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并介绍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7-2009年间70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 对70例患者术后随访:原有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在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尤其中隔两侧对应部位)造成中隔穿孔.同时对伴有其他鼻腔或鼻窦病变者应处理.本方法适用于无内窥镜条件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鼻中隔多切口粘膜下矫正的方法,选择性对鼻中隔多部位偏曲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应用.方法:对21例双侧或单侧鼻中隔多部位偏曲的患者,采用双侧或单侧鼻中隔多切口、在粘膜下局限于切除偏曲结构的方法对鼻中隔偏曲予以矫正,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鼻中隔得到了矫正,鼻腔通气等症状明显改善,没有鼻中隔摆动、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鼻中隔多部位的偏曲,只要偏曲部位之间有足够的间隔距离,采用多切口手术不但可以达到矫正鼻中隔的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对鼻中隔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留鼻中隔的正常结构,更好地保护鼻中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中隔粘膜下剥离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对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取鼻中隔粘膜下剥离划痕术进行治疗,让患者取坐位,常规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膜交界处作"L"形切口,在粘骨膜下分离左侧鼻中隔粘膜,向后剥离至中隔后端,向下剥离至鼻腔底,向上尽量剥离[2]。再距粘膜切口稍后处约1~2 mm切开鼻中隔软骨,分离对侧粘骨膜,范围同左侧。于鼻丘下缘水平的中隔粘膜上作一横切口,其后作一纵切口,长约1~1.5 cm。注意所有切口勿相连,左右侧两中隔粘膜切口亦不在同一部位以防穿孔。合并有鼻息肉者先行鼻息肉切除术,有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行粘膜下矫正术。术后双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24~48小时。术后应用息斯敏、仙特敏、酮替芬等抗组胺药物。结果:120例中治愈100例,治愈率为83.3%,好转18例,好转率15.0%,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结论:鼻中隔粘膜下剥离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2003~2004年83例(166侧)鼻中隔偏曲男性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者38例,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者45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Eccovision型声反射鼻测量计对以上患者进行测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发现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做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鼻腔总容积明显大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患者,而单纯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患者的疗效欠佳且不稳定.因此,笔者推荐对于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应施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做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为简化命名并规范此类手术,建议将此手术命名为"鼻腔矫正术",并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此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5.
陶廷富  孙军等 《实用新医学》2001,3(12):1071-1073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重建术对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鼻中隔偏曲患分别合并有鼻阻(10例),头痛(9例),鼻出血(5例),血管运动性鼻炎(3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4例)。其中包括18岁以下儿童4例,手术在鼻内窥镜下,根据不同的偏曲类型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粘膜切口,术中保留中隔软骨,骨性偏曲予以切除,软骨偏曲采用不剥离对侧粘骨膜的情况下,四周切断或“田”字型切开办法矫正,21例中8例同时施行了下鼻甲部分切除术,4例在全麻下同时施行了 双侧全筛开放术。结果:21例中隔粘膜切口一期愈合,无出血,感染,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分别随访3-6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重建术,在直视下操作,术野清晰,手术简便,并发症少,适应证宽,可以替代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矫正鼻中隔偏曲。  相似文献   

6.
习用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Killian手术),是在鼻中隔粘软骨膜上作“(”切口。其缺点是在畸形复杂或结缔组织增生粘连的情况下,因手术野和视野的局限性,难以矫正完全,并因粘膜剥离困难,往往会留下粘连区,此时钳除偏曲的软骨质,易造成粘膜损伤或引起鼻中隔穿孔。此外,手术切除的软骨部分较大,影响鼻的正常呼吸机能。对于鼻发育未完全的儿童,手术更是禁忌。故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已不应再视为鼻中隔偏曲处理的常规手术。 10年来,我们开展了鼻粘膜下矫正术。其特点是:手术野大,鼻中隔各部暴露充分,操作方便。视野清楚,在明视下剥离,  相似文献   

7.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鼻内镜的应用,鼻腔、鼻窦解剖及生理功能愈发清楚.鼻中隔手术愈来愈精细.我科自2001年8月~2004年5月间,行鼻中隔成形术70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4例,鼻中隔成形术伴鼻息肉切除术、鼻窦开放术66例.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手术,由于手术技巧精细和手术适应症的灵活掌握,对于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及手术技巧的评价甚为重要。在提高这一手术的教学方面,对一组住院医师进行了理论和实际手段考察,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体会,认为在教学中应抓住适应症(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概念,鼻腔检查,局部民其他症状的关系)和手术操作(切开方法、偏曲分离、防止粘膜损伤及鼻中隔穿孔)6个要点,反复实践,就能培养住院医生高质量地完成鼻中耳粘膜下切除术,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报告鼻中隔-鼻成形术60例。认为鼻中隔偏曲伴鼻背部偏斜者,必需同期手术矫治才能纠正外鼻畸形及恢复鼻腔功能,且无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旭平  王继华  黎高新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1017-1019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失败而行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的技术方法。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39例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的部位、程度,原有软骨及骨质的残留状况,在内镜下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切口(径路)进行手术:对10例鼻中隔前下端偏曲,1例低位偏曲和14例高位偏曲的患者采用鼻中隔前端"C"形切口;对12例鼻中隔后端偏曲和2例高位偏曲患者,在偏曲部位的前方作小弧形切口;必要时辅助电钻或骨锉进行手术。结果39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鼻中隔修正手术针对不同的临床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可获满意效果,是一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进行补救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蓓 《微创医学》2000,19(3):310-311
鼻中隔偏曲妨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可诱发鼻窦炎,手术矫正是唯一的治疗法.我科于1997年6月~1999年8月开展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3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方法  14例患者行鼻中隔再次矫正术 ,取左侧鼻顶、鼻底双L型切口 ,其中 3例鼻中隔软骨前部偏曲加用对侧鼻前庭处切口 ,避开首次手术粘连部位 ,术后纱条对等填塞和抽出。结果  14例均成功。随访 2年症状消失 ,鼻镜检查鼻中隔基本居中。结论 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宜避开首次手术之粘连部位 ,采用鼻顶及鼻底的双L型切口 ,视野清晰 ,便于充分分离及切除偏曲部软骨及骨质 ,彻底纠正偏曲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0例中 ,男 36例 ,女 14例 ;年龄 18~ 30岁 ,平均 2 7岁。单纯鼻中隔软骨部偏曲 2 2例 ,合并骨部偏曲 2 8例 ,50例均有鼻塞。1.2 手术方法  1按常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大块切除软骨及偏曲的骨部 ,骨部偏曲部分也可咬碎不取出。 2将切除的软骨修剪整平。如垂直或水平窄条状或周边楔状切除 ,或仅线形切开 ,以减低偏曲张力 ,偏曲骨片用咬钳压平。 3将整复后的软骨或骨片植入鼻中隔粘—软骨膜及粘—骨膜下 ,软骨尽量靠近粘膜切口。如有粘膜破损时则放在破损处。切口缝合二针。鼻腔予以填塞。2 术后观察2 .1 …  相似文献   

14.
张恩琴  李红艳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408-1408
<正>鼻中隔偏曲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主要由外伤、鼻腔肿瘤压迫及先天发育畸形所致。患者出现鼻塞、头痛、嗅觉减退、鼻出血及类似过敏症状等不适。在临床治疗中,多以手术治疗,目前在临床手术中,以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占主流,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鼻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粘膜下矫  相似文献   

15.
黎柱杨  王春 《华夏医学》2009,22(3):476-47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中对反向弯曲中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69例伴有反向弯曲中鼻甲的慢性鼻窦炎或鼻中隔偏曲,但不伴有鼻息肉的患者,行反向弯曲中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尽可能地恢复中鼻甲原解剖结构.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经8周以上的随访,70侧(82.3%)中鼻甲形态满意,外侧壁上皮化完整,粘膜光滑红润,无明显水肿或息肉样变;中鼻甲与鼻中隔或鼻腔外侧壁粘连15侧(17.7%).结沦:反向弯曲中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的优点是:尽可能保留中鼻甲粘膜而明显加快其功能的恢复,并尽可能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对术后减少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对治疗鼻中隔偏曲有其重要作用,至于并发症如鼻中隔血肿、鼻梁凹陷畸形、鼻腔粘连等,只要适当掌握手术时机及术后处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郭秋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21-3722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手术在鼻内镜下操作的效果。方法:对50例鼻中隔高位、后段和不规则偏曲的患者,均在内镜下根据偏曲的不同部位,分别选择黏膜切口部位。结果: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患者鼻腔通气都满意,并发头痛的患者均痊愈,未发生鼻中隔穿孔及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对局部的创伤显著减少,疗效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18.
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术是恢复鼻腔生理功能的一种常见手术。1902年Freer首次报导描述了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直至1904年Killian才使此术式规范化,临床上称为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Submucous resection of nasal septum简称S.M.R)又称Killian氏术。是一种成功的安全的手术,但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如术野、视野较为局限,容易发生鞍鼻、鼻中隔穿孔,以及术后鼻中隔丧失正常硬度,随呼吸煽动。针对这些缺点,不少学者从手术的方法和步骤上进行改进,逐步形成了今天临床上称为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鼻中隔成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对侧辅助切口结合岛状鼻中隔软骨瓣矫正复杂性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1例复杂性鼻中隔偏曲患者,均采用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纵切口,同时右侧鼻底行小横切口,首先剥离双侧鼻底部黏膜,而后剥离鼻中隔黏膜,使二者在棘突尖端"会师",彻底松解双侧黏膜后矫正骨性偏曲。软骨四周进行减张制作岛状鼻中隔软骨瓣矫正软骨部偏曲。结果:21例患者术后鼻中隔外观居中,通气良好,无1例发生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对侧辅助切口、进行上下"会师"剥离、制作岛状鼻中隔软骨瓣能够使鼻中隔矫正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适用于复杂鼻中隔偏曲患者。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的手术方式和效果。方法:20例患者行鼻中隔再次矫正术,根据鼻中隔不同的偏曲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偏曲的软骨、骨质后用油纱条或膨胀海棉填塞。结果:20例均成功。无并发症。随诊3-6月,痊愈17例(85%),改善3例(15%)。结论: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宜先探清虚实,切口应作在有软骨或骨质的部位,仔细剥离,先剥有软骨或骨质的部位,尽量保持一侧粘膜完整,避免对称性粘膜撕裂,切除偏曲部软骨及骨质,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