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3079例,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148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49例(合并糖尿病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99例(非合并糖尿病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405例患者中;根据有无SBP又分为SBP组(246例)和无SBP组(159例)。记录相关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转归差,且真菌感染和混合感染发生率高。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SBP组转归差。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更易并发SBP,且抗感染疗效及预后差,更易发生真菌及混合感染;糖尿病与感染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常见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特别是肝内网状内皮系统严重受损,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白细胞黏附趋化与吞噬功能降低等原因有关,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对本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5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3079例,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148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49例(合并糖尿病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99例(非合并糖尿病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405例患者中,根据有无SBP又分为SBP组(246例)和无SBP组(159例).记录相关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转归差,且真菌感染和混合感染发生率高.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SBP组转归差.结论 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更易并发SBP,且抗感染疗效及预后差,更易发生真菌及混合感染;糖尿病与感染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9)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标本的检验结果,分析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性别、年龄、腹水蛋白的资料,归纳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6例,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61.29%,革兰阳性菌12株占38.71%,以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替坦、氨曲南耐药率较高,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吡肟较敏感。Child-Pugh评分、总胆红素水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P<0.05)。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腹痛、腹泻、发热症状均缓解,复查腹水常规、腹水培养,未见异常。结论临床医师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时进行干预,以降低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特点 ,在腹水形成后 ,为细菌的入侵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易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从而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而造成死亡。回顾分析了 1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对SBP发生率、SBP再次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了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择 176例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 ,其中男性132例 ,女性 4 4例 ,男女之比为 3∶1。年龄为 2 1~ 78岁 ,平均 (5 1.2± 8.89)岁。1.2 方法 按年龄将 1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老年组(≥ 6 0岁 ) 6 7例和非老年组 10 9例。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 检验t…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腹水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肝硬化SBP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8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研究组88例和对照组695例,对并发SBP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共88例发生SBP,发生率为1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静脉直径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腹泻、腹水蛋白含量(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度(PTA)和Child-Pugh分级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腹泻、ALB<10g/L和TBIL>50μmol/L是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SBP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注意观察以上指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SBP发生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127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腹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总结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腹水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应用美国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127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87株(68.5%),其中大肠埃希菌最高,56株(44.1%);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抗菌活性最好,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而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腹水细菌培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临床应根据腹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
目的 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56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培养阳性者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合并SBP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64.28%,其中大肠埃希菌占35.7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6.07%;革兰阳性菌占32.15%,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2.50%)、表皮葡萄球菌(8.93%)和粪肠球菌(5.36%);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3.57%);三代头孢菌素与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加,而临床上使用较少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较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 尽可能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并发腹膜炎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万古霉素在肝移植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探索万古霉素对肝移植并发屎肠球菌腹膜炎的合理治疗。方法 以度管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对屎肠球菌的阳小抑制浓度(MIC)及杀菌浓度(MBC)。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体液药浓度。 PKBP-N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的种类构成、耐药性特点,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对其治疗提供有效数据.方法 在141例老年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选取40例腹腔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腹腔积液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并发症、外周血细胞、腹腔积液生化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占76.1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3.81%,主要为表面葡萄球菌;病原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性最高,>50.00%,对头孢菌素亦产生一定耐药,而对亚胺培南则普遍敏感,耐药率<6.00%;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红霉素以及苯唑西林等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16.67%~50.00%,但对万古霉素较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最终确定患者的年龄、腹腔积液多形核白细胞数量、腹腔积液蛋白水平、肝功能Child分级以及低钠血症等因素是SBP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治疗时可对老年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发生感染时,应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基因型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大肠埃希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通过PCR法分析其所产生基因型。结果56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产ESBLs菌20株,产酶率为35.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全部敏感,产ESBLs株对其他抗菌药敏感性较低;在20株产ESBLs菌中有12株产TEM型酶,3株SHV型酶,10株产CTX-M型酶和2株产OXA型酶。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中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TEM和CTX-M型基因多见。 相似文献
12.
医院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以选择抗生素预防治疗的对象。方法;分析48例医院感染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8例无SBP的配对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比较。结果:SBP组原有肝性脑病史、SBP史者,近期消化道出血,应用三腔管压迫和血管加压素或奥曲肽治疗者PT延长逾10s及腹水总蛋白低于15g/L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而且SBP组患者血清和腹水补体均值明显降低,血清肌酐显著升高。结论:我们初步认为,上述各项指标可作判断肝硬化腹水患者医院内易感SBP的危险因素,对具这些因素的患者宜给予抗生素预防性治疗,以防SBP发生。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中肠道细菌潜生体生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中肠道细菌潜生体的增殖方式,探讨肠道细菌潜生体对肠道粘膜的侵袭性。方法:在生物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肠道细菌的波动生长模型,观察肠道细菌潜生体在不同pH、温度、湿度、抗生素状态下的生长变化;制备肝硬化鼠动物模型观察肠道细菌潜生体对肠道粘膜的损害。结果:经波动培养后,可见肠道潜生体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多位断裂、生芽增殖、自旋脱落等多种生长方式,可定植在肠粘膜并对肠粘膜具有损伤作用。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中肠道细菌潜生体形成率和群集率可显著增高;腹水中潜生体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运动能力和抗生素耐受能力,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和逃逸巨噬细胞吞噬的能力;故认为肠道细菌潜生体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转归情况,使今后能在临床中对此类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感染内科1999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11.31%。56例患者中大多数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膜炎体征不典型。结论慢性肝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多样,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是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依据。可以通过综合支持治疗,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而得到预防。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SBP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医院2000年3月-2005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1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腹水中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占39.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2%。结论诊断SBP除应尽早进行腹水培养外,还要结合临床症状,依据药敏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病例为123例,共分离出病原菌130株,114例患者为单菌感染(22.68%),19例患者血和腹水培养出相同的细菌;13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64株(49.23%),列第1、2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51株(39.23%),真菌14株(10.77%),抗酸杆菌1株(0.77%);本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分别是7.81%、4.69%、7.81%、4.69%、7.81%,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是3.92%、9.80%、7.84%,暂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SBP,对可疑合并SBP者应及早行腹腔穿刺做腹水检查,以便及早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抗菌治疗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发生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12 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62例 ,入院后在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预防性抗菌治疗 ;对照组 5 8例 ,入院后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对两组患者SBP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BP的发生率治疗组 2 7 4% ( 17/62 ) ,对照组 44 8% ( 2 6/5 8) ,( χ2 =3 95 ,P <0 0 5 )。治疗组住院天数 ( 5 6 3± 2 4 2 )d ,对照组 ( 69 1± 2 6 1)d(t =2 79,P <0 0 1)。治疗组存活率 43 5 % ( 2 7/62 ) ,对照组 2 5 9% ( 15 /5 8) ( χ2 =4 12 ,P <0 0 5 )。结论 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可降低重型病毒性肝炎SBP的发生率 ,缩短住院天数 ,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治疗和预防SBP的主要方法是应用抗生素.该文目的 是介绍治疗和预防SBP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帮助医生和患者解决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后肾功能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医院感染自发性腹膜炎 (SBP)后肾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 162例医院感染 SBP患者的肾功能的变化 ,分析肾功能损害 (RI)的演变过程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有 SBP的患者肾功能损害 (SBP-RI)发生率明显高于无 SBP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 (P<0 .0 0 1) ,63例发生 SBP-RI的患者中 ,进展型 SBP-RI占 3 6.5 1% ,稳定型 SBP-RI占 3 3 .3 3 % ,一过型 SBP-RI占 3 0 .16% ,进展型和稳定型 SBP-RI死亡率 (73 .91%、42 .86% )显著高于无 SBP-RI者 (16.16% ) ,一过型 SBP-RI(15 .79% )不增加死亡率。结论 SBP-RI的主要原因是感染 ,它的高死亡率与肾损害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