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重指数与初诊2型糖尿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肥胖程度与糖尿病患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体重指数分为3组,分别比较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水平及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结果低体重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胰岛素分泌水平低下,HbA1C。及空腹血糖增高。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超重组易伴发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大血管病变,而低体重组微血管病变尤其是视网膜病变较为突出。结论对于初诊的低体重患者,应尽早补充胰岛素并及时筛查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对于超重患者应强调减肥、降压、调脂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胰岛素、磺脲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血糖稳定正常水平,随访3年,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尿素氮(BUN)、血肌酐(Cr)、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BMI、FPG、2hPG、HbA1c 、FINS、血脂、血液流变学、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压、血脂、改善纤溶系统.延缓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取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给予沙格列汀治疗12周,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腹围、血压水平、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明确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沙格列汀治疗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而且对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成分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成分与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成分有改变,并且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增高,红细胞过度聚集,纤维蛋白原增高。以上变化与血糖、血脂水平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存在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红细胞膜磷脂成分的改变是影响血液流变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荧光眼底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信息、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餐后2 h血糖、血红化糖蛋白、甘油三酯、等各项血液指标的差异,使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各个因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59.3%。DR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BG、HbA1c、2hBG、TG、LDL与NDR组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患者的其它血液指标与NDR组患者的血液指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P0.05。结论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有关,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选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应用重和林M30进行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血脂、胰岛素用量、体重等指标,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睡前血糖、血脂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低血糖反应发生。结论:重和林M30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显著降低血糖、血脂水平,低血糖发生率低,无体重增加,安全性好,部分患者可逐渐停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餐后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与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空腹TG及脂肪餐后TG水平将其分为餐后正常组、餐后增高组以及空腹高脂组3组。对3组的血糖与血脂指标进行测定,同时比较3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餐后正常组的空腹TG、4h TG均明显低于餐后增高组与空腹增高组,餐后增高组又明显低于空腹高脂组(P0.01);餐后正常组患者的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率均显著低于餐后增高组与空腹高脂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TG血症是引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樊华  戎娟 《实用老年医学》2011,25(6):513-515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选取6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2组,未合并大血管病变者为A组(n=30),合并有大血管病变者为B组(n=30)。检测所有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选取45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与B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提示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参与了T2DM大血管病变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睡前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单用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分别测定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血脂、体重、血压.结果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小时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性有显著性(P<0.01),而对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影响不大.结论对单用口服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甘油三酯,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照组43 人,糖尿病组45例,测定空腹及早餐后2 小时的内皮素、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计算体重指数。结果 糖尿病组内皮素比对照组显著性增高( P<0 .01)。糖尿病组:空腹、餐后的内皮素与胰岛素正相关( P<0.05 ,P< 0.01)。空腹内皮素与甘油三酯无显著性相关,餐后内皮素与甘油三酯正相关( P< 0 .01) 。空腹、餐后内皮素与血糖正相关( P< 0.01) 。空腹、餐后内皮素与胆固醇均无显著性相关。内皮素与体重指数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比健康人增高。胰岛素、甘油三酯、血糖是刺激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增高的重要因素。餐后上述三种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了82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压、血脂、全天7点血糖、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尿白蛋白排泄率、餐前血糖曲线下面积和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采用稳态模式评价胰岛素抵抗。根据微血管病变数量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1种微血管病变组、2种微血管病变组和3种微血管病变组。依据微血管病变数量、不同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微血管病变数目增多,空腹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和餐前血糖曲线下面积呈升高趋势(P〈0.05)。累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和早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是影响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早餐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脂血症与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按空腹甘油三酯和脂肪餐后4 h甘油三酯水平将9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空腹高脂组、餐后正常组和餐后增高组,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和腰臀围比,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从而进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空腹高脂组和餐后增高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为1.12±0.73 mm和1.11±0.20 mm)、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83.3%和80.6%)、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分别为3.52±0.52 mm和3.50±0.44 mm)和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62.5%和54.8%)均明显高于餐后正常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73±0.22 mm、40%、2.60±0.25mm和20%),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空腹高脂组与餐后增高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两支病变及多支病变发生率在空腹高脂组(29.2%和16.7%)和餐后增高组(29%和16.1%)均明显高于餐后正常组(11.4%和2.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病变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空腹高脂组与餐后增高组单支病变、两支病变、多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脂肪餐试验4 h后血甘油三酯水平、体质指数、腰臀比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4 2(P<0.01)0、.547 2(P<0.01)和0.548 2(P<0.01)。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甘油三酯正常但餐后甘油三酯增高与空腹甘油三酯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对其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总结异常危险的因素。方法该院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诊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期15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脑梗塞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所选的患者均进行血脂、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以及体重指数等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数值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变特点主要为是病灶较多,面积较大,具有很高的再发性。观察组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酸、血压、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患者的餐后血糖浓度、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收缩压与脑梗塞症状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体重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病情观察以及功能训练等全面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探讨荷丹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荷丹片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眼科近年收治的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根据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分为视网膜病变组(DR组)74例和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28例。其中DR组中又分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39例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35例。对比上述病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DR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均低于PD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值密切相关,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蚓激酶对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糖和血脂的影响,以及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对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到FPG〈8mmol/L,2hPG〈11mmol/L后,随机分为蚓激酶组40例,对照组36例。蚓激酶组用蚓激酶60万单位口服,日3次,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糖和血脂的差异。结果蚓激酶组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甘油三酯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无差异(P〉0.05)。结论蚓激酶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筛查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以降低糖尿病足和截肢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23名(DF组)和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85名非糖尿病足患者(NDF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既往吸烟史、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DR)、肾脏病变(DN)、高血压、冠心病(CHD)、脑梗死(CI)、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进行分析.结果 DF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的病程和男性所占比例高于N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合并DR、DN、CHD的发生率高于NDF组;合并高血压、CI,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高于NDF组(P<0.05);两组患者的舒张压、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N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脂(TG,TC,LDL-C,VLDL-C)、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元逐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糖化血红蛋白和收缩压增高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社区人群中 ,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 ,控制血压、血糖是预防2 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燕麦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体重、腰围、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参照WHO(1999年)糖尿病(DM)诊断标准,筛选73例年龄>60岁的、临床诊断明确的T2DM患者(男40例,女33例),试验周期8 w,研究开始前记录其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在维持既往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条件下,给予每人每餐50 g燕麦以替换主食。于服用燕麦后1个月及停用1个月后复测上述指标,分析其BMI、腰围、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以试验开始前所记录数据作为对照组,服用燕麦后1个月的患者,其BMI、腰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血糖、血脂、血压水平较服用前相比有所降低(P<0.05),而对HbA1c无显著影响;停用燕麦1个月后,患者腰围及血脂水平较服用后所升高(P<0.05),而BMI、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的患者进行燕麦食疗后可有效降低腰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将我院于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9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成二甲双胍单独用药组和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均治疗12周,检测、分析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糖、餐后2h血清C肽、体重指数、血脂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糖、餐后2h血清C肽、体重指数、血脂等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慢性炎症反应、降低体重指数及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脂,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炎症因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完全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3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48例、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52例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50例,检测3组病人的炎症因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比较,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炎症因子、血浆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炎症因子、血浆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反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高粘血症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