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纳洛酮对缺氧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缺氧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 12d的Wistar大鼠皮层控经元细胞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纳洛酮组 (缺氧前 2 4h加纳洛酮预处理 ) ;缺氧 6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 2 4h。观察各种条件下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和形态学的改变 ,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结果 缺氧后可见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 ,LDH渗出量增多 ,细胞存活率减少 (P <0 0 1)。经纳洛酮预处理的神经元 ,缺氧后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程度轻于缺氧组 ,LDH渗出显著低于缺氧组 (P <0 0 1) ,而存活率明显高于缺氧组 (P <0 0 1)。结论 缺氧能诱导皮层神经元损伤 ,而纳洛酮对神经元的缺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选择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研究纳洛酮疗效可排除多重因素干扰.目的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机制.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研究对象体外培养12 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干预取体外培养12 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纳洛酮组(缺氧前24 h加纳洛酮预处理);缺氧6 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 h.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种条件下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的改变,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缺氧后可见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LDH渗出量增多[6 h正常对照组为(78.68±7.34)%,缺氧组为(194.38 ±22.32)%;12 h正常对照组为(77.98±8.85)%,缺氧组为(331.66±36.12)%],细胞存活率减少[6 h正常对照组为(91.82±2.89)%,缺氧组为(66.96±4.98)%;12 h正常对照组为(90.84±2.61)%,缺氧组为(32.02±6.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纳洛酮预处理的神经元,缺氧后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程度轻于缺氧组,LDH渗出[6 h(159.86±34.03)%;12 h(256.28±28.29)%]显著低于缺氧组(P<0.01),而存活率[6 h(78.08±4.15)%;12 h(53.68±4.32)%]明显高于缺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缺氧诱导的皮质神经元的损伤,纳洛酮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氧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内钙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取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细胞置于36℃,含体积分数为0.9的空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的培养箱内培养30h。②缺氧组:细胞移至4000cm3的恒温(36℃)密闭容器内,连续充以无氧气体(体积分数为0.9氮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在缺氧条件下培养6h后改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③纳洛酮组:在缺氧前24h在培养液中加入1μmol/L的纳洛酮,其他处理同缺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内钙。结果:3组在缺氧前神经元细胞内钙差别不显著(P>0.05)。培养6h后缺氧组和纳洛酮组神经元细胞内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94±0.13,6.68±0.33,3.39±0.36,P<0.01),且缺氧组高于纳洛酮组(P<0.01)。缺氧6h及再复氧24h纳洛酮组细胞内钙仍明显低于缺氧组(8.67±0.61,11.59±1.34,P<0.01),但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48±0.28,P<0.01)。结论:缺氧6h复氧24h时神经元细胞内钙显著升高,证实犤Ca2+犦i水平和神经细胞的缺氧损害密切相关,且恢复氧供并不能纠正犤Ca2+犦i异常。应用纳洛酮后,在缺氧条件下和缺氧后复氧期间的犤Ca2+犦i升高幅度较缺氧组明显减小,说明纳洛酮对缺氧的神经元犤Ca2+犦i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可以减轻神经元犤Ca2+犦i的升高,进而对神经元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对缺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扬  沈洪  丁爱石  范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42-7044
背景: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选择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研究纳洛酮疗效可排除多重因素干扰。目的: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机制。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研究对象: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干预:取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纳洛酮组(缺氧前24h加纳洛酮预处理);缺氧6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种条件下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的改变,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缺氧后可见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LDH渗出量增多[6h:正常对照组为(78.68&;#177;7.34)%,缺氧组为(194.38&;#177;22.32)%;12h:正常对照组为(77.98&;#177;8.85)%,缺氧组为(331.66&;#177;36.12)%],细胞存活率减少[6h:正常对照组为(91.82&;#177;2.89)%,缺氧组为(66.96&;#177;4.98)%;12h:正常对照组为(90.84&;#177;2.61)%,缺氧组为(32.02&;#177;6.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经纳洛酮预处理的神经元,缺氧后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程度轻于缺氧组,LDH渗出[6h:(159.86&;#177;34.03)%;12h:(256.28&;#177;28.29)%]显著低于缺氧组(P&;lt;0.01),而存活率[6h:(78.08&;#177;4.15)%:12h:(53.68&;#177;4.32)%]明显高于缺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对缺氧诱导的皮质神经元的损伤,纳洛酮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氧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内钙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取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细胞置于36℃,含体积分数为0.9的空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的培养箱内培养30h。②缺氧组:细胞移至4000cm^3的恒温(36℃)密闭容器内,连续充以无氧气体(体积分数为0.9氮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在缺氧条件下培养6h后改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③纳洛酮组:在缺氧前24h在培养液中加入1 μmol/L的纳洛酮,其他处理同缺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内钙。结果:3组在缺氧前神经元细胞内钙差别不显著(P〉0.05)。培养6h后缺氧组和纳洛酮组神经元细胞内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94&;#177;0.13,6.68&;#177;0.33,3.39&;#177;0.36,P〈0.01),且缺氧组高于纳洛酮组(P〈0.01)。缺氧6h及再复氧24h纳洛酮组细胞内钙仍明显低于缺氧组(8.67&;#177;0.61,11.59&;#177;1.34,P〈0.01),但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48&;#177;0.28,P〈0.01)。结论:缺氧6h复氧24h时神经元细胞内钙显著升高,证实[Ca^2+]i水平和神经细胞的缺氧损害密切相关,且恢复氧供并不能纠正[Ca^2+]i异常。应用纳洛酮后,在缺氧条件下和缺氧后复氧期间的[Ca^2+]i升高幅度较缺氧组明显减小,说明纳洛酮对缺氧的神经元[Ca^2+]i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可以减轻神经元[Ca^2+]i的升高,进而对神经元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刺五加皂甙(acanthopanaxsenticosussaponins,ASS)对培养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孕13~15dICR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建立缺氧复氧诱导的皮质神经元损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及ASS组;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结果:神经元缺氧2,4,6,8h复氧24h后,存活率分别为(0.604±0.022)%,(0.592±0.017)%,(0.543±0.037)%,(0.534±0.021)%;缺氧8h复氧24h后,神经元凋亡率由(4.13±0.87)%增加至(31.34±0.85)%,NOS含量由(5.23±0.28)μmoL/L增加至(11.39±0.21)μmoL/L(P<0.01);ASS组神经元存活率、神经元凋亡率、NOS含量分别为(0.636±0.021),(16.37±0.66)%,(8.02±0.18)μmoL/L,与缺氧8h复氧24h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SS对缺氧复氧引起的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ASS可能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的释放、抑制神经元凋亡来拮抗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对谷氨酸诱导大鼠神经元样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诱导分化4 d的神经元样PCI2细胞随机分成空白对照(C组),加入20 mM谷氨酸(G组),加人20 mM谷氨酸和10 uM咪唑安定(M组),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的活力(MTY法)及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核染色法联合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结果:与C组比较,G组细胞活力度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G组比较,M组细胞活力度明显升高,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咪唑安定可抑制谷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样PC12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缺氧/缺糖诱导的原代培养的大鼠乳鼠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10在锦州医学院科技实验中心细胞培养实验室进行。将原代培养7d的大鼠乳鼠小脑皮质细胞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模型组:换含0.5mmol/L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继续培养48h,建立了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模型。③神经生长因子5,50,100μg/L组:提前24h加入5,50,100μg/L的神经生长因子,同前造模。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损害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和神经生长因子5μg/L组高于正常对照组([47.08±13.27)%,(39.01±11.08)%,(4.08±2.45)%,P<0.01]。神经生长因子50,100μg/L组低于模型组和神经生长因子5μg/L组([15.09±5.68)%,(10.56±4.72)%,P<0.01]。②细胞形态:模型组TUNEL染色发现大量阳性细胞,细胞形态亦有明显损伤变化。神经生长因子50,100μg/L组细胞形态结构损伤减轻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给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抑制缺氧/缺糖造成的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对缺氧/缺糖引起的小脑皮质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对缺氧心室肌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培养家兔心室肌细胞缺氧 /复氧后早期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 取乳兔心室肌细胞培养传一代后分成 3组 :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 /复氧组 (缺氧组 )、缺氧 /复氧加纳洛酮干预组 (用药组 ) ,然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缺氧 /复氧后的细胞凋亡。结果 缺氧 2h/复氧 4h ,缺氧组的凋亡比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 ,较用药组也明显增高 (P <0 0 1)。缺氧组内凋亡细胞所占比率明显多于坏死比率 (9 88± 0 98vs 5 10± 0 2 9,P <0 0 5 )。结论 缺氧 /复氧可诱导家兔心室肌细胞早期凋亡 ,而且凋亡是缺氧 /复氧后细胞早期死亡的主要表现形式 ,纳洛酮可明显降低早期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刺五加皂甙对缺氧复氧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刺五加皂甙(acanthopanax senticosus saponins,ASS)对培养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孕13~15d ICR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建立缺氧复氧诱导的皮质神经元损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及ASS组;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结果:神经元缺氧2,4,6,8h复氧24h后,存活率分别为(0.604&;#177;0.022)%,(0.592&;#177;0.017)%,(0.543&;#177;0.037)%,(0.534&;#177;0.021)%;缺氧8h复氧24h后,神经元凋亡率由(4.13&;#177;0.87)%增加至(31.34&;#177;0.85)%,NOS含量由(5.23&;#177;0.28)μmoL/L增加至(11.39&;#177;0.21)μmoL/L(P&;lt;0.01);ASS组神经元存活率、神经元凋亡率、NOS含量分别为(0.636&;#177;0.021),(16.37&;#177;0.66)%,(8.02&;#177;0.18)μmoL/L,与缺氧8h复氧24h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ASS对缺氧复氧引起的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ASS可能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的释放、抑制神经元凋亡来拮抗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缺氧损伤神经元膜表面AMPA(amino-3-hyo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acid,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在谷氨酸受体第二亚单位(GluR2,glutamic acid receptor 2)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12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和双重免疫荧光技术定量观察神经元凋亡数量、胞膜表面GluR2含量变化及纳洛酮的调节作用。结果:纳洛酮可上调缺氧损伤后神经元膜GluR2的含量(P〈0.05),减少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数量(P〈0.01)。结论:纳洛酮通过上调神经元膜表面GluR2含量,减少神经元凋亡,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在正常供氧、缺氧及缺氧后复氧的情况下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细胞分为3组,分别给予M199(对照组)、HGF(HGF组)和HGF基因腺病毒载体(Ad-HGF组),分别在正常供氧、缺氧及缺氧后复氧3种情况下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Ad-HGF组及HGF组细胞凋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Ad-HGF组与HGF组细胞凋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HGF基因感染内皮细胞后能在缺氧情况下有效地阻止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市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GD)/复氧实验模型,并尝试确定该模型最合适的缺氧缺糖时间点.方法 新生SD乳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7 d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OGD组和对照组.OCD组根据氧糖剥夺时间的不同又分为1 h,2 h,4 h,6 h,8 h,10 h亚组.OGD组细胞置于含0.5%氧气的三气培养箱,同时将培养液换成无糖Earle氏液,模拟体内脑缺血损伤.复氧复糖24 h后观察对照组和OCD各组的神经元形态,测定MTT细胞光密度值(OD)和培养液LDH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缺氧缺糖时间的延长,OGD各组神经元形态学损伤逐步加重,细胞OD值和存活率逐渐下降(rs=-0.961和rs=-0.966,P<0.01),LDH值逐渐升高(rs=0.990,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6 h时,细胞的凋亡率接近50%.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氧糖剥夺/复氧模型,结合形态学改变和细胞凋亡率,建议将6 h作为该模型合适的缺氧缺糖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对神经元缺氧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孕Wister大鼠皮层神经元模型及培养神经元缺氧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神经元存活率、Bcl-2和凋亡DNA表达的规律;然后用3种不同浓度的PKC催化亚基特异性抑制剂CalphostinC预孵育培养神经元后进行缺血处理,观察神经元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和CalphostinC浓度的增加,培养神经元的存活数显著下降、Bcl-2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TUNEL荧光染色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升高.结论(1)PKC和Bcl-2均参与了缺氧神经元凋亡;(2)PKC抑制剂CalphostinC可加重缺氧神经元凋亡;(3)PKC的激活在缺氧神经元的凋亡中起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于体外培养的火鼠皮质神经元抗物理缺氧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8d的大鼠皮质神经兀进行MAP2免疫荧光鉴定后,随机分为4组:缺氧组(n=6),缺氧+DADLE预处理组(n=6),对照组(n/,=6),对照十DADLE预处理组(n=6).缺氧细胞置人含体积分数1%02,5%c02及94%N2的缺氧箱内37℃培养72 h.DADLE预处理组在将细胞置入孵箱之前加入DADLE(终浓度为10 μmol/L.);对照组则将细胞置入含95%空气和5%C0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用hoehest 33258核染色法评价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水平,以评价其匍萄糖/能量代谢状况.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山LDH漏出最及葡萄糖水平,Y2检验分析神经元生存率.结果 皮质神经元培养8 d后,经MAP2免疫荧光鉴定为95%细胞为神经元.DADLE预处理缺氧细胞组细胞存活率为(71.88±1.77)%,高于未处理缺氧细胞绀的(43.58±3.07)%,P<0.05,DADLE预处理+缺氧组的LDH活力单位为(3824.274-294.86),低于未处理缺氧组的(4516.59±605.02),P<0.05.DADLE预处理+缺氧组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水平为(11.924±2.05)mmol/L,高于未处理缺氧组的(9.884±0.71)mmol/L,P<0.05.结论 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抗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作用机制为其降低缺氧皮质神经元的葡萄糖/能量代谢需求,减轻缺氧损伤时细胞的葡萄糖/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OECCM)和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对受损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采用2种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预处理受损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诱导损伤),对比其对受损海马神经元活力、凋亡率和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与谷氨酸组相比,OECCM组神经元活力明显增高(P0.01),ACM组神经元活力增高(P0.05);与OECCM组相比,ACM组神经元活力降低(P0.05)。与谷氨酸组相比,ACM组神经元凋亡率和胞内游离钙浓度降低(P0.05),OECCM组明显降低(P0.01);OECCM组神经元凋亡率和胞内游离钙浓度低于ACM组(P0.05)。结论:OECCM和ACM均可明显提高受损海马神经元活力、降低凋亡率和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OECCM的保护作用优于ACM。  相似文献   

17.
酸性肽对神经元凋亡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高浓度的一氧化氮能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因此抑制一氧化氮引起的细胞凋亡就能达到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病的目的。目的:观察酸性肽能否抑制一氧化氮引起的神经元凋亡。设计:对照观察细胞和分子实验。材料:实验于2003-05/2005-05在郑州大学生物活性肽研究所第二实验室和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细胞培养室完成。新生的24h内SD雄性大鼠,由河南省动物中心提供(410117)。方法:对新生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取培养至第11天的神经细胞,用不同剂量的酸性肽预处理6h,再加入终浓度为50μmmol/L的亚硝基铁氰化钠,继续培养24h,收集细胞进行实验。每次实验均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亚硝基铁氰化钠处理组、亚硝基铁氰化钠 0.0375mg/mL酸性肽组、亚硝基铁氰化钠 0.075mg/mL酸性肽组,亚硝基铁氰化钠 0.15mg/mL酸性肽组。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神经丝蛋白进行染色,再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显示细胞凋亡的形态。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凋亡细胞的DNA梯带。用WesternBlot和吸光度扫描分析Bcl-2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噻唑蓝法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实验结果。②细胞凋亡的核型观察结果。③细胞凋亡的DNA电泳分析。④Bcl-2和Bax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结果。结果:①亚硝基铁氰化钠处理组的神经元存活率为58.9%,亚硝基铁氰化钠 0.037mg/mL酸性肽处理组为70.0%,亚硝基铁氰化钠 0.075mg/mL酸性肽处理组为72.8%,亚硝基铁氰化钠 0.15mg/mL酸性肽处理组为75.3%。②细胞凋亡的核型观察结果:亚硝基铁氰化钠处理组呈现细胞凋亡的明显特征。不同浓度的酸性肽 亚硝基铁氰化钠共同处理组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核接近正常对照组的细胞核形态。③细胞凋亡的DNA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仅亚硝基铁氰化钠处理组的神经元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显示出清晰的细胞凋亡的特征性DNA梯带。④Bcl-2和Bax蛋白的Western Blot和吸光度扫描分析结果显示,亚硝基铁氰化钠处理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不同浓度的酸性肽 亚硝基铁氰化钠共同处理组的Bcl-2蛋白水平随酸性肽浓度逐渐增加,Bax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酸性肽能够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增加神经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神经元Bax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氯胺酮对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时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应用无血清原代培养的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缺氧结合无糖处理.对照组及缺氧组分别于缺氧即刻和复氧不同时间取培养上清液测定NO浓度;并将缺氧1h组细胞于缺氧处理开始时分别给予1、20、100 μmol/L氯胺酮,于缺氧后复氧24 h测定细胞外液NO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