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过表达IL-5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和病理学变化.方法 记录转基因小鼠的繁育情况,通过计数小鼠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规律;观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器官损害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 小鼠已成功繁育,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数的比例持续增长到48周龄时的49.9±3.5%,脏器组织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出现体表被毛缺失和直肠脱垂现象.结论 小鼠体内高水平的IL-5能显著影响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和比值,造成了肺脏、肝脏和脾脏等脏器的严重损坏.表明该小鼠是研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良好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3与CCR5表达的改变。方法 以16例急性发作及25例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为主要观察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粒细胞群及淋巴细胞群中CCR3与CCR5的表达。结果 过敏性哮喘患儿缓解组CCR3~+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4.2±1.9)%],尤其是CCR3~+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3.5±1.6)%]较正常组[(3.0±1.3)%,(1.2±0.5)%]明显增高;急性发作组CCR3~+淋巴细胞亚群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3.5±1.5)%,(2.2±1.0)%]虽也高于正常组,但较缓解组则出现下降。发作组CCR5~+淋巴细胞亚群仅见增高趋势。结论 CCR3~+嗜酸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升高可能为过敏性哮喘患儿免疫系统异常的一个特征性表现;与缓解组比较,发作组CCR3~+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反而降低,可能和该类细胞向炎症部位趋化并参与了过敏性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正常成人结肠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以及嗜酸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尚未明确。本文为明确正常成人结肠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构建了原发结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嗜酸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诊断框架,对159名健康成人的左半结肠、横结肠以及右半结肠黏膜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并从120万例结肠活检病例的资料库里,提取诊断为结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成年患者资料,除复习所有病理切片外,并获取相关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病理资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10余年”2006年8月15日住院治疗,无恶心、呕吐,无便血、黑便病史,病程内无体重减轻;无恶性肿瘤家族史。入院前多次纤维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药物治疗慢性胃炎效果不明显。住院期间再次胃镜检查,胃窦部小弯侧见一隆起3mm×2mm黄色小结节,胃镜取标本病理提示:胃窦类癌(癌细胞较小、多边形呈巢状结构,核为椭圆形,有空泡状物质,胞浆较空为嗜酸性颗粒,特殊染银(+)。电镜下发现细胞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术前准备,肝肾功能正常,尿中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HIAA)在正常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我院胃嗜酸性肉芽肿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5~50岁。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隐痛或间歇性疼痛伴反酸、恶心、呕吐5~22年。2例有黑便史。5例均无过敏史,血嗜酸性白细胞值正常。4例作了X线检查。诊断胃溃疡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中的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冠心病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8例非急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血细胞参数、生化指标等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损伤程度.根据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组,进行趋势分析,判断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 患者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三组(<0.1×109/L;0.1~0.2×109/L;>0.2×109/L).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男性性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脉再造术呈正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肌酐、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1).趋势分析显示,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冠脉内血栓、慢性阻塞、支架内再狭窄等参数在不同嗜酸性粒细胞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猕猴胃窦粘膜肠嗜铬细胞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Grimelius嗜银法显示太行山猕猴胃窦部肠嗜铬细胞,并用Weibel体视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从胃大弯、胃侧壁至胃小弯,细胞的密度依次减小;大多数肠嗜铬细胞分布在粘膜深段,而粘膜浅段细胞密度极低。一些细胞的嗜银颗粒释放到腺腔面,有时见细胞伸出细长突起伸至其它种类细胞,提示肠嗜铬细胞在胃窦部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并可能有外分泌或旁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
患儿 男 ,4 0天 ,因频繁呕吐、面黄肌瘦半个月就诊。患儿出生时体重 3.5 kg,间断呕吐 ,大便正常。近半个月 ,频繁呕吐 ,大便量渐减少 ,面色发黄 ,皮下脂肪变薄 ,体重未增 ,仍为 3.5kg。入院后查体 :消瘦病容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 0 .2 cm,胃窦部未触及包块。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 8.9× 10 9/ L ,血红蛋白10 g/ dl。肝功 :谷草转氨酶 30 U/ L (0~ 4 0 ) ,谷丙转氨酶 17U/L(0~ 4 0 ) ,总蛋白 4 8g/ L(6 0~ 82 ) ,白蛋白 2 0 g/ L(35~ 5 6 )。胃肠透视 :胃窦部狭窄 ,十二指肠游离段扩张 ,钡剂经空、回肠后直接进入球性结肠至肛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hurg-Strauss综合征的临床及肺部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3例Churg-Straus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对3例肺组织(包括1例尸检和2例开胸肺活检标本)行4%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68、58、12岁;3例均有反复哮喘,2例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胸部CT示肺部有多发实变影,临床上有诊断Churg-Strauss综合征的线索.1例因累及心脏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心肌炎及血管炎,并发心肌梗死而死亡.显微镜下,3例均可见血管炎、血管周的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和哮喘性支气管炎表现.结论 应对Churg-Strauss综合征有充分的认识,对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复查CT;一些病例临床体征虽不典型,但肺部有典型的病理改变,必要时需进行肺部活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点,按WHO(2004)肾细胞肿瘤分类标准重新阅片分类。结果CT增强扫描后肿瘤密度均匀一致,瘤体中央可见星状低密度区是该瘤的主要特征。病理组织学:肉眼观察肿瘤质均,无坏死、呈棕红色,部分肿瘤有中心瘢痕;光镜下胞质强嗜酸性,粗颗粒,巢状或实片状排列,无坏死,无核分裂象或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CK8阳性,vim-entin阴性。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肾脏良性肿瘤,CT影像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根据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与胞质嗜酸性肾癌鉴别。  相似文献   

11.
30例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成虫,其中5例寄生于血管,病理观察发现:成虫能穿透静脉壁,成虫在血管内释放微丝蚴,成虫和微丝蚴性血检,肺动脉成虫栓塞所致肺梗死。另外,还发现夏科雷登结晶形成过程,首先是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附近出现微小的针形或棱形结晶,这些结晶很可能是嗜酸性颗粒内结晶板融合而成,然后进一步融合成夏科雷登结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测定胃内 2 4小时胆汁含量 ,旨在探讨其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上的诊断价值 ,并于空腹和餐后测定胃窦的运动节律和强度 ,借以观察胃窦动力变化 ,了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与胃窦动力的关系。方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4 2例 ,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上腹和 (或 )胸骨后烧灼痛。②胃镜检查时在无明显恶心及注气过多的情况下粘液湖内有黄色粘液或胃窦部粘膜黄染。③胃镜观察及胃粘膜病理检查均见炎症存在 ;对照组 2 8例 ,为非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胃镜及病理证实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8例。应用Bilitec 2 0 0 0型便携式 2…  相似文献   

13.
虎纹蛙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鸿春 《解剖学杂志》2001,24(6):565-568
目的:观察虎纹蛙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运用透射电镜技术。结果: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细胞。与哺乳纲动物不同,虎纹蛙白细胞表面均有伪足。结论:脊椎动物白细胞形态结构的分化程度可能与动物的分类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5岁.以长期消化不良和腹胀感、近日加重为主诉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部和胃贲门部各有约3.0 cm×2.5 cm 和3.5 cm×3.0 cm大小的黏膜隆起型病变,在病变处取活检,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在全麻下施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组织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组织中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的现象虽然早有人注意到,但其意义尚不太清楚。我们观察了88例胃癌间质中嗜酸性白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浸润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材料选自本教研室1978~1988年胃癌胃次全切除标本88例,均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在肿瘤部位取材2~4块,石蜡包  相似文献   

16.
95例结核变态反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95例结核变态反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提出病理组织学分期:①早期有淋巴细胞和数量不等的中性白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浆细胞缺如。②中期小血管炎症突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炎细胞浸润多以血管为中心。⑧晚期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可形成肉芽肿,纤维细胞增多,可有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形成。用抗酸染色、免疫荧光、免疫酶标法进行检测,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鉴别诊断,并就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国安  张信 《现代免疫学》1997,17(6):358-359
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炎患者胃窦粘膜体外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表明:Hp阳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IL-6活性和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合并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窦部TNF-α含量也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但两者胃窦部IL-6活性却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有证据表明部分COPD加重期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其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了解COPD加重期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发病机制,认识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气道炎症对临床治疗中是否选择糖皮质激素有一定价值,本文就这方面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COPD加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证据表明部分COPD加重期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其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了解COPD加重期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发病机制 ,认识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气道炎症对临床治疗中是否选择糖皮质激素有一定价值 ,本文就这方面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一 病例简介 :患者男 6 8岁 ,有高血压史 15年、糖尿病史 10年 ,血糖控制较好。因中上腹隐痛两月 ,于 2 0 0 2年 5月17日入院。胃镜 :见胃窦部一溃疡 ,恶性可能性较大。胃镜病理活检 ,胃窦低分化腺癌 ;B超 :肝右叶上段见一钙化灶 ,胆、脾、肾未见异常 ;GI:胃窦部见一不规则充盈缺损 ,中间见一不规则歙影 ,周围呈指压状充盈缺损 ,胃窦部胃壁僵硬 ,余胃粘膜粗糙 ;CT :未见明显的肝脏转移灶 ,肝右叶见一 0 8cm钙化灶。实验室检查 :术前用RIA法检测血清AFP 32 7 84ng/ml(正常 <2 5ng/ml) ;CA - 12 5 4 1 5 4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