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崔冬梅 《中国保健》2008,16(15):594-595
目的了解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6)与对照组(n=68)(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通心络口服,疗程1月,观察口服通心络胶囊对心绞痛患者症状、心电图、TC、TG、LDL-C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徐爱莲 《健康研究》2014,(3):297-29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其对相关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6周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变化(Fg)。结果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表现上,观察组总有效率(89.66%、82.7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38%、57.6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F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降低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罗云  银耀增 《现代保健》2008,(35):18-19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观察病情变化并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 两组治疗后病情较前均有好转、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为好,(P〈0.05);C反应蛋白差值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们2间医院收住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通心络治疗者为治疗组,给予消心痛治疗者为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消心痛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4w后对两组患者心绞痛主要症状、心电图改变、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例数及异常心电图改善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给予卧床休息、吸氧、扩血管药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服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三餐时服用,病情严重时舌下含化或夜间加服1次。治疗组在服用曲美他嗪治疗的同时,给予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饭后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ST段下移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绞痛每周发生的频率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心率及心肌耗氧指数、血清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同时收集2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ACS患者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发现,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治疗后,2组ACS患者血清hs-CRP和MMP-9水平较治疗前都有降低(P<0.05),但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ACS患者均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ACS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抑制冠脉炎症反应,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取60例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观察,纳入时间2018年5月~2020年4月,以数字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对比两组的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29例)高于对照组的76.67%(23例),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为(1.4±0.3)次,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疗效显著,可以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轻患者症状,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1医院心内科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减少,且研究组减少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董颖捷 《现代保健》2012,(26):34-3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两组血脂指标均较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内皮素的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O.01)。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脂、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经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服通心络6粒/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由治疗前的(11.64±9.26)mg/L降至(8.11±6.20)mg/L、白细胞介素6由治疗前的(11.36±9.20)pg/ml降至(8.59±6.01)pg/ml,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心络具有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别为(3.3±2.8)pg/L、(6.2±2.7)mg/L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及hs-CRP水平(4.5±3.6)pg/L、(9.4±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并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起到阻断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11(IL-11)的关系。方法将8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IL-11的水平。结果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而IL-11的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两者线性负相关。结论IL-1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MI患者65例,按发病前是否因心绞痛、血脂异常服用过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5周;对照组35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组均治疗8周.监测心电图及肌酸激酶、心绞痛控制情况及硝酸甘油消耗量 治疗前后检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 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组的心绞痛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血清炎性因子、纤溶四项的影响。方法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口服氟伐他汀20mg/d,B组(21例)口服氟伐他汀40mg/d,治疗前后分别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纤溶四项,随访3个月和6个月。结果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MMP-9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组较A组更明显。A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无明显改变(P〉0.05),B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明显延长,且纤维蛋白原明显缩短(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早期使用氟伐他汀可抑制患者炎性反应.且大剂量同时具有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CTnT、Mb、NT-proBNP、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0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10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105例健康人血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N末端前B型脑钠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ap)含量,各组之间相互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T、Mb、NT—pro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U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TnT特异性最高,Mb灵敏度最高,特异性较差。结论cTnT、Mb、NT—proBNP、hs—CRP对AMI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提高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金黄地鼠驯化,使其轮转活动与光暗同步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24只,模型组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自然恢复组8只和针刺组8只.空白组采用正常光照,于第10天采取血清;模型组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于第11天取样;针刺组于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于ZT4(12:00)电针针刺"百会"、"长强"15 min,每天一次,连续3天,处理完即取样;自然恢复组于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于ZT4(12:00)用自制固定器固定15 min,与针刺组同步进行,处理完即取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动物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的hs-CRP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5);自然恢复组和针刺组的hs-CRP较模型组均降低,但自然恢复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具有降低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阿托伐他汀对CSF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经冠脉造影(CAG)诊断为CSF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患者知情同意,两组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 1次/d,阿司匹林100 mg 1次/d,曲美他嗪20 mg 3次/d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晚.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浆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他汀治疗组血浆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轻CSF患者的血浆炎性因子hs-CRP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规范化治疗方案12周,治疗组加用通心络及阿托伐他汀钙。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由专人对各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学指标下降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以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而且能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