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佤族农村社区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就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医学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一直是阻碍有效防治艾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歧视不仅根源于艾滋病本身的生物医学特性,还与特定的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粘连在一起.调查并研究艾滋病歧视的表现形式,剖析引起歧视的社会与文化因素,才能找到减少或消除歧视的有效方法.通过采用人类学调查方法,对一个佤族农村社区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该佤族社区艾滋病歧视不仅受本民族传统歧视文化、信仰文化、语言文化和性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政府政策、当地政治参与者的工作理念和媒体宣传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吴洁  马金凤  张昭  戴江红 《重庆医学》2015,(11):1529-1532
目的:了解新疆某医学院学生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某医科大学583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医学本科生如果发现同学携带艾滋病病毒,18.01%的大学生不会与其直接接触,45.97%的医学生不会同情并给与关心,31.22%的医学生不与其正常交往,53.17%的医学生认为其应退学回家,32.76%的医学生不能对外界保密;40.99%的医学生会劝告其约束自己的行为,24.87%的医学生会选择向老师或领导汇报。通过多元协方差分析,性别、民族、家庭月收入、生源地、艾滋病相关知识等是艾滋病歧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现象,需要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加强学习,以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从而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关怀支持工作.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社区居民,调查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其原因.结果 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生存危机.结论 应有计划地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减少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性的关怀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4.
岑平  王永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2):1269-1272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点高危人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拟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的流行特征和该人群受社会文化、新型毒品滥用、互联网运用以及歧视感知等因素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旨在为提高MSM人群HIV干预效果、发挥干预常态机制和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的隐秘性,使得人们对艾滋病极度恐惧、对高危人群的不良行为极端鄙视,并由歧视和敌视引发一些特殊的伦理学问题。歧视无助于对HIV感染者及高危行为人群的干预,而采取宽容策略,公正、尊重、善待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则是防治工作的核心。在有利原则下,AIDS患者、HIV感染者、高危人群、一般人群和医务工作者为达到共同的目的一防治AIDS,携手合作,以宽容的心态,消除不同人群间的伦理学差异,唤起人们尊重生命健康权的意识,激发公众防治艾滋病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提高艾滋病的防治效果,有效遏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昆明市艾滋病(AIDS)患者内化歧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昆明市一所传染病医院及一所综合性医院感染科就诊的艾滋病患者25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艾滋病病毒(HIV)内在歧视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昆明市艾滋病患者的内在歧视得分为25(3.24)分;性别、自感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成都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反歧视活动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招募MSM,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匿名填写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超过70%的MSM表示愿意接受一般的HIV感染者,而对感染了HIV的同性朋友的歧视得分较高,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使用感染者用过的马桶、浴盆或杯子;对感染了HIV的同性性伴的歧视得分更高,主要表现为对其性权益的剥夺.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有无接触HIV感染者影响MSM艾滋病相关歧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M知识得分与歧视问卷中歧视行为得分、歧视态度得分及歧视总得分均存在直线相关(r值分别为-0.341、-0.289及-0.353,P<0.01).结论 成都市MSM对HIV感染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在同志社区开展反歧视干预应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全面教育,在社区支持性环境的建立下,应积极鼓励HIV感染者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防范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为今后该地区高校制定和开展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济宁地区四所高校随机整群抽取大学生1 000名,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59%,不同学校、专业、年级、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专业、性别的大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为学校和年级,大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得分的影响因素为性行为史。结论近年来济宁地区在校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性行为发生比例有所上升,而艾滋病防范意识薄弱、艾滋病知晓率有所下降,显示济宁地区在校大学生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宣教非常迫切且重要。  相似文献   

9.
某工科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工科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西南某工科院校的12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的知晓率为8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工科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经济水平、关爱、对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的认识等。结论: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应为工科院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重点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应针对学生的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及社会责任感进行,并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关怀支持工作。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社区居民,调查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其原因。结果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生存危机。结论应有计划地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减少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性的关怀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1.
长速度为58.7%,河南省艾滋病医疗救助投入资金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9.5%.结论:河南省HIV/AIDS患者的家庭关怀与政府救助状况较好.普通人群艾滋病知识宣传和反歧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HIV/AIDS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与社会歧视的相关性,为减少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相关影响因素问卷了解该地区目标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和与HIV/AIDS相关特征的11个维度的测评;同时探索HIV/AIDS人群生活质量及社会歧视影响因素.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及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MOS-HIV量表得分总体情况与国内研究基本一致,不同HIV传播途径影响研究对象的总体健康、认知功能和生命质量(P<0.01),不同的收入人群社会歧视态度不同,在不同歧视态度人群中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是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性别与职业,P<0.01.结论 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歧视越高,总体健康、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越低,应减少社会歧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宣传教育与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应用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西部某市2000名学生人群进行匿名艾滋病知识问卷题调查,比较在宣传教育前、和宣传教育之后艾滋病知晓率和对艾滋病不带歧视性态度的对比率.结果:在未进行艾滋病的健康宣传和干预之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9.25%,对艾滋病不抱有歧视态度的46.35%;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之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15%,对艾滋病不抱有歧视态度的6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教育与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起到很好的效果,改变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熙  宋宜慧 《华夏医学》2011,24(2):139-142
目的:调查桂林市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水平及对待艾滋病/性病的态度,探讨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方法.方法:对桂林市5所高校3 008名1~4年级学生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目前桂林市高校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总体程度一般,相当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存在歧视和排斥心理,保护和尊重艾滋病感染者的个人隐...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病人自我感知的艾滋病歧视调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湖北省部分县市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歧视有关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艾滋病病人进行艾滋病歧视有关KAP调查。结果:艾滋病病人对预防艾滋病途径的知晓率为100%,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97.7%,不会传播艾滋病行为的知晓率为97.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病人所受不同歧视水平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与他人谈话、与他人同桌吃饭、家人接受情况、是否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结论:艾滋病病人被歧视与自我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应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最终消除艾滋病歧视。  相似文献   

16.
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影响艾滋病(AIDS)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艾滋病患者的依从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法 随机抽取42名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影响艾滋病患者依从性相关因素有心理因素和客观因素.心理因素有感觉受到歧视(90.9%),家庭支持系统不足(53.3%),社会支持系统不足(96.7%),对未来生活信心不足(56.7%),对治疗疾病信心不足(60.0%);客观因素有艾滋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正确(53.3%),经济因素(66.7%),目前艾滋病治疗方案对生活造成影响导致依从性下降(83.3%);其他因素包括住院时间长(56.7%)及反复住院(26.7%).结论 重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动员全社会参与关心艾滋病患者行列,解除艾滋病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艾滋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歧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医科大学新生群体对艾滋病的歧视因素亟须进一步探究,通过研究,认为引起医科大学生产生艾滋病歧视的原因受以下因素影响:艾滋病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艾滋病的被道德化;个别媒体不恰当的报道以及来自一些医疗机构的歧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既往采供血途径HIV感染者感受到的艾滋病相关歧视与服药依从性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对河南省416采供血途径HIV感染者开问卷调查,评估其遭受过歧视的经历及其关联因素,采集静脉血开展CD4+T细胞检测.结果 140人(33.7%)曾遭受过艾滋病相关歧视,24.8%因歧视而不敢或很少串门或去亲戚家,6.3%因遭受歧视而被迫更换治疗医院,9.2%的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中在最近1个月漏服过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未接受抗病治疗者,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感受到的艾滋病相关歧视感更低[OR(95% CI) =0.5[0.3 ~0.8],P<0.001],而未感受到艾滋病相关歧视的抗病毒治疗者比感受到歧视者漏服抗病毒药物的比例更低(OR=0.2,95% CI:0.0 ~0.1,P<0.001).尚未发现CD4+T细胞计数与艾滋病歧视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性(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患者的艾滋病相关歧视感,但歧视问题可导致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降低,漏服抗病药物的比例显著增加.需加强宣传教育以消除各界对HIV感染者的歧视,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万波 《当代医学》2010,16(2):155-156
目的了解通化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通化市42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按照UNGASS指标和按照国家督导评估指标计算,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4.3%和96.7%;医务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96.2%。各医疗机构艾滋病知晓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8%的医务人员不存在歧视,疾控防疫人员中歧视现象较为突出(P〈0.05)。结论通化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仍有少部分医务人员存在艾滋病歧视现象。应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水平,加强基层防疫人员反歧视宣传倡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艾滋病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开展健康教育应从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入手,根据对象的需求/需要、认知、行为表现、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分别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途径和方法.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和反歧视的支持性环境,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依法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建立多部门参与防治艾滋病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