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百草枯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文  何庆 《四川医学》2010,31(2):158-160
目的探讨百草枯(PQ)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直接毒性和能否诱导大鼠PMVECs的凋亡。方法雄性SD大鼠PMVECs的原代培养和鉴定。培养的大鼠PMVECs在不同浓度PQ的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通过MTT法、琼脂糖凝胶电泳、DAPI染色、流式细胞术来检测PQ对人鼠PMVECs的毒性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地培养出大鼠PMVECs。MTT法测试发现PQ对大鼠PMVECs的增殖代谢活性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凋亡的DNA阶梯;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细胞凋亡的特征如核固缩、核碎裂;流式细胞术揭示凋亡峰出现。结论PQ在体外对大鼠PMVEC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PMVECs凋亡可能是PQ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论文特点介绍】百草枯的肺毒性在于通过增加氧化应激导致肺损伤,而氧化应激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最后共同通路。众所周知,百草枯可以在体内外产生氧自由基损伤肺微血管内皮。然而,在百草枯所致的肺损伤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分离和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LMVEC)的简单方法。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LMVE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性,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获得的LMVEC具有规律的铺路石镶嵌状排列,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CD3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组织贴块法培养LMVEC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改进SD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原代培养方法,以获得纯化的大鼠PMVECs。方法 对组织块法培养PMVECs过程中的组织取材、植块贴壁、培养基配制、传代培养进行改进包括:在麻醉前提前注射肝素钠;利用腹腔放血,待大鼠停止呼吸后剪开胸腔;改进操作以及试剂中加入双抗以降低污染率;原代培养48 h即取出组织块;进行再次消化去除成纤维细胞;异硫氰酸标记的植物凝集素(FITC-BSI)鉴定培养的PMVECs。培养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原代培养的细胞呈现为多角形或短梭形,呈单层铺路石样排列的典型结构。随着细胞传代或培养条件的改变,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可呈长梭形,漩涡状排列。FITC-BSI结合实验呈绿色荧光,阳性率达到90%以上。结论 通过改进分离及培养方法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纯度高且能够稳定传代培养的PMVEC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贯叶连翘提取物(HP)在百草枯(PQ)诱导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s)急性损伤中的作用和对活性氧族物质(ROS)产生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rPMVECs,分为PQ中毒组、HP干预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同时向PQ中毒组和HP干预组加入PQ溶液(0.1mmol/L)0.5h后开始计时,再向HP干预组分别添加三种不同浓度的HP溶液(250mg/L、10mg/L、1mg/L)。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时同点(3、12、24、48、72h)和不同浓度的HP对rPMVECs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同时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相应的细胞上清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0.1mmol/L的PQ诱导rPMVECs损伤后,随着HP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增长,HP可明显减缓rPMVECs生长抑制率的升高;三种浓度的HP几乎在各个时同点均能明显减缓总SOD的活力的下降(P〈0.05);72h时,三种浓度的HP均能明显减缓MDA含量的增加(P〈0.05),而在其它时间点,三种浓度的HP几乎不能明显减缓MDA含量的增加。结论HP对PQ诱导的急性rPMVE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大鼠肺边缘 2mm组织剪下并剪成 1mm× 1mm× 1mm大小的组织块 ,使其紧紧贴附于玻片上 ,而后用含有 2 0 %新生牛血清、RPMI 16 40、H EPES、2 巯基乙醇、丙酮酸钠、谷氨酰胺、卡那霉素、碳酸氢钠培养液培养。结果 2 4h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游出 ,72h左右游出的内皮细胞可融合成片状并紧紧贴附于玻片上 ,经Ⅷ因子相关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相关鉴定。方法 从动物选择、取材、循环灌注、植块贴壁等方面对体外分离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原代培养细胞经传代、冻存与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长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与PMVECs的特异性结合物植物凝集素BSI的结合情况(FITCBSI结合试验)。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融合为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镶嵌生长并有接触抑制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CD31和Ⅷ因子表达阳性;FITC-BSI结合试验呈阳性结果。结论 改进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且成功率高;综合鉴定表明培养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与PMVECs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相关鉴定。方法从动物选择、取材、循环灌注、植块贴壁等方面对体外分离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原代培养细胞经传代、冻存与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长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与PMVECs的特异性结合物植物凝集素BSI的结合情况(FITC-BSI结合试验)。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融合为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镶嵌生长并有接触抑制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CD31和Ⅷ因子表达阳性;FITC-BSI结合试验呈阳性结果。结论改进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且成功率高;综合鉴定表明培养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与PMVECs一致。  相似文献   

9.
组织块法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综合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为组织块法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PMVECs)建立合理可靠的多指标综合鉴定方案.方法 采用外周肺组织贴块法培养RPMVECs,抽取组织块进行切片观察,以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照,对培养细胞进行CD34、植物凝集素BSI、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 组织切片显示组织块源于外周肺组织,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植物凝集素BSI结合试验阳性,而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阴性,透射电镜未见Weibel-Palade小体.结论 Ⅷ因子相关抗原和Weibel-Palade小体并非RPMVECs鉴定的理想指标,联合应用外周肺组织切片、CD34和植物凝集素BSI三指标为组织块法培养的RPMVECs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合理、可靠的综合鉴定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既往工作,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cAM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β-AR变化的关系。方法在100ml培养瓶内接种等量RPMVEC,细胞单层汇合后分3组:TNFα组加5000U/mlTNFα,TNFα 山莨菪碱组加5000U/mlTNFα 10μg/ml山莨菪碱,正常对照组加等量稀释液(各组n=4)。于作用后15、90min采用放免法测定RPMVEC cAMP浓度。结果正常RPMVEC cAMP浓度为11.83±1.35fmol/μl。TNFα组和TNFα 山莨菪碱组,15min和90min两个时相点细胞内cAM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 山莨菪碱组15min与TNFα组15min比较,细胞内cAMP浓度显著增高(P<0.01);TNFα 山莨菪碱组90min与TNFα组90min比较,胞内cAMP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TNFα组15min与90min比较,胞内cAMP浓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TNFα作用可引起RPMVEC cAMP浓度显著升高,其机制可能与腺苷酸环化酶活化有关,而与TNFα引起的β-AR变化下调无关。  相似文献   

11.
王芝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1):1212-1215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慢性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以肺微血管扩张(pulmonary vaso dilata-tion,PVD)引起的低氧血症为典型病理改变,主要发生于各型肝硬化及各种慢性肝病。由于肺微血管主要构成细胞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因此针对HPS发病机制的研究常以PMVECs的异常改变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文中就此方面近年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百草枯是一种高效触杀性除草剂。百草枯吸收入血后主要聚集在肺,造成肺损伤,尤其是中毒晚期形成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后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这是导致百草枯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百草枯的中毒机制目前仍不明,现推测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是其最主要的致病机制,而基因表达异常、线粒体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失、细胞因子网络和酶失衡等亦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针对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治疗除减少毒物吸收、增加毒物清除外,主要以抗氧化和抗免疫反应为主,但效果欠佳。虽然国内外已提出很多新型的治疗方法,但大部分仍处于实验阶段。因此,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百草枯中毒可以引起多个重要器官脏器损害,其中以肺损伤为特征性改变,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出血、水肿、弹性纤维增生等,最终形成肺纤维化;胸部影像学常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磨玻璃样改变、肺实变、气胸、胸腔积液等,存活者最终形成肺纤维化改变.以上这些结构上的改变反映在功能上则肺功能检查可以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等,表现为TLC、FRC、RV、VC、DLCO、VA、FEV1、FVC、FEV1/FVC异常,但肺功能改变与中毒程度明显相关,轻症病人可以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可出现A-aDO2升高,伴或者不伴有低氧血症,且A-aDO2越高,肺损害越重.目前关于血气分析对百草枯中毒肺损害评价的研究较少,尚没有关于A-aDO2与百草枯肺损害程度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百草枯模型组、甲泼尼龙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分别在第1、3、7天取各组大鼠舌下静脉血,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水平,在第7天分离各组大鼠肾组织观察病理结果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观察肾脏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情况。结果血BUN和血清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百草枯模型组第3、7天水平升高(P〈0.05),与百草枯模型组比较,甲泼尼龙治疗组第3、7天水平降低(P〈0.05)。大鼠肾脏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百草枯模型组改变有结构紊乱、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充血水肿等;与百草枯模型组比较,甲泼尼龙治疗组改变显著减轻。肾小管细胞MIF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模型组MIF表达增多(P〈0.05);与百草枯模型组相比,甲泼尼龙治疗组MIF表达减少(P〈0.05)。结论甲泼尼龙可能是通过减少MIF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百草枯对大鼠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田雷  周殊  程景林 《安徽医学》2016,37(12):1522-1524
目的 研究大剂量氨溴索联合甲强龙早期应用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9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成甲强龙组(对照组)及氨溴索联合甲强龙组(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存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和肺纤维化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3天的肺纤维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时,观察组肺纤维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第1周比第3天的肺纤维化程度增加(P<0.05),而对照组各时间点比前一时间点的肺纤维化程度增加(P<0.05),在第2周及第4周时,观察组肺纤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联合甲强龙早期应用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存活率不能显著提高,但使百草枯中毒导致的肺纤维化发生率及肺纤维化程度均有所下降,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几种重金属化合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CRL-2480为研究对象,与不同浓度(0、0.05、0.1、0.5、1、5、10、20μmol/L)氯化锰(MnCl2)、氯化镉(CdCl2)、乙酸铅[(C2H3O2)2Pb]、氯化镍(NiCl2)、氯化铬(CrCl3)或三氧化铬(CrO3)分别孵育12、24、48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此外,荧光法检测氯化镉孵育24 h对内皮细胞骨架F-actin的影响。结果除氯化镍外,其他几种重金属化合物在0.05~20μmol/L的作用浓度下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其中以+6价铬(Ⅵ)及镉对细胞毒性最强。氯化镉可引起细胞骨架重排、破坏。结论锰、镉、铅、铬(Ⅲ)及铬(Ⅵ)均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毒性作用,长期摄入重金属污染的水产品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