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某,男,56岁。因头昏、乏力半个月,全身散在性紫癜1周,于1989年8月11日门诊检查,血红蛋白(Hb)55g/L,白细胞(WBC)72×10~9/L,血小板(Pt)10×10~9/L,外周血中见大量原始细胞,拟诊为急性白血病。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四肢、胸背部、颜面部均可见密集紫癜,暗红色,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腹、神经系统均无异常发现。双侧眼底有大片暗红色出血灶和渗出物。实验室检查 Hb44g/L,WBC24.2×10~9/L,原粒细胞89%,Pt 9×10~9/L,血乳酸脱氢酶>1000U,骨髓像示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88.5%,早幼粒细胞0.5%,红系0,巨核细胞0,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FAB-M_1型)。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11岁,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个月,自体骨髓移植(ABMT)术后,白血病复发,干1991年12月7日入院。1991年5月,因乏力,面色苍白,查HB44g/L,WBC12.1×10~9/L,PLT58×10~9/L,骨穿显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幼粒细胞93.6%,确诊ALL-L~2,T淋巴细胞型。用COAP方案(7天/疗程)化疗8疗程,1990年9月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0岁,工人。以发烧、咳嗽、胸痛半月,于1988年3月收住院。实验室检查,血红旦白92g/L,红细胞2.9×10~(12)/L,白细胞总数0.5×10~9/L,中性分叶粒细胞6%,淋巴细胞56%单核细胞2%,异常细胞36%,骨髓穿刺粒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及早幼粒细胞为50%。其中  相似文献   

4.
<正> 例1,男,3岁。住院号50045。面色苍白半月,无出血现象,不发热。心尖区有SMⅡ级,肺无异常,肝、脾,浅表淋巴结不大。血Hb70g/L,RBC2.4×10~(12)/L,WBC2.8×10~9/L,N0.25,L0.75,plaT50×10~9/L,ReT0.005。骨髓增生明显活跃,G:E=13.5:1,以原始、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异常早幼粒细胞占71%。细胞体积大小不等,形态  相似文献   

5.
李金德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99-1099
患女 ,74岁 ,农民 ,贫血貌 ,消瘦乏力。查体 :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皮肤有少量出血点入院。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RBC2 .1× 1 0 12 /L,Hb5 4 g/L。WBC1 .8× 1 0 9/L,血涂片可见幼稚粒细胞 :原始粒细胞 0 .2 8,早幼粒细胞 0 .1 4 ,PLT4 2× 1 0 9/L。骨髓像 :骨髓增生低下 ,粒∶红 =4 .6∶ 1。粒系增生相对活跃 ,原粒细胞 5 5 % ,早幼粒细胞 2 0 % ,中、晚幼粒细胞阶段罕见 ,呈断尾现象。原始粒细胞胞体大小悬殊 ,外形多不规则有折叠凹陷 ,核染色质粗糙。红系统明显受抑 ,原、早阶段细胞难见 ,可见类巨变细胞 ,成熟红细…  相似文献   

6.
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在某种因素刺激下产生的白细胞显著增高,超过50×10~9/L或血象中有一定比例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现报告1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9岁,因反复便秘、粪便带血1年余,近期加重来我院就医,经肠镜证实为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术后的当天出现心动过速,体温上升,白细胞计数达43×10~9/L、其中幼稚细胞32%;淋巴结、牌均未触及,无胸骨压癌,无出血。作骼后上棘骨髓穿刺,涂片用Wright及NAP染色。全片记数200个有核细胞,其中原粒细胞占3%,早幼粒细胞占6.5%,中性中幼粒细胞占19%,中性晚幼粒细胞占21%,中性杆…  相似文献   

7.
M_4EO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根据1985年FAB协作组对ANLL分型修订标准,我们共诊断7例M_4EO,现报告如下。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Hb57~88g/L;RBC2.8~3.3×10~(?)/L;P(?)6~51×10~9/L;WBC4.7~260×10~9/L;原始细胞7~78%;2例可见嗜碱细胞。 (二)骨髓象:原始+早幼粒细胞(NEC)21.2~41.6%,原始+幼稚单核细胞(NEG)23.4~49.6%,嗜酸细胞(NEC)6~21.4%,嗜酸细胞以中晚幼阶  相似文献   

8.
郑智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3):213-214
目的:探讨惠若舒(G-CSF)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由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4例ANLL患者化疗后48h给予G-CSF100μg/d,im×10d,或中性粒细胞>1.5×10~9/L停药。对照组为同期入院的AN-LL患者8例。监测末梢血象的变化,观察各自的感染率。结论:ANLL患者化疗后骨髓逐渐步入受抑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发生。应用G-CSF后,平均7d中性粒细胞升高,于14d下降,缓升后平稳恢复至1.5×10~9/L以上,感染率15%左右;而同期对照组分别为13.4d,50%左右。G-CSF的应用缩短了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6年至今诊断5例骨髓坏死,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19~54岁,从确诊到死亡19~56天。均呈全身多部位骨痛,持续性加重,伴发热、出血及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4例有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结肿大。5例外周血Hb均低于50g/L,最低者18g/L,白细胞2.8~2.9×10~9/L,血小板均低于50×10~9/L,网织红计数5~18%,分类可见早期粒细胞及有核红细胞。经抗生素、激素、输血治疗无效。5例均经2次以上骨髓穿刺及病理活检,骨髓液外观,1例呈脓样,2例呈果酱样,2例似血水样,骨髓活检均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院遇到采用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长疗程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发生过敏性紫癜者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38岁,因头晕、发热、龈出血20天,于1988年8月11日来院就诊。查体:T37.6℃,双颌下各扪及数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胸骨有压痛。实验室检查:Hb49g/L,Pt11×10~9/L,WBC6.5×10~9/L,中性分叶核细胞0.19,幼稚细胞0.28.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系为0.86,原始粒细胞0.05,早幼粒细胞0.16,红系受  相似文献   

11.
<正>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主因头晕、乏力2个月住院。入院查体:T37℃,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化验Hb60g/L,WBC70×10~9,BPC10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单核系明显增生,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94%,POX(+),SB(+),NaF/NAE抑制试验(+),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5,经DAVP_(16)方案1疗程获完全缓解(CR),停化疗后第6天,白细胞下降至0.4×10~9 / L,同时发现左大腿内侧有一肿块,核桃大,局部红、肿、痛,次日出现发热,体温39.8℃,肿块进行性增大,疼痛渐加剧,考  相似文献   

12.
<正>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急性白血病病人经化疗后,粒细胞及(或)血小板显著减少而引起的感染或出血的患者共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1岁~57岁,化验结果:伴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1×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者血小板数<10×10~9/L;临床表现明显的感染及出血,经对  相似文献   

13.
<正> 1 病例资料1.1 例1,男56岁,干部,1991年5月开始出现乏力、间断发热、皮肤出血点。贫血貌,皮肤散在瘀点和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异常肿大,胸骨下段明显压痛,两肺以及心脏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较胀,脾脏轻度肿大,肝脏未及。化验:WBC 5.6×10~9/L RBC1.25×10~(12)/L PLT23×10~9/L,骨髓检查:原粒细胞90%,早幼粒细胞3%,确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_1)。先后DA、MA以及IA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但一直未达到完全缓解,1992年10月因脑出血临床死亡。  相似文献   

14.
实验观察了15例成年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CPB)期间血清丙二醛(MDA)及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的变化。结果转机结束时左心房血白细胞总数(10.52±4.17)×10~9/L 及粒细胞(8.86±4.04)×10~9/L 均明显低于右心房血(11.43±3.53)×10~9/L 及(9.64±3.70)×10~9/L;同时血清 MDA(4.24±1.14μmol/L,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值均明显高于转流前[3.18±0.73μmol/L,(7.17±2.01)×10~9/L 及((5.35±1.57)×10~9/L]。提示 CPB 期间肺内有大量白细胞聚集,氧白由基产生增加,脂质过氧化加强,是造成肺内皮细胞损伤致肺功能不全的可能机理,并为临床探讨减少 CPB 心脏手术后肺功能不全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男,47岁。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并双侧胸腔积液”于1989年7月4日住院。入院后多次检查血象示血WBC均在10×10~9/L左右,N在80%左右。自7月14日应用先锋必6.0/日静滴,持续一个半月后于8月29日查血WBC:2×10~9/L,N∶70%。后每日复查一次,血WBC均为2~2.5×10~9/L,N60%左右。考虑长期应用先锋必所致粒细胞减少症,干9  相似文献   

16.
李敦华 《安徽医学》1993,14(6):42-42
<正> 1979年12月~1989年12月31日我们收治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30例。本文着重对其病因,治疗和预后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 1.本组均排除脾功能亢进、伤寒、疟疾、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2.有明显的服药史。 3.连续3次以上,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者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者为粒细胞缺乏症(下简称粒缺)。而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无减少。  相似文献   

17.
陆某,女,62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一天经CT扫描确诊为脑血栓形成,于1987年12月5日入院。入院次日血象:WBC8.7×10~9/L,N80%,L20%,Hb112g/L,Plt115×10~9/L,凝血酶元时间14.7s。12月9日开始口服阿斯匹林0.25g,2次/日,连续使用1个多月。1988年1月10日血象:WBCS5.6×10~9/L,血片只见到淋巴细胞和异形淋巴细胞(占30%左右),未见到嗜中性粒细胞,,Hb111g/L。此后白细胞急剧下降,l月13、14、15日白细胞分别为:1.7×10~9/L,1.7×10~9/L,1.8×10~9/L,100%为淋巴细胞。Hb99.8/L,Plt242×10~9/L,网织红细胞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白血病巩固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的疗效。方法 选择处于缓解期 ,且上次疗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 (ANC)曾降至 <0 5× 10 9/L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 4 1例 ,分为 3组 ,分别在巩固化疗后 4 8h ,ANC降至 <0 5× 10 9/L和ANC降至 1 5× 10 9/L时使用G -CSF ,用至连续 2dANC>1 5× 10 9/L停药。观察ANC变化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化疗后 4 8h用药组 ,ANC持续ANC <1 5×10 9/L的天数 ,ANC恢复至≥ 1 5× 10 9/L所需的天数均 <其它 2组 (P <0 0 1) ,感染的发生率 <其它 2组 (P<0 0 1)。ANC最低值高于其它 2组 (P <0 0 1)。用药天数以ANC <0 5× 10 9/L ,预防用药组最少 (P <0 0 5 )。结论 对化疗后有发生粒细胞缺乏倾向的患者建议化疗结束后早期使用G -CSF。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血细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刚入院的33例PNH患者通过骨髓涂片或/和活检分成2组:骨髓增生活跃组21例,占64%;骨髓增生减低组12例,占36%。将2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PNH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为(57.47±17.87)g/L和(71.30±19.52)g/L,红细胞分别为(1.58±0.49)×10~(12)/L和(2.15±0.59)×10~(12)/L,无明显差异(P>0.05);而白细胞分别为(6.14±4.21)×10~9/L和(2.34±0.90)×10~9/L,血小板分别为(110.29±89.06)×10~9/L和(23.42±12.06)×10~9/L,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果提示,PNH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与骨髓增生情况似无明显相关的关系;白细胞、血小板与骨髓增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34岁 ,农民。因乏力、月经量增多 ,皮下瘀斑三月余于 1998年 3月 3日入院 ,血象 :RBC 3 .45× 10 12 /L、Hb 93g/L、WBC 7.5× 10 9/L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原始粒细胞占 73 % ,早幼粒细胞占 1% ,红系统占 19% ,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1)。血型定为O型。住院期间共输O型全血 40 0ml,红细胞悬液 6单位 ,交叉配血均相合且输注时未出现不良反应。经用HA方案治疗两个疗程后 ,患者病情显著好转且无出血倾向。血象 :RBC 2 .0 7×10 12 /L、Hb 6 2 g/L、WBC 4.2× 10 9/L ,分类正常 ,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