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在1型糖尿病痛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组26例,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组33例。结果两组达到目标血糖时,CSⅡ组所需的治疗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比MSⅡ减少(P〈0.01或P〈0.05)。结论CSⅡ比MSⅡ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3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每日MDⅡ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停用胰岛素治疗半年后良好控制的例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CSⅡ组低血糖1例(占5.0%),MDⅡ组低血糖3例(占16.7%)。结论血糖较高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CSⅡ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血糖且停用后对长期血糖有良好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25例),另一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25例)。结果:CSⅡ组平均每天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4.
贺颖  姚秀宇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18-1718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CSⅡ)对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血糖控制差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60例)和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MSⅡ)组(40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以餐前血糖在3.5~7.0mmol/L范围作为糖尿病理想控制的指标。结果两组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CSⅡ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少于MSⅡ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的波动,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Ⅱ)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Ⅱ)对初发2型糖尿患者胰岛13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MSⅡ组(45例)和CSⅡ组(45例)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比较血糖、胰岛素、△I30/△G30、Homa—IR及INSAUC的变化。结果:两种强化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I30/△G30升高(P〈0.01);HomaIR降低(P〈0.01),INSAUC升高(P〈0.01),MSⅡ组更为明显。结论:短期CSⅡ强化治疗较MSⅡ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CSⅡ)对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成CSⅡ组和MSⅡ组,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以餐前血糖在3.5—7.0mmol/L作为糖尿病理想控制的指标。分别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总治疗日。结果:两组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CSⅡ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少于MSⅡ组(P〈0.05)。结论:CSⅡ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效果。方法: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30例和MSⅡ组30例进行治疗.比较处理前后血糖变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CSⅡ组与MSⅡ组比较,虽然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SⅡ组血糖控制更快更稳定,平均血糖控制天数显著缩短,平均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更安全、方便,是精确、灵活的胰岛素供应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介绍护理方法。方法54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两种方法进行强化治疗,其中胰岛素泵组(CSⅡ)30例,多次皮下注射(MSⅡ)24例。结果应用胰岛素泵组病人能快速控制血糖,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有效地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将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进行诺和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A组,CSⅡ组)、诺和锐联合诺和灵N(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每天多次皮下注射治疗(B组,MSⅡ组)和诺和灵30R每天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C组),比较治疗3d后血糖达标率、2周后血糖控制水平、日均胰岛素用量、餐前胰岛素总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探讨3种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结果:A组患者治疗3d后血糖达标率,2周后血糖控制水平,餐前胰岛素用量均优于其余2组(P〈0.01)。提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快速、稳定、理想控制血糖的作用,且安全性好。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诺和锐可较快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 Ⅱ)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 Ⅱ)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围手术期中的疗效差别。方法78例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 Ⅱ组40例、MS Ⅱ组38例进行观察。结果CS Ⅱ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所用的时间及胰岛素用量少于MS Ⅱ组(P<0.01),血糖达标率优于MS Ⅱ组(P<0.05或P<0.01)。结论T2DM患者围手术期应用CS Ⅱ治疗高血糖控制效果显著,能更快达到靶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短期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46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两组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20例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量组),26例进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组),观察时间为10--30d。结果:两组达到稳定的目标血糖水平时,CSⅡ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比MSⅡ组减少(P<0.05或P<0.001)。结论:CSⅡ比MSⅡ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优劣性。方法将6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和MSⅡ组进行治疗,测量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记录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比MSⅡ组更短,CSⅡ组胰岛素用量比MSⅡ组更少,且CSⅡ组发生低血糖的例数明显少于MSⅡ组。结论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大大缩短了控制高血糖时间,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是糖尿病强化治疗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张翠云  张静  李玉凤  齐国荣 《西部医学》2012,24(2):298+300-298,30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CSⅡ)联合诺和锐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Ⅱ型糖尿病的患者122例,分为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组(58例)和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组(64例),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SⅡ组较msⅡ组在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胰岛素泵联合诺和锐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既安全,又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及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治疗,对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方面差异。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CSⅡ一周组、CSⅡ两周组、MSⅡ两周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得出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胰岛素抵抗指数(SIM),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各组OGT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有显著差异(P〈0.05);CSⅡ两周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SIM)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可以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陈彬  吕肖锋  刘福平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7):889-889,91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Ⅱ)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纽,其中A组采用CSⅡ治疗,持续皮下输注诺和灵R,B组于早、晚餐前30min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所需时间及治疗两周后初诊2型糖尿病的缓解率。结果CSⅡ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CSⅡ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间明显快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周治疗后,停用胰岛素一周,仅使用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2型糖尿病缓解率CSⅡ组明显高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应用CSⅡ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黄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48-14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法与传统小剂量胰岛素静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并发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135例DKA并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和对照组,CSⅡ组给予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持续皮下输注,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诺和灵R静滴0.1U/(kg·h)。结果CSⅡ组心绞痛明显改善,酮体转阴快(P〈0.05),两组达到相同血糖水平,CSⅡ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CSⅡ组能更快缓解心绞痛,酮体转阴快,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胰岛素泵(SCII)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清C肽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40例2型糖尿病(T2DM)FBG〉11mmol/L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其血糖(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清C肽浓度的变化,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FBG、2hB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bA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C肽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胰岛素C肽功能,控制血糖效果显著,是治疗糖尿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对比分析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达到满意水平时血糖值及所用的天数,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研究对象及方法: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均符合1997年ADA标准)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30例(简称CSⅡ组)接受胰岛素泵冶疗,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A组30例(MSⅡA组)三餐前及睡前(0:00Am)皮下注射诺和锐特充针和甘精胰岛素治疗,以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MSⅡB组)三餐前及睡前(0:00Am)皮下注射诺和灵R和诺和灵N。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由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捡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捡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最大用量最少,低血糖发生率最低。MSⅡA组次之,MSⅡB组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日所用胰岛素剂量与胰岛素最大用量比较,三组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十甘精胰岛素有着与胰岛素泵相似的治疗优势可作为胰岛素泵替代在基层医院使用。而因其使用方便,价格相对录便宜,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人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CSⅡ )对 2型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情况 ,探讨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 选择 6 0例住院手术的 2型糖尿病病人 ,随机分为 2组 ,A组采用CSⅡ治疗 ,B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 (MSⅡ ) ,观察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及 2组间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2组病人治疗后血糖都明显下降 (P <0 0 1) ,CSⅡ组餐后 2h血糖明显低于MSⅡ组 (P <0 0 5 ) ,胰岛素用量少于MSⅡ组 (P <0 0 5 )。CSⅡ组达到血糖良好指标的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也少于后者 (P <0 0 1)。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能迅速、有效、安全、平稳地控制全天血糖 ,明显优于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 ,是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中重度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瑞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182-182,189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和门冬胰岛素加中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中重度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差异、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二者血糖控制理想所需时间。方法2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胰岛素泵,B组使用多次皮下注射。结果A组、B组各时点血糖明显下降,血糖控制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A组少于B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所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波动,胰岛素泵治疗适用所有1型糖尿病和大部分中重度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