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Ubiquit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 80例大肠癌组织芯片 ,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芯片中Ubiquitin的表达。结果 :80例大肠癌中Ubiq uitin阳性 2 7例 ,强阳性 15例 ,总阳性率为5 2 5 %。 80例大肠癌中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乳头状腺癌的Ubiquitin阳性率分别为 3 8 7%、5 3 8%和 40 0 % ;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浆膜外的Ubiquitin阳性率分别为 5 0 0 %、17 9%、47 2 %和 75 0 %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Ubiquitin阳性率分别为 47 2 %和2 9 6%。结论 :本组实验显示Ubiquitin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无关 ,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关。仅在浸润至浆膜层和浆膜外的大肠癌中Ubiquitin高表达 ,提示Ubiquit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进展程度有一定关系。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 ,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罗政  勾安伦  刘勇  路名芝  袁晟 《中国肿瘤》2003,12(11):673-675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80例大肠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芯片中Ki—67的表达。[结果]80例大肠癌中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乳头状腺癌的Ki—67高表达率分别为61.3%、46.1%和40.0%;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浆膜外的Ki—67高表达率分别为0%、32.1%、72.2%和91.7%;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Ki—67高表达率分别为79.2%和14.8%。[结论]Ki—67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无关,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与大肠癌的浸润进展程度有一定关系。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抑制凋亡基因Bcl-2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大肠癌组织和48例癌旁组织中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是54.17%(39/72)和20.83%(10/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l-2在高、中和低分化腺癌组织中表达分别是66.67%、47.06%和35.71%,统计学分析高、低分化腺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大肠癌组织Bcl-2表达与年龄、性别和瘤体大体分型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Bel-2表达率为34.78%,无淋巴结转移者为63.27%,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DukeD期Bcl-2表达率显著低于A、B、C期,P〈0.05。结论:Bcl-2蛋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其表达高低与肿瘤细胞的病理分级、Duke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nm23因子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行为,往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肿瘤转移抑制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nm23基因即是近年来发现并被证实与多种肿瘤的转移有关的较新的肿瘤抑制基因,该基因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内微管的聚合/解聚和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散发性大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散发性大肠癌标本hML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MLH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70岁以上组(64.3%),低分化组(52.6%),无转移组(74.1%),右半结肠(68.2%)分别低于70岁以下组(80.6%),高分化组(90%),有转移组(82.6%)和左半结肠(82.1%)(P<0.05).[结论]散发性大肠癌中hMLH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发生的部位、分化程度、有无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大肠癌组织中p16和cyclin D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多肿瘤抑制蛋白(P16)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80例大肠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芯片中P16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80例大肠癌中P16和cyclin D1的阳性率分别为40.0%、57.5%。P16低表达、cyclin D1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程度密切相关,大肠癌中P16低表达与cyclin D1的高表达密切相关。结论:P16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P16低表达影响cyclin D1的高表达。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硒蛋白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腺癌组织芯片中硒蛋白P的表达。方法:选用胃腺癌组织30例制备组织芯片,30例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硒蛋白P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硒蛋白P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17/30,56.7%)低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25/30,8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硒蛋白P在高、中分化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5%(13/17),高于低分化病例中表达率30.8%(4/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硒蛋白P在Ⅰ~Ⅱ期病例中表达为57.9%(11/19),Ⅲ期病例中表达为54.5%(6/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结论:硒蛋白P在胃腺癌组织中为低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 p16蛋白表达和 p16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意义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甲基化特异性 PCR系统检测大肠癌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癌旁组织、腺瘤及大肠癌中 p16蛋白的表达和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 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 p16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 ,其在癌旁组织、腺瘤和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相比以及癌与癌旁组织或腺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或 P<0 .0 5 ) ;p16甲基化程度呈增加趋势 ,且在各病变阶段甲基化程度与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P<0 .0 1或 P<0 .0 5 ) ;p16甲基化程度与癌组织分化程度 (P<0 .0 1)、浸润深度 (P<0 .0 5 )和淋巴结转移 (P<0 .0 5 )均密切相关。结论  p16启动子区 Cp G岛异常甲基化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是 p16失活的主要机制 ,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肺癌组织中MRP-1/CD9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允  刘婷  郑海燕  朱丛中  李艳  孙锐 《肿瘤》2005,25(1):71-73
目的MRP-1/CD9是穿膜四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抑制细胞移动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肺癌组织和10例同期正常肺组织中MRP-1/CD9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结果MRP-1/CD9在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2.60%,与正常肺组织相比表达下调,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肉眼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SCLC)组;高-中分化组高于低-未分化组;早期(Ⅰ Ⅱ)组高于中晚期(Ⅲ Ⅳ)组;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进展可能与MRP-1/CD9的表达下调密切相关,尤其小细胞肺癌MRP-1/CD9的表达缺失更具有重要意义;MRP-1/CD9的表达降低促进了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此指标有望成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1.
CD44V6在大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CD44 V6黏附分子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 CD44 V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化 ABC方法对 12 1大肠癌组织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CD44 V6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5 0 .4% ( 6 1/12 1)。其中低分化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 ( 6 3.6 % vs40 .4% ,P<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 ( 6 4.7% vs40 % ,P<0 .0 1) ;Dukes分期中的 C期组及 D期组的阳性率分别高于 A期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 6 2 .5 %、6 8.4% vs34.6 % ,P<0 .0 5 )。结论  CD44 V6表达的大肠癌具有更强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能力 ,CD44 V6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缺失基因 (DC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方法检测71例大肠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DCC蛋白的表达情况及DC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中DCC蛋白表达水平 (35/71, 49.3%) 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 (34/39, 87.2%, P<0.001),且与临床Duke分期相关,P=0.023;大肠癌组织中DC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 (54/71, 76.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14/39, 35.9%, P<0.001)和癌旁炎性组织 (10/22, 45.5%, P=0.007),且直肠癌患者DC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 (28/31, 90.3%)高于结肠癌患者 (27/40, 67.5%, P=0.022);大肠癌组织中DCC蛋白失表达组甲基化发生率 (34/36, 94.4%)显著高于DCC蛋白表达组 (20/35, 57.1%, P<0.001).结论:DC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大肠癌中DCC失表达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和癌胚抗原(CE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病灶组织中Survivin基因和CEA的表达,观察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三项指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比较阳性表达与非阳性表达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86例患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的70例(81.4%),CEA表达阳性的75例(87.2%)。Survivin基因和CEA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和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Survivin基因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EA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和CEA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以及累及深度有关,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联合应用对判断大肠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组织中MMP-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oproteinases3,MMP3)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及60例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20)和41.7%(25/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在大肠腺癌组织中,MMP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8,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3。结论:MMP3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2 ,MMP 2 )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18例正常大肠黏膜、18例大肠腺瘤样息肉和 5 1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MMP 2的表达。结果 :大肠腺瘤样息肉、大肠癌中VEGF、MMP 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 ,P <0 0 5。VEGF、MMP 2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 ,P <0 0 5。VEGF、MMP 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 ,P<0 0 5。结论 :VEGF、MMP 2可能成为反映大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及其治疗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17.
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手术切除的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84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48.81%。FHIT蛋白低或不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Duck’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Duck’s分期越晚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FHIT蛋白低表达就越明显。结论:FHIT蛋白表达缺失可能参与散发性结直肠癌的演化和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70例大肠癌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结果:70例大肠癌患者中有30例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2.9%,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DukesC和Dukes D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高于Dukes A期大肠癌患者(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比手术前的阳性表达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阳性表达同肿瘤的分期有关,可作为大肠癌微转移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腺癌组织芯片中硒蛋白P的表达。方法:选用胃腺癌组织30例制备组织芯片,30例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硒蛋白P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硒蛋白P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17/30,56·7%)低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25/30,8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硒蛋白P在高、中分化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5%(13/17),高于低分化病例中表达率30·8%(4/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硒蛋白P在Ⅰ~Ⅱ期病例中表达为57·9%(11/19),Ⅲ期病例中表达为54·5%(6/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结论:硒蛋白P在胃腺癌组织中为低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大肠癌组织中VFGF-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96例大肠癌组织VFGF-D阳性表达率为38.54%(37.9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43.54%(13.96).P=0.0001。大肠癌VFGF-D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1或P<0.05(P值分别为0.0269、0.0023和0.0042)。低分化大肠癌VFGF-D阳性率8.33%(1/12).明显低于高分化大肠癌的48.15%(26/54).P=0.0269)Duke’s分期的C期和D期VFGF-D阳性率54.35%(25/46).明显高于A期和B期的24.00%(12/50).P=0.0042。VFGF-D阳性病例组淋巴结转移率62.16%(23/37).明显高于阴性组的30.51%(18/59).P=0.0023VEGF-D阳性组5年生存率48.65%,显著低于阴性组的69.49%,P=0.0291。但是VFGF-D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及远处器官转移无关.P>0.05(P值为别为0.1421、0.4679、0.1319、0.8311、0.1070和0.3405)。结论:VEGF-D可能通过诱导淋巴管生成促进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并且可以作为指导大肠癌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