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应利 《现代保健》2011,(20):153-154
目的探讨肛瘘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肛瘘复发患者24例,总结分析复发原因并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1~3次手术治愈。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肛瘘术后复发的原因众多,临床医师应从多方面入手消除肛瘘术后复发的因素,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8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取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肛瘘切除开放治疗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31例,乙级愈合9例,丙级愈合3例,随访半年复发3例,术后感染1例,Ⅰ期治愈率为93.0%;对照组甲级愈合27例,乙级愈合7例,丙级愈合9例,随访半年复发7例,术后感染5例,I期治愈率为79.1%,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采取肛瘘切除开放治疗术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减少远期复发,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肛瘘是肛肠病中变化最多、治疗难度较大的疾病,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但许多患者在术后又复发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内口定位错误 内口是肛瘘的感染源,肠腔内的致病菌正是从内口进入肛周才引起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内口一般位于肛门内3~4厘米处的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外口是感染病灶的溃破口,多数在肛缘外,也有少数在肛内.肛瘘手术的成败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准确定位内口和充分切开内口.  相似文献   

4.
史戎康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70-3271
目的 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4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表现,并对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问题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无死亡病例,通过长达3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症状复发2例,占4.55%,残留结石3例,占6.82%.患者对术后护理满意度为98.26%.结论 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病变残留或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行LEEP术且经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SIL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观察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术后病变残留率为5.21%,复发率为10.42%,累计残留/复发率为15.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重HR-HPV、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阳性、HPV持续感染均是残留/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多重HR-HPV感染、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切缘阳性、术后HPV持续感染的CIN患者LEEP术后具有较高的残留/复发风险,密切随访和针对性管理对减少CIN复发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持续感染的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95例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进行初次LEEP术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检测其HPV16、18的感染结果,对持续感染HPV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控,对其进行宫颈细胞检测及阴道镜活检,病灶残留及复发者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结果 LEEP术前HPV16、18的感染率为86.15%,术后6个月持续感染率为23.21%;HPV持续感染对病灶残存及复发的预测灵敏度可达92.86%;二次手术采用子宫全切术1例,部分宫颈切除术2例,二次LEEP术12例。结论 LEEP术对清除宫颈HPV16、18具有一定的作用,术后HPV持续感染是CIN残留及复发的危险信号,可作为监控病灶发展的指标;对于术后HPV持续感染的患者应采取密切随访,对于病灶残存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7.
付作玉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115-3116
目的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防治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进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左下腹壁于盆腔放置引流管治疗,而对实验组中的直肠癌患者进行三管引流处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吻合口漏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中,切口感染患者有6例,占10.00%,吻合口漏患者有5例,占8.33%;而实验组中,切口感染患者有5例,占8.33%,吻合口漏患者有1例,占1.67%;即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没有差异,p>0.05,而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者的吻合口漏情况较好,p<0.01。结论为防止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情况,应对直肠癌患者进行三管引流处理,对于减少术后吻合口漏情况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开展一种新型I期根治男孩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手术方式。方法 采取经肛直肠黏膜拖下覆盖已缝合修补的瘘内口的手术方法 ,对 2 8例男孩单纯性肛瘘实施根治 ,并对其随诊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例患儿中 2 7例获得临床良好愈合 ,随诊 2~ 6年无复发迹象 ,排便功能良好 ;1例因术后严重腹泻而复发。结论 经肛直肠黏膜拖下覆盖瘘内口的术式 ,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是治疗男孩肛瘘的一种新术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48例大肠癌术后大肠内复发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男性多于女性:术前癌肿所在部位以直肠居多,约占45.8%,术后复发部位多在吻合口处,占64.6%;术后复发时间多在2年内,占70.8%;认为结肠镜检查是目前确诊大肠癌术后大肠内复发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肛瘘术后感染病原菌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2(VEGFR-2)表达与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108例,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术后感染情况及感染细菌谱,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血清VEGF和VEGFR-2表达含量的关系。结果 108例肛瘘术后患者中有32例出现感染,发生率为29.63%;32例肛瘘术后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1株,其中32株革兰阴性菌占78.05%,9株革兰阳性菌占21.9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7.50%,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50.00%,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低为6.25%;感染组创面毛细血管数量、血清VEGF和VEGFR-2表达均较未感染组低,Toll样受体2(TLR2)mRNA、TLR4 mRNA表达均较未感染组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感染患者创面毛细血管数量和血清VEGF、VEGFR-2均呈正相关(P<0.05);革兰阴性菌组血清VEGF和VEGFR-2较革兰阳性菌组低(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番禺区泌尿系统结石术后患者复发现状,分析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番禺区某三甲医院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术后1年的结石复发率,并分析引起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效调查336例,患者年龄以<60岁为主,占65.18%,结石部位以肾脏结石为主,占70.83%,男性占60.42%,女性占39.58%;术后1年复发率为19.35%,男女比例为1.60∶1,平均年龄为(51.27±10.73)岁,复发年龄区间在60岁以下者占比64.62%,肾脏结石占73.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梗阻(OR=3.874)、感染性结石(OR=4.980)、术前尿白细胞≥3+(OR=3.246)、术后泌尿系统感染(OR=3.856)、高蛋白饮食(OR=6.706)、每日饮水量少(OR=4.947)、术后残留结石(OR=6.092)是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番禺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较高,尤其是肾脏结石更易复发,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饮食结构、每日饮水量少、输尿管梗阻、感染性结石、术前尿白细胞≥3+、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术后残留结石,对于术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相关治疗及干预措施,以降低结石复发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后路脊柱内固定患者术后感染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行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1362例患者资料,将术后切口感染73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再随机抽取术后无切口感染159例作为未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危险因素,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伤口感染对患者术后远期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度、椎体成角以及内固定失败率的影响。结果 1362例患者发生术后伤口感染73例,术后伤口感染率为5.36%,其中术后表浅切口感染19例占26.03%、术后深部切口感染54例占73.97%;对73例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共分离细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18株占20.69%、革兰阳性菌63株占72.41%;术前血糖值及术中出血量为影响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年、2年,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前缘高度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度以及椎体成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随访内固定失败率为6.85%显著高于未感染组为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伤口感染可明显影响患者术后伤椎的恢复及手术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后路脊柱内固定患者术后感染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行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1362例患者资料,将术后切口感染73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再随机抽取术后无切口感染159例作为未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危险因素,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伤口感染对患者术后远期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度、椎体成角以及内固定失败率的影响。结果 1362例患者发生术后伤口感染73例,术后伤口感染率为5.36%,其中术后表浅切口感染19例占26.03%、术后深部切口感染54例占73.97%;对73例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共分离细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18株占20.69%、革兰阳性菌63株占72.41%;术前血糖值及术中出血量为影响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年、2年,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前缘高度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度以及椎体成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随访内固定失败率为6.85%显著高于未感染组为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伤口感染可明显影响患者术后伤椎的恢复及手术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同时分析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全部行肛瘘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当中,一次性治愈49例(90.7%),复发5例(9.3%),复发患者中1例为低位肛瘘、4例为高位肛瘘;5例复发患者经过二次治疗均治愈.结论?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患者痛苦少、临床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手术创伤少、复发率低以及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9年12月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患者15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分析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57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复发50例,复发率为31.8%,主要见于术后2~3年。分析发现,多发肌瘤、初潮年龄≤13岁、患者手术时年龄与子宫肌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术后妊娠、手术方式、术前是否有过妊娠史、术后平滑肌病理类型则与术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多发肌瘤、初潮年龄≤13岁以及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评价这些危险因素,采取药物干预能显著减少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范悦 《中国卫生产业》2013,(20):147-148
目的对心胸外科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因素和临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在2009年3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采取心胸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现象的患者50例,根据其手术中使用的麻醉方式、手术方法、并发疾病、呼吸道感染的部位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全部5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患者28例,占56%;支气管炎患者12例,占24%;肺不张患者2例,占4%;肺水肿患者1例,占2%,其它种类患者7例,占14%。经治疗之后,治愈27例,占54%,好转19例,占38%,无效4例,占8%。结论在心胸外科手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和并发症,对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早期控制,就能够有效治疗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4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法分组;腹腔镜组(3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完成疾病治疗;开腹组(32例):采用开腹手术方法完成疾病治疗;对组间平均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吻合口出血、肠梗阻、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情况展开对比。结果:腹腔镜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平均失血量(207.16±44.21)mL少于开腹组平均失血量(416.95±70.66)m L(P<0.05);腹腔镜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肛门排气时间(24.65±11.27)h、住院时间(8.53±2.17)d均短于开腹组的肛门排气时间(61.35±16.41)h、住院时间(13.61±3.71)d(P<0.05);腹腔镜组32例患者中,表现出吻合口出血患者0例;肠梗阻患者0例;肺部感染患者1例(3.13%);吻合口瘘患者0例;切口感染患者1例(3.13%);总计2例(6.25%):开腹组32例患者中,表现出吻合口出血患者2例(6.25%);肠梗阻...  相似文献   

18.
武玉杰 《药物与人》2014,(5):137-138
肛瘘大多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继发病,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而形成瘘道,内口多在肛门直肠脓肿原发感染的肛窦处,外口多在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处。内口借瘘道与外口相通。肛瘘占肛门直肠疾病的4.6%。此病常见于20到40岁的年轻人,男多于女。本人近两年来对收治的67例肛瘘患者进行分型,并相应采取切开法,瘘管剔除法,挂线法,切开挂线法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秦勤 《现代保健》2012,(27):22-2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8月-2011年2月对收治的肛瘘伴混合痔患者同期进行肛瘘切除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并与仅行单纯肛瘘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术中、术后情况比较。结果:联合组痊愈18例,占72.00%,好转5例,占20.00%,总有效率达92.00%;对照组痊愈12例,占57.14%,好转3例,占14.29%,总有效率为71.43%;联合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4.53、5.02,P〈0.05)。联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5、7.22、4.21、3.82,P〈0.05)。联合组术后发生尿潴留6例(24.00%),对照组术后发生尿潴留4例(19.05%),两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02,P〉0.05)。结论:对于肛瘘伴混合痔患者实施同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插管MRI增强扫描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60例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与手术结果对照, 比较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对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的差异。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内口58例, 复杂性肛瘘55例, 高位性肛瘘53例。MRI平扫结果显示, 内口32例, 复杂性肛瘘46例, 高位性肛瘘42例。MRI增强扫描结果显示, 内口54例, 复杂性肛瘘53例, 高位性肛瘘50例。以手术结果为标准, MRI增强扫描诊断内口、复杂性肛瘘和高位肛瘘的符合率明显高于MRI平扫[93.10%(54/58)比55.17%(32/58)、96.36%(53/55)比83.64%(46/55)和94.34%(50/53)比79.25%(42/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76、4.95和5.27, P<0.01或<0.05)。结论保留灌肠插管MRI增强扫描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能够为临床上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及手术提供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