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人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Id-2蛋白在60例食管癌组织及6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d-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Id-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Id-2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Id-2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d-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Id-2蛋白及Id-2mRNA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食管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分子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组织中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9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中40患者癌旁组织中COX-2、NF-κB、VEGF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以抗CD34抗体标记组织标本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并比较COX-2、NF-κB、VEGF不同表达情况的胃癌患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及VEGF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及细胞膜中,而NF-κB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中,且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着色更为明显;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者COX-2、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P均0.05),而VEGF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表达者M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且三者均阳性表达者MVD显著高于三者中任意一个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NF-κB、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三者均可明显促进胃癌组织中肿瘤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分化/DNA结合抑制因子2(Id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和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d2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表达水平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Id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均0.05);随着浸润深度加深及TNM分期增高,Id2和VEGF阳性表达率增高(P均0.05),且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Id2和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11,P0.05)。结论 Id2与VEGF在食管鳞癌的血管形成和浸润进展中可能起着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标记抗原CD68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宫颈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的CD68、HIF-1α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宫颈鳞癌组织中,CD68阳性表达率为72.31%(47/65),HIF-1α阳性表达率为64.62%(42/65),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CD68、HIF-1α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级、FIGO分期、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年龄无关(P均0.05)。宫颈鳞癌组织中,CD68、HIF-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61,P0.05)。结论 CD68、HIF-1α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SK-3β、DKK-1、β-catenin在近端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79例患者近端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的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GSK-3β在近端胃癌组织的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量明显降低(P均0.05),GSK-3β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DKK-1在近端胃癌的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DKK-1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均0.05)。β-catenin在近端胃癌中细胞质及细胞核的异常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的异常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GSK-3β的表达与DKK-1的表达及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GSK-3β、DKK-1、β-catenin在近端胃癌的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近端胃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食管鳞癌组织标本58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40份为正常对照,应用微波Eli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组织标本中MIF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MIF和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均<0.05),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两者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有明显关系(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IF与VEGF呈正相关表达(P<0.05)。结论 MIF和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二者表达情况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临床上检测二者可为评估食管鳞癌恶性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黏蛋白1(MUC1)的表达与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207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EGF-C及MUC1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C和MUC1在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胃高分化腺癌细胞系(N87)、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BGC-823)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VEGF-C和MUC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及癌旁组织;在区域淋巴结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癌转移组(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VEGF-C,MUC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均<0.01);VEGF-C及MUC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P均<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VEGF-C及MUC1在正常胃黏膜细胞系、高分化胃癌细胞系、低分化胃癌细胞系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VEGF-C和MUC1的表达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转移与复发的一个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跨膜Notch配体4(DLL4)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行肾癌根治术的80例肾细胞癌患者石蜡标本,并取3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和DLL4的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分析VEGF、DLL4与肾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组织中VEGF、DLL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且与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DLL4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251,P=0.030);VEGF、DLL4低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中高表达组(P均0.05)。结论 VEGF、DLL4在肾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具有密切相关性,可作为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茱萸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M细胞生长的调控影响,为临床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2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癌组织细胞ACC-M,置于含有RPMI1640、小牛血清、青霉素及链霉素的培养基中,恒温37℃下传代培养。再使用MTT比色实验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悬浮液种于孔板内培养24h后,按浓度由小到大5种不同浓度比例加入吴茱萸碱溶液,另外设1组空白对照,1组调零组,进行培养后分别加入MTT、二甲基亚砜溶液用酶标法测定各组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状况。结果:MTT比色试验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对SACC-M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它的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在药物作用后的24、48、72h的抑制率分别为35%,65%,85%,经过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做二变量相关性分析可知二者呈正相关性(r=1.194,r0.01)。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对照组细胞生长迅速,实验组生长缓慢;流式细胞仪下可见实验组大量细胞死亡,对照组凋亡率低。结论:吴茱萸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它可以控制SACC-M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且具有随浓度升高药效增强的趋势,可以将此运用于SAC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ART)对人腭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凋亡、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NACC细胞经ART 100 mg·L-1干预后,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对照组及ART 25,50,100 mg·L-1组细胞侵袭力;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各组细胞胞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PCR)测定各组细胞VEGF mRNA的表达.结果:①经AO/EB染色,与对照组相比,ART 100 mg·L-1组可明显观察到凋亡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固缩);②Transwell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ART 25,50,100mg·L-1组细胞跨膜数减少(P<0.01);③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RT 25,50,100,200 mg·L-各组胞浆中VEGF的蛋白阳性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④Real-time qPCR测得各ART组VEGF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蒿琥酯可诱导NACC细胞的凋亡,抑制其侵袭能力,下调其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