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氨力农对右心功能的作用。方法:肺癌患者50例,肺叶切除组31例,全肺切除组19倒。用多谱勒超声测定术前、术后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使用氨力农7d观察。结果:肺切除术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较术前降低,其中肺叶切除组P<O.05,t=2.088,全肺切除组P<O.01,t=4.141;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O.05,t=2.651,全肺切除组P<O.05,t=2.735;平均肺动脉压(mPA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O.01,t=3.701,全肺切除组P<O.01,t=4.912;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O.01,t=3.534,全肺切除组P<O.01,t=4.291;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O.05,t=2.723,全肺切除组P<O.01,t=3.104;右室收缩压(Rvs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O.05.t=2.587,全肺切除组P<O.05,t=2.778。使用氨力农可降低RVEDVI、mPAP、PAsP、PVRI和改善RVEF。结论: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功能减退,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氨力农能够改善右心功能,减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氨力农对右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肺癌患者 5 0例 ,肺叶切除组 3 1例 ,全肺切除组 19例。用多谱勒超声测定术前、术后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 ,术后使用氨力农 7d观察。结果 :肺切除术后右心室射血分数 (RVEF)较术前降低 ,其中肺叶切除组P <0 0 5 ,t=2 0 88,全肺切除组P <0 0 1,t =4 14 1;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RVEDVI)较术前增加 ,肺叶切除组P <0 0 5 ,t =2 65 1,全肺切除组P <0 0 5 ,t =2 73 5 ;平均肺动脉压 (mPAP)较术前增加 ,肺叶切除组P <0 0 1,t =3 70 1,全肺切除组P <0 0 1,t =4 912 ;肺动脉收缩压 (PAsP)较术前增加 ,肺叶切除组P <0 0 1,t =3 5 3 4,全肺切除组P <0 0 1,t=4 2 91;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较术前增加 ,肺叶切除组P <0 0 5 ,t =2 72 3 ,全肺切除组P <0 0 1,t =3 10 4;右室收缩压 (RvsP)较术前增加 ,肺叶切除组P<0 0 5 ,t=2 5 87,全肺切除组P <0 0 5 ,t=2 778。使用氨力农可降低RVEDVI、mPAP、PAsP、PVRI和改善RVEF。结论 :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功能减退 ,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氨力农能够改善右心功能 ,减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廖伟  马刚  方翼  王春梅 《癌症》2009,28(6):642-646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留肺功能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影响,以及肺灌注扫描在伴COPD肺癌患者术前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因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伴COPD肺癌组25例,肺功能正常肺癌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间手术前及术后30天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st second,FEV1)的改变以及两组间术后FEV1实测值(postoperative 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preoperative predictive 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的差值和比值。对有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肺癌患者单独比较肺灌注扫描ppo’FEV1和公式法ppoFEV1。结果:伴COPD组肺叶切除术后FEV1平均损失百分比小于正常肺功能组(8.98%VS.22.47%,P〈0.05):术后30天实测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差值(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大于对照组(6.90VS.0.83。P〈0.05):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比值大于对照组(1.14VS.1.01,P〈0.05)。行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患者相应的ppo’FEV1-ppoFEV1均数为4.04%,95%置信区间为3.01%~5.07%。结论: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的肺功能损失少于肺功能正常肺癌患者,行肺灌注扫描可能更好地预测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肺减容术(LVRS)对运动时心肺循环的影响,并与肺癌肺叶切除术相比较。背景资料总结:LVRS可快速地改善经挑选的异质性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然而极少有资料涉及LVRS对心肺循环,尤其是在运动时对其的影响。方法:LVRS(7例)和肺叶切除术(8例)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月行静息和运动时肺功能测试与肺血流动力学检查。在负荷实验中,取仰卧位,使用电制动自行车测力计至少2min或直至疲劳或呼吸困难出现。结果:在肺叶切除术后,肺活量值,预计肺活量的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第1秒用力呼气量百分比,残气容积/…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仍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术后极早期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比较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对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2015年9月-2016年2月间手术的肺癌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检查测试肺功能。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版本,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①在术后第3天,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lfow, 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ransfer factor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 TLCO)、T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LCO%),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42、0.029、0.045、0.039、0.021、0.018、0.024)。②在术后3个月,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组患者的肺功能,组间比较发现FVC、FVC%、FEV1、FEV1%、PEF、MVV、TLCO、TLCO%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9、0.024、0.044、0.021、0.037、0.029、0.045、0.017)。结论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在术后极早期(术后第3天)与术后3个月,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均为胸腔镜肺段切除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叶切除优于开胸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肺癌伴肺裂发育不良患者应用传统肺叶切除方法常导致术后发生肺持续漏气。本研究旨在观察无肺裂肺叶切除技术对这类患者的疗效,探讨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274例肺癌伴肺裂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按肺叶切除技术分为无肺裂肺叶切除组(A组)和传统肺叶切除组(B组)。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累计肺漏气停止时间,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A组较B组的肺持续漏气发生率(P=0.009)和术后漏气时间(P<0.001)明显降低;两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胸腔液体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伴肺叶发育不良应用无肺裂肺叶切除技术,能明显降低术后肺持续漏气发生率及术后肺漏气时间,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癌肺切除手术前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 (DLCO)测定与手术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413例肺切除手术前作过肺功能和DLCO测定的肺癌患者术后近期预后进行分析。其中2 7例术前DLCO降低 (全肺或二叶切除者 <6 0 %预计值、肺叶切除者 <5 0 %预计值 )者为DLCO降低(LDLCO)组 ,其余 3 86例为对照组。结果 LDLCO组与对照组相比 ,患者年龄偏大、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史、长期吸烟史以及术前化疗或放疗者明显增多 (P <0 .0 5 )。两组手术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但LDLCO者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 术前DLCO降低可增加肺切除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术前DLCO测定对预计肺切除术后风险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国军  庄江能  李卓东  涂东  石云  刘鑫 《肿瘤》2012,32(2):134-136
目的:评价通过心包内血管处理行肺切除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11年4月在本院接受心包内血管处理肺切除术的13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并分析不同病理分型和TNM分期对生存的影响.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77% (1/1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 (19/130).全组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3%和20%.行肺叶切除患者的1、3和5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全肺切除患者(P<0.01).行心包内血管处理左肺全切术患者的1、3和5年的生存率要高于心包内右肺全切术后患者(P<0.01).结论:通过心包内血管处理行肺切除术治疗中晚期肺癌可增加手术切除范围并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围手术期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外科治疗肺癌患者合并不稳定冠心病时术后死亡率和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治疗常给胸外科医生造成挑战.本文提出该类患者根治性肺切除术联合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7例可外科切除的合并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近期心肌梗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根治性肺叶切除术联合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患者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不宜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1例支架植入后效果不佳.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左上肺叶切除2例,右上肺叶切除1例,右上、中叶切除1例,胸腔镜辅助下左下肺叶切除1例,右下肺叶切除2例.结果 本组无住院死亡,1例术后7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术后并发房颤.术后病理检查5例为鳞癌,2例为腺癌.全部患者随访2-59个月,术后均未再次出现心肌缺血症状,1例右肺上、中叶切除术后19个月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在选择患者情况下,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根治性肺切除联合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肺癌合并不稳定冠心病患者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ao Y  Zhang D  Zhang R  Wang L  Yang L  Cheng G  Sun K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300-302
目的 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在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治疗经验。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结果 181例中,全肺、肺叶、部分肺叶切除和者分别为43例、118例、16例和4例。切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4%(75/177),总的住院死亡率为7.9%(14/177)。全肺、肺叶和部分肺叶切除后心肺并发症的率分别为25.6%(11/43)、48.3%(57/118)和31.3%(5/16)。8例术前行放疗和(或)化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死亡率为3/8。12例第2次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8/12),死亡率为33.3%(4/12)。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2/45)、42.2%(19/45)和31.1%(14/45);Ⅰ、Ⅱ、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5.0%(11/20)、25.0%(3/12)和0。结论 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但应结合病史、弥散功能和术前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有术前放化疗史和对侧开胸手术史的低肺功能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对于早期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逆行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手术中的优点。方法:对28例因受肿瘤、淋巴结压迫或侵犯,肺动脉或肺静脉显露困难的肺癌病人行逆行肺叶切除术病例(实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同类型肺癌病人常规肺叶切除术30例当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28例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切除率100%,对照组探查3例,全肺切除6例,肺叶切除21例,切除率90%,术中术后并发症:实验组术中出血8例,平均手术时间2.5小时,术后平均住院9天;对照组术中出血18例,改行全肺切除6例,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术后平均住院12天。结论:逆行肺叶切除术能显著提高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全肺切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不损伤肌肉切口行解剖性肺切除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80岁以上肺癌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均经腋下保留胸部肌肉和肋间神经的小切口完成解剖性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除手术。肺叶切除8例,双叶切除3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2例,肺叶切除加楔形切除2例,全肺切除1例。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9例患者入住外科监护室,时间平均为2.3 d;需机械通气者6例,机械通气时间3~18 h;前3位并发症分别为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全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 d,最短5 d,最长为14 d。结论 解剖性肺切除可被安全应用于部分8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4.
常秀军  王子彤  韩鸣  杨声  秦明  段勇 《中国肿瘤》2007,16(8):633-635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95例肺癌手术患者,其中全肺切除术176例,肺叶切除术509例,楔型切除术11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7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34.3%(273/79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吸烟史、心律失常史、全肺切除、术中心包损伤、术后肺不张是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17).[结论]心脏储备功能的降低、对手术损伤及缺氧的耐受力降低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支气管成形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目前已成为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全肺切除术时所选择的术式。本文总结79例隆凸切除、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经验。方法 1987年3月至2005年3月,施行左支气管肺动脉成形34例,右支气管肺动脉成形45例。其中隆凸切除重建14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发生手术并发症28例,发生率为35.4%,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1%.55.2%、32.1%。结论 隆凸、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三者灵活应用,可扩大肺癌手术适应证,减少全肺切除比例,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非小细胞中心型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全肺切除率并获得与全肺切除相同的手术彻底性.方法:用肺动脉成形或同时行支气管成形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中心型肺癌49例,其中鳞癌43例,腺癌6例.左上叶袖状切除21例,右上叶6例,右中上叶2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余48例无并发症,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39%.结论:肺动脉成形重建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切除了肿瘤组织,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大性外科手术治疗左心房和肺静脉受侵犯的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2000-01-01-2006-01-31对46例侵及左心房或肺静脉根部的肺癌经心包内处理肺静脉,行部分左心房切除,占同期肺癌手术的4.9%,左下肺切除术6例,左全肺切除术14例,右肺中下叶切除术8例,右肺下叶切除术2例,右全肺切除术16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43例,失访3例,随访率93.5%。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9%、37.50%和21.43%。结论:左心房或心包内肺静脉受侵的T4晚期肺癌,如果没有N2和N3转移,应考虑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为晚期肺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并对该术式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全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29例均行全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其中行右肺上叶袖式13例,左肺上叶袖式10例,左肺下叶袖式6例。手术时间180~400 min,中位时间240 min,其中支气管吻合时间35~60 min,中位时间48 min。术中出血量150~460 ml,中位出血量220 ml。淋巴结清扫12~39枚/例,中位清扫19.6枚/例。术后放置胸腔引流管时间4~16 d,中位时间6 d;术后住院时间6~16 d,中位时间9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1%(7/29),其中1例并发肺面漏气(>7 d),2例肺部感染,3例心律失常,1例患者术后第7天出院,第40天出现吻合口瘘出血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3~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吻合口狭窄。结论 全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是治疗中心型NSCLC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