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福仁治疗糖耐量低减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中医杂志》2006,47(2):102-102
糖耐量低减(IGT)是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我国糖耐量低减患病率在2%~4%,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均是通过IGT阶段转变而来。王福仁主任医师,悬壶40载,擅治各类疑难杂症。现将其治疗IGT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脉康对糖耐量减退者胰岛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耐量减退(IGT)是糖尿病(DM)的前期,大部分2型DM均经过IGT阶段,解放军总院观察的IGT年转换率为8.95%,因此,控制IGT将从源头减少2型DM的发病率。胰岛索抵抗是糖耐量减退的病因之一,胰岛素敏感性能够较好反应胰岛素抵抗性。笔者观察了糖脉康对40例糖耐量减退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糖耐量异常4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耐量异常(IGT)指血糖水平处于糖耐量正常与糖尿病之间,血糖既不正常但又未达到糖尿病的边缘状态,此期的血糖水平及所伴随的其它代谢异常以对器官组织发生损害,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发展的前期,目前我国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已上升至2%~4%,每年IGT人群有7%~21%向糖尿病转变,干预IGT可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糖耐量减低(IGT)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糖耐量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是糖尿病发病前的“亚健康状态”,大多数2型糖尿病发病前经历此阶段。在该阶段就已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缺陷,IGT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状态。因此,干预控制IGT就是控制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笔者以复方健胰胶囊对IGT患者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肾消颗粒对糖耐量低减(IGT)人群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选,按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选取IGT人群,同时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兼瘀浊证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观察期间采用合理控制饮食和体育运动加以干预,治疗组在饮食和运动干预基础上口服肾消颗粒。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干预后糖尿病发病率和IGT逆转率。结果治疗组IGT发展为糖尿病者为7.4%,对照组为20%;治疗组IGT转正常糖耐量者为51.85%,对照组为2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对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未见明显改善作用(P〉0.05),2组血糖以及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肾消颗粒对脾肾两虚兼瘀浊证的IGT患者干预治疗可减少糖尿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糖耐量减低(IGT)是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糖代谢异常,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不仅2型糖尿病存在IGT阶段,部分1型糖尿病也有这个阶段。此阶段主要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降低和外周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有资料显示国内IGT的患病率高达4.76%,  相似文献   

7.
糖耐量减低(IGT)是糖代谢介于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都要经过这个特殊的阶段。对IGT进行有效的干预可防止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延缓微血管和大血管的并发症,从而将明显降低人群的死亡率。近年来IGT的中医病因病机及症候研究、治疗都取得一定成果,提出脾虚致消、气阴两虚、肝失疏泄兼瘀血论等新的理论,更加丰富了中医论治糖尿病临床的学术体系,兹就近年来中医论治IGT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究竟能否阻止或延缓由糖耐量低减(IGT)发展为糖尿病?最近,有关研究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专项,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全国11个临床试验中心启动。该项目的前期研究证实,中药可使发生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率降低54.27%。研究表明,IGT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及餐后高血糖,若不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药可阻止糖耐量低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究竟能否阻止或延缓由糖耐量低减(IGT)发展为糖尿病?日前,有关研究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专项,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全国11个临床试验中心启动。该项目的前期研究证实,中药可使发生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率降低54.27%。  相似文献   

10.
方法:对涡阳县5个社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首先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末梢血糖监测,符合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诊断标准者,择日做OGTT试验,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对确诊糖尿病前期患者辨证分型。结果: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877例,确诊糖尿病前期110例,其中IFG人群35例,IGT人群50例,IFG合并IFG人群25例;气滞痰阻型31例,气虚痰湿型51例,阴虚气滞型13倒,其他证型15例。结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2.54%,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气虚痰湿型所占比例最高,为46.36%。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我国近10年呈迅猛发展趋势,中老年患病率高达10%左右,而IGT(葡萄糖耐量受损)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的过渡阶段,每年大约有10%~15%的IGT患者转为糖尿病。因此,对IGT的防治尤为重要,笔者应用纯中药制剂金芪降糖片干预治疗IGT,4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DM)与高血压(HT)都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近几年来,两者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时加重了心血管病变(CVD)的危险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倍,而同时伴高血压者则增至4倍。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糖耐量异常(IGT)与DM的比例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目前国内外研究对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非常重视,加强了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刘晶  宋晓琳  戴子枫 《陕西中医》2009,30(2):196-196
糖耐量受损(IGT)指血糖水平已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DM)诊断分割点间的时期。近年来国内外用药物对IGT进行干预性治疗的报道增多,常用药物为二甲双胍、拜糖平等。但其长期服用有较大的副作用,我科近几年来使用院制中成药益气养阴降糖丸,干预IGT转化为2型DM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糖尿病(DM)和糖耐量减低(IG)的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在发生糖尿病之前,均经过IGT阶段。有人统计,每年可能有卫%~5%的IGT病人发展成为NIDDM。尽管IGT病人有转为NIDDM的可能,但并不是所有的IGT病人均能转化为NIDDM,部分IGT患者可恢复到正常糖耐量状态。因此,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组研究旨在观察二甲双肌能否防止或延缓IGT转变为NIDDM。回临床资料1.l对象:从1996年度本院门诊干部2800人…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分泌疾病,根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糖尿病(DM)患病率为2.5%,较15a前增长了3倍多。WHO公布的资料表明,与糖尿病情况相似的糖耐量受损的发病率也正在逐渐上升。目前普遍认为糖耐量受损是发展成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目前,国内外已广泛重视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受损(IGT)的早期发现与及早干预,以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红  肖艳  魏玉辉  莎依娜  许雷鸣  王迪 《河南中医》2013,(12):2202-2203
目的:观察并评估平衡针法对糖耐量低减(IGT)人群病情转归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4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应用基本干预方案,治疗组应用平衡针法加基本干预的方案。结果:治疗组干预后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质量及腰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餐后血糖、CHO、体质量及腰围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经1.5a的平衡针干预治疗后,治疗组IGT患者转至正常糖耐量的转归率为22.86%,对照组为13.08%;IGT患者转成糖尿病的转归率为4.76%,对照组为12.1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法可以改善血糖、血脂代谢,并减轻体质量,改善中心型肥胖,可促进IGT向正常糖耐量的转归,减少了IGT向糖尿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糖耐量异常又称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GT),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我国IGT总体患病率达5.90N,每年约有8.2~11.6%的IGT转变为糖尿病(DM)。因此,如何防止IGT转化DM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甲双胍用于IGT的治疗有科学的循证支持,笔者探讨了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IGT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耐量减低中医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iation。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正式公布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餐后2h血糖(2hPG)≥7.8mmol(140mg/dl),而〈11.1mmol/L(200mg/dl)。研究证实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非IGT人群高约100倍,在此阶段进行干预是防治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糖调节受损是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在7.8 至11.1mmol/L之间的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在6.1至6.9mmol/L之间、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7.8 mmol/L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1]。我国5个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及成都)曾对5 000例未诊断过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餐后血糖调查,发现有48.25%高血压患者餐后(负荷后)2 h血糖增高,我国IGT已逾6 000万。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较单纯高血压更易出现高血管外周阻力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动脉壁损伤和内皮功能紊乱,当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可增加2~3倍[2]。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是引起IGT/IFG的共同病因[3]。  相似文献   

20.
糖耐量低减又称糖耐量异常(IGT),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目前我国IGT患者约有4000万。IGT患者有1/3可能转化为2型糖尿病,故干预IGT向糖尿病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预防糖尿病的最重要措施。中医药干预治疗IGT有价廉效著的优势,我院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名中医王晖主任中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以《内经》气化理论为指导治疗IG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