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奋性氨基酸、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与阗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的研究证明,兴奋性氨基酸、抑制性氨基酸、钙内流、类固醇激素等在癫痫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兴奋性氨基酸(EAA)、糖皮质激素(GC)及其受体与癫痫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NMDA受体与癫痫及学习、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酸为中枢神经系统中兴奋性氨基酸,其离子型受体NMDA受体与癫痫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参与长时程增强(LTP)的产生.本文重点介绍近年对NMDA受体与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及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酪氨酸,与多肽YY和胰多肽组成胰多肽家族,它们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海马组织内NPY含量最高,主要由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中间神经元产生,具有抑制兴奋性氨基酸传递从而降低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1-3]。NPY在大脑皮层、下丘脑、丘脑、脑干和小脑等部位也有颁布,在癫痫的发生发展、学习记忆过程、水钠和内分泌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内含有丰富的作为重要神经递质的兴奋性氨基酸,因此也广泛存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谷氨酸、天冬氨酸等)结合后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而实现其生理效应。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根据对不同激动剂的选择性和反应强度,离子型受体分为NMDA受体、使君子酸(AMPA)受体和海人藻酸(KA)受体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NMDA受体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有关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研究表明,癫痫的发生与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谷氨酸作为一种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机制在癫痫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谷氨酸受体可以分为促离子型和促代谢型2类。  相似文献   

6.
腺苷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突触传递和神经元活动的重要抑制性调节因子之一.正常生理情况下,腺苷能调节多种神经递质(如单胺类递质、兴奋性氨基酸、一氧化氮、乙酰胆碱等)的释放.腺苷受体遍布于整个脑和脊髓,其中腺苷A1受体对于呼吸节律的产生和传导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布洛芬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区环氧化酶2(COX-2)和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癫痫组(epilepsy)和治疗组(ibuprofen)。运用戊四氮(PTZ)诱导建立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并用布洛芬干预,采用行为学观察检测大鼠癫痫发作水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区COX-2的表达情况,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收集并分析大鼠海马区动作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大鼠癫痫发作明显,海马区COX-2表达升高,海马神经元兴奋性升高(P <0.05);治疗组大鼠癫痫发作等级降低,海马区COX-2表达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兴奋性降低(P <0.05)。结论:布洛芬通过下调COX-2降低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癫痫发作强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腺苷与癫痫     
内源性腺苷(adenosine,AD)可能是脑内自然抗痫物质之一,通过细胞膜上的A_1、A_2、A_3受体发挥作用。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释放增多、NMDA受体过度刺激、Ca~(2+)大量内流与癫痫的产生密切相关;而内源性腺苷的大量释放能终止癫痫发作,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今后选择性腺苷受体激动剂的发展可为癫痫治疗提供新的更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哺乳动物脊髓神经元的实验研究,表明在脊髓中存在兴奋性氨基酸三种受体亚型并提出L-谷氨酸(L-Glu)、N-甲基天门冬氨基酸(NMA)、海人酸(KA)分别是兴奋性氨基酸三种受体亚型的激动剂。本工作观察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对大鼠皮层神经元对上述三种激动剂反应的阻断作用,为皮层神经元中存在兴奋性氨基酸三种受体亚型提供实验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时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浓度增高,增高的兴奋性氨基酸将通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及非NMDA受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导致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Ca^2 ]i)增高,最终将导致神经元的损害或坏死。另一方面,脑缺血也诱导产生多种自身代偿机制,以拮抗各种病理性损伤及增加神经元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发作可诱导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上调,进而激活海马门区及CA3区腔隙层的TrkB受体,通过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等效应加强海马通路尤其是苔状纤维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从而导致持续的高度兴奋状态;而阻断BDNF信号转导通路则可抑制癫痫发生.提示BDNF在癫痫发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其细胞分子机制将为探索癫痫治疗手段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甲基门冬氨酸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门冬氨酸受体是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受体亚型之一,该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特点与过量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的神经元易损性直接相关,受体复合体的结构特点及多位点调节机制是其参与多种生理、病理生理过程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哺乳动物脊髓神经元的药理研究,提出L-谷氨酸(L-Glu)、N-甲基门冬氨基酸 (NMA)、海人酸(KA)分别是兴奋性氨基酸三种受体亚型的激动剂。本工作观察大鼠皮层神经元对此三化合物的反应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兴奋性氨基酸在皮层突触传递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NMDA受体是指对NMDA(N-甲基D-天冬氨酸)敏感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在研究γ-氨基丁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作用同时,人们注意到中枢有兴奋性氨基酸。1960年Curtis及Watkins发现L-谷氨酸、L-天冬氨酸对脊髓细胞有明显兴奋作用,测定兴奋性氨基酸在脑中的含量,发现L-谷氨酸,L-天冬氨酸相当高。经20多年的研究,对中枢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有了进一步了解,认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触传递中可能起着递质作用。近年来由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放射性专一的配基合成,应用药理、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其后的癫痫发作是否具有保护和预防作用以及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GM1治疗HIE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E模型,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氧缺血后脑损害的形态学改变、兴奋性氨基酸Glu阳性(Glu-IR)神经元和抑制性氨基酸GABA阳性(GABA-IR)神经元表达和GM1对上述变化的影响. 结果盐水处理组与GM1治疗组相比病变较重, Glu-IR神经元和GABA-IR神经元数目减少与GMI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GM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病损灶,保护Glu-IR神经元和GABA-IR神经元,尤其是对GABA-IR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提示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的癫痫发作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巯基化合物对细胞膜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巯基基团是细胞保持正常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基团.巯基化合物可以通过提供游离的巯基基团而保持细胞内氧化还原的正常比率和蛋白巯基的功能状态.巯基基团还可以调节受体的功能.巯基化合物对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等细胞膜受体均可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谷氨酸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时缺血的神经元大量释放谷氨酸是引起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细胞外液谷氨酸异常升高的原因,谷氨酸受体活化机制,细胞内Ca~(2 )升高而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及影响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因素,以下将分别予以叙述。 一、概述 兴奋性氨基酸(EAA)是具有两个羧基和一个氨基的酸性游离氨基酸,谷氨酸就是这类氨基酸。它兼有对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和毒性作用。这一事实已被多种兴奋性氨基酸所证实,兴  相似文献   

18.
NMDA受体与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是兴奋性氨基酸的特异性受体。脑损伤时其过度激活与兴奋性毒素和钙过荷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来该受体在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以及基础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研究的历史。重点介绍了通过两栖类卵母细胞功能表达系统成功地克隆了红藻氨酸受体基因、代谢型兴奋性氨基酸受体(ACPD)基因新资料,讨论了这些基因的结构及其可能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I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 sysytem,CNS)中参与了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控兴奋性神经信号传导,参与痛觉、痒、以及药物成瘾的产生,并且与癫痫、脑缺血、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密切联系~[1]。然而,以I型mGluRs为药物靶点的药物并不广泛,主要是其作用的机制并不清楚。而研究mGluR1/5在神经系统中发挥功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