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永坚 《海峡药学》2007,19(4):60-61
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中药材伪品、掺伪中药材、中药材伪制品、中药材易混品种,为从事中药材快速鉴别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近年来中药材掺伪染色的形式及鉴别技术进行总结,为中药材掺伪、染色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近年来发表的中药材掺伪染色相关的文献报道,归纳相应的鉴别技术,总结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结果:中药材的掺伪染色多样,形式不同,适用的鉴别方法亦不同。结论:性状、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均有其特长,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品种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使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以达到鉴别中药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书香  李伟  李娜 《河北医药》2004,26(1):78-78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对于中药材的鉴定可以运用许多方法,从简单的显微、理化鉴定到复杂的薄层扫描,色谱技术等微量、痕量检查,均能准确地对中药材的真伪优劣做出判断。但在具体工作中最常用,可直接感观药材,并迅速地判断中药材真伪优劣的仍是经验鉴别。在中药材市场开放搞活的情况下,注意掌握中药材的经验鉴别非常重要,同样不容中药工作者忽视。笔者从事中药工作多年,在工作中经常遇上中药掺伪,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等问题;最近又遇到石膏粉内掺杂滑石粉的问题,下面用经验鉴别的方法,对照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4.
丁华  裴春梅 《北方药学》2014,(3):151-151
目的:总结我市2013年中药材市场中掺假染色的方式及品种状况。方法:利用经验鉴别与现代高端仪器检验相结合确保结果准确无误。结果:市场上中药材主要掺伪方式为着色剂染色,且染色剂品种多,对人体有极大危害性。结论:中药材质量应多渠道进一步监管,否则将影响到中药的声誉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部分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下降,市场上的中药材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影响中医疗效和患者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从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研究对策方面来进行分析。1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存在质量问题1.1掺伪、伪劣、以次充好1.1.1掺入加重物质:穿山甲:炮制加工时需砂烫醋淬,趁  相似文献   

6.
中药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中药材价格的不断提高,很多中药材生产商受到利益的驱动,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不仅严重损害中医药的信誉,而且对中药的研究、生产、临床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中药材市场上伪品有3个来源:常见伪品(即用其他品种冒充)、严重掺伪品及伪制品.笔者现将近1年来在验收中药饮片过程中发现的常见伪品情况及外观识别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某些中药材由于价格较贵或供不应求的原因,经常会出现掺伪现象,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现将在药房中发现的几种伪劣药材鉴别如下:1海金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部分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较为混乱,除以往因为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地区用药习惯不一致以及同科属药材外形相似,缺乏各种鉴定指标等因素致使混乱外,更有不法分子制假售假。掺伪使假品种多,程度深,方式也多种多样,不易辩认,不仅使药品质量下降,药效降低,而且也给药检工作带来难度。现将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掺伪使假现象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争 《北方药学》2016,(4):135-135
目的:探讨对于掺杂、掺伪的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方法:鉴别2010年1月至今本区域内生产、经营以及使用单位拥有的中药饮片,对中药饮片(紫河车、姜半夏、金银花、金钱白花蛇等)是否掺杂、掺伪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本区域内生产、经营以及使用单位拥有的中药饮片存在少量掺杂以及掺伪的现象,同源掺伪、形似掺伪、染色掺伪、重量掺伪、非药用部位掺伪、浸提过的饮片掺伪方法等鉴别方法切实有效。结论:对于本区域内生产、经营以及使用单位拥有的中药饮片需要加大鉴别掺杂、掺伪力度,提高鉴别中药材的能力,同源掺伪、形似掺伪、染色掺伪、重量掺伪、非药用部位掺伪、浸提过的饮片掺伪方法等鉴别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和中药材质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33+147-133,147
中药材市场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对于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中药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章将对我国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和中药材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别掺杂、掺伪中药饮片,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方法对近年来辖区内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姜半夏、金钱白花蛇、紫河车、金银花等一些常用中药饮片及掺杂、掺伪品进行了鉴别。结果辖区内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存在使用掺杂掺伪中药饮片的现象。结论需注意中药饮片的掺杂、掺伪现象,提高中药材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人从事中药材的收购、经营二十来年工作中,感到鉴别中药材的真、假、伪、劣至关重要。中医诊断靠的是望、闻、问、切,而中药材的鉴别凭经验观察它的形状、大小、表面颜色、质地,断面气味水火试。  相似文献   

13.
几种中药材掺伪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一些中药材正品与掺伪品的主要鉴别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药材市场打假工作的深入进行,中药材掺伪手段也愈加隐蔽,采购过程中经常由于我们不能掌握掺伪药材的疑点特征,失去了对这些药材的注意力,没有及时的作进一步鉴定,从而造成经济和  相似文献   

15.
李明华  程显隆  张萍  郭晓晗  魏锋  马双成 《中国药事》2018,32(12):1642-1647
目的:在调研和检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当前中药白矾的市场质量问题,为监管工作提供建议。方法:产区和市场调研、检验数据和文献整理相结合,分析白矾质量、标准问题及其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同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铵盐冒充或掺伪白矾的问题较为严重,市场抽验不合格率为76%,同时发现有造假现象。通过系列针对性研究,完善了白矾现行质量标准。结论:白矾质量不合格问题较为严重,掺伪造假行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和中药质量。提升白矾药材及饮片质量,应加强源头治理,从规范生产入手。  相似文献   

16.
介绍8种中药材的伪品、混淆品、掺伪品的性状鉴别方法,以辨别真假,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药材造假、掺假现象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药材市场的开放,中药材伪混现象有所增加,人为造假、掺假现象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GAP认证现场检查情况分析与基地建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是中药产业的物质基础,稳定优质的中药材是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质量的保障,也是中医临床疗效发挥的根基。规范、标准和可溯源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对中药材基地生产的基本要求。文中通过对中药材GAP认证现场检查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探讨了中药材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对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及认证准备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掺杂以及掺伪的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并对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常见的几种掺杂掺伪的中药饮片进行对比分析,概括总结了常见的中药饮片的掺杂掺伪的鉴别方法,并对几种掺杂掺伪的中药饮片的常规鉴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经检测,本地区内生产经营以及销售使用的中药饮片确实存在少量的掺杂掺伪现象,染色掺伪、形态掺伪、同源掺伪、重量掺伪以及浸提过的饮片掺伪等方法切实有效可靠。结论对于本地区内生产经营以及销售使用的中药饮片,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检查和打击的力度,提高鉴别真假的能力,染色掺伪、非药用部位掺伪、形态掺伪、同源掺伪、重量掺伪以及浸提过的饮片掺伪等方法经检验确实有效可靠,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改进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孙利华  金泉源 《中国药房》2005,16(24):1852-1854
目的:改进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模式。方法:分析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模式的现状,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结果与结论:现行的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模式,在控制中药材质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只有通过完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培养专业人才、保护中药材资源、整顿中药材专业市场和创立中药材品牌等方式,才能得到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