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表面生长及分化情况,为察修复神经损伤提供组织相容性数据。方法:分离培养兔MSC,无血清培养液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查细胞表型;然后,将其接种到凝胶支架材料表面(实验组)及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表面(对照组),神经诱导培养基内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干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结果:细胞表型为CD29 、CD44 、CD166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实验组中,接种的MSC生长良好,7d后可见有突起神经细胞。生长情况与对照组未见有明显差别。结论:“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对MSC有良好细胞相容性,可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
背景:脊髓损伤后,由于有胶质瘢痕的阻隔,使再生的轴突难以穿越损伤区域,从而影响脊髓功能的恢复。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在三维支架的空间诱导作用下,让再生的轴突和支架内部携带的细胞能够三维有序的生长,穿越瘢痕屏障,连接脊髓损伤断端。 目的:采用编织工艺研制新型以聚乙交酯-丙交酯为原料的三维支架,检测新型支架与许旺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03在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择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为9︰1的聚合材料聚乙交酯-丙交酯,通过熔融纺丝、拉伸、编织等步骤制作聚乙交酯-丙交酯三维支架。取新生3 d SD乳鼠的坐骨神经,分离、纯化许旺细胞。 方法:实验分3组:三维支架组将许旺细胞接种在新型三维支架内培养;明胶海绵组将许旺细胞接种在胶原海绵上培养;细胞培养皿组直接接种在预涂左旋多聚赖氨酸的24孔培养板上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内部微管道的排列规律,测量其孔径大小、孔隙率等指标。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许旺细胞在支架上生长情况,包括许旺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和凋亡情况等。 结果:支架外径为3 mm,微管道内径为100 μm,呈均匀平行排列,支架的孔隙率为68%。三维支架组与细胞培养皿组中的许旺细胞黏附、增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明胶海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三维支架组与明胶海绵组中细胞凋亡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它们均低于细胞培养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新型三维编织型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支架;许旺细胞;组织工程;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作者所查目前尚未见应用灌注法制备大鼠全肾脱细胞基质的相关报道,制备的脱细胞基质是否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尚不确切。 目的:应用灌注法制备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检测鼠肾脱细胞基质与L929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探讨灌注法制备的肾脱细胞基质作为细胞支架构建泌尿系实质性组织工程器官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水平观察实验,于2009-02/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12周龄Wistar大鼠的肾脏,保留输尿管、肾静脉及肾动脉,沿肾动脉插入留置针建立灌注通道。灌注压强为9.81 kPa,依次灌注肝素化PBS溶液,1%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去离子水,1% TritonX-100溶液以及含青链霉素的PBS溶液,制备全肾脱细胞基质支架。 方法:①设立空白组(无细胞)、阴性对照组(培养基)和实验组(鼠肾脱细胞基质浸提液)及阳性对照组(含0.64%苯酚溶液的培养基)。取对数生长期的L929细胞,4×103/孔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各5孔,于接种24,72,120 h,通过MTT法显色,于酶标仪490 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值,计算相对增殖率。②设立对照组(培养基)、实验组(鼠肾脱细胞基质浸提液)及阳性对照组(含0.64%苯酚溶液的培养基),培养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支架微观结构。②细胞毒性。③细胞凋亡率。 结果:脱细胞基质支架扫描电镜观察仅见基膜及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形成网状结构而无细胞残留,24,72,120 h实验组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脱细胞基质细胞毒性为0级和1级。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关键词:肾脏;脱细胞基质;细胞毒性;凋亡;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新型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在纳米水平上与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其是否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生长,并显示良好的相容性?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 设计:单一样本观察。 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2007-03/2007-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1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 SPF级,体质量200 g,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粤)2003-0002)。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由理工学院生物材料研究室提供。 方法:①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②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③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以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材料为对照,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及周期、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进行流式细胞表面抗原标志鉴定。②纳米材料及细胞复合2,4,8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的测定。④细胞与材料复合5 d检测细胞周期及活力。 结果:①细胞表面抗原标志检测结果:CD29表达为90.86%,CD106表达为73.38%,CD44表达为82.61%,CD34表达为0.76%,CD45表达为0.60%。②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扫描电镜可见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为多孔的三维立体结构,材料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大孔和互连的小孔,彼此相互交通。应用质量法测得的孔隙率为85%~90%,孔径为50~300 μm,平均150 μm。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到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后2 d,细胞呈球形散在分布;4 d 后细胞呈梭形,延展爬行且有伪足与材料表面锚靠;8 d 时细胞增殖,相互间融合,并有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分泌,大部分材料颗粒被覆盖。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细胞-支架复合物共培养2及6 h,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的黏附率均高于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④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与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的细胞、细胞周期特点比较: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细胞活力为96.67%,细胞周期G0-G1为90.81%,G2-M为0.52%,S为8.66%,G2/G1为1.81。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细胞活力为95.27%,细胞周期G0-G1为87.14%,G2-M为9.69%,S为4.16%,G2/G1为1.80。 结论: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5.
背景:实践证明,有机和无机材料单独应用都不是理想的支架材料。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聚乳酸类复合材料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复合材料之一。 目的:观察复合支架材料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新生24 h内Wistar大鼠的颅盖骨,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苏木 精-伊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对获得的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鉴定。然后将第3代细胞与聚乳酸/壳聚糖纤维、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硅酸钙、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三种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培养3,6,9 d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材料周边的细胞形态,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和MTT法观察3种支架材料对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三种材料均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分化、增殖,而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羟基磷灰石-硅酸钙复合支架材料较聚乳酸/壳聚糖纤维、聚乳酸-壳聚糖纤维/硅酸钙支架材料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效果更好,证实其生物相容性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关键词:复合支架;细胞相容性;生物材料;成骨细胞;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骨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16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往关于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多局限于神经细胞的体外实验,而壳聚糖在神经系统体内尤其是在脊髓局部的相容性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壳聚糖在大鼠脊髓组织内的降解率及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6-07在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 材料:健康成年SD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壳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 方法:在壳聚糖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分别植入壳聚糖膜和医用丝线。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2,4周测定壳聚糖膜质量,计算降解率;观察2组大鼠植入区局部炎细胞数量变化,评估生物相容性。 结果:壳聚糖可在大鼠体内逐渐降解,术后1,2,4周降解率分别为14.8%,18.9%,25.0%。壳聚糖植入局部炎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 < 0.05),但同属异物炎症反应, 并无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壳聚糖膜易于降解并与脊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可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是构建人工神经的可行方法,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表面的细胞增殖及黏附状态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2代SD乳鼠许旺细胞接种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上并加入50 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培养为实验组,以单纯的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作为对照组,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黏附率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分裂周期,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与材料的贴附情况。 结果与结论:MTT显示实验组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的细胞黏附率为(69.47±3.17)%,对照组为(44.58±1.76)%(P < 0. 05),细胞周期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G2/M+S期细胞百分含量高(P < 0.05),培养7 d后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材料上聚集的细胞数量多,细胞形态伸展更明显,细胞贴附力更好。因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地改善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上的增殖及黏附能力,能促进许旺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的复合而构建人工神经导管。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许旺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增殖;黏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1.007  相似文献   

8.
背景:利用骨组织工程原理,通过观察成骨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的形态、测定成骨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的黏附率等方法,可评估生物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细胞-生物材料的观察和细胞-生物材料黏附率的测定,探讨骨组织工程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成骨细胞形态学观察,于2007-02/2007-09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研究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 SD乳鼠30只,2种支架材料分别是:复合海藻酸钠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的磷酸钙骨水泥以及卵磷脂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支架。 方法:取SD乳鼠颅骨成骨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与两种新型可降解生物活性支架材料进行复合,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的黏附率。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接种于生物材料表面上的成骨细胞形态、黏附情况,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进行描述。 结果:生物活性材料与细胞复合后,材料出现了矿化,同时在海藻酸钠/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其上游生长形态良好的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在生物卵磷脂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生物活性玻璃上的黏附率最高达到了95.2%。 结论:从细胞形态和细胞黏附率上看,海藻酸钠/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和生物卵磷脂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壳聚糖与丝素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将两者共混,可取长补短,改善性能。进行壳聚糖-丝素支架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研究,可进一步为工程化组织构建打下基础。 目的:将壳聚糖-丝素支架与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探讨壳聚糖-丝素支架对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吸附、生长及增殖的影响。 方法:①壳聚糖和丝素以质量比为 3︰7充分搅拌混匀,冻干制作壳聚糖-丝素海绵状支架,并测其孔径、孔隙率等指标。②将该支架与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进行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基质形成以及细胞与支架结合的情况。分别于培养6,12,24 h消化支架上的细胞,计算细胞吸附率。于培养2,4,6,8,10 d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情况。以无支架的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①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该支架有分布较均匀且细密的小孔,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孔径大小较均匀,孔径在100~150 μm之间,孔隙率为90.3%。②24 h内,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对支架的黏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24 h时的黏附率为93%,表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可良好地黏附于壳聚糖-丝素支架上。③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于培养各检测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于培养早期(第2,4天),对照组增殖细胞数略高于实验组;于培养第10天,实验组的增殖细胞数略高于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于支架上的形态和附着良好,并有较旺盛的细胞基质分泌。表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在该支架上能良好地生长、增殖。提示壳聚糖-丝素支架是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支架材料。 关键词:壳聚糖-丝素支架;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吸附率;增殖率;MTT法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2.010  相似文献   

10.
背景:众多研究证实,嗅鞘细胞移植和生物导管在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了壳聚糖在大鼠体内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观察壳聚糖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于2005-12/2006-05在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将壳聚糖粉溶于10 g/L的乙酸溶液中,配制成10 g/L的壳聚糖溶液;显微剥离成年大鼠嗅球表面层,按常规方法行原代细胞培养。 方法:实验分为3组,每组10孔。壳聚糖组将制备好的壳聚糖溶液0.1 mL加入到培养板中,50 ℃烘箱至成膜干燥,加入40 g/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乙酸,双蒸水漂洗,晾干即可。多聚赖氨酸组按常规方法赖氨酸包被培养板。未包被组不用任何材料包被。将原代培养的嗅鞘细胞分别接种至壳聚糖包被、多聚赖氨酸包被和未包被的培养板上进行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于培养第3,5天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和增殖状况。 结果:嗅鞘细胞可在壳聚糖膜上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及数量与未包被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与多聚赖氨酸组相比细胞数量偏低。 结论:嗅鞘细胞与壳聚糖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Both lyophilization and electrospinning are commonly used to make chitosan scaffolds. However, it remains unknown which method is better for cell growth.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the following groups:(1) lyophilization group—chitosan scaffolds were prepared by lyophilization method and seeded with Schwann cells from Sprague-Dawley rats aged 3–5 days;(2) electrospinning group—chitosan scaffold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 method and seeded with Schwann cells;(3) control group—Schwann cells were cultured on culture dishes. The growth of Schwann cells was evalua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stern blot assay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Schwann cell growth. Both materials were non-toxic and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Schwann cells. The pores produced by electrospinning were much smaller than those produced by lyophilization. The proliferation rate and adhesion rate of Schwann cells in the electrospinn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lyophilization group. Schwann cells cultured on electrospinning scaffolds formed a Bungner band-like structure, and a much greater amount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was secreted, which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neuron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chitosan scaffold prepar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method has a nanofiber structure that provides an extracellular matrix that is more favorable for cell-cell interactions. The electrospinning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nerve regeneration than the lyophilization method. This research was approved by the Medical Ethical Committee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approval No. AEE1-2016-045) on March 3, 2016.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由最初的自体骨,软骨材料到生物活性陶瓷,乃至后来的有机材料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材料,其生物相容性及性能越来越优越,越来越接近体内的真实情况。但是这些材料在抗压性及强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的:应用胶原与壳聚糖制备生物支架并对其检测其生物学性质,为骨、软骨缺损提供移植替代物。 方法:将不同比例壳聚糖-胶原蛋白溶解,经冷冻冻干后紫外线交联后冷冻干燥,二次冻干制备好支架。检测不同比例支架的孔隙率,降解率,溶胀率。扫描电镜观察孔径的大小及形态。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支架外观呈海绵多孔状。支架的孔径大小随着胶原比例增加而减小。胶原比例的增加对支架孔隙率的影响较轻微。支架的溶胀率可达到80%左右,支架的溶胀程度随胶原比例增加而减少。胶原含量越大支架柔韧度增加明显。支架的降解率随着胶原比例增加而增加,而壳聚糖含量越高,降解速度越慢。结果提示,通过调整壳聚糖-胶原蛋白比例使支架具有作为骨、软骨缺损移植材料的替代物可能。 关键词:壳聚糖;胶原蛋白;骨;生物支架;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06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chitosan nerve conduits could support axon elongation and improve relevant function during in vivo nerve regeneratio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 vitro biocompatibility of three novel, chitosan/polycation composite materials for nerve regeneration in cultured mouse Schwann cells and PC12 cells.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The observational, control experiments for nerve tissue engineering were performed at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of Tsingh...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中的核心和难点是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能够将多聚阴阳离子组装成多层膜状结构增加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瓣膜支架性能的重要指标是种子细胞与支架的粘附程度。本研究拟对猪去细胞瓣膜在体外进行层层静电自组装多聚电解质共混膜,并且检测共混膜对种子细胞粘附的效果。 设计 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9/2009-0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和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实验室完成。 材料:新鲜猪心脏瓣膜取自上海五丰上食肉联厂,采用酶消化法将猪主动脉瓣叶行脱细胞处理。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中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鉴定。 方法: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用不同层数的壳聚糖/透明质酸构建共混膜履盖在猪去细胞瓣膜支架上。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涂膜支架上种植培养并检测支架对种子细胞的粘附效果。 主要观察指标:用扫描电镜观察静态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形态和细胞粘附效果。 结果:当自组装材料的层数为20层时能明显增强种子细胞的粘附。在5层和10层涂膜组装的瓣膜组中细胞粘附效果无显著差异。 结论: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构建的共混膜能够促进种子细胞的粘附,而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创伤敷料的研究发展较快,但很少有中药联合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复合密闭敷料,且现有的创伤敷料作用较局限,不能适用于任何创伤伤口。 目的:制备适用于中药载入的密闭敷料支架,并测定其性能。 方法:将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分别在一定条件下共混,预冻,冷冻干燥得到支架,考察两支架的吸水性、含水量、相对保湿性、透气性、孔隙率、支架的外形。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所制成支架的吸水性、含水量、相对保湿性、孔隙率优于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所制成的支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适宜作为密闭敷料支架材料。 关键词:敷料支架;壳聚糖;明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02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为了验证透明质酸修饰后的壳聚糖材料能否作为神经支架材料,课题组在前期体外实验结果的延续下,进行体内试验观察。 目的:比较经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修饰的壳聚糖支架及单纯壳聚糖支架在脑组织中的生物相容性及抑制瘢痕作用的优越性。 方法:将3种支架植入Wistar大鼠脑皮质损伤区,术后3,7,14,28,56 d分别取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观察,观察移植部位炎症反应及瘢痕组织形成、神经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各组支架与脑组织相容性良好,用透明质酸修饰的壳聚糖复合支架组与其他壳聚糖支架组相比,支架周围炎症反应轻、支架周围GFAP阳性细胞数少,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提示各组壳聚糖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用透明质酸修饰的壳聚糖复合支架较其他壳聚糖支架抑制瘢痕作用明显,有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在组织工程应用中更具有优越性。 关键词: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组织相容性;神经支架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09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硫脂在周围神经髓鞘损害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植块式体外培养的施万细胞(Schwanncels,SCs)培养液中,加10%硫脂致敏的豚鼠血清12小时后,利用末端标记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法和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的SCs数及SCs的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SCs中凋亡基因Fa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加硫脂致敏豚鼠血清后,SCs胞浆中Fa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凋亡的SCs数显著增加,扫描、透射电镜检查显示,部分SCs出现凋亡的早期病理改变。结论硫脂致敏豚鼠血清具有诱导体外培养的SCs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背景:前期的研究中分别探讨了使用复合酶消化法及差速贴壁法对许旺细胞培养的影响以及聚氧乙烯辛烷基酚(Triton X-100)制备同种异体神经支架。 目的:通过化学萃取法制备同种异体神经支架,并将培养的许旺细胞与支架进行体外结合培养。 方法:取Wistar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运用30 g/L三硝基甲苯和40 g/L脱氧胆酸钠分别萃取1,2和3次,在萃取神经和未萃取神经的中段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S-100及Lamin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取SD胎鼠坐骨神经及臂从神经,使用复合酶消化,差速贴壁及Arab-c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培养方法获得大量高纯度的许旺细胞。再把许旺细胞注入同种异体神经支架内,并行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用三硝基甲苯和脱氧胆酸钠萃取后,坐骨神经内细胞和髓鞘被清除,神经基底膜被保留。电镜下可见萃取后的神经由空的神经基底膜管和管之间的胶原纤维构成。萃取次数增加后,神经内残留的S-100蛋白显著减少,但反复萃取后支架结构受破坏。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适合许旺细胞体外生长,并有迁移排成行的特性。结果提示,用三硝基甲苯和脱氧胆酸钠萃取2次可去除细胞而保留神经基底膜管,是制备具有仿生结构神经支架的理想方法。神经支架种植许旺细胞后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神经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he chitosan/collagen/icariin composite scaffolds for nerve regeneration were produced by blending and crosslinking chitosan with collagen and icari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scaffolds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3-[4, 5-dimethylthiazol-2-yl]-2, 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nd attachment assays were conducted, respectively, to investigate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scaffolds. Cell cultural tests showed that the channel-structured porous scaffolds acted as a positive factor to support connective nerve cell growth. After culture, cells showed a clear flow trend to move close to the composite scaffolds in culture solution, arranging in spiral-like, and aligned parallel to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hannel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 of scaffolds. When compared to pure chitosan and chitosan/collagen scaffolds, Schwann cells and PC12 cells on the chitosan/collagen/icariin composite scaffolds exhibited the greatest proliferation and longest average neurite length.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hitosan/collagen/icariin composite scaffolds are potential cell carriers in nerv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