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红艳 《药学研究》2022,41(5):331-335
褪黑素是人类和哺乳动物的脑松果体分泌的神经胺类激素之一,具有改善睡眠质量、克服睡眠障碍的功效。由于褪黑素在临床应用人群的特定使用要求,其在儿童临床方面的应用及研究发展较慢,并非所有的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疾病都可以使用褪黑素治疗或辅助治疗,本文综述国内褪黑素在儿童临床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其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脑性瘫痪儿童睡眠状况进行分析,并给与初步干预,以期探讨对脑瘫患儿提供更全面的康复指导。方法对62例脑性瘫痪儿童的睡眠情况、喂养情况、家庭环境,及睡眠不安、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和异态睡眠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其睡眠障碍的表现行家长的睡眠卫生教育和行为疗法。结果婴儿期至幼儿期的脑性瘫痪儿童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阑难,肢体肌阵挛样动作最为常见,给予初步干预后,睡眠不安、睡眠节律紊乱和肢体肌阵挛样动作患儿均有减少,但呼吸暂停和打鼾则无改变。  相似文献   

3.
睡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尽管经历数十年的研究,其生理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哺乳动物睡眠结构的复杂性引发了对于简单模式生物的研究,如线虫、果蝇和斑马鱼。研究显示,模式生物不仅具有类似于哺乳动物的睡眠或睡眠相似状态,而且具有常规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所不具备的研究优势,尤其黑腹果蝇,以其遗传学背景清晰的优势特点而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4.
中风后抑郁多导睡眠脑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异常改变,与正常对照组及抑郁症组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导睡眠仪(PSG)对20例PSD患者和2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PSD组与正常组比较:睡眠潜伏期延长,醒觉时间增加,睡眠效率及维持率低,慢波睡眠减少,有显著性差异。REM睡眠时间及活动度明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REM周期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REM潜伏期、密度、强度无差异。结论我们认为PSD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性变化是REM睡眠时间减少,原因可能与脑损害后大量兴奋性氨基酸等神经毒性物质释放和脑内5-HT含量减少有关。因其合并脑器质性损害等因素影响所以不能与原发性抑郁症一样以REM潜伏期(RL)缩短、REM密度增加作为PSD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调节睡眠-觉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TY  Hong ZY  Qu WM  Huang ZL 《药学学报》2011,46(3):247-252
哺乳动物组胺能神经元集中分布于下丘脑后部的结节乳头核(tuberomammillary nucleus,TMN),其神经纤维投射至全脑。研究发现,中枢组胺的释放与觉醒时相呈正相关,觉醒期的释放量是睡眠期的4倍;内源性物质前列腺素E2和神经肽阿立新(orexin)激活TMN组胺能神经元,增加组胺释放,促进觉醒;前列腺素D2和腺苷抑制组胺能神经元活性,诱导睡眠。本文综述组胺能神经系统调节睡眠-觉醒研究进展,讨论拟(抗)组胺类药物用于促觉醒或(和)镇静催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脑内抗坏血酸的功能及药物对其影响刘雯吴春福(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药理教研室,沈阳110015)中国图书分类号R971;R977.23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A)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以脑和肾上腺中含量较高,它在体内尤其在脑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睡眠相关性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 对22例睡眠相关性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夜间睡眠癫痫发作主要表现为嗜睡和睡眠障碍以及常规EEG检查无病样放电,为本组病例的主要误诊原因。结论 对于睡眠障碍的患者,应常规行24h脑电和多导睡眠图监测,以便尽早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缺锌大鼠脑海马CA_1区长时程突触增强的观察研究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任榕娜,陈新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孔祥英,吴嘉惠脑海马长时程突触增强(LTP)是哺乳动物脑内单突触接头上突触效应的一种持久性改变,亦是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本研究通过建立缺锌(?..  相似文献   

9.
过去曾从动物脑内分离出能促进动物睡眠的多肽。近来Lerner报告使猫不能入睡22h后,从脑脊液中提取物质,通过反向HPLC法分离出一种液体物质,鉴定为顺式一9一烯十八碳酷胺,在IOOVL中含有O.1~5纳摩尔。对照猫的脑脊液中不存在这种物质。合成的顺式一9一烯十八碳酸胺对实验动物脑室注射,可促使睡眠。改变该化合物的碳链长度,双键位置或构型,都导致促睡眠活性减弱。促进睡眠的新脑脂质@嵇汝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睡眠状态与临床症状、脑诱发电位的关系。方法收集2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92名健康者既往睡眠时间与脑诱发电位资料,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既往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当中,与睡眠>8h/d相比,睡眠<5h/d组的PANSS总分、一般症状分、注意障碍分、意志障碍分、主动回避社交分显著升高;与睡眠5~8h/d相比,睡眠<5h/d组AEP-P2b潜伏期显著缩短。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睡眠时间与PANSS总分、一般症状分、抽象思维障碍分呈负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睡眠时间与脑诱发电位指标间未发现相关性。结论既往睡眠不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障碍、意志障碍、主动回避社会有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脑功能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