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Rho蛋白激酶Ⅱ(Rho-associated coiled-coil-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 Ⅱ,ROCK Ⅱ)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对脊髓损伤微环境下新生大鼠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轴突冉生和延长的影响.方法:取新生(<5d)SD大鼠胸腰段DRG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提纯和鉴定.将健康雌性SD成年大鼠15只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5只;用WD法制成T9平面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造模7d后取T8~T10节段脊髓制作脊髓提取液.将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分为5组进行培养:A组,DRG神经元+PBS;B组,DRG神经元+正常组脊髓提取液;C组,DRG神经元+假手术组脊髓提取液;D组,DRG神经元+损伤脊髓提取液;E组,DRG神经元+损伤脊髓提取液+不同浓度(5、10、20、30、40、50μmol/L)Y27632.培养2d后观察并比较各组新生大鼠DRG神经元轴突平均长度和微管(Tubulin βⅢ)荧光表达强度.结果:A、B和C组平均神经轴突长度及轴突远端tubulin βⅢ表达强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明显减小,与A、B和C组分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10μmol/L Y27632治疗组平均轴突长度以及轴突远端和生长锥tubulin μⅢ表达强度比D组有所增加(P<0.05),10μmol/L Y27632治疗组增加更明显,但小于A、B和C组(P<0.05).20~50μmol/L Y27632治疗组平均轴突长度以及轴突远端和生长锥tubulin βⅢ表达强度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5~10μmol/L Y27632治疗组、D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与A、B、C组比较平均轴突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荧光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损伤脊髓提取液能明显抑制新生大鼠DRG神经元轴突生长,导致轴突回缩.加入5~10μmol/L Y27632能促进轴突生长,20~50μmol/L Y27632更能明显促进轴突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B,GSK-3β)的抑制剂TDZD-8对新生大鼠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轴突生长和延长的影响.方法:取新生(<5d)SD大鼠胸腰段背根节进行原代培养、提纯和鉴定.用WD法制成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T9平面完全性截瘫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造模7d后取T8~T10节段脊髓制作脊髓提取液.将不同浓度TDZD-8与成年大鼠脊髓提取液和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分组培养:A组,DRG神经元+磷酸缓冲液(phosphate-bufered saline,PBS);B组,DRG神经元+正常脊髓提取液;C组,DRG神经元+假手术脊髓提取液:D组,DRG神经元+全瘫脊髓提取液;E组,DRG神经元+全瘫脊髓提取液+不同浓度TDZD-8.培养2d后观察并比较各组新生大鼠DRG神经元轴突平均长度和微管(Tubulin 8Ⅲ)荧光表达强度.结果:A组、B组和C组之间平均神经轴突长度及轴突远端Tubulin βⅢ表达强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组明显减小,与A、B和C组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0.5~3μM TDZD-8处理组平均轴突长度及Tubulin βⅢ荧光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A、B、C组,与D组比较,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25μM TDZD-8处理组平均轴突长度与A、B、C组分别比较,明显缩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轴突远端Tuburn βⅢ表达比A、B、C、D组及0.5~3μM TDZD-8处理组明显增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完全瘫痪脊髓提取液明显抑制DRG神经元轴突生长,轴突回缩.低浓度TDZD-8能促进轴突生长.形成多个轴突或轴突分支,而高浓度TDZD-8明显抑制轴突生长,导致轴突回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脊髓电刺激对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和脊髓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实验组行脊髓电刺激,对照组行假治疗.观察不同时期两组大鼠DRG神经元和脊髓神经元计数和超微结构;测定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及传导速度(NCV).结果 术后1、4、8周,实验组DRG神经元计数为15.74±1.47、14.17±1.20、13.33±0.47;对照组为10.99±1.38、10.33±0.78、9.20±0.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脊髓神经元计数为17.16±0.50、15.86±1.27、11.55±0.95;对照组为12.16±0.92、10.27±0.44、9.24±0.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后DRG神经元和脊髓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孤啡肽(OFQ)是阿片受体家族中"孤儿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其在脊髓水平痛觉调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外周炎症或神经痛可引起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细胞OFQ表达上调[1].内脏痛时脊髓DRG细胞OFQ表达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实验拟评价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脊髓DRG细胞OFQ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肽Y2受体(NPY2R)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8周龄,体重190~ 21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NPY2R反义寡核苷酸组(ODN组).NP组和ODN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术后7d时ODN组鞘内注射5μg/μlNPY2R反义寡聚核苷酸30 m.分别于术前3 d(T0,基础状态)、术后7 d(T1)、鞘内给药后15 min、1.5、3.0、4.5、6.0 h(T2-6)时测定机械痛阈和冷痛阈,然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脊髓背角神经元NPY2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和二者共表达(NPY2R/CGRP)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和ODN组T1.时机械痛阈降低,冷痛阈升高,脊髓背角神经元NPY2R、CGRP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ODN组T3-5时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神经元NPY2R和NPY2R/CGRP表达下调(P<0.05),冷痛敏和脊髓背角神经元CGR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NPY2R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械痛觉过敏维持,而未参与冷痛觉过敏维持.  相似文献   

6.
神经营养因子-3(NT-3)不仅能为损伤神经元的修复提供有利的微环境,且具有维持和促进神经元存活、分化和再生等多方面的作用~([1]).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脊髓部分去传人术后早期,脊神经节(DRG)中主要是中、小型神经元表达NT-3增加.本研究旨在观察在脊髓去传人损伤中后期的可塑性修复中,内源性NT-3对DRG大型神经元是否有重要的神经营养作用,其有髓神经纤维直接投射的脊髓节段是否存在终末再生出芽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的阻断剂Capsazepine(CPZ)对利多卡因所致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3d的乳大鼠DRG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培养过程中较文献报道减低了胰酶浓度至0.125%以取得较高的细胞活力;然后采用CCK-8法检测0 mmol/L(C1组)、2.5 mmol/L(L1组)、5 mmol/L(L2组)、10 mmol/L(L3组)、20mmol/L(L4组)和40mmol/L(L5组)的利多卡因10min时对DRG神经元活力的影响,计算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用CCK-8法检测0μmol/L(LC0组)、1μmol/L(LC1组)、10μmol/L(LC2组)及100μmol/L(LC3组)CPZ对10min时LC_(50)的利多卡因所致DRG神经元毒性的影响。结果原代DRG神经元经0.125%胰酶消化后培养纯度达91%;L1、L2、L3、L4、L5组DRG神经元活力明显低于C1组,L3、L4、L5组DRG神经元活力明显低于L1组,L4、L5组DRG神经元活力明显低于L2组,L5组DRG神经元活力明显低于L3和L4组(P0.05),利多卡因作用于DRG神经元10min的LC50为30mmol/L;10μmol/L和100μmol/L CPZ明显减轻LC50利多卡因所致的DRG神经元毒性(P0.05),LC0、LC1、LC2、LC3组DRG神经元活力明显低于C2组(P0.05);LC2、LC3组DRG神经元活力明显高于LC0和LC1组(P0.05),10μmol/L CPZ的效应已达最大,将利多卡因所致的细胞活力下降幅度由50%下调至35%。结论经改进的DRG培养方法可获得高质量原代神经元;利多卡因作用于乳大鼠DRG神经元10min时的LC50为30mmol/L;TRPV1受体阻断剂CPZ能减轻利多卡因对体外培养DRG神经元的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鼠后足切割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 DRG)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及其定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50~250 g,均施行后足切割手术.术后1h、6h、1d、3d各取6只大鼠行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分离脊髓和DRG进行免疫组化和双标免疫荧光检测BDNF.结果 大鼠后足切割后,切割侧腰段脊髓背角和DRG中BDNF水平上升(P<0.05).而对侧腰段和胸段脊髓中BDNF水平均没有明显改变.升高的BDNF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而非星形胶质细胞或小胶质细胞.结论 大鼠后足切割后切割侧腰段脊髓背角和DRG中BDNF表达上升,BDNF升高主要定位于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大麻素受体1 (CBR1)及含NR2B亚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组)、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姜黄素组(Cur组)和溶媒对照组(SC组).S组仅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其余3组采用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ur组术后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1·d-1,连续14 d,SC组给予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分别于术前2d、术后1、3、7、10、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分别于术后3、7、14 d时处死6只大鼠,取脊髓背角和DR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CBR1和NR2B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其他3组术后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CBR1和NR2B表达上调(P<0.05);与CCI组比较,Cur组术后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CBR1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P<0.05),S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脊髓背角及DRG神经元CBR1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传入神经损伤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的影响及其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腓肠神经损伤组(SUR组)和腓肠肌-比目鱼肌(GS)神经损伤组(GS组).SUR组和GS组分别暴露腓肠神经和GS神经并剪断,S组仅暴露腓肠神经和GS神经而不剪断.于术前1 d和术后3、7 d时测定大鼠机械痛阈.于术后7 d痛阈测定结束后,取术侧L5的DRG和脊髓节段,测定脊髓背角的BDNF表达,计算BDNF阳性神经元和受损神经元(ATF-3阳性神经元)占总DRG神经元的百分比和ATF-3阳性神经元中BDNF阳性神经元的百分比.结果 与术前1 d时比较,GS组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降低(P<0.01).与S组和SUR组比较,GS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背角BDNF表达上调,BDNF阳性神经元占总DRG神经元的百分比升高(P<0.01);S组和SUR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UR组比较,GS组ATF-3阳性神经元占总DRG神经元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TF-3阳性神经元中BDNF阳性神经元的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 切断来自大鼠骨骼肌的传入神经可形成神经病理性痛,其原因与上调DRG和脊髓背角中BDNF的表达有关;而切断来自皮肤的传入神经则不会形成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