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腮腺切除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等的关系。方法 :对 99例经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 ,以House-B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结果 :术后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机率为 36 4%。永久性损伤为3 % ;腮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 ;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 :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 ,适当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与手术方式、面神经解剖方式、病变性质、肿瘤位置以及手术次数等关系。方法:对本院2001年3月~2007年7月手术治疗的264例腮腺区病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患者中有127例(占48%)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行浅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比行全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损伤面神经的概率低。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机会较恶性肿瘤低,多次手术较首次手术发生损伤面神经的概率低,耳前、下颌骨后侧较耳后及耳下发生损伤面神经的概率高,良性病损术后多为暂时性面神经损伤;恶性病损,由于采用切除受累神经分支术式,术后面神经损伤多为永久性的。结论:面神经受损的危险性与手术切除范围、面神经解剖方式、病理性质、肿瘤位置及手术的次数等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副腮腺良性肿瘤进行改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后的耳前角行切口手术入路方式治疗11例良性副腮腺肿瘤患者,观察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术后2例患者出现面神经损伤,占18%,其中1例患者属于中度损伤(Ⅲ度),1例患者属于中重度损伤(Ⅳ度).术后随访,行超声检查,10例患者无肿瘤复发现象.结论:改良后的手术切入方式治疗副腮腺良性肿瘤治疗效果良好,术后无复发,手术安全、美观.  相似文献   

4.
刘金凤 《当代医学》2014,(36):64-65
目的分析腮腺手术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术后干预与术后恢复效果。方法收集实施腮腺手术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18)。对照组患者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腮腺完全切除术,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18 d内存在严重的面神经功能损伤,且2组患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8 d以后,2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损伤均逐渐恢复,且2组患者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2组患者各出现了1例复发患者,复发率均为5.6%,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减轻术后短期内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并且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胜  马壮  余志刚  朱郁文 《中外医疗》2013,32(16):65-65,67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手术均获成功,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良性肿瘤138例(79.77%),恶性肿瘤35例(20.23%)。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5年,其中复发5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除9例面瘫患者术后仍遗留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外,其余面神经功能均正常;2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患者经予以营养神经药物及物理治疗后均于术后2周~10周恢复。结论 B超是腮腺肿瘤的简单有效地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腮腺肿瘤最为有效的手段,临床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良恶性质确定手术术式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6.
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方式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科1998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8例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肿瘤复发1例,出现暂时性不完全性面神经瘫痪5例,腮腺漏5例,Frey’s综合征4例。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应施行腮腺区域切除术或浅叶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术中解剖和保护面神经可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减少肿瘤复发和避免永久性面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科1999年至2006年间进行的腮腺肿瘤手术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解剖面神经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28例,术后并发涎漏2例,暂时性面瘫3例;解剖面神经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6例,并发颊支永久性面瘫1例,术后2a复发2例。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良性肿瘤的治疗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腮腺恶性肿瘤在未侵及面神经时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同时应注重快速冰冻病理在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病理类型与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200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腮腺肿瘤102例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肿瘤保留面神经,行区域性切除术,81例无复发;恶性肿瘤未侵犯面神经,行保留面神经全腮腺切除,侵犯面神经时应牺牲面神经,行根治术,术后放疗或化疗,21例中4例复发,2例死亡。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应保留面神经功能,在正常组织内切除肿瘤;恶性肿瘤宜行根治术,术后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病理类型与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1~ 2 0 0 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腮腺肿瘤 10 2例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肿瘤保留面神经 ,行区域性切除术 ,81例无复发 ;恶性肿瘤未侵犯面神经 ,行保留面神经全腮腺切除 ,侵犯面神经时应牺牲面神经 ,行根治术 ,术后放疗或化疗 ,2 1例中 4例复发 ,2例死亡。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应保留面神经功能 ,在正常组织内切除肿瘤 ;恶性肿瘤宜行根治术 ,术后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造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76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观察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有26例手术后出现面瘫,占34%。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者面瘫发生率为22.2%,为暂时性面瘫;行腮腺浅叶和瘤体切除者面瘫的发生率为37.9%,均为暂时性面瘫;全叶切除者发生率为46%,1例为永久性面瘫。结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150例腮腺肿瘤病人手术的临床分析,论述了腮腺肿瘤良恶性的确定及分型,单纯以临床检查难以分清;腮腺肿瘤良恶性的分型尚有待术中或术后病理。腮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应以手术为主,必要时可配合小剂量放射线及化学药物治疗;良性肿瘤要保留面神经,恶性肿瘤则行不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必要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要避免损伤面神经,术后创口加压包扎要确切,以免发生腮瘘。术中止血确切,操作轻快准确是避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手术切除范围要适宜,以免腮腺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2.
腮腺混合瘤个体化手术治疗对面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造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76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观察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有26例手术后出现面瘫,占34%。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者面瘫发生率为22.2%,为暂时性面瘫;行腮腺浅叶和瘤体切除者面瘫的发生率为37.9%,均为暂时性面瘫;全叶切除者发生率为46%,1例为永久性面瘫。结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面神经分支功能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肋腺切除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等的关系。方法:对99例经病理诊断为肋腺良性肿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以House-B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组。结果:术后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机率为36.4%。永久性损伤为3%;肋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适当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4.
腮腺肿瘤的治疗的标准术式是面神经的解剖加腺体及肿瘤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对面神经的过度解剖极易导致面神经的损伤,对腺体的整体切除不仅增加临床的难度、耗时,而且术后会造成患者面部的不对称性.本组42例病例通过对肿瘤在腮腺的部位进行分区,采用腮腺区域性的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经过临床近一年的观察,效果良好,故区域性的面神经的解剖加腮腺及肿瘤的切除为腮腺良性肿瘤的好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罗洪 《中外医疗》2011,30(20):7+9-7,9
目的:研究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2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腮腺浅叶肿瘤中,6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比较术后涎痿,面瘫及复发情况.结果: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分别为6.3 %(12/60),5.0 %(6/30),涎痿率接近...  相似文献   

16.
阎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32):87-88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以腮腺多形性腺瘤为多,且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治疗颇为繁复。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的手术方式经历了二个阶段,单纯肿瘤剜除术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单纯肿瘤剜除术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高达40%以上。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的标准术式,同时结扎并切除腮腺导管,虽然术后复发率下降(低为3%~5%),但手术范围大,术后并发症多。80年代后期以来,区域性切除术被采用到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中来,取得了与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腮腺肿瘤手术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解剖面神经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28例,术后并发涎漏2例,暂时性面瘫3例;解剖面神经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6例,并发颊支永久性面瘫1例,术后2年复发2例。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良性肿瘤的治疗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腮腺恶性肿瘤在未侵及面神经时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同时应注重快速冷冻切片病检在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是头颈外科常见疾病,以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最为常见,多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1-4].因肿瘤的病理性质及毗邻关系,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目前皆推崇保留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术式,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为手术成功及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真华  周晓红  葛家华 《重庆医学》2006,35(12):1149-1150
涎腺肿瘤在临床上较常见,特别是腮腺肿瘤的发生率占大涎腺肿瘤的80%~90%。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常用手术方法。由于腮腺解剖与面神经的特殊关系,疾病性质、手术方式及操作水平不同,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了暂时性或永久性的面神经损伤,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影响其生活质量。现对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并行腮腺切除术后的74例患者分析总结如下。旨在找出腮腺手术中面神经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裕  余海 《海南医学》2009,20(5):122-124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标准术式是解剖面神经并行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由于腮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浅叶,且其中80%为良性肿瘤,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作浅层腺叶切除术已能满足治疗的需要。但是传统的腮腺切除术存在以下缺陷:①“S”形切口通常会在耳前和颌下区留下明显的疤痕,影响美观;②由面神经周围支向总干的解剖方法容易造成面神经周围支的损伤;③术后容易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④腮腺浅叶切除后会在腮腺区遗留明显的凹陷区,影响美观。针对上述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改进方式,旨在减轻创伤和畸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作者即对此作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