛的适应症,且使用率也逐年上升,这一经济方便、疗效确切的疗法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回顾各数据库自建刊以来至今有关督脉灸临床研究类文献,探讨督脉灸疾病谱,以了解督脉灸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方法:通过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四大数据库自建刊至今的督脉灸临床研究类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研究疾病、文献来源及年度分布等分别进行统计。结果:根据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人工筛选纳入195篇临床研究文献,涉及病种达39种,主要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神经系统(包含精神类病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在具体病症中,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产后身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间分布上有关督脉灸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大致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近三年数量明显增加;从文献来源上,主要是甘肃、河南、山东、湖北及广东等地;杂志以《上海针灸杂志》、《中国针灸》、《中医临床研究》及《光明中医》等为主。结论:督脉灸临床适应症较为广泛,且使用率也不断地提高,疗效确切,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国内外热敏灸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热敏灸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全面检索2006年1月1日—2016年8月15日期间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PubM ed等数据库的热敏灸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计量分析。结果:755篇中文文献刊载在184种医药期刊上,22篇SCI文献刊载在10种杂志上;近6年文献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第一作者单位多为三甲医院,分布于27个省市;文献研究类型以临床研究为主;基金资助发表文献来源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78篇,SCI 22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5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5篇,省、厅级科研项目490篇;热敏灸干预病症185种,分布于11个病症系统。结论:热敏灸临床应用推广形势良好,但其临床研究规范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尚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总结1987年至今有关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论文,通过分析与评价,客观反映壮医药线点灸疾病谱和适宜的病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关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间从创库以来至2018年8月30日,采用EndNote X8文献管理软件排除重复文献,经人工阅读文献对病症名及疾病种类、数量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检索到关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临床文献783篇,纳入的文献为370篇,涉及病症17种,共115种疾病,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主要用于带状疱疹、痛经、鼻炎、扁平疣、痤疮等疾病。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证,主要优势病种为皮肤科病种,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的特点,值得更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热敏灸发展情况,探索热敏灸专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方法依据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对热敏灸近年来发表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表热敏灸论文111篇,论文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多为三甲医院,涉及14个省市,发表在50类医药期刊上,文献涉及共涉及42种病症,分布于11个病症系统,发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热敏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SinoMed、PubMed、SCIE6个数据库中热敏灸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Handbook 5.0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959例患者被纳入分析.Meta分析显示,热敏灸组有效率RR=1.05,95%CI[1.01,1.10],Z=2.35(P<0.05)热敏灸组VAS评分MD=-0.89,95%CI[-1.09,-0.69]Z=8.84,P<0.01,热敏灸组JOA评分MD=6.41,95%CI[4.91,7.92]Z=8.37,P<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可靠,但此次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电子检索万方数据医学信息系统、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内有关研究腧穴热敏化客观状态及热敏灸优势病种的文献,总结归纳腧穴热敏化的客观依据及热敏灸优势病种的作用机制,发现腧穴热敏化为客观存在而非单纯的主观感受,且热敏灸疗效确切,对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也在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7)、Cochrane library(1993/2017)、维普数据库VIP(1989/2017)、万方数据库Wanfang(1990/2017)、中国知网CNKI(1979/2017)、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1978/2017),纳入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两名研究员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系统评价手册的标准对纳入试验的数据进行单独提取,而后相互核对探讨,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9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被纳入,共65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Meta分析显示:热敏灸疗法治疗CSA的近期总有效率、远期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其对照疗法。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热敏灸疗法优于其他疗法。然纳入文献量少且质量不算高,仍需方法科学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万方数据医学信息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MEDLINE、BIOSIS Preview中热敏灸治疗CP的文献,检索年限1979年1月1日~2015年6月10日,用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篇,其中高质量文献3篇,未见副反应报道;热敏灸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温针灸(P0.05),热敏灸与传统灸、热敏灸+射频与射频、热敏灸+射频与传统灸+射频、热敏灸+灌肠与传统灸+灌肠的治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热敏灸与温针灸、热敏灸+射频与射频、热敏灸+射频与传统灸+射频、热敏灸+灌肠与传统灸+灌肠的有效率均是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或P0.01),热敏灸与西药、热敏灸与传统灸的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NIH-CPSI的改善,热敏灸与西药、热敏灸与温针灸、热敏灸+射频与射频、热敏灸+射频与传统灸+射频、热敏灸+灌肠与传统灸+灌肠均是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1),热敏灸与传统灸差异不显著(P0.05);对中医症状的改善,热敏灸与西药、热敏灸+灌肠与传统灸+灌肠均是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或P0.01),热敏灸与传统灸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EPS-WBC的改善,热敏灸+灌肠明显优于传统灸+灌肠(P0.01),热敏灸与西药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CP文献质量较高,应用安全,热敏灸在改善NIH-CPSI、提高治愈率上优势明显,联合其他疗法使用有助提高疗效,单用的整体疗效与西药、传统灸相当。  相似文献   

14.
热敏灸是一项源于经典并运用于临床的创新性疗法,文章通过翻阅经典,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2015-2019公开发表的热敏灸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热敏灸疗法优于传统艾灸疗法,且使用范围广泛,适宜骨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癌症术后等,且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热敏灸的主治作用不仅能温经散寒、益气固脱、防病保健,且具有更安全、简便及无副作用的特点,值得推广。但目前对经典的挖掘、对热敏灸操作过程、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仍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NKI、VIP、Wanfang、CBM、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收集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辅以手工检索,按照CochraneHandbook5.0和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鉴,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3软件。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合计1424例患者。各研究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Meta分析显示:(1)治愈率:热敏灸VS传统灸,RR=2.05,95%CI[1.57,2.67](P0.01);热敏灸VS针刺,RR=1.51,95%CI[1.10,2.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有效率:热敏灸VS传统灸,RR=1.23,95%CI[1.15,1.32](P0.01);热敏灸+针刺VS针刺,RR=1.17,95%CI[1.08,1.2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合并结果较稳定。仅有2项试验交代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其余试验均未描述不良反应情况。倒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热敏灸治疗颈椎病较安全有效,但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质量较低,结论尚不确定,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11种针灸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搜索自建库至2018年9月30日公开发表的各种针灸方法之间对比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随机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照Cochrane5.1手册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与偏倚风险评估,通过R软件进行网状Meta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6项研究11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针联合艾灸、隔物灸、热敏灸、温针灸疗效优于单纯电针;针刺联合艾灸、隔物灸、雷火灸、热敏灸、温针灸疗效亦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概率优劣排序前3位的有电针+热敏灸、针刺+雷火灸、针刺+温针灸。结论:11种不同的针灸方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各有优劣,针灸联合疗法要明显优于单一疗法,得出电针+热敏灸、针刺+雷火灸、针刺+温针灸为治疗该病最佳疗法的可能性大,但明确的结论仍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文献予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总结近十年热敏灸的临床进展,为临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2007年至2017年关于热敏灸的发展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分别从热敏灸的灸感、灸穴、灸量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探讨。结果热敏灸大幅度提高了传统艾灸的临床疗效。结论热敏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医学在线(PubMed)和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Issue1,2018),检索从建库到2018年3月发表的关于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合计8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热敏灸组与西药组对比其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 68,95%CI(2. 27,9. 65); OR=3. 10,95%CI(2. 01,4. 79)]。热敏灸组与其它针灸疗法组对比其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 97,95%CI(2. 96,8. 36); OR=2. 94,95%CI(1. 72,5. 02)]。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和传统灸、温针灸等其它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Spring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到2015年1月,纳入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试验数据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12个,1039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12个试验均以有效率作为结局指标,显示热敏灸组与对照组比较,合并后RD=0.07,95%CI[0.03,0.10]。总体效应检验,Z=3.76,P0.01,两组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热敏灸组VS常规针刺组,合并后RD=0.06,95%CI[0.02,0.10]。总体效应检验,Z=2.78,P0.01,两组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组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热敏灸具有无痛苦、患者接受度高、操作简单的优势,建议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热敏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靠结论尚需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单纯热敏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CNKI、WanFang、VIP、CBM、Pubmed数据库中,检索2008年1月1日—2019年2月28日应用单纯热敏灸为观察组干预措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地对这些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治疗效应(有效率、治愈率、M-JOA、VAS、不良反应、随访)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15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14,95%CI(1.09,1.19)];热敏灸组临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RR=1.93,95%CI(1.55,2.41)];热敏灸组M-JOA评分优于对照组[MD=-0.25,95%CI(-0.68,0.18)];热敏灸组VAS疗效评分优于对照组[MD=0.08,95%CI(-1.24,1.08)];7项研究提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1项研究提及随访。结论单纯热敏灸疗法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