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22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高压组)及16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无肺高压患者(无肺高压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发现:两者体外循环心内手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无肺高压组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迅速下降并于手术后6h恢复至术前水平;肺高压组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下降缓慢,术后48h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 组 (轻度肺高压 )、 组 (中重度肺高压 )共 33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肺高压患儿血浆 ET、CGRP值。结果 :血浆 ET术前两组均增高 ,且 组明显高于 组 [(138± 2 5 vs 77± 19) pg/ ml,P<0 .0 1],体外循环 (CPB)术后 组较术前升高 (P<0 .0 0 1) ,1d后下降到术前水平 (P>0 .0 5 ) , 组 3d后才呈现下降 (P<0 .0 5 ) ;血浆 CGRP 、 组术后 1d显著升高 [(187± 131、330± 187) pg/ ml],术后 3d下降 [(88± 85、15 0±95 ) pg/ ml]。结论 :血浆 ET和 CGRP参与了先心病肺高压的形成过程 ,并与肺高压的程度有一定关系。CPB术后血浆 ET和 CGRP的失衡可能影响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高压是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中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存在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患者在行体外循环手术时更易受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使术后肺功能不全,成为影响患者预后最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术后吸入NO可以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肺功能。我科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吸入NO,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实验建立动物左向右分流,当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增高时,测定体、肺血管及组织中内皮素的表达,从而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内皮素与肺高压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取新西兰兔18只,分为对照组6只,实验组12只.在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用人造血管建立左向右分流.分别于术前、术后1、2、5 h抽血测内皮素含量.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建立分流不予开放.术后取肺、肾动脉各1.5 cm,肺、肾组织各(1.5×1.5)cm2,采用逆转录、酶联免疫扩增法及ELISA法测定内皮素受体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术后1、2 h内皮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术后5 h内皮素水平较术前及术后2 h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肺动脉、肺组织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分别高于肾动脉、肾组织与对照组(P<0.05,<0.01).结论当肺血流量增加,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而尚未出现肺高压时,肺动脉及肺组织中内皮素A受体mRNA的表达即显著高于肾动脉及肾组织.说明在肺充血时内皮素A受体的缩血管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ADM)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术前1d、术中体外循环20min、术后2h、24h、72h血浆ADM浓度.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实验组分成心脏停跳组和不停跳组,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ADM浓度变化.结果手术患者术前血浆ADM浓度与健康人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术中体外循环20min血浆ADM浓度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2h血浆ADM浓度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24h、72h血浆ADM浓度仍较术前升高但P>0.05.心脏停跳组和不停跳组的ADM浓度均于术后2h达高峰,与术前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24h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72h降到术前水平.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浆ADM浓度变化,自术中体外循环20min开始升高,术后2h达高峰,术后24h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72h降到术前水平.测定围术期血浆ADM浓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组,肺动脉高压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继发性病变。患儿由于左向右分流,体循环量均低于正常,肺循环量增加,使肺瘀血、顺应性降低,肺功能下降,使患儿易发生反复肺部感染[1],术后肺血管应激性高,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我科2003年6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3岁以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42例,术后呼吸道护理安全有效,无严重呼吸道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4·76%,经积极处理后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35例,女7例,年龄1个月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栓素A2(TXA2)的变化及其受体在肺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集60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采用酶免、放射性免疫及ELISA等方法测定ET-1、CGRP和TXB2含量,修补术中取患儿肺组织,采用RT-PCT的方法检测相应受体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血浆ET-1及TXB2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血浆CGRP的含量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与无肺动脉高压组患儿相比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ET-1和TXB2的含量显著增高,而CGRP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P<0.01);经过PGE1治疗14 d后,患儿血浆ET-1和TXB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CGRP的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无肺动脉高压组患儿相比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肺组织中ET-1和TXA2受体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而CGRP受体的mRNA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ET-1、CGRP和TXA2与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  相似文献   

8.
67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园生  刘威 《广州医药》2000,31(5):16-17
目的: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疗效。方法:总结67例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结果:左向右分流常见先天性心脏病50例,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的复杂先心病17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应尽早手术治疗为宜,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尤为适合;术后强调持续保温、镇静、呼吸道通畅,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测定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术中(流转中)及术后1h、24h、48h、72h 6个时点外周血CD3^ /CD69^ 、CD3^ /HLA-DR^ 的百分率。结果:体外循环转流中即可见CD3^ /CD69^ 增加,术后1h达最高峰,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CD3^ /HLA-DR^ 在术后1h开始增高,术后48h即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72h低于术前水平。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早期T淋巴细胞活化增强,晚期活化受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室间隔缺损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按NYHA心功能标准分级取心功能Ⅰ级19例先天性心脏病一室间隔缺损患者量肺动脉平均压(MPAP),根据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可将肺动脉高压分为正常、轻、中三级.其测量值分别为<20mmHg、>20mmHg、>30mmHg.于术前、术后即刻(拔主动脉插管后)、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7d和14d测量血浆BNP浓度,分析围手术期BNP浓度变化趋势,术前BNP浓度与肺动脉平均压(MPAP)的关系.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一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BNP浓度急剧上升,24h达峰值;术后7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术后14d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肺动脉高压与BNP浓度相关.结论 术前血清BNP浓度反应肺动脉高压程度,术后早期BNP浓度升高,后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非肺动脉高压组23例)。肺动脉高压组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右心室和股动脉;内皮素浓度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血浆内皮素增高在肺高压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非肺动脉高压组23例)。肺动脉高压组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右心室和股动脉;内皮素浓度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血浆内皮素增高在肺高压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67例临床和CT确诊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患儿进行了2~4年的随访观察,并定期进行体格发育检查和智能测定。结果显示,硬膜下出血的患儿预后最好,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次之.脑室内出血预后最差。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小于6分,且持续低分者神经系统预后差.就颅内出血部位、出血诱因对ICH远期预后影响的意义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肺动脉高压(PH)患者心房钠尿肽(ANP)、内皮素(ET)含量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及临床价值。方法:82例先心患者以肺动脉压超过2kPa为PH组.小于2kPa为非肺动脉高压(Non-PH)组,另选择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取外周血测ANP,取外周及心脏多部位血测ET。结果:(1)血浆ANP:PH组与Non-PH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1)。(2)血浆ET:外周静脉、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等部位血浆ET水平PH组显著高于Non-PH组、对照组,其中左心房ET水平最高(P<0,01)。结论:(1)先心PH使心房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促进ANP释放增加。PH时内源性ANP增多实为代偿机理。(2)ET在发病中有重要意义,对PH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3)ET可以引起ANP释放,再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ET效应,两者对心血管作用互为桔抗,互为制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CPB)期间血浆内皮素(ET)、房钠利尿多肽(ANP)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6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的术前及CPB期间血浆内皮素、房钠利尿多肽水平。结果 诱导前血浆ET为(2.68±1.8)pg/ml,与对照组[(2.22±0.7)pg/ml]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浆ANP为(738±55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72.7±14.5)pg/ml,P<0.001]。CPB期间血浆ET无明显变化,而血浆ANP在体外循环初期明显下降,停CPB时恢复至CPB前水平。CPB期间及停CPB时SVRI明显降低,血球压积(Hct)与血管阻力指数(SVRI)关系密切。结论 CPB期间血浆ET无明显变化,而血浆ANP下降为血液稀释所致,SVRI降低主要在于血液稀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手术前后尾加压素Ⅱ(U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将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其肺动脉收缩压分为无PH组,轻度PH组,中度PH组,重度PH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术前术后UⅡ、CGRP和ET含量,分析其与肺动脉压力(PAP)的关系。结果①术前UⅡ含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UⅡ与PAP无关;CGRP含量随着PAP增高而减低;ET含量随着PAP增高而增高。②术后各组UⅡ与术前无明显改变;各组CGRP含量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各组ET含量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结论UⅡ含量与PAP程度无明显相关;CGRP和ET在PH形成和血管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衡量肺高压程度和性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 )伴肺动脉高压 (PH)患儿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 1(ET 1)和血清一氧化氮 (NO)的浓度变化。方法 :31例先心患儿分为中重度PH组 (10例 )、轻度PH组 (11例 )和无PH组(10例 )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4h、2 4h血浆ET 1及血清NO浓度。另选取无心肺疾患的普通住院患儿 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先心伴PH患儿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先心无PH者 (P <0 .0 1) ,而血清NO浓度明显低于先心无PH者 (P <0 .0 5 ) ;先心患儿术前血浆ET 1浓度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 (r=- 0 .4 5 1,P <0 .0 5 )。先心患儿术后血浆ET 1明显升高 ,术后 4h最明显 ,术后 2 4h已缓慢下降 ;NO水平则于手术后下降 ,尤其以术后 4h下降最为显著 ,术后 2 4h ,则有所回升 ,以无PH恢复最快。结论 :ET/NO失衡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0在先天性以及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分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镀铜匐还原法检测了29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中不同部位(右房RA、肺动脉主干PA和右上肺静脉PV)ET尝试和反映NO水平的NO2^-/NO3^-尝试。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脉高压10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9例,无肺动脉高压10例。结果:各部位(RA、PA、PV)ET浓度:在肺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