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与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对过敏及喘息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2—2004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223例,包括肺炎组82例,毛细支气管炎组65例,反复喘息组76例。取患儿鼻咽分泌物,分离培养RSV等7种较常见病毒,并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3组间病毒检测阳性率不同(P<0.05),RSV检测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3组患儿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同(P=0.000),反复喘息组高于毛细支气管组及肺炎组(均P<0.01)。 结论RSV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和肺炎的主要病原。RSV等病毒感染并不促使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畅迪试剂脱敏疗法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和对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过敏性鼻炎患儿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畅迪试剂脱敏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指标得分和EOS、EC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52/54),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鼻灌洗液中EOS阳性率为75.93%(41/54),显著低于对照组92.59%(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鼻灌洗液中EC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畅迪试剂脱敏疗法对提高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明显降低患儿EOS、ECP水平,减少患儿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次数,降低对患儿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发肺炎患儿54例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肺炎患儿54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对两组检测血清MP-IgM、血清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48.1%(26/54),显著高于对照组11.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患儿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间存在密切联系,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致患儿症状加重,可通过强化小儿支气管哮喘检查,检测相关指标,可有效及早进行诊断,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槐杞黄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大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住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免疫学指标(IgA、IgG、IgM、IgE及IL-17、IL-23)。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退热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gE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7、IL-2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可以增强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吸氧、止咳、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治疗,7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表达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L-17和IL-23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能够显著提高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7和IL-2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素α-2b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退热、镇静、止咳化痰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4 mg每晚睡前口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CysLTs、ECP、SP-D水平改变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L-6、CysLTs、ECP、SP-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CysLTs、ECP、SP-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62/64),高于对照组79.7%(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素α-2b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具有协同抗炎作用,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缩短康复进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协定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病原学证实的RSV感染所致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利巴韦林、甲基强的松龙及氨茶碱静脉滴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协定方汤剂每日1剂,日分4~6次口服治疗,疗程7d。观察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热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短,咳嗽、气喘、肺部体征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例出现轻度腹泻,5例服药后出现轻度呕吐;对照组4例出现轻度腹泻,呕吐3例,这些表现随着病情的好转均自行消失。结论联合中药治疗RSV感染所致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有加速炎症吸收、退热、止咳、平喘及缩短病程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孤立性咳嗽患儿50例病因和诊断程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慢性孤立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其程序。 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在门诊就诊的5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首先筛选慢性孤立性咳嗽病例,进一步根据咳嗽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反应等确定慢性孤立性咳嗽的病因。 结果在58例慢性咳嗽的患儿中,筛选出慢性孤立性咳嗽50例,其中鼻后滴流综合征20例(8例慢性副鼻窦炎,6例慢性过敏性鼻炎,6例感染后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17例、感染后咳嗽5例、心理性咳嗽4例、原发性胃食道反流1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2例、未明原因1例。 结论儿童慢性孤立性咳嗽的病因有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心理性咳嗽等。根据咳嗽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反应等能确定绝大多数慢性孤立性咳嗽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引致百日咳综合征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9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引致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变化、治疗转归。结果 9例患儿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有明显好转,但痉挛性咳嗽持续存在4周。9例患儿均获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百日咳综合征痉咳期咳嗽严重,严重影响患儿健康,目前对此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根据病程及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除常规治疗、呼吸支持外,痉咳期采用口服鸡苦胆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Th1/Th2平衡角度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阐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其日后发展为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大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3、IL-33、IL-17)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4、IL-10、IL-13、IL-33、IL-1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与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机体处于Th1/Th2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儿童的基础肺功能、气道高反应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6~12岁无支气管哮喘症状的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肺通气功能及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 71例过敏性鼻炎患儿FVC、PEF、FEV1和M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94.7±11.3)%、(85.5±11.4)%、(96.5±10.8)%和(111.8±24.1)%,其中低于预计值80%的例数分别为6,20,3,4例。全部患儿均进行了支气管激发试验,其中阳性53例(74.6%),阴性18例(25.4%)。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极轻度16例(22.5%),轻度22例(31.0%),中度15例(21.1%),重度0例。结论大部分过敏性鼻炎患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基础肺功能损害和气道高反应,对过敏性鼻炎患儿早期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妥洛特罗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妥洛特罗贴剂,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胺泵吸。疗程5~7d,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控制情况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42/44),对照组97.6%(4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妥洛特罗贴剂患儿出现副反应2例,明显少于泵吸的患儿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洛特罗贴剂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免疫球蛋白E(IgE)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血清ECP和IgE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ECP、IgE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ECP与IgE呈正相关关系(r=0.471,P0.01)。结论测定IgE、ECP水平能反映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佐治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的过敏性哮喘患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粉尘螨皮肤点刺检测结果阴性率为94.2%(4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0.7%(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哮喘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用药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佐治儿童过敏性哮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rhIFNα2b注射液每次10万IU/kg,观察组则雾化吸入rhIFNα2b注射液每次20万IU/kg,两组均治疗5 d。对比两组治疗前、5 d后临床症状评分、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SIRT1及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的差异性,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5 d后,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哮鸣音以及三凹征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临床指标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d后,观察组患儿峰流速、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以及SIRT1均较对照组更高,其呼吸阻力、二氧化碳分压、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IFNα2b...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匹多莫德联合咳喘灵口服液治疗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的长期疗效。方法对86例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口服匹多莫德联合咳喘灵口服液治疗44例(联合组),单纯采用匹多莫德治疗42例(单药组),均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第2年和第3年结束时的哮喘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治疗第3年期间哮喘急性发作频率。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第2年结束时和第3年结束时的哮喘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年期间联合组患儿急性发作频率为27.27%(12/44),低于单药组57.14%(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匹多莫德联合咳喘灵口服液治疗螨过敏性哮喘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哮喘症状,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频率,长期疗效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的儿童哮喘临床发病特征。 方法 选择2006年1 - 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收治的确诊为MP感染诱发的哮喘发作患儿50例为MP感染诱发组,并以同期入院的非MP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喘息特征、辅助检查特点及对哮喘药物治疗的反应等进行分析。 结果 MP感染诱发组的哮喘发作年龄以3岁以上多发(60%),平均发病(4.4±2.9)岁;MP感染诱发组患儿喘息反复史、发热、热程、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咳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C反应蛋白(CRP)、嗜酸细胞计数、肝功受累、心肌受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性意义(P < 0.05);在呼吸系统受累方面,MP感染诱发组以肺炎为主,而对照组则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P < 0.05);MP感染诱发组与对照组在患病高峰、个人及家族特应性病史、WBC、PCT、免疫球蛋白、总IgE的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P感染诱发组应用平喘药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结论 MP感染诱发的儿童哮喘发作具有自己的特征,平喘药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疗程7d。观察治疗效果及临床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8.9%(30/38);观察组临床痊愈时间(6.5±2.9)d,对照组(8.9±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减少哮喘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162名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病情及年龄等酌情服用玉屏风颗粒,并于疗后随访6~10个月。结果:治疗组其哮喘患病率仅为11%,哮喘持续时间为(3.14±1.23)d,而对照组分别为36.25%和(5.63±2.17)d,两组之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另外治疗后其治疗组血清中IgE水平也明显比对照组低。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可以明显降低毛细支管炎患儿在治疗后演变为哮喘的发病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甲强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洛阳中信中心医院儿科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普米克令舒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甲强龙治疗,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相应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46/47),显著高于对照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气喘、咳嗽、肺部啰音消失用时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提供普米克令舒联合甲强龙治疗,大部分患儿治疗效果较好,且患儿咳嗽、气喘等症状缓解用时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