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轻链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3例MM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G、IgM)、β2-MG和κ、λ轻链,计算κ/λ比值,同时检测血清尿素氮(UREA)和肌酐(CREA)。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3例MM患者中,以IgG型MM患者最多,占54.72%,其中以IgGκ型为主。各型MM患者及正常对照组κ、λ及κ/λ比值结果比较,IgGκ型κ/λ比值明显升高,而IgGλ型κ/λ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链型MM和IgG型MM的Ig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轻链和免疫球蛋白及κ/λ比值的测定可为MM的诊断提供较好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免疫球蛋白轻链含量测定对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74例和2009年12月份健康体检者80例,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中κ和λ轻链水平。结果 7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κ轻链水平分别为(19.60±8.50)g/L、(15.18±3.47)g/L;λ分别为(8.88±3.31)g/L、(5.70±1.66)g/L。κ、λ链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燥综合征患者组中有系统损害者29例(占39.2%),κ、λ轻链水平在有系统损害者比无系统损害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κ、λ链与IgG、IgA水平之间均存在直线相关关系(均P〈0.05),而与类风湿因子(RF)、IgM、年龄及病程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轻链水平的增高提示有系统损害,它可望成为一种免疫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9,(9):1235-123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尿酸(UA)、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尿液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入选者血清尿酸、β_2-MG与尿液κ、λ轻链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尿酸、β_2-MG与尿液κ、λ轻链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尿酸、β_2-MG与尿液κ、λ轻链阳性检出率三指标的单项与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检测的灵敏度84.7%,高于单项检测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血清尿酸、β_2-MG与尿液κ、λ轻链含量,可用于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中,为病情判断与治疗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肾炎患儿尿微量白蛋白(ALB)、Kappa轻链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寻找新的肾损害敏感无创伤指标。方法:分别使用尿ALB酶免疫法一步法和闪射比蚀法检测临床收集的标本中的尿ALB、Kappa轻链、Lambda轻链的含量,研究急性肾炎患儿尿AlB,Kappa轻链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的比较以及与临床的关系。结果:急性肾炎患儿尿ALB急性期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ALB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急性肾炎患儿尿Kappa链急性期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Kappa链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炎患儿Lambda链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炎患儿尿ALB与补体C3、C4、血尿在统计学上无相关性(R=0.186、0.032、0.128,P〉0.05),ALB与尿蛋白有正相关(R=0.71,P〈0.05)。尿Kappa链与补体C3、C4、血尿在统计学上无相关性(R=0.023、0.01、0.21,P〉0.05),与蛋白尿呈正相关(R=0.69,P〈0.05)。结论:急性肾炎患儿尿ALB、Kappa轻链可作为新的肾损伤敏感无创伤指标,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对肾炎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和尿液中游离轻链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 (MM)、轻链病 (LCD)、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游离轻链进行联合测定。结果 ①MM患者κ型血清与尿κ轻链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λ型血清与尿λ轻链蛋白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且血清中轻链蛋白高于尿轻链蛋白含量。②LCD患者κ型仅尿κ轻链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λ型尿λ轻链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而血清中κ或λ轻链含量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③肾病患者尿液κ或λ游离轻链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但κ λ比值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 ,血清中κ或λ轻链蛋白含量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④SLE患者尿κ或λ游离轻链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血清和尿中游离轻链含量的差异 ,对诊断上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尿游离轻链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临床确诊的45例结缔组织病(CTD)及43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游离轻链进行测定。结果 CTD组血清与尿κ型轻链含量明显低于κ型MM组(P<0.05),CTD组血清与尿λ型轻链含量亦明显低于λ型MM组(P<0.05);CTD组血清与尿κ/λ比值低于κ型MM组(P<0.05),高于λ型MM组(P<0.05)。45例CTD组血清轻链检测无一例表现为κ/λ比值失衡,而43例MM组中有41例表现为比例失衡。结论对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的CTD,为了解是否同时存在MM,血清与尿κ、λ及κ/λ比值测定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叶松道  陈晓晴  温怀凯 《浙江医学》2005,27(11):803-804,874
目的探讨尿游离轻链测定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早期肾脏损害诊断的敏感性.方法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76例EH患者和35名健康体检者尿液中游离轻链(κ、λ)和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H组患者尿游离轻链κ(59.6±23.5)mg/L、λ(31.2±16.2)mg/L和α1-MG(13.5±3.0)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7±15.2)mg/L、(15.1±11.3)mg/L、(4.4±2.3)mg/t(t=2.841、2.786、3.161,均P<0.01);EH组患者游离轻链κ、λ、α1-MG阳性率分别为21.1%、19.7%和23.7%,对照组κ、λ、α1-MG阳性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61、6.39、9.89,均P<0.05);EH组患者κ/λ(1.91±0.52)与对照组(1.90±0.4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32,P>0.05);随着病程的增加,EH患者尿游离轻链κ、λ和α1-MG水平不断升高(F=15.57、12.67、32.45,均P<0.01);EH患者尿游离轻链κ、λ与α1-MG呈显著正相关(r=0.893、0.889,均P<0.01).结论尿游离轻链κ、λ测定对早期发现EH肾损害有重要意义,可作为EH患者肾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含量在类风湿关节炎中作用和意义。方法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血清中κ、λ轻链。结果2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κ轻链平均值分别为(11.94±2.99)g/L、(9.45±1.94)g/L;λ分别为(6.84±2.49)g/L、(5.39±1.14)g/L,κ、λ轻链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κ/λ分别为为1.67±0.34、1.74±0.2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游离免疫球蛋白轻链的测定可望作为该病的一个免疫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和尿液轻链1c、λ含量和κ/λ比值对多发性骨髓瘤(MM)伴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72例原发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肾功能不全组,以同期单纯MM患者作为MM组,MM伴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MM伴肾功能不全组;单纯MM患者和MM伴肾功能不全患者再根据轻链κ、λ含量区分为κ型组和λ型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和尿液轻链κ、λ含量,并计算κ/λ比值.结果:与肾功能不全组比较,κ型MM组、κ型MM合并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清和尿液κ含量、κ/λ值明显升高,血清λ含量明显升高、尿液λ含量明显降低(P<0.05);λ型MM组、λ型MM合并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清和尿液λ含量明显升高,1κ含量、κ/λ值明显降低(P<0.05).并且,1κ型MM合并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尿液κ含量明显高于κ型MM组,λ型MM合并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尿液λ含量明显高于λ型MM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和尿液κ、λ含量和κ/λ比值可初步鉴别MM与肾功能不全,再联合尿液κ、λ含量可进一步区分MM与MM合并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
陈忠城  李朝霞  陈文思 《广东医学》2007,28(7):1063-1064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IgG及轻链(κ,λ)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25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及40例健康者尿MA,TRF,IgG及轻链(κ,λ)的含量.结果 ①肾病综合征组尿MA,TRF,IgG及轻链κ,λ含量显著高于肾小球肾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肾小球肾炎组尿MA,TRF,IgG及κ轻链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轻链λ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肾病综合征患者予激素治疗后尿MA,TRF,IgG及轻链κ,λ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检测尿TRF,MA和IgG及轻链(κ,λ)的含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肝癌实验组患者53例、肝病对照组患者88例、肝癌复发监测组患者8例、肝癌疗效观察组13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法测定血清GP73的浓度,760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汗酸(TBA)的水平。结果:肝癌实验组血清GP73水平高于肝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水平分别与ALT、DBIL、TBA水平高度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水平与门脉癌栓的发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疗效观察组有3例血清GP73浓度随着有效治疗下降;肝癌复发监测组8例GP73随着肿瘤复发而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73可作为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肝损伤的血清指标,对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复发监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乳腺癌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瘦素水平[(19.25±8.6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6.25±4.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作为一个发病率高且危害较大的恶性肿瘤,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在乳腺癌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从而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检测在肝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及104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分别组成原发性肝癌组、肝脏良性疾病组与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AFP、CEA、CA125、CA199的含量检测,分析并比较几种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CEA、AFP、CA125、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肝脏良性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AFP、CA125、CA199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相比,灵敏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特异性降低。结论:CEA、AFP、CA125、CA199联合检测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筛查,对提高肿瘤早期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对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仪分析110例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50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与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CEA、AFP、CA199和CA72-4含量。结果:4种肿瘤标记物在消化道5种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含量均高于消化道系统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化道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不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不同。在胆囊癌和胰腺癌两种恶性肿瘤中,CA19-9单项与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直结肠癌中,CEA单项与四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CEA、AFP、CA19-9在不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其含量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应采用不同的指标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4项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6例原发性肝癌、51例转移性肝癌、46例肝外恶性肿瘤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人员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PCⅢ、Ⅳ-C、LN和HA水平高于转移性肝癌组和肝外恶性肿瘤组(P〈0.05),且三者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肝纤4项指标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血清肝纤4项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鉴别转移性肝癌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肺癌患者、30例肺部感染患者以及20例健康者,作为肺癌组、对照组及健康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EA水平,ELISA法测定CYFRA21-1、NSE、CA125等水平,分析三组人群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健康组(P〈0.05);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但特异度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单项检测,可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K562细胞株凋亡的时程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变细胞株K562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16μmol/LMG-132作用不同时间(0、24、48、72、96h5个时间点)对K562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检测MG-132作用不同时间后核因子-κB(NF—κB)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G-132不同作用时间对凋亡的影响。结果MTT:MG-132干预K562细胞株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株的抑制率表现为对时间的依赖性,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干预72h时抑制率最高,为(63.33±1.52)%。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MG-132干预K562细胞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株中的NF—κB、GR的表达水平均表现为对时间的依赖性;对于NF—κB,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以干预96h时表达最低,为51.15±1.64;对于GR,以干预72h时表达最高,为89.21±3.49。流式细胞术:MG-132干预K562细胞株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株的凋亡率表现为对时间的依赖性,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干预72h时,凋亡率最高,为(17.57±1.45)%。结论MG-132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上凋GR的表达诱导了K562细胞的凋亡和抑制,并表现出对时间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6作为肿瘤标记物在卵巢癌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琳  光晓燕  张瑞女 《河北医学》2011,17(6):751-754
目的:探讨IL-6能否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用于卵巢上皮性癌早期诊断及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通过动态观察卵巢癌治疗前后IL-6值的变化,观察它在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探讨联合检测IL-6与CA125在卵巢癌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以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30例为研究组,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同期采用不连续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上述对象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使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各自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8.00%、28.00%、84.00%、77.00%,其中癌胚抗原及α-L-岩藻糖苷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的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血清甲胎蛋白联合癌胚抗原或甲胎蛋白联合α-L-岩藻糖苷酶或甲胎蛋白联合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84.00%、89.00%,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及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联合检测与甲胎蛋白单项检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血清甲胎蛋白同时联合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4项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阳性率为96.00%,明显高于甲胎蛋白单项检测的检出阳性率,两者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联合检测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